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米汽車明年量產算不算晚?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小米汽車明年量產算不算晚?

小米進入新能源汽車的進度太遲了。

文|武略財經  

2月9日,在小米投資者匯報日上,雷軍向大眾分享了小米造車最新進展。他坦言:“我覺得我們2024年出車剛剛好?!薄ⅰ拔覀儬幦?5-20年進入世界前五”。

2月14日,有媒體曝出,小米汽車已接近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但對此小米官方表示不予置評。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卻是燃起“價格戰(zhàn)”的戰(zhàn)火,發(fā)起者特斯拉對旗下Model 3與Model Y兩款國產車型分別降價3.6萬元和2.9萬元。近期比亞迪一款轎車的DM-i車型價格也首次下探至10萬元以內。

當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已經“真刀真槍”地開始在市場上相互擠兌的時候,小米卻宣布明年才會量產,這個時間點到底算不算晚呢?

造車之路波瀾起伏

2021年3月,小米集團正式宣布進軍造車領域;同年9月,根據天眼查App顯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金100億元;同年11月27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與小米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qū)。小米汽車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每期年產能為15萬輛,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是小米對造車的重視程度卻躍然紙上。先有雷軍親自帶隊,稱造車是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后有宣布首期要投入100億元人民幣。種種動作,無不彰顯造車在小米集團的地位之重。

不過,有不少消息指出,小米造車卻并非一帆風順。先是有內部員工爆料稱造車并不順利,一些本該交付的功能和產品會被砍掉,之后又有傳言稱造車項目被叫停。這些都遭到小米官方否認。

有專家指出,隨著監(jiān)管部門對電動汽車生產執(zhí)照審核的收緊,想要獲得執(zhí)照,需要滿足“股東對關鍵零部件具有較強掌控力,擁有整車控制系統(tǒng)、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知識產權和生產能力”等要求,顯然目前小米無法做到。

不過,雷軍對小米造車依然是信心滿滿,在小米投資者匯報日上他表示,“造車新勢力比小米提前了6-7年,兩年前小米做了很多訪談,認為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看好汽車產業(yè),任何時候都不晚。”

新車市場百舸爭流

小米造車到底晚不晚,讓我們來看看市場是怎么“說”的。

2月10日,中汽協發(fā)布了2023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42.5萬輛和40.8萬輛,環(huán)比分別下降46.6%和49.9%,市場占有率達到24.7%。

春節(jié)歷來都是汽車銷售的淡季。疊加了補貼退出、消費需求透支的2023年春節(jié),對于造車新勢力的新車交付量來說,的確不盡如人意。

同時, 激烈的“價格戰(zhàn)”也轟轟烈烈地展開,從特斯拉“挑頭”降價,到比亞迪跟進殺入,再到廣汽豐田3萬“壕”降,短短一個多月,新能源多個細分市場就已經“卷”成一團。

有行業(yè)人士認為,價格競爭,實際上是市場經濟下最基本的競爭形式,也是最容易應用的競爭形式。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在全球已經實現一定的規(guī)模效應,帶來整個行業(yè)的“降成本”;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部分高效率、低成本企業(yè)已經具備成本優(yōu)勢,可以在價格上給競爭對手形成壓力。

激烈的競爭下,自然不乏出局的人。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過去三年,有超過75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倒下,其中包括陸地方舟、知豆等曾經的“網紅”品牌。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更是認為,預計3—5年后,還將有60%—70%的品牌會面臨關停并轉。

此外,上文雷軍提到“比小米提前了6-7年”的造車新勢力,也就是蔚來、理想、小鵬、比亞迪等車企,也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中憑借馬太效應牢牢控制住前端。數據顯示,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yè)集團銷量合計達35.4萬輛,其中,比亞迪銷量超過15萬輛位于榜首。乘聯會數據也顯示,2022年,蔚來、理想、小鵬的銷量增速分別為34%、47%、23%,而比亞迪、吉利、埃安、奇瑞、長安的新能源乘用車增速分別為208%、278%、116%、127%、178%。 

有專家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已經轉向成熟產業(yè),基本上度過了成長期,當前造車壁壘不高,但要做出具備獨特品牌個性的車很難,很多小品牌都已經被擠出市場。小米進入新能源汽車的進度太遲了。

行業(yè)未來前景堪憂

眾所周知,造車行業(yè)長周期、重投資、高壁壘,一輛車從市場調研到生產制造至少需要4-5年時間,且期間不會有任何回報,一旦上市還需市場檢驗,如不能盡快量產交付、實現規(guī)模效應,風險將十分巨大。小米曾經通過“高度整合供應鏈資源”創(chuàng)造了智能手機的一個行業(yè)奇跡,不知道這個奇跡會不會延續(xù)到汽車行業(yè)。因為同樣是有著互聯網血統(tǒng)的“蔚小理”,即便做到季度銷售10萬輛,也可能無法做到盈利。

令人擔憂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也不再像一開始那樣明朗。據統(tǒng)計,中國一共有3億臺汽車的保有量,但是新能源車總共只占不到5%。那么如果把這3億輛汽車都換成新能源車,那么按每年2000萬輛的速度切換的話,是15年的進程。加上中國的生育率仍在下滑,3億臺的保有量或許也很難維持。

當市場增速放緩,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體系得以重塑。但對于在造車路上的新勢力而言,時間窗口正在加速關閉,或將直接帶來致命打擊。

雷軍曾在小米投資者匯報日上表示:“小米在國內擁有數以千萬計的忠實粉絲和用戶,他們當中只要有1%的人愿意給小米一個機會,小米汽車就可以獲得一個夢幻般的開局?!钡橇艚o小米的時間或許不多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小米

6.5k
  • 小米日本公司社長:將在日推出實體店推介物聯網功能
  • 小米汽車:精英駕駛培訓將會在全國范圍內陸續(xù)開展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小米汽車明年量產算不算晚?

小米進入新能源汽車的進度太遲了。

文|武略財經  

2月9日,在小米投資者匯報日上,雷軍向大眾分享了小米造車最新進展。他坦言:“我覺得我們2024年出車剛剛好?!薄ⅰ拔覀儬幦?5-20年進入世界前五”。

2月14日,有媒體曝出,小米汽車已接近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但對此小米官方表示不予置評。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卻是燃起“價格戰(zhàn)”的戰(zhàn)火,發(fā)起者特斯拉對旗下Model 3與Model Y兩款國產車型分別降價3.6萬元和2.9萬元。近期比亞迪一款轎車的DM-i車型價格也首次下探至10萬元以內。

當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已經“真刀真槍”地開始在市場上相互擠兌的時候,小米卻宣布明年才會量產,這個時間點到底算不算晚呢?

造車之路波瀾起伏

2021年3月,小米集團正式宣布進軍造車領域;同年9月,根據天眼查App顯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金100億元;同年11月27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與小米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qū)。小米汽車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每期年產能為15萬輛,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是小米對造車的重視程度卻躍然紙上。先有雷軍親自帶隊,稱造車是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后有宣布首期要投入100億元人民幣。種種動作,無不彰顯造車在小米集團的地位之重。

不過,有不少消息指出,小米造車卻并非一帆風順。先是有內部員工爆料稱造車并不順利,一些本該交付的功能和產品會被砍掉,之后又有傳言稱造車項目被叫停。這些都遭到小米官方否認。

有專家指出,隨著監(jiān)管部門對電動汽車生產執(zhí)照審核的收緊,想要獲得執(zhí)照,需要滿足“股東對關鍵零部件具有較強掌控力,擁有整車控制系統(tǒng)、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知識產權和生產能力”等要求,顯然目前小米無法做到。

不過,雷軍對小米造車依然是信心滿滿,在小米投資者匯報日上他表示,“造車新勢力比小米提前了6-7年,兩年前小米做了很多訪談,認為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看好汽車產業(yè),任何時候都不晚?!?/p>

新車市場百舸爭流

小米造車到底晚不晚,讓我們來看看市場是怎么“說”的。

2月10日,中汽協發(fā)布了2023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42.5萬輛和40.8萬輛,環(huán)比分別下降46.6%和49.9%,市場占有率達到24.7%。

春節(jié)歷來都是汽車銷售的淡季。疊加了補貼退出、消費需求透支的2023年春節(jié),對于造車新勢力的新車交付量來說,的確不盡如人意。

同時, 激烈的“價格戰(zhàn)”也轟轟烈烈地展開,從特斯拉“挑頭”降價,到比亞迪跟進殺入,再到廣汽豐田3萬“壕”降,短短一個多月,新能源多個細分市場就已經“卷”成一團。

有行業(yè)人士認為,價格競爭,實際上是市場經濟下最基本的競爭形式,也是最容易應用的競爭形式。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在全球已經實現一定的規(guī)模效應,帶來整個行業(yè)的“降成本”;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部分高效率、低成本企業(yè)已經具備成本優(yōu)勢,可以在價格上給競爭對手形成壓力。

激烈的競爭下,自然不乏出局的人。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過去三年,有超過75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倒下,其中包括陸地方舟、知豆等曾經的“網紅”品牌。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更是認為,預計3—5年后,還將有60%—70%的品牌會面臨關停并轉。

此外,上文雷軍提到“比小米提前了6-7年”的造車新勢力,也就是蔚來、理想、小鵬、比亞迪等車企,也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中憑借馬太效應牢牢控制住前端。數據顯示,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yè)集團銷量合計達35.4萬輛,其中,比亞迪銷量超過15萬輛位于榜首。乘聯會數據也顯示,2022年,蔚來、理想、小鵬的銷量增速分別為34%、47%、23%,而比亞迪、吉利、埃安、奇瑞、長安的新能源乘用車增速分別為208%、278%、116%、127%、178%。 

有專家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已經轉向成熟產業(yè),基本上度過了成長期,當前造車壁壘不高,但要做出具備獨特品牌個性的車很難,很多小品牌都已經被擠出市場。小米進入新能源汽車的進度太遲了。

行業(yè)未來前景堪憂

眾所周知,造車行業(yè)長周期、重投資、高壁壘,一輛車從市場調研到生產制造至少需要4-5年時間,且期間不會有任何回報,一旦上市還需市場檢驗,如不能盡快量產交付、實現規(guī)模效應,風險將十分巨大。小米曾經通過“高度整合供應鏈資源”創(chuàng)造了智能手機的一個行業(yè)奇跡,不知道這個奇跡會不會延續(xù)到汽車行業(yè)。因為同樣是有著互聯網血統(tǒng)的“蔚小理”,即便做到季度銷售10萬輛,也可能無法做到盈利。

令人擔憂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也不再像一開始那樣明朗。據統(tǒng)計,中國一共有3億臺汽車的保有量,但是新能源車總共只占不到5%。那么如果把這3億輛汽車都換成新能源車,那么按每年2000萬輛的速度切換的話,是15年的進程。加上中國的生育率仍在下滑,3億臺的保有量或許也很難維持。

當市場增速放緩,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體系得以重塑。但對于在造車路上的新勢力而言,時間窗口正在加速關閉,或將直接帶來致命打擊。

雷軍曾在小米投資者匯報日上表示:“小米在國內擁有數以千萬計的忠實粉絲和用戶,他們當中只要有1%的人愿意給小米一個機會,小米汽車就可以獲得一個夢幻般的開局?!钡橇艚o小米的時間或許不多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