記者 | 潘文捷
編輯 | 黃月
“敲電子木魚,見機甲佛祖,取賽博真經(jīng),見初音未來。”你有敲過時下流行的電子木魚嗎?電子木魚是蘋果應(yīng)用商店APP Store免費榜上排名第二的軟件,敲擊屏幕就等于在敲木魚,也可以設(shè)置自動敲擊。它發(fā)出白噪音,擁有使心靈放空、增加電子功德、超度老板等功效,滿足玩家的解壓要求。
電子木魚的一大主要功能是與看地獄笑話的缺德快樂進行功過相抵。除此之外,使用電子木魚的人也認為,敲擊電子木魚可以積攢功德,或者是實現(xiàn)“煩惱-1”。這些概念原本源于佛教,追根溯源就可以發(fā)現(xiàn),過去的人們和今天的我們在追求上有相似之處,當然做法上的偏差極大?;蛟S通過對照古人消除煩惱和積攢功德的做法,我們能更好地意識到今天自身的處境。也許有人會說,電子木魚又不是真木魚,賽博佛祖也非真如來,敲電子木魚的人不是信徒,只是玩家。但太陽底下無新事,這些做法雖然載體不同,最終目的卻很類似。
地獄笑話與積德行善
請注意,以下笑話,如果你聽完后笑了,可能有下地獄的風(fēng)險?!盀槭裁窗兹藭B(yǎng)這么多寵物?因為現(xiàn)在不能養(yǎng)奴隸了?!薄翱夏岬献ㄅ褴嚒X洞大開。”“醫(yī)生:保大保小? 家屬:保大。醫(yī)生:騙你的,兩個都沒啦?!?/p>
地獄笑話指的是一類以他人的不幸開玩笑的笑話,但人們并非天生就會意識到某種笑話是不可以笑的。在中國舞臺上廣受歡迎的趙本山,卻在2007年美國的一次演出上慘遭批評,當時的《旅美人士撰文:趙本山美國演出為何不受歡迎》等相關(guān)新聞曾經(jīng)引發(fā)不少關(guān)注,《新京報》的報道中談到,這是因為“許多海外華人不愿意看那些拿殘疾人、肥胖者和精神病患者找樂的段子”。美國觀眾還委托律師以“違約、不正當?shù)靡?、不正當商業(yè)競爭、疏忽和精神傷害”等罪名,將趙本山及多個演出主辦單位告上法庭,“要求賠償?shù)慕痤~在100萬美元以上”。對當時的中國觀眾來說,這類新聞無疑是一種文化沖擊。
如今,人們的道德意識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意識到用自己的快樂放大他人的痛苦是有問題的,但實際上,優(yōu)越感本身仍是笑的來源之一。在《古羅馬的笑:演說家、弄臣和猴子》一書中,劍橋大學(xué)古典學(xué)教授瑪麗·比爾德也談到了“優(yōu)越論”(superiority theory),主張笑是嘲笑或愚弄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說,笑總是會傷害到某一個人:我們往往會因為笑柄或讓我們心情愉快的事物發(fā)出多多少少有些攻擊性的笑,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在宣示自己凌駕于他人的優(yōu)越感。托馬斯·霍布斯也在《法律諸要素》(The Elements of Law)中寫道:“我們之所以會笑,就是因為在與他人的不足之處作比較時,一時之間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某些優(yōu)越之處,并產(chǎn)生了一種突然榮耀(Sudden Glory)的心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里也寫過:“當某人遇到飛來橫禍時,即便是罹難者最親近的人也會有的一種總藏不住的奇怪滿足感,一種不管我們內(nèi)心的憐憫和同情有多真誠,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感覺?!?/p>
這種“奇怪滿足感”另一方面也遭受著良心的拷問和譴責(zé)。日裔美籍學(xué)者弗朗西斯·福山談及過靈魂的“三要素”——欲望、理性與激情。激情要素就分為優(yōu)越的激情(想要被視為高人一等的欲望)和平等的激情(在人人平等的基礎(chǔ)上獲得尊重的欲望)。在向往著優(yōu)越的同時,我們也向往著平等,希望人人都可以獲得尊重。這也是人們在聽過地獄笑話之后想要用電子木魚等“法器”來“積德行善”的一大原因。
所謂“積德行善”里又有著更多層面的戲謔。在游戲社區(qū)taptap對電子木魚的一條高贊評價中,出現(xiàn)了“功德光漲不用會引起功德通貨膨脹”的說法,評論者希望木魚制作者“加一個地獄笑話版塊”——既然買了贖罪券,就可以繼續(xù)看地獄笑話了。
是卷還是躺平
在APP Store里搜索電子木魚,大部分介紹都離不開“解壓”“讓煩惱離開”等。許多人敲擊電子木魚也是為了獲得心靈上的平靜,用戶可以設(shè)定每次敲擊電子木魚時屏幕上出現(xiàn)的文字,最常見的是“功德+1”、“煩惱-1”等。深究起來,敲擊木魚能不能增加功德、減少煩惱呢?
按照敦煌出土的佚名《歷代法寶記》(774年間撰)和唐宗密《圓覺經(jīng)大疏鈔》卷二之上,哪怕是做很多好人好事都不算功德。這些記載中,梁武帝對達摩祖師自夸,說自己一心護持佛法,建寺、抄經(jīng)、度僧、造像甚多,達摩祖師卻說這些不是功德:“此是有為之事,不是實在的功德?!绷何涞鄄荒芾斫?,但達摩已經(jīng)走了。在達摩這里,偏重于世間福報的是福德,“悟”到人自身的佛性才算功德。
在傳統(tǒng)佛教思想中有著此岸與彼岸、清凈與污染的差別,艱難修煉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靜如止水的“清凈心”,那么敲擊木魚等追求心靈平靜的行為確實可以實現(xiàn)克制和自我調(diào)整,逐漸趨向佛陀之境界。不過,既然要平靜和減少煩惱,就要把情感和欲念拋開,從這個意義上說,增加功德的功利想法和減少煩惱的佛教思想是矛盾的。
減少煩惱具有出世意味,增加功德則是世俗欲望。在達摩祖師那里算不得功德的好人好事,在道教里卻可以算。功過不僅可以算,甚至還可以量化。布朗大學(xué)歷史學(xué)教授包筠雅(Cynthia Joanne Brokaw)在《功過格:明清時期的社會變遷與道德秩序》中談到,葛洪(約283-343年)的《抱樸子》中出現(xiàn)了功過格,這部書指導(dǎo)道教徒如何量化自己所積累的功德,以便得道升仙,比如300件功德將使人成為地仙,1200件功德能成為天仙。接著,《太上感應(yīng)篇》里又融合儒道佛,承認積累功德亦可獲得俗世回報。16世紀,浙江嘉善縣的士大夫袁黃訪問了棲霞寺的禪宗大師云谷。云谷告訴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570年,袁黃考中舉人,這堅定了他拋棄宿命論、使用功過體系的想法,他認為自己人生中的生子、獲得進士功名和官位等成就都是積累功德的回報。他的功過體系認可熱心行善、積累功德的人就應(yīng)該升至高位。從這個意義上說,光是敲擊木魚還不夠,功德增加需要真正為善才能實現(xiàn)。
即便是虛擬世界的功德累積,也不免籠罩這一層殘酷競爭的現(xiàn)實光芒。人們不僅自己敲擊電子木魚散心,還進行著“功德值爭霸戰(zhàn)”,在功德值的角逐之中寄希望于“把佛祖變成榜二”。所以,如何在限定的時間里敲擊更多次電子木魚成為了一種挑戰(zhàn),用連點器、繼電器來敲電子木魚、用腳本刷電子功德,都可以迅速增加電子木魚的敲擊數(shù),使得電子木魚的游戲迅速“卷”了起來。雖然這里涉及的并非真正功德,也可以看到某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決心。
敲擊電子木魚說到底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并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但或許,不論是看地獄笑話、敲電子木魚還是想辦法在游戲中作弊,都是當下人們在疲憊生活中的解壓方式,是改變不了現(xiàn)狀但至少讓自己笑一笑的游戲態(tài)度。
參考資料:
從鼓勵升遷到鼓勵安分:功過格中的明清社會變遷與道德秩序
http://hbyanyusl.cn/article/6635932.html
《旅美人士撰文:趙本山美國演出為何不受歡迎》http://www.chinanews.com.cn/yl/ytcf/news/2007/03-22/897917.shtml
“敲電子木魚能見到賽博佛祖嗎?”:“賽博佛學(xué)”亞文化觀察
https://mp.weixin.qq.com/s/18ZtcV43hDAmpHAr9k_Q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