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PLP Jeff
大概7年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這樣調侃富士康:“與手機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車非常復雜。你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后說,‘給我造輛車’?!?/p>
現在,富士康對當年馬斯克的調侃做出了回應!
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發(fā)布了最新研發(fā)的兩款電動汽車,Model B跨界SUV和Model V皮卡電動車。
當天正值富士康創(chuàng)辦人郭臺銘的生日,發(fā)布會開始后,72歲的郭臺銘親自駕駛Model B新車進入現場。他笑稱現在就想把電動汽車開回家,并強調,汽車是半導體產業(yè)外,工業(yè)轉型升級的重要產業(yè),通過布局電動汽車,從“制造的鴻?!保D型為“科技的鴻?!薄?/p>
如果加上去年發(fā)布的Model E、Model T和Model C,富士康在兩年內發(fā)布了5款車,這樣的節(jié)奏不僅令傳統車企汗顏,也讓造車新勢力們望塵莫及,也許這就是“全球最大的iPhone代工商”的實力吧。
發(fā)布會上,富士康也是再顯“代工本色”。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劉揚偉強調富士康造車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與汽車制造商競爭,而是希望吸引汽車大廠的合作,幫他們代工。同時還著重提到,希望有朝一日特斯拉能成為富士康的客戶。算是對當年馬斯克關于富士康代工造車的調侃的一個回應。
富士康造車意在代工
富士康CEO劉揚偉的言外之意非常明確,要將代工進行到底,從手機轉到汽車,前呼蘋果后擁特斯拉。既然最終目的是代工,那近幾年富士康大張旗鼓地宣傳造車到底是為什么?
對此,汽車行業(yè)分析師、黃河科技學院工學部客座教授張表示:“富士康目前是在試探,它自己也沒有想好到底是做代工還是自己造車。到現在,富士康既沒有自己建生產線,也沒有建設自己的汽車研發(fā)團隊,更沒有量產車出來,只是在和一些小車企合作造車。”
從時間上看,富士康進入汽車制造領域的時間并不算晚。2005年收購了安泰電業(yè)100%股權,開始涉足電瓶線、倒車雷達等車用電子用品。2013年前后成為特斯拉、奔馳、寶馬等主機廠的供應商。
此外富士康還在汽車制造領域展開了大規(guī)模投資,先后投資過寧德時代、小鵬汽車等。另外富士康還多方開展汽車制造方面的合作,2014年宣布和北汽合作研發(fā)生產動力電池;2015年聯手騰訊、和諧汽車共同創(chuàng)辦和諧富騰(后來黃了);與碩禾合作開發(fā)電動車電池材料;與 Gogoro合作做智慧電池交換系統;與Indika Energy成立合資企業(yè),開發(fā)車載磷酸鐵鋰電池及生產電動汽車。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至今,富士康至少與數十家汽車產業(yè)鏈企業(yè)合作。
由此可以看出,在過去的布局中,合作和供應一直是富士康的主旋律,雖然在手機代工領域玩得已經爐火純青,但是在造車這件事情上富士康似乎還沒有想清楚。
2020年10月富士康宣布進軍電動汽車領域時,并沒有像其他車企那樣拿出一款車型來為自己開路,而是聯合裕隆共同發(fā)布了一個“MIH EV開放平臺”。彼時,劉揚偉就指出,鴻海是透過MIH聯盟,為業(yè)界提供開放的底盤平臺,讓更多的企業(yè)去設計汽車。
雖然明確要代工,然而,時至今日富士康還沒有拿到比較像樣的代工訂單。
目前已知的是,去年5月,與美國電動車企業(yè)Fisker達成協議,計劃每年生產約15萬輛汽車,生產將于2024年啟動,今年與美國電動車公司INDIEV簽署了合作,協助代工制造原型車,另外還與泰國石油集團合資成立電動車公司Horizon Plus,為當地企業(yè)提供代工服務。
張翔表示:“汽車代工本來就是一個很小眾的商業(yè)模式,這個市場很小,在整個市場的比重不足1%。往往是一些車企把一些訂單少的車型拿出來做代工,因為自己生產比較虧本,比如麥格納給奔馳代工,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都曾找工廠代工,但是最后都自建工廠生產,因為代工很多地方會受到約束?!?/p>
那么,面對汽車代工這樣一個小眾市場,富士康卻不遺余力的宣傳造勢,到底是為什么呢?
尋找新的業(yè)務增長點
新能源汽車浪潮之下,越來越多的場外巨頭進場,比如華為、蘋果、小米他們之前幾乎和汽車沒有任何關系的手機企業(yè)紛紛下場。
對此,業(yè)內人士認為,這些巨頭下場造車,要么是在原行業(yè)表現良好,不想錯失下一個掙錢機會比如蘋果,要么是原來的行業(yè)成長性不足,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比如華為與小米。
從富士康的表現看,也應該像華為一樣屬于后者。
行業(y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手機總銷量同比下降了16.9%。PC平板方面,全球出貨量連續(xù)四個季度下跌,同比下降 11%。市場普遍認為手機、電腦等終端產品,市場增量已觸及天花板。
對此,安信證券分析稱,汽車電子產業(yè)將成為繼家電、PC和手機之后又一次全產業(yè)鏈級別的大發(fā)展機遇。
張翔認為:“給蘋果做代工這個業(yè)務線不太可能長久,現在蘋果手機很多生產線都轉移回了美國,富士康在蘋果方面的訂單在減少,富士康需要尋找新的業(yè)務增長點,而造車目前正是一個風口。富士康不斷造勢的目的,更多的還是為了融資和保持股價和市值。”
然而市場似乎并不買賬,本月10日Model B發(fā)布概念視頻,下一交易日美股鴻海精密股價不漲反跌近3%。18日發(fā)布會當天,富士康收盤下跌 2.29%,至6.37美元。
資本市場不買賬,那么傳統主機廠會吃富士康代工造車這一套嗎?
劉揚偉認為,富士康正與MIH(Mobility in Harmony)平臺的合作伙伴一起,打破傳統汽車制造的閉環(huán),未來有望將汽車的設計時間縮短一半,并將開發(fā)成本削減三分之一。
國內某知名整車制造企業(yè)相關負責人表示,能夠縮減成本是好事,但是這是以規(guī)?;驼嚫叨燃苫癁榍疤岬模壳捌囆袠I(yè)的集成度并不高,短時間內,代工商業(yè)模式恐怕很難走通。
也有汽車行業(yè)人士提出質疑:富士康想給特斯拉代工首先需要能夠把成本降得比特斯拉還要低,當下恐怕沒有企業(yè)能做得到,雖然富士康在車型命名上猛蹭特斯拉,特斯拉最終未必會買賬。另外,沒有車企愿意把熱銷車型給到代工廠,富士康要想拿到大的代工訂單并不容易。
從網上的聲音來看,對富士康代工生產汽車一事也是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富士康有雄厚的產業(yè)鏈基礎和強大的生產加工能力,完全有能力把這個商業(yè)模式跑出來。也有人認為汽車行業(yè)還沒有成熟的代工案例,代工往往代表著沒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要面臨同質化嚴重的重要挑戰(zhàn)。
想代工還需得到市場認可
多年前,富士康創(chuàng)始人郭臺銘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為什么就不能造電動車?”
這句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這充分凸顯了富士康在造車方面的自信。
2022年5月,富士康現任董事長劉揚偉提出目標,到2025年富士康電動汽車全球市占率達到5%、出貨量為每年50-75萬臺。
這個目標可是不小,作為對比,比亞迪2021年全系銷量才大概72萬。也就是說富士康要在2-3年內超過比亞迪20年才達到的銷量水平,這樣的發(fā)展速度在汽車行業(yè)目前是“前無古人”的。
兩年發(fā)布5款車型,這樣的速度似乎讓人覺得富士康真的有兩把刷子。但是在張翔看來:“富士康推出的都是原型車,并不等于量產,制作一輛原型車成本非常小,一兩百萬就可以做一輛。富士康就是做一個新聞發(fā)布,并沒有像傳統車企那樣的新車發(fā)布會,其目的就是想融資,保持自己的股價和市值?!?/p>
值得注意的是,5款車即使是明年即將交付的Model C,富士康似乎都在有意隱藏車型參數,對產品的市場推廣也并不積極。
業(yè)內人士認為,富士康只是在秀肌肉,向市場傳遞自己可以生產電動汽車的信號,讓傳統整車制造商注意到自己,從而最終達到代工的目的。
然而富士康可能忽視汽車市場一個比較重要的流程,那就是市場驗證。
推出原型車只能證明可以造出來車,但是這并不代表能通過市場的驗證。只有真正把車推向市場,讓消費者購買使用,然后獲得市場反饋,才能真正展示出一家企業(yè)造車的能力。
顯然,當下,成熟的車企不太可能拿自己的車交給富士康去冒險,畢竟一旦搞砸了,砸的是自己的品牌。
富士康目前可以倚重的就是裕隆集團和Model C(在裕隆集團車型名稱為Luxgen n?)了,畢竟裕隆集團也曾拿出過納智捷這樣的還算成功的作品。
據鴻??偨浝韯P偉表示,Model C的量產版僅開放預購3小時,訂單就突破1.5萬輛。無論最終能夠成交的訂單量有多少,明年交車之后就能真正見識富士康造車的真正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