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guī)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但教師和學生負擔過重,特別是唯分數、唯升學等傾向,仍困擾著教育發(fā)展。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教育又面臨新的嚴峻挑戰(zhàn)?!?/span>
日前,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十一屆年會上,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發(fā)表上述觀點。
“過度同質化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最大危機?!蹦暇煼洞髮W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項賢明也提到當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他看來,國家發(fā)展和人類進步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教育應該是多樣化的,而現實情況是,人才的培養(yǎng)和評價往往依賴于簡單的考試制度,這限制了人才的多樣性和全面性,將人的發(fā)展限制在有限的考試科目中。
“我們聲稱要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卻又使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學生,將他們納入統一的教育模式?!表椯t明稱。
歷史上,大工業(yè)生產方式催生了以班級授課制為核心的現代學校教育,而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和新質生產力的出現,教育也面臨著一場大變局,這種變化要求學校探討多樣化的教育模式。項賢明認為,不能依賴先知,應該鼓勵各種教育創(chuàng)新。
在當天的活動上,十所學校(學習中心)的校長(創(chuàng)辦人)用他們全新的教育實踐模式,展現了當下中國民間探索教育多樣化的樣本。
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肖詩堅,這些年的精力主要灌注在鄉(xiāng)村教育上。2017年,她帶著團隊來到貴州正安縣,發(fā)起了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這所學校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本村,另外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本縣縣城,他們要坐車到這里讀書,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外省,通常是舉家搬遷來到這里。
肖詩堅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打破校墻、讓自然進來”。校園里有幾個原則:孩子可玩可娛樂,還要充滿泥土,沙坑、農場是必備的。
第二件事情是按照五步教學法,讓課堂充滿樂趣,孩子在課堂有體驗、有學習、有創(chuàng)作。學校有五大課程:基礎課、日修課、軸心課(特色課程)、共同生活課、自主學習課。第三件事情是師生共同建設學校,包括共建、共學、共創(chuàng)、共同生活、共同商議。
學校注重制度建設,以激發(fā)人性向善,反對競爭,提倡合作。學校沒有班長,而是輪流擔任禮儀官,學生會通過選舉產生。學校通過集體表決處理事務,經過兩年時間討論出22條校園公約。
截至目前,田字格學校在貴州共有三所未來村小:位于正安縣的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貞豐縣的田字格必克實驗小學、興義市的田字格萬峰林民族實驗學校。其鄉(xiāng)村教育理念目前已經推廣到100多所項目校。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文東茅指出,鄉(xiāng)村教育具有復雜性,簡單地保留鄉(xiāng)村學?;蚝喜榇笠?guī)模寄宿制學校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中國的鄉(xiāng)村地區(qū)差異很大,東中西部各省份的教育狀況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更多的實踐和嘗試來找到適合不同鄉(xiāng)村教育需求的解決方案。
鄉(xiāng)村留守兒童之外,城市打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同樣受到關注。
2019年,一個來自農民工家庭的女孩段孟宇被哈佛大學錄取,她所就讀的北京蒲公英中學開始被更多人知道。這是一所位于北京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學校,創(chuàng)建于2005年,是一所公益性、民辦非營利性的打工子弟學校。
北京蒲公英中學校長秦穎在年會上介紹,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千多個村落,學生家庭普遍收入偏低,父母受教育程度有限。學校接收了流動到北京的學業(yè)基礎最薄弱的學生,經過三年學習,學生們的學業(yè)成績、綜合素質大幅提升,約70%以上的學生進入普高,約30%的學生進職高,更有學生考入國內外一流高校深造。
蒲公英中學通過多樣化的課堂延伸活動,如生活教育、課題研究、校本課程、社團活動和興趣小組,鼓勵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學校每周安排靜讀時間,并擁有豐富的藏書。寫作課程圍繞“走自己的路”主題,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興趣、優(yōu)勢、環(huán)境改善和價值觀。親近自然課程讓學生在自然中探索和學習。美育課程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感等。
蒲公英中學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探問教育”,通過邀請校外志愿者和家長分享經驗,拓寬孩子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思考。學校還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愛心小屋和心理課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在2023年發(fā)布的《2020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2020年全國流動兒童7109萬人,留守兒童6693萬人。原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發(fā)言中強調了利用新質生產力,如人工智能,來解決大規(guī)模社會問題,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她認為,傳統方式如支教等在解決大面積社會問題時效果有限,而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發(fā)展為教育資源公平配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世界范圍內,為未來培養(yǎng)人才的新理念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同與傳播,創(chuàng)新型的學校也在快速發(fā)展。這些學校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具有高度人文性。國內的創(chuàng)新型學校在這方面也有相關探索。
2006年,王曉峰、張冬青夫婦為探索教育的新可能,與志同道合的三個家庭一同創(chuàng)辦了日日新學堂,在中國首創(chuàng)家長互助式辦學模式。
王曉峰談到,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北歐將所有課程游戲化,尤其是小學,這非常符合人性和孩子的天性。在游戲中,孩子們的所有感官和大腦都被激活,自然中也是如此。
北京日日新學堂的自然校園,沒有塑膠操場,孩子們可以自由爬樹,甚至在他們自己命名的“UFO大坑”,這里實際上原來是一個魚塘,“那個地方孩子們能玩出100種花樣來”。
日日新的教學系統在數學教學上采用了北師大版教材作為基礎,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團隊不僅參考了中國各地的教材,還借鑒了國外的教學資源。語文、英語、科學、體育、美術和音樂等,也都是從零基礎開始,逐步構建起適合學生的教學體系。
杭州云谷學校創(chuàng)辦于2017年,是阿里巴巴合伙人投資創(chuàng)辦的民辦學校,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教育,是杭州市西湖區(qū)全國義務教育教改試驗區(qū)、浙江省人工智能試點學校。
云谷學校的潛能課程是根據孩子的特點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學校注重深度學習和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學習,并進行探究和思考。學校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驅動能力,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實踐,共同促進孩子的素養(yǎng)發(fā)展。
云谷學校創(chuàng)校校長,小學部、初中部校長馮晨在年會上表示,云谷學校的創(chuàng)新之路也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諸多挑戰(zhàn)。對于校內的教師團隊,包括校長本人,都需要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和工作方式,以適應創(chuàng)新教育的需求。
馮晨認為,面向未來的學校系統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學校功能將從傳統的“選拔人才”轉變?yōu)楦幼⒅亍芭囵B(yǎng)人才”,管理模式將從“行政管理”轉向“共同創(chuàng)造”,教學樣態(tài)將從“同樣的標準和方式”轉變?yōu)椤安煌慕虒W模式和個性化學習”,教師角色將從“傳授已有知識”轉變?yōu)椤爸R的合作創(chuàng)作者/指導者”“學習的激勵者”和“終身學習者”。
與此同時,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技術加速創(chuàng)新,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領域、全過程,也為教育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人才培養(yǎng)與科技創(chuàng)新之間的供需不匹配的問題依然存在,結構性矛盾亟待解決?!?/span>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楊丹稱。
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教育科技行業(yè)如何更好地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楊丹提到以下三點:
一是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利用先進技術實現減負增效。隨著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學校正在構建智慧校園和智能教室,實現教學過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教育數字化不僅僅是簡單地引進設備、平臺或軟件,還要有效回應教學的實際需要。要利用多樣化的技術工具構建靈活高效的教學和學習共同體,為教師減輕負擔,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協作等多種學習方式。
二是加強優(yōu)質資源供給,構建個性化智能化學習路徑。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是高質量落實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之一,教育科技行業(yè)在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方面已有一定探索成果和實踐經驗,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和智能推薦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偏好,識別各類個性化需求,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資源和針對性支持。
三是轉變教育理念,以評價“指揮棒”激活發(fā)展動力。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復雜、長期的任務,如何跳出唯分數、唯升學的傳統評價體系“窠臼”,仍是教育行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元主體都應該主動參與到教育評價當中,通過構建健康的、可持續(xù)的教育評價生態(tài),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創(chuàng)新。
企業(yè)要在技術、資源、平臺建設等方面助力科學的評價體系建設,以精準反映學生真實發(fā)展狀況為目的,關注教育自然學習生態(tài)下的客觀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為學校辦學、教師教學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