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途 劉丹丹
編輯|黎明
最近,汽車市場出現了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氪金項目——車輛硬件付費。
想要汽車轉向半徑更小?可以,只要花了錢你的汽車后輪主動轉向角度就能變大。想要座椅加熱功能?沒問題,只要給錢這些都是小意思,分分鐘就能實現。不過,不要誤會,并不是讓你花錢換一臺有這些功能的車,而是車本來就有這些功能,但是不掏錢不能用。
聽起來有些離譜,但這種事現在已經發(fā)生了。
在過去的幾個月,奔馳、寶馬先后推出了類似的硬件付費項目,比如4998元/年的大角度后輪轉向功能、18美元/月的座椅加熱功能。
這些硬件付費與大家常見的購買自動駕駛軟件還不一樣,軟件不買對日常用車沒有什么大影響,但如果不花錢解鎖這些硬件功能,那預埋的硬件就完全浪費了,而這部分硬件的成本包含在購車款內,隱形中已經由消費者買單。
為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成本買單是一方面,更多的消費者在擔心,奔馳、寶馬此舉是把基礎功能拆開變成增值服務,今天為座椅加熱功能掏錢,明天就有可能為更多的基礎功能付費。
也許“剎車功能即將到期”的調侃過于荒誕,但現在誰也不知道汽車硬件付費的尺度在哪里。
硬件付費,專割有錢韭菜?
一臺電腦裝上正版的PS軟件需要花錢,部分汽車加裝一些程序,比如輔助駕駛包,也需要花錢。像這種為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程序付費的情況,我們稱之為軟件付費,這也是近幾年車市中的主流付費項目。不過近期,奔馳寶馬等企業(yè)的付費項目主要針對的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硬件配置。
奔馳的硬件付費項目,目前只存在于奔馳EQS身上。作為一款大型電動SUV,奔馳EQS共有8款配置,“后輪主動轉向10°”功能在其他7款車型中都屬于標配,只有入門配置450+先鋒版沒有。不過,“鈔能力”可以解決這個不足,只要花上4998元/年購買奔馳最新推出的升級服務,就可以把450+先鋒版的后輪轉向角度從4.5°升級到10°,變得跟其他車型一樣。
寶馬的付費項目,目前只存在于海外市場,主要針對座椅加熱服務,每月花費18美元,可以選擇訂閱一年或者三年,就可以解鎖座椅加熱功能?;蛘哂?15美元直接買斷,這聽起來似乎和常規(guī)的選配沒有什么太大區(qū)別,只不過是車到手之后才再“選配”。
嵐圖、蔚來、極氪等新造車企業(yè)的硬件付費主要集中在智能硬件部分。
以嵐圖為例,今年4月,嵐圖推出了“嵐圖FREE 8155車機硬件系統(tǒng)升級計劃”,車主可以在官方APP中選購限時價為4999元的智能無憂包。
蔚來的硬件付費跟嵐圖類似,只不過價格更貴(9600元或12600元兩種選擇),當然包含的硬件更多,主要是針對老款的ES8、ES6、EC6。
極氪的方案也圍繞著8155芯片進行,已下定、已交付的新老極氪001用戶均可以免費升級基于8155計算平臺打造的新一代極氪智能座艙。
如果單從價格上來看,價格最貴的蔚來應該是被消費者噴得最慘的那個,但事實上,大家罵得最厲害的是奔馳,甚至一度被討論上了熱搜。
這種差異化的輿論風向背后,其實是消費需求的問題。
蔚來、嵐圖、極氪所提供的硬件升級,是建立在已有硬件過時、跟不上當下需求的基礎上。
智能硬件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以蔚來866車型為例,其中最早的產品已經上市4年,最晚的也接近2年,幾年前的智能硬件自然會出現一些延遲響應、卡頓的情況,就像手機用了幾年也需要換新的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消費者想要體驗更加流暢的智能座艙,那就可以選擇進行硬件升級。如果覺得對響應速度、流暢性需求不那么高,車上本身搭載的智能硬件也能繼續(xù)為智能座艙發(fā)揮作用。
簡單來說,新造車企業(yè)所提供的硬件升級是一個豐儉由人的選擇,而奔馳、寶馬跟這些完全不一樣。
無論是后輪大角度轉向還是座椅加熱,都不是什么特殊功能,反而是很常見、很成熟的配置,然而在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奔馳、寶馬身上,竟然成了付費才能使用的功能。這就好比把一輛車的部分基礎配置砍了,然后變成付費功能,憑空制造出了新消費需求。
沒人比奔馳寶馬更會“賺錢”,而且這多多少少也讓人想起了當年的樂視電視。
電視廠商大都是賣硬件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下載開通哪個影視APP的會員。但樂視電視不一樣,當年樂視電視喊出的口號是不靠賣硬件賺錢,靠賣會員——即以相對較低的費用賣出電視,但消費者必須開通樂視會員。
很少有消費者在購買前會知道,一旦樂視會員到期不續(xù)費,樂視電視連最基本的高清畫面都無法觀看。這就造成了一種結局,多年后樂視會員已經提供不了最新的電視劇,但你必須繼續(xù)開通會員,否則無論你通過什么影視APP播放內容,都看不了高清畫面。
整體而言,樂視電視和此次奔馳、寶馬的收費模式類似——將基礎功能變成花錢才能解鎖的付費功能。
消費者需要承擔多少成本?
所有付費解鎖的邏輯,都是出廠前就預埋好硬件,否則如果每一次訂閱都要去4S店進行拆裝,那跟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租借硬件沒有任何實質性區(qū)別。
但出廠預埋硬件又會造成一個新問題,不論是高配低配車型全部標配硬件,這無疑將會推高整車生產成本,最終一并歸入售價中。
那么,消費者是否會為預埋的硬件多花冤枉錢呢?
讓我們來算筆賬。
先來看軟件付費這一塊,想要在后期訂閱各類自動駕駛包實現輔助駕駛功能,那么前期這輛車上就必須有芯片、攝像頭、雷達等一系列自動駕駛硬件配置。
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Model 3的自動駕駛方案主要走視覺路線,主要硬件包括12個超聲傳感器,8個攝像頭以及1個毫米波雷達。
其中,超聲波傳感器在汽車行業(yè)應用非常普遍,單個售價在數十元人民幣,毫米波雷達相對貴一點,單個在50美元(337元人民幣)左右。攝像頭方面,特斯拉Model 3采用了1個三目攝像頭和7個單目攝像頭。其中,據System Plus Consulting測算,Model 3所使用的三目攝像頭成本在65美元(439元人民幣)左右。單目攝像頭價格普遍在150元人民幣左右。
按照這些價格計算,特斯拉自動駕駛硬件部分的成本大約在2000元人民幣(300美元)左右。
不過,不購買特斯拉的“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或者“完全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這些硬件也不意味著完全無用,它照樣可以為車主提供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比如根據路上的車輛行人動態(tài),自動實施加速、剎車等。
來自理想的一位汽車工程師告訴深途,像雷達、攝像頭這樣的硬件,低級別自動駕駛也都用得上,無論考慮不考慮高級別自動駕駛,產品出廠前都得加裝。
從這一角度來說,在軟件付費中,預埋的硬件不存在閑置問題。但是,硬件付費不太一樣。
熱量不會順著網線傳播,也就是說,寶馬車主想要實現座椅加熱功能,至少加熱絲在出廠前就已經在座椅內裝好了。但如果不按照寶馬提出的訂閱方式付費,那這些預埋的加熱硬件就永遠浪費了。
曾在大眾4S店售后部門工作的阿雷告訴深途,目前市場上單個座椅加熱改裝的成本費用大概在1500元左右,不同品牌的成本相差無幾,只是在工時費用上有所差異。如果在工廠內提前做好預埋,這個成本價格還有降低的空間。
整體來看,提前預埋的硬件都需要一定成本,這部分成本肯定轉移到了消費者頭上,但相比于幾十萬的售價,消費者很難感知到,這幾十萬中到底有多少是自己多花的冤枉錢。
誰的吃相最難看?
像奔馳、寶馬此次提出的硬件付費功能,為什么不做成選配或者直接加入售價中,反而要采用訂閱制呢?僅僅是為了多賺一點錢嗎?
當然不是,它們或許更多是為了試探消費者,尋找更多的賺錢門路。
在當前的車市中,除了賣車,不少車企們靠賣軟件也賺到了不少錢,比如特斯拉,2021年全年,特斯拉包括自動駕駛軟件在內服務及其他業(yè)務實現營業(yè)收入38億美元。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造車企業(yè)也正在呈現出這種勢頭,目前蔚來NIO Pilot全配包價格為3.9萬,小鵬XPilot 3.5智駕包為3.2萬。
然而,“蔚小理們”在自動駕駛方面所具有的軟件優(yōu)勢,BBA當前并不具備。你或許看到過有人分享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能力”的使用感受,有人分析蔚小理的輔助駕駛,大家往往也樂意為這樣的新技術付費,但基本不會看到消費者討論BBA的自動駕駛軟件是否值得購買。
對于消費者來說,“BBA們”代表的更多是傳統(tǒng)燃油車的榮光,與“自動駕駛”這樣的標簽完全不搭。
既然軟件付費行不通,那硬件付費的路子能不能走走看?
現在,消費者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接受。
“雖然我不是奔馳車主,但如果上百萬的車想要大角度后輪轉向功能還要后期付費解鎖,我是不可能接受的?!甭坊垊佘囍靼⒔「嬖V深途,這不是錢不錢的事,只是不想慣這些車企,“就像我買了套精裝修房子,但是臥室門只能開60度,想開90度得再交錢,這不是欺負人嗎?”
類似的調侃在社交平臺上比比皆是,如“啟動汽車前需要先看30秒廣告”“VIP1剎車強度10%,VIP2剎車強度20%”……
一夕之間,被各種手機軟件收費所支配的恐懼,仿佛完全復制到了汽車上。
“我覺得傳統(tǒng)企業(yè)搞數字化,可能還需要向互聯(lián)網學習一下。他們對于‘Freemium’模式,即Free(免費)+Premium(增值服務)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60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祎針對寶馬、奔馳的付費服務表示,互聯(lián)網的世界里,“Free模式”是說基本能力要免費,“增值”服務要收費。這里的“增值”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可以自愿選擇的,而不是把必備的基本功能拆開,變成增值服務。
簡單來說,就像是電腦的殺毒功能,真正的“Free模式”是免費殺毒,基本功能是完整、免費的,且能讓用戶得到完整的使用體驗,而不是說把殺毒功能拆分收費,殺小病毒免費,殺大病毒就收費。
但是,輿論層面的譴責歸譴責,法律層面上,車企硬件付費的做法是說得通的?!爸灰孪雀嬖V消費者,哪些功能是隨車購買就有的,哪些功能是需要另外付費的,就不涉嫌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甭蓭煑钣罡嬖V深途,目前車企的這種行為很難說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
總體而言,傳統(tǒng)車企想學著新造車企業(yè),開拓一些新的賺錢路子,但消費者并不買單,奔馳、寶馬直接在輿論上翻了車,在大家眼里吃相也變得愈發(fā)難看。這就像一場由過氣偶像帶來的拙劣表演,鼓掌的人很少,喝倒彩的卻很多,大家都已經開始追尋新的潮流,只有他們還留在原地,拼命努力但卻找不到過氣的原因。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阿雷、阿健、楊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