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國首艘深遠??瓶技拔奈锟脊糯趶V州開工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中國首艘深遠海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

走過了整船引進改造,以及聯(lián)合國外設計、采用國外裝備兩個階段后,中國科考船迎來自主建造、國產(chǎn)化替代的新階段。

圖片來源:廣船國際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6月25日,我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廠區(qū)建造。

船舶預計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業(yè)。設計船長約103米、設計吃水排水量約9200噸,最大航速16節(jié)、艏艉雙向破冰,冰區(qū)加強達到PC4級、續(xù)航力15000海里,可載員80人。

海洋科考船是采用船舶觀測手段開展海洋調查的平臺載體。1872年12月,英國“挑戰(zhàn)者”號(HMS Challenger)從樸次茅斯啟程,航行了近7萬海里,發(fā)現(xiàn)超過4000種先前未知的物種,被視為海洋科考的發(fā)端。

隨著海洋科考的發(fā)展,科考船也從改裝舊船逐步發(fā)展為綜合性的海上科學平臺。20世紀50年代末,歐洲國家開始著手設計制造專門的海洋科考船,如英國“發(fā)現(xiàn)”號和德國“太陽”號。

至于國內(nèi),中國船舶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何光偉向界面大灣區(qū)分析道,過去幾十年,中國走過了整船引進、改造,以及聯(lián)合國外設計、采用國外裝備兩個發(fā)展階段。例如“大洋一號”、“雪龍”號,都從國外購買并改裝,也推動了我國進入深遠海以及極地調查時代。

“相對于過去我們采用國外設計或者是國外聯(lián)合設計的方式,本船具有完全的自主權。”現(xiàn)下,國內(nèi)科考船正進入自主建造的新階段。何光偉表示,此次的科考船是首次自主研發(fā)、自主建造的高冰級極地船舶。

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 拍攝:張熹瓏

依據(jù)我國船舶分類國家標準GB/T 7391—2002,可將從事海洋科考的船舶分為綜合調查船、多用途調查船、實習調查船等23種。有研究指出,我國綜合調查船、漁業(yè)調查船和海監(jiān)船相對較多,而水聲調查船、港灣調查船、極地調查船等相對較少。

此前,只有“雪龍”號及“雪龍2”號能夠進入極區(qū)腹地,但不支持載人深潛活動;而“探索二號”雖然能夠裝載載人深潛器,但是不具備冰區(qū)加強和破冰的能力。何光偉表示,多功能科考船同時具備了這兩方面的能力,是中國第一艘能夠進入極區(qū)腹地,同時具備支持深海載人和無人科考活動的船舶,在極區(qū)達到1.2米冰和0.2米積雪的破冰能力。

國際上將破冰能力劃分為PC1至PC7級,PC1級破冰能力最強,PC7級最弱。按照這個劃分,此船的破冰能力(PC4級)高于“雪龍”號(PC6級)和“破冰調查船”(PC6級)。

該船可以攜帶中國三大深潛器——奮斗者號、深海勇士號、蛟龍?zhí)枺綐O區(qū)開展相關科考活動,記錄極地腹地,開展水體和水下的科考活動,進行大氣變化、海生物以及地質方面的探索?!焙喂鈧フf。

科考船冰池試驗 圖片來源:廣船國際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海洋科考船正朝著多樣化和多功能方向發(fā)展,如國家文物局的中國考古01號,并未在國家標準中找到合適的船舶類型劃分標準。而此艘科考船的“多功能”則體現(xiàn)在既可以在極地開展載人深潛科考活動,同時兼顧文物考古功能和南海作業(yè)功能。

何光偉告訴記者,船上配備了一個6米乘4.8米的大型月池,能夠在有冰的情況下對無人潛器進行回收;在常規(guī)的海域,如南海的戰(zhàn)略海域,也能進行特種作業(yè),滿足國防要求。

在船舶制造中,科考船屬于難度偏大,附加值也比較高的一類。除了從改造到自主建造外,國產(chǎn)化替代亦成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電纜、鋼材、鋼管等船體材料均采用國產(chǎn)化替代,科考操控設備、探測設備也都采用了國產(chǎn)設備。”何光偉提及,這也是相對于之前建造的極地船舶,新建船舶的一種全新做法,“而怎么在萬噸級船舶的尺度下滿足較大破冰能力,解決冰和船體之間的阻力、冰跟推進器之間的干擾等問題,也是建造中的難點?!?/span>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中國首艘深遠??瓶技拔奈锟脊糯趶V州開工

走過了整船引進改造,以及聯(lián)合國外設計、采用國外裝備兩個階段后,中國科考船迎來自主建造、國產(chǎn)化替代的新階段。

圖片來源:廣船國際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6月25日,我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廠區(qū)建造。

船舶預計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業(yè)。設計船長約103米、設計吃水排水量約9200噸,最大航速16節(jié)、艏艉雙向破冰,冰區(qū)加強達到PC4級、續(xù)航力15000海里,可載員80人。

海洋科考船是采用船舶觀測手段開展海洋調查的平臺載體。1872年12月,英國“挑戰(zhàn)者”號(HMS Challenger)從樸次茅斯啟程,航行了近7萬海里,發(fā)現(xiàn)超過4000種先前未知的物種,被視為海洋科考的發(fā)端。

隨著海洋科考的發(fā)展,科考船也從改裝舊船逐步發(fā)展為綜合性的海上科學平臺。20世紀50年代末,歐洲國家開始著手設計制造專門的海洋科考船,如英國“發(fā)現(xiàn)”號和德國“太陽”號。

至于國內(nèi),中國船舶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何光偉向界面大灣區(qū)分析道,過去幾十年,中國走過了整船引進、改造,以及聯(lián)合國外設計、采用國外裝備兩個發(fā)展階段。例如“大洋一號”、“雪龍”號,都從國外購買并改裝,也推動了我國進入深遠海以及極地調查時代。

“相對于過去我們采用國外設計或者是國外聯(lián)合設計的方式,本船具有完全的自主權?!爆F(xiàn)下,國內(nèi)科考船正進入自主建造的新階段。何光偉表示,此次的科考船是首次自主研發(fā)、自主建造的高冰級極地船舶。

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 拍攝:張熹瓏

依據(jù)我國船舶分類國家標準GB/T 7391—2002,可將從事海洋科考的船舶分為綜合調查船、多用途調查船、實習調查船等23種。有研究指出,我國綜合調查船、漁業(yè)調查船和海監(jiān)船相對較多,而水聲調查船、港灣調查船、極地調查船等相對較少。

此前,只有“雪龍”號及“雪龍2”號能夠進入極區(qū)腹地,但不支持載人深潛活動;而“探索二號”雖然能夠裝載載人深潛器,但是不具備冰區(qū)加強和破冰的能力。何光偉表示,多功能科考船同時具備了這兩方面的能力,是中國第一艘能夠進入極區(qū)腹地,同時具備支持深海載人和無人科考活動的船舶,在極區(qū)達到1.2米冰和0.2米積雪的破冰能力。

國際上將破冰能力劃分為PC1至PC7級,PC1級破冰能力最強,PC7級最弱。按照這個劃分,此船的破冰能力(PC4級)高于“雪龍”號(PC6級)和“破冰調查船”(PC6級)。

該船可以攜帶中國三大深潛器——奮斗者號、深海勇士號、蛟龍?zhí)?,到極區(qū)開展相關科考活動,記錄極地腹地,開展水體和水下的科考活動,進行大氣變化、海生物以及地質方面的探索?!焙喂鈧フf。

科考船冰池試驗 圖片來源:廣船國際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海洋科考船正朝著多樣化和多功能方向發(fā)展,如國家文物局的中國考古01號,并未在國家標準中找到合適的船舶類型劃分標準。而此艘科考船的“多功能”則體現(xiàn)在既可以在極地開展載人深潛科考活動,同時兼顧文物考古功能和南海作業(yè)功能。

何光偉告訴記者,船上配備了一個6米乘4.8米的大型月池,能夠在有冰的情況下對無人潛器進行回收;在常規(guī)的海域,如南海的戰(zhàn)略海域,也能進行特種作業(yè),滿足國防要求。

在船舶制造中,科考船屬于難度偏大,附加值也比較高的一類。除了從改造到自主建造外,國產(chǎn)化替代亦成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電纜、鋼材、鋼管等船體材料均采用國產(chǎn)化替代,科考操控設備、探測設備也都采用了國產(chǎn)設備?!焙喂鈧ヌ峒?,這也是相對于之前建造的極地船舶,新建船舶的一種全新做法,“而怎么在萬噸級船舶的尺度下滿足較大破冰能力,解決冰和船體之間的阻力、冰跟推進器之間的干擾等問題,也是建造中的難點?!?/span>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