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醒著的每分每秒都用來備考:“學神”是如何養(yǎng)成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醒著的每分每秒都用來備考:“學神”是如何養(yǎng)成的?

《學神》為考察中國新一代精英的培養(yǎng)過程提供了一個視角,讓我們看到被社會塑造的中國年青精英們又將怎樣塑造社會。在這個6月,這些青年要面對的是高考大關。

2019年6月,北京世貿(mào)天階屏幕上打出“高考必勝”字樣為高考考生加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按:沒有什么能像高考一樣吸引全國民眾的關注。每年夏天,網(wǎng)民們都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高考主題的圖文以博得熱度,例如2017年以“高考”為名的虛構電影海報,背景中是一群面容嚴肅的青少年。每到考試那幾日,各地政府都會實施專項政策幫助考生家庭。高考前幾天,《北京晚報》用大約5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政府對高考家庭的支持政策,包括允許考生家長的車在考試日占用警車車位,可能趕不到考場時請警方幫忙疏導交通。報紙版面的各個角落寫滿了關于照顧考生的貼士,例如專家建議提前60~90分鐘吃早餐。考試當天,每個考場都配備救護車和安保人員??忌毘鍪緶士甲C進入考場,焦慮的父母和心憂的老師們被攔在外面。每年這兩天,考場附近的道路戒嚴,人流量大幅上升。盡管如此,附近居民似乎并不感到困擾,還豎起大型標志,提醒人們保持安靜,以免打擾考生。

連網(wǎng)民、媒體、地方政府、社區(qū)居民等旁觀人士都對考試結果如此關注,那么學生、老師和家長這些利益相關者自然會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在社會學者姜以琳所調查的高中,學生們每天都生活在激烈的競爭中。

她針對北京排名前十的五所高中分別采樣,選取28名學生展開跟蹤調查,他們是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青少年,是出身精英家庭(家庭收入位列全國前10%)的年青一代,這段超過7年的觀察,記錄了他們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初入職場的人生關鍵階段。

上海紐約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姜以琳(姜以琳供圖)

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精英學生在高中階段便形成了根據(jù)考試成績與輕松程度劃分的四個等級:學神、學霸、學渣、學弱。要勝出,還要輕松勝出的才是學神,位居頂端的學神享有家長及學校的無限支持和特殊資源,擁有其他學生的一致尊敬;學渣若無法晉升為學霸,則要盡力表現(xiàn)輕松才不致淪為被視作“天生愚鈍”的學弱……學生們遵從體系規(guī)則并以此指導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他們的升學、就業(yè)甚至生活方式的選擇都受其左右。年青精英與其學校、家庭合力制定相應策略,以期在這場以教育為基礎的精英地位再生產(chǎn)競爭中取勝。

姜以琳的研究新近出版,書名為《學神:走向全球競爭的中國年青精英》,該研究為考察中國新一代精英的培養(yǎng)過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角,讓人們看到被社會塑造的中國年青精英們,又將怎樣塑造社會。在高考到來之際,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該書中節(jié)選了部分內容,一窺面對高考考生的境況與壓力,以及精英學生所面對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戰(zhàn)斗”狀態(tài)下的學神:醒著的每分每秒都要用來備考》

撰文 | 姜以琳

備戰(zhàn)高考

高考前十二天的早上七點,首都中學化名,編者注)的高三學生們在操場集合。一位聲音尖細的短發(fā)女生登上了講臺,對著麥克風大聲道:

十二天后,我們將沖向高考的戰(zhàn)場。老師和家長的鼓勵是我們手中的盾牌,努力與勤奮是我們的寶劍?!彼蠹s講了五分鐘,將考試比作最后一戰(zhàn),宣誓自己與同學們會“為學校爭取最高榮譽”。女孩完成演講后,高三教師代表劉老師登臺進行類似發(fā)言。他以“只剩十二天,你們將走向高考的戰(zhàn)場”開始,以“十二天后,你們將成為(我們)學校的驕傲。十年后,你們將成為各自領域的中流砥柱。二十年后,你們將成為社會與國家的棟梁”收尾。

高考是嚴肅的,不能將其簡單理解為一場高風險考試。就像上例中的女生與老師所說的那樣,高考常被比作一場戰(zhàn)斗,學生不僅要為生活與未來而戰(zhàn),還要為自己的學校與國家而戰(zhàn)。該比喻顯示,高考不僅僅是一場高等教育的篩選考試。在精英學生看來,高考結果關乎集體生存與團體的繁榮。鑒于這層額外意義,高考成績自然成了學生的關注重心。高考成績非常關鍵,實際上在整個高中階段,任何其他標準的重要性都不可能與之相比。

《學神:走向全球競爭的中國年青精英》
姜以琳 著 鄭昕遠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4-6

對考試成績的集體關注

連網(wǎng)民、媒體、地方政府、社區(qū)居民等旁觀人士都對考試結果如此關注,那么學生、老師和家長這些利益相關者自然會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在我所調查的高中,學生們每天都生活在激烈的競爭中??荚嚦煽兺ǔJ枪_透明的。許多老師在教室墻壁或公告牌上張貼學生的名字、考試成績、班級排名和過往排名。學校在走廊上用粉色紙張和超大字體宣揚學生的詳細成績,稱之為“榮譽榜”。錄取結果一出,學校就會在官網(wǎng)上列出清北錄取名單,并在校門口張貼海報。首都中學等學校正在逐步停止公開學生成績,但學生們照樣能獲取這些信息,不論是通過相互詢問還是老師的協(xié)助。他們甚至可以利用家庭的社交網(wǎng)絡—父母們通過社交媒體比較孩子的考試成績,信息傳播速度極快。葉華是一名就讀于頂峰中學的男生,有一次他拿著試卷慢慢地向門口走去。不到30秒,腳還沒邁出門,就聽到同學在教室里大喊:“葉華!你考了140分?”他還補了一句,“我媽說是你媽告訴她的”,以示來源可靠。在頂峰中學(化名,編者注),詢問考試成績是正常的聊天開場白,談論彼此的分數(shù)就像談論天氣一樣。

學生們在考試成績上開展的競爭異常激烈。在老師的鞭策下,各個班級之間也相互評比,看哪個班的平均分最高,或是年級第一出在哪個班。分數(shù)的公開自然也催生了校際競爭,老師們會用盡一切辦法提高學校的高考平均分,比如說服已經(jīng)獲得保送資格的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奧賽”)獲獎者參加高考,因為他們的成績往往十分優(yōu)秀。一切以競爭為中心的思考方式使教師們對外校學生極為多疑,最典型的例子發(fā)生在首都中學高三的一次物理課上,一位中年李姓教師警告學生們:“在考場……其他學校的學生會想辦法暗算你,就因為你來自首都中學。不要聽他們的話,不要幫助他們。無論他們說什么或給你什么,都是想害你?!?/strong>

將其他學校的考生描述為敵人的老師并非只有她一個,在許多教師看來,外校生會不擇手段傷害自己的學生。他們對其他學校的學生如此警惕,或許是因為要對學生備考負全責。在中國,家長(包括精英)往往默認在高考方面應一切聽從老師的建議。在大禮堂舉行的家長會上,大約五百名家長坐在臺下,安靜聆聽老師們的演講。私下的會面不多,老師也并不鼓勵。許多老師表示,家長的拜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是“浪費時間”,并試圖“在幾句話內結束談話”。某年夏天,頂峰中學要求所有班主任進行家訪。老師們承認其良好意圖,但仍然抱怨不已。在強烈的抵觸和反對下,頂峰中學的管理層撤回了這一要求。

2021年6月9日,在長沙市一中考點前,考生高高躍起慶??荚嚱Y束

在家長眼中,老師掌握著他們無從獲得的知識,大多數(shù)家長會不假思索地接受老師的計劃。即使無法理解老師的某項安排或通知,他們也會保持沉默,不尋求解釋。家長們雖采取了不干涉的方式,但這絕非忽視。本研究中的精英家長們會營造一切以考試為重的環(huán)境,從而支持自己的孩子。例如,他們會支付高昂的房租,搬到靠近學校的公寓,以減少孩子的通勤時間。那些考出過狀元的公寓租金尤為高昂,房東們通常會借機漲價兩至三倍。除了明明有房卻額外支付房租外,這些父母還會為提升孩子的高考成績而犧牲自己。一部名為《高三》的紀錄片曾展現(xiàn)如下情景:在福建,一名老師勸告家長不要在孩子高三這年離婚,因為高考考得好比中彩票還好,家長順從地點頭稱是。每年的媒體報道中都有家長為不影響孩子備考而隱瞞祖父母病情的事例。有時,好學生的父母甚至會出于同樣原因而隱瞞其中一人的突然離世??紤]到成年人和周圍人對高考的共同關注,無怪乎精英學生將考試抬高到學生生活中的至高之位。

北京的特殊情況

放眼世界,高風險考試往往是直接而易于理解的—高分者進入更好的學校。在這一點上,高考也不例外。然而,北京的高考結構還包括一系列特殊情況,可能影響學生的錄取結果,需要謹慎應對。在我田野考察期間(2013年至2014年),一種特殊情況是高考加分制度。部分學生可以直接獲得高考成績的加分,而且有多種獲得加分的方式,但每名學生只能擇其一。表1.1列出了2013年和2014年可選的加分項目。除了少數(shù)民族外,要獲得加分都需要花費學生大量時間。學生最少要花6個月準備各大學組織的自主招生考試,而若選擇高中奧賽,則要準備兩年之久。此外,如表1.1所示,加分方式和預期收益經(jīng)常遭遇臨時變動。2014年,在奧賽開始前的兩個月,政府突然宣布,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獲得者將不再自動獲得保送大學的資格。這一消息徹底將于朗壓垮,她花了整整兩年準備競賽,為此犧牲了準備高考的時間。同年,首都中學的麗麗告訴我,她的夢校在自主招生前幾個月突然取消了考試,看到通知她差點哭了出來。

表1.1

北京考生面臨的另一個獨特障礙是報志愿的方式。每個學生在填報志愿后最多只會收到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中國的大多數(shù)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高考分數(shù)填報志愿,這是比較直觀的。但在北京,學生會在6月高考之前的5月提交最多5個志愿。未出成績先做選擇的風險明確體現(xiàn)于該制度的官方名稱:猜分填報志愿。除此之外,考生與學校的匹配過程使得錄取程序更加復雜,學生還需要考慮具體院校的各種限制。例如,頂尖大學只錄取第一志愿報考的學生。有些大學接受第一志愿為頂尖大學的考生將自己填為第二志愿,有些大學干脆不接受將本校填報為第三志愿及以后的學生。也有許多大學允許學生將其列到后面,但每低一個志愿檔次,分數(shù)線都要向上調整(相當于扣更多分)。而且,這些標準是大學自行決定的,錄取處理時間也各不相同。在一次家長會上,首都中學的副校長多次告誡家長第一志愿的重要性,“當一所大學將(未錄取的)學生的考試成績發(fā)到下一所大學時,(后者)可能已經(jīng)報滿了,就無法再錄取了”,即便這名學生的分數(shù)達到了錄取分數(shù)線。歐米伽中學(化名,編者注)的一名女生曾總結精英學生的應對之策:“只有第一志愿才算數(shù),第二個已經(jīng)是備選項,和第一志愿差很遠。基本上,沒人愿意去第二志愿?!?/span>

這些潛在風險讓原本簡明的選拔系統(tǒng)變得復雜。備戰(zhàn)高考的精英學生需要隨時了解這些特殊政策,應對突發(fā)變化。因此,學生和他們的家人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爭取加分,把時間花在穩(wěn)妥擇校上面。

2018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高考考點

國內部的日常

精英學生目標單一,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他們的三年高中生活就是為高考做準備的。其實許多人認為自己已經(jīng)為高考做了“超過十年”的準備,或者“從上小學起”“從記事以來”就在備考。田野調查初期,我曾詢問歐米伽中學的柳向祖和他的三位好友每天學習多長時間,有哪些課外活動。聽到問題后,他們一臉無法置信的表情?!澳蔷褪?4小時吧?!逼渲幸蝗朔藗€白眼。另一人諷刺地答道:“課外活動是什么?沒聽說過?!?/strong>另一次采訪中,中央中學的娜同學用成語“一錘定音”形容中式教育的過程。換句話說,高考是最后一錘,決定了這名學生的成果,為其“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賦予意義。有位老師也曾對我說過與娜等人的說法相似的話:“備戰(zhàn)高考是一份全職工作?!?/strong>我很快意識到,這些描述毫無夸張成分。對于頂級高中的精英學生和其他所有以清華、北大為目標的考生而言,醒著的每分每秒都要用來備考。

在頂級中學,老師們會將三年的考試內容壓縮到兩年的課程中,磨煉學生們的應試技能,而最后一年高三的全部活動皆為備考而展開。高三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大致如此開始:早上七點半到校,參加當日的第一場考試。首都中學是個例外,周一一早學生們要到操場上參加升旗儀式,受表彰的學生會站上主席臺。老師希望同學們在升旗儀式上保持專注,但大多數(shù)學生會偷偷將備考筆記藏在口袋或袖子里,機械地為臺上的人鼓掌(用某位學生的話,這些人“想必是做了什么好事”)。

八點開始上第一節(jié)課。高一和高二的學生還會上一些與考試無關的課程,比如哲學,但高三學生只學考試科目和上體育課。上課內容則是做卷子和講卷子的循環(huán)。我很快了解到,學生們如果一節(jié)課做卷子,那么下節(jié)課就會是講卷子,然后再做卷子,再講卷子,不斷循環(huán)。高三學生經(jīng)??荚?,包括各科的每日測驗、周考、期中考、區(qū)??己推谀┛?。甚至連體育課的目的也是提高考試成績:體育是高中畢業(yè)考試的一部分,學生的健康對于執(zhí)行日常計劃是必不可少的。課間休息有十分鐘,午餐則是一個小時,老師經(jīng)常為了再講一兩道題而拖堂。剩下的時間里,學生們排隊上廁所,小睡片刻,討論試題,或在桌前自習。

全天的課程于五點半結束,學生們可以回家吃晚飯。幾乎所有高三生都會在一個小時內返回學校開始晚自習,老師則在走廊巡邏。學校非常重視晚自習,老師們聲稱晚自習的效果直接與高考成績相關,也會在家長會上通報晚自習情況。學生們可以自行決定學到幾點,但幾乎所有人都在晚上九點半到十點半之間離開。一天結束時,學生疲憊地拖著腳步朝前門走去,十五小時前,他們從這里走進教室?;丶液螅麄儠^續(xù)學習,通常在十一點到半夜兩點之間上床睡覺(表1.2列出了國內部的學生日程表)。周末的學習任務就更重了,許多高三生因為壓力大,整個周末都會穿著校服在學校自習,早上九點到校,晚上九點左右離開。周末的自習與晚自習類似,老師會在校園里巡邏,學生們安靜地學習,鈴聲照常打響,與平日一樣。學生們每天在校度過十二到十五個小時,幾乎沒有時間接受任何形式的課外輔導、補習或影子教育。

表1.2

本文節(jié)選自《學神:走向全球競爭的中國年青精英》,較原文有刪節(jié),標題為編輯自擬,經(jīng)出版社授權發(fā)布。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醒著的每分每秒都用來備考:“學神”是如何養(yǎng)成的?

《學神》為考察中國新一代精英的培養(yǎng)過程提供了一個視角,讓我們看到被社會塑造的中國年青精英們又將怎樣塑造社會。在這個6月,這些青年要面對的是高考大關。

2019年6月,北京世貿(mào)天階屏幕上打出“高考必勝”字樣為高考考生加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按:沒有什么能像高考一樣吸引全國民眾的關注。每年夏天,網(wǎng)民們都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高考主題的圖文以博得熱度,例如2017年以“高考”為名的虛構電影海報,背景中是一群面容嚴肅的青少年。每到考試那幾日,各地政府都會實施專項政策幫助考生家庭。高考前幾天,《北京晚報》用大約5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政府對高考家庭的支持政策,包括允許考生家長的車在考試日占用警車車位,可能趕不到考場時請警方幫忙疏導交通。報紙版面的各個角落寫滿了關于照顧考生的貼士,例如專家建議提前60~90分鐘吃早餐。考試當天,每個考場都配備救護車和安保人員??忌毘鍪緶士甲C進入考場,焦慮的父母和心憂的老師們被攔在外面。每年這兩天,考場附近的道路戒嚴,人流量大幅上升。盡管如此,附近居民似乎并不感到困擾,還豎起大型標志,提醒人們保持安靜,以免打擾考生。

連網(wǎng)民、媒體、地方政府、社區(qū)居民等旁觀人士都對考試結果如此關注,那么學生、老師和家長這些利益相關者自然會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在社會學者姜以琳所調查的高中,學生們每天都生活在激烈的競爭中。

她針對北京排名前十的五所高中分別采樣,選取28名學生展開跟蹤調查,他們是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青少年,是出身精英家庭(家庭收入位列全國前10%)的年青一代,這段超過7年的觀察,記錄了他們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初入職場的人生關鍵階段。

上海紐約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姜以琳(姜以琳供圖)

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精英學生在高中階段便形成了根據(jù)考試成績與輕松程度劃分的四個等級:學神、學霸、學渣、學弱。要勝出,還要輕松勝出的才是學神,位居頂端的學神享有家長及學校的無限支持和特殊資源,擁有其他學生的一致尊敬;學渣若無法晉升為學霸,則要盡力表現(xiàn)輕松才不致淪為被視作“天生愚鈍”的學弱……學生們遵從體系規(guī)則并以此指導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他們的升學、就業(yè)甚至生活方式的選擇都受其左右。年青精英與其學校、家庭合力制定相應策略,以期在這場以教育為基礎的精英地位再生產(chǎn)競爭中取勝。

姜以琳的研究新近出版,書名為《學神:走向全球競爭的中國年青精英》,該研究為考察中國新一代精英的培養(yǎng)過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角,讓人們看到被社會塑造的中國年青精英們,又將怎樣塑造社會。在高考到來之際,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該書中節(jié)選了部分內容,一窺面對高考考生的境況與壓力,以及精英學生所面對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戰(zhàn)斗”狀態(tài)下的學神:醒著的每分每秒都要用來備考》

撰文 | 姜以琳

備戰(zhàn)高考

高考前十二天的早上七點,首都中學化名,編者注)的高三學生們在操場集合。一位聲音尖細的短發(fā)女生登上了講臺,對著麥克風大聲道:

十二天后,我們將沖向高考的戰(zhàn)場。老師和家長的鼓勵是我們手中的盾牌,努力與勤奮是我們的寶劍?!彼蠹s講了五分鐘,將考試比作最后一戰(zhàn),宣誓自己與同學們會“為學校爭取最高榮譽”。女孩完成演講后,高三教師代表劉老師登臺進行類似發(fā)言。他以“只剩十二天,你們將走向高考的戰(zhàn)場”開始,以“十二天后,你們將成為(我們)學校的驕傲。十年后,你們將成為各自領域的中流砥柱。二十年后,你們將成為社會與國家的棟梁”收尾。

高考是嚴肅的,不能將其簡單理解為一場高風險考試。就像上例中的女生與老師所說的那樣,高考常被比作一場戰(zhàn)斗,學生不僅要為生活與未來而戰(zhàn),還要為自己的學校與國家而戰(zhàn)。該比喻顯示,高考不僅僅是一場高等教育的篩選考試。在精英學生看來,高考結果關乎集體生存與團體的繁榮。鑒于這層額外意義,高考成績自然成了學生的關注重心。高考成績非常關鍵,實際上在整個高中階段,任何其他標準的重要性都不可能與之相比。

《學神:走向全球競爭的中國年青精英》
姜以琳 著 鄭昕遠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4-6

對考試成績的集體關注

連網(wǎng)民、媒體、地方政府、社區(qū)居民等旁觀人士都對考試結果如此關注,那么學生、老師和家長這些利益相關者自然會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在我所調查的高中,學生們每天都生活在激烈的競爭中??荚嚦煽兺ǔJ枪_透明的。許多老師在教室墻壁或公告牌上張貼學生的名字、考試成績、班級排名和過往排名。學校在走廊上用粉色紙張和超大字體宣揚學生的詳細成績,稱之為“榮譽榜”。錄取結果一出,學校就會在官網(wǎng)上列出清北錄取名單,并在校門口張貼海報。首都中學等學校正在逐步停止公開學生成績,但學生們照樣能獲取這些信息,不論是通過相互詢問還是老師的協(xié)助。他們甚至可以利用家庭的社交網(wǎng)絡—父母們通過社交媒體比較孩子的考試成績,信息傳播速度極快。葉華是一名就讀于頂峰中學的男生,有一次他拿著試卷慢慢地向門口走去。不到30秒,腳還沒邁出門,就聽到同學在教室里大喊:“葉華!你考了140分?”他還補了一句,“我媽說是你媽告訴她的”,以示來源可靠。在頂峰中學(化名,編者注),詢問考試成績是正常的聊天開場白,談論彼此的分數(shù)就像談論天氣一樣。

學生們在考試成績上開展的競爭異常激烈。在老師的鞭策下,各個班級之間也相互評比,看哪個班的平均分最高,或是年級第一出在哪個班。分數(shù)的公開自然也催生了校際競爭,老師們會用盡一切辦法提高學校的高考平均分,比如說服已經(jīng)獲得保送資格的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奧賽”)獲獎者參加高考,因為他們的成績往往十分優(yōu)秀。一切以競爭為中心的思考方式使教師們對外校學生極為多疑,最典型的例子發(fā)生在首都中學高三的一次物理課上,一位中年李姓教師警告學生們:“在考場……其他學校的學生會想辦法暗算你,就因為你來自首都中學。不要聽他們的話,不要幫助他們。無論他們說什么或給你什么,都是想害你?!?/strong>

將其他學校的考生描述為敵人的老師并非只有她一個,在許多教師看來,外校生會不擇手段傷害自己的學生。他們對其他學校的學生如此警惕,或許是因為要對學生備考負全責。在中國,家長(包括精英)往往默認在高考方面應一切聽從老師的建議。在大禮堂舉行的家長會上,大約五百名家長坐在臺下,安靜聆聽老師們的演講。私下的會面不多,老師也并不鼓勵。許多老師表示,家長的拜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是“浪費時間”,并試圖“在幾句話內結束談話”。某年夏天,頂峰中學要求所有班主任進行家訪。老師們承認其良好意圖,但仍然抱怨不已。在強烈的抵觸和反對下,頂峰中學的管理層撤回了這一要求。

2021年6月9日,在長沙市一中考點前,考生高高躍起慶??荚嚱Y束

在家長眼中,老師掌握著他們無從獲得的知識,大多數(shù)家長會不假思索地接受老師的計劃。即使無法理解老師的某項安排或通知,他們也會保持沉默,不尋求解釋。家長們雖采取了不干涉的方式,但這絕非忽視。本研究中的精英家長們會營造一切以考試為重的環(huán)境,從而支持自己的孩子。例如,他們會支付高昂的房租,搬到靠近學校的公寓,以減少孩子的通勤時間。那些考出過狀元的公寓租金尤為高昂,房東們通常會借機漲價兩至三倍。除了明明有房卻額外支付房租外,這些父母還會為提升孩子的高考成績而犧牲自己。一部名為《高三》的紀錄片曾展現(xiàn)如下情景:在福建,一名老師勸告家長不要在孩子高三這年離婚,因為高考考得好比中彩票還好,家長順從地點頭稱是。每年的媒體報道中都有家長為不影響孩子備考而隱瞞祖父母病情的事例。有時,好學生的父母甚至會出于同樣原因而隱瞞其中一人的突然離世??紤]到成年人和周圍人對高考的共同關注,無怪乎精英學生將考試抬高到學生生活中的至高之位。

北京的特殊情況

放眼世界,高風險考試往往是直接而易于理解的—高分者進入更好的學校。在這一點上,高考也不例外。然而,北京的高考結構還包括一系列特殊情況,可能影響學生的錄取結果,需要謹慎應對。在我田野考察期間(2013年至2014年),一種特殊情況是高考加分制度。部分學生可以直接獲得高考成績的加分,而且有多種獲得加分的方式,但每名學生只能擇其一。表1.1列出了2013年和2014年可選的加分項目。除了少數(shù)民族外,要獲得加分都需要花費學生大量時間。學生最少要花6個月準備各大學組織的自主招生考試,而若選擇高中奧賽,則要準備兩年之久。此外,如表1.1所示,加分方式和預期收益經(jīng)常遭遇臨時變動。2014年,在奧賽開始前的兩個月,政府突然宣布,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獲得者將不再自動獲得保送大學的資格。這一消息徹底將于朗壓垮,她花了整整兩年準備競賽,為此犧牲了準備高考的時間。同年,首都中學的麗麗告訴我,她的夢校在自主招生前幾個月突然取消了考試,看到通知她差點哭了出來。

表1.1

北京考生面臨的另一個獨特障礙是報志愿的方式。每個學生在填報志愿后最多只會收到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中國的大多數(shù)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高考分數(shù)填報志愿,這是比較直觀的。但在北京,學生會在6月高考之前的5月提交最多5個志愿。未出成績先做選擇的風險明確體現(xiàn)于該制度的官方名稱:猜分填報志愿。除此之外,考生與學校的匹配過程使得錄取程序更加復雜,學生還需要考慮具體院校的各種限制。例如,頂尖大學只錄取第一志愿報考的學生。有些大學接受第一志愿為頂尖大學的考生將自己填為第二志愿,有些大學干脆不接受將本校填報為第三志愿及以后的學生。也有許多大學允許學生將其列到后面,但每低一個志愿檔次,分數(shù)線都要向上調整(相當于扣更多分)。而且,這些標準是大學自行決定的,錄取處理時間也各不相同。在一次家長會上,首都中學的副校長多次告誡家長第一志愿的重要性,“當一所大學將(未錄取的)學生的考試成績發(fā)到下一所大學時,(后者)可能已經(jīng)報滿了,就無法再錄取了”,即便這名學生的分數(shù)達到了錄取分數(shù)線。歐米伽中學(化名,編者注)的一名女生曾總結精英學生的應對之策:“只有第一志愿才算數(shù),第二個已經(jīng)是備選項,和第一志愿差很遠。基本上,沒人愿意去第二志愿?!?/span>

這些潛在風險讓原本簡明的選拔系統(tǒng)變得復雜。備戰(zhàn)高考的精英學生需要隨時了解這些特殊政策,應對突發(fā)變化。因此,學生和他們的家人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爭取加分,把時間花在穩(wěn)妥擇校上面。

2018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高考考點

國內部的日常

精英學生目標單一,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他們的三年高中生活就是為高考做準備的。其實許多人認為自己已經(jīng)為高考做了“超過十年”的準備,或者“從上小學起”“從記事以來”就在備考。田野調查初期,我曾詢問歐米伽中學的柳向祖和他的三位好友每天學習多長時間,有哪些課外活動。聽到問題后,他們一臉無法置信的表情。“那就是24小時吧?!逼渲幸蝗朔藗€白眼。另一人諷刺地答道:“課外活動是什么?沒聽說過?!?/strong>另一次采訪中,中央中學的娜同學用成語“一錘定音”形容中式教育的過程。換句話說,高考是最后一錘,決定了這名學生的成果,為其“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賦予意義。有位老師也曾對我說過與娜等人的說法相似的話:“備戰(zhàn)高考是一份全職工作?!?/strong>我很快意識到,這些描述毫無夸張成分。對于頂級高中的精英學生和其他所有以清華、北大為目標的考生而言,醒著的每分每秒都要用來備考。

在頂級中學,老師們會將三年的考試內容壓縮到兩年的課程中,磨煉學生們的應試技能,而最后一年高三的全部活動皆為備考而展開。高三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大致如此開始:早上七點半到校,參加當日的第一場考試。首都中學是個例外,周一一早學生們要到操場上參加升旗儀式,受表彰的學生會站上主席臺。老師希望同學們在升旗儀式上保持專注,但大多數(shù)學生會偷偷將備考筆記藏在口袋或袖子里,機械地為臺上的人鼓掌(用某位學生的話,這些人“想必是做了什么好事”)。

八點開始上第一節(jié)課。高一和高二的學生還會上一些與考試無關的課程,比如哲學,但高三學生只學考試科目和上體育課。上課內容則是做卷子和講卷子的循環(huán)。我很快了解到,學生們如果一節(jié)課做卷子,那么下節(jié)課就會是講卷子,然后再做卷子,再講卷子,不斷循環(huán)。高三學生經(jīng)??荚?,包括各科的每日測驗、周考、期中考、區(qū)??己推谀┛?。甚至連體育課的目的也是提高考試成績:體育是高中畢業(yè)考試的一部分,學生的健康對于執(zhí)行日常計劃是必不可少的。課間休息有十分鐘,午餐則是一個小時,老師經(jīng)常為了再講一兩道題而拖堂。剩下的時間里,學生們排隊上廁所,小睡片刻,討論試題,或在桌前自習。

全天的課程于五點半結束,學生們可以回家吃晚飯。幾乎所有高三生都會在一個小時內返回學校開始晚自習,老師則在走廊巡邏。學校非常重視晚自習,老師們聲稱晚自習的效果直接與高考成績相關,也會在家長會上通報晚自習情況。學生們可以自行決定學到幾點,但幾乎所有人都在晚上九點半到十點半之間離開。一天結束時,學生疲憊地拖著腳步朝前門走去,十五小時前,他們從這里走進教室?;丶液?,他們會繼續(xù)學習,通常在十一點到半夜兩點之間上床睡覺(表1.2列出了國內部的學生日程表)。周末的學習任務就更重了,許多高三生因為壓力大,整個周末都會穿著校服在學校自習,早上九點到校,晚上九點左右離開。周末的自習與晚自習類似,老師會在校園里巡邏,學生們安靜地學習,鈴聲照常打響,與平日一樣。學生們每天在校度過十二到十五個小時,幾乎沒有時間接受任何形式的課外輔導、補習或影子教育。

表1.2

本文節(jié)選自《學神:走向全球競爭的中國年青精英》,較原文有刪節(jié),標題為編輯自擬,經(jīng)出版社授權發(fā)布。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