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為什么消費者對“辦卡”不感冒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為什么消費者對“辦卡”不感冒了?

“次拋”式消費熱情在滋生。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文|道總有理

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發(fā)布的《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辦卡。無論是超市、健身房,還是視頻網站、各類app,隨著會員熱情的消退,消費市場的窘迫也原形畢露。

從山姆退卡、健身房關門潮,到即使買得起奢侈品,也堅決不肯為視頻會員多花一分錢……正在成為當下消費者的消費觀。

在某種角度來看,消費者對會員消費的態(tài)度間接暗示了整個市場環(huán)境的興衰。

這兩年,頻繁有連鎖商超虧損嚴重、供貨乏力,擅自限制或修改已發(fā)放預付卡的使用范圍,尤其“關?!鳖惣m紛導致消費者受損較大,稍不留神就會變成商家提桶跑路后的“大怨種”,因此,消費者不得不開始遠離會員制度。

當然,除了這一層原因,漸漸趨近理智的消費理念與捂緊的錢包也是關鍵??傊?,消費者不愿再多花一分錢,哪怕是沖著打折優(yōu)惠。

低欲望消費的序幕,正在緩緩拉開。

誰在抹殺會員的“優(yōu)越感”?

縱觀消費市場中會員制度從萌發(fā)到成熟的全過程,這種消費模式代表著多種含義,如一定的折扣,專享的待遇服務,以及消費者自我心態(tài)的優(yōu)越感。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內某些大型百貨商店就開始推出會員購物,也為后來愈演愈烈的會員消費設下伏筆。

到九十年代,國內的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會員消費屢見不鮮,1996年,麥德龍進入中國,與山姆等大型會員倉儲超市更是給不少企業(yè)提供了新的市場思路。曾經,會員制度大肆席卷國內各行各業(yè),一時間,成為商家營銷一塊“磚”。

根據資料記載,1999年,北京金象大藥房向大批量購藥群體推出了會員制藥店,每次購藥可享受10%優(yōu)惠,還可免費享受105名京城坐堂專家的長期跟蹤醫(yī)療服務,隨后許多藥店爭相模仿。

更有意思的是,會員消費一度吸引了房地產的關注,1998年,萬科成立了消費者俱樂部“萬客會”,把會員分為四個等級,還辦了內刊《萬客會》。彼時,會員之于消費者,更多時候是一種消費情感趨同與身份歸屬。

可后來到底是誰抹殺了曾經這種優(yōu)越感?

事實上,會員制度所帶來的消費情感被強勢破壞與后來層出不窮的線上付費,隨處可見的“尊貴”頭銜不無關系。2005年,亞馬遜開始探索電商會員,陸陸續(xù)續(xù)推出了Prime會員、電子書、流媒體、無限云存儲……也一舉開啟瘋狂的互聯網會員時代。

國內以淘寶、京東為首的電商平臺,騰訊視頻、優(yōu)酷、愛奇藝、芒果TV、B站等視頻網站……也開始走收費會員模式。截至去年,亞馬遜全球Prime會員數量突破2億,京東PLUS會員數突破3000萬,88VIP會員數達2500萬。

漸漸的,消費者無論在哪片市場都逃不掉被會員圍追堵截的命運。只不過,會員遍地讓消費者失去新鮮感的同時,這種模式也不慎跑偏,花式開會員的付費手段一點點考驗與消磨著消費者的耐心。

以備受詬病的視頻網站為例,據不完全統(tǒng)計,當前國內5個主流長視頻平臺共有11種會員類別,此外還有垂直領域的細分會員類別。這還遠遠不夠,此前三大平臺上調會員價格,優(yōu)酷與愛奇藝修改會員服務,無形之中,讓會員制度在消費市場中的價值大打折扣。

至于線下,會員所帶來的消費地位,附加的消費價值都彌補不了商家突如其來的跑路傷害。尤其是這兩年,數據顯示,去年一年里,注銷了310萬個體戶,其中,以會員制度為主要商業(yè)模式的美容院、健身房占大頭。

究竟是誰在消解會員背后的價值體系,在這個問題上,恐怕商家要背一口沉重的“鍋”。

“次拋”式消費熱情在滋生

從去年年底,消費市場的復蘇口號就越喊越洪亮,餐飲、零售、旅游以及一系列體驗性服務也成為消費復蘇浪潮下,最先井噴的幾汪泉眼。尤其是餐飲與旅游,2022年年底,南方的幾座城市被旅游大軍持續(xù)包圍。

年后,淄博燒烤在社交平臺一炮而紅,通往淄博的高鐵上擠滿了前去嘗鮮的旅客。不止淄博,各大旅游景點迎來送往,當代大學生“特種兵”式連軸轉的旅游日常很快在網絡上被人爭相效仿,看起來,一切好像真的在變好。

但細究下來,這一場場消費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旅游市場短時間內自然看不出多少端倪,但線下實體店卻很明顯,一個最直接的現象就是會員消費在逐漸冷卻,特別是健身房、美容院這類體驗性服務消費,據悉,年后各種機構都推出了短期體驗課,課程數量一般在5節(jié)以內,而單價比正式課程高20%至50%不等。

但即便是單價高,長期會員也不在消費者的考慮范圍之內。例如一家健身機構的數據顯示,,購買超過20節(jié)課的學員占比不到10%。近日,GymSquare發(fā)布的《2022中國健身行業(yè)報告》顯示,“單次付費”以36%的占比躍居健身行業(yè)第二大付費形式,僅次于一年以上的長期付費模式。

這屆消費者的理智性空前高漲。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22年中國千禧青年消費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持有理性消費觀念的青年高達72.5%。那又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群原本理智消費的的年輕人湊了次“新鮮”的熱鬧?

首先,消費市場總體在悄然復蘇,這一點誰都無法否認。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在這之中,商家、平臺、甚至當地消費政策都要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

以淄博為例,淄博燒烤爆火之后,當地文旅局的反應速度與表現再次在社交網絡中拉了一波好感。而其他地區(qū),開春以來,北京、成都、大連……各地都在發(fā)放消費券,這種方式能夠肉眼可見地拉動消費。

據悉,湖北消費券搶券當日,美團平臺最高每分鐘有數百萬人在線搶券,光一家衛(wèi)浴的門店使用消費券的人群就大概增加了30%。過去三年,商家為了調動消費者的熱情煞費苦心,美團數據顯示,參與消費券活動的商戶日均交易額比活動前一周平均提升55%,多地中小商戶日均交易額平均增幅超過100%。

消費者或許不愿意多花一分錢,但他們一定很樂意為自己省錢。

實體零售需要會員“止痛”?

2023年,以線下消費為主的實體零售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春節(jié)以后,各大商圈的客流量迎來久違的增長,中國百貨商業(yè)協會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jié)百貨商圈銷售和客流普遍比2022年春節(jié)有明顯增長,大型商圈尤其明顯,因其聚客能力更強,增幅平均在10%以上。

但另一個凄慘的現象是,經歷這三年漫長的苦熬,不少布局線下的品牌早已奄奄一息,虧損的虧損,關停的關停。據壹覽商業(yè)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實體零售多個業(yè)態(tài)中有將近7000家實體店宣布關閉,其中不乏大潤發(fā)、沃爾瑪、海底撈、安踏、美寶蓮等知名品牌旗下門店。

所有關閉的門店,從業(yè)態(tài)來看,商超1138家、百貨35家、餐飲287家、美妝個護757家、服飾4723家、影院29家等等。就連名噪一時的新消費品牌也在所難免,以茶顏悅色為例,去年,這家頂流奶茶品牌在長沙關閉了七八十家門店。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fā)布的2020年行業(yè)基本情況及連鎖百強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連鎖百強銷售規(guī)模為2.4萬億元,同比下降了7.2%,其中52家百強企業(yè)銷售同比下降,降幅達15.4%,這是自1997年有統(tǒng)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線下實體零售該如何在短時間內回血重生?

會員制度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幾乎每座城市里都散落著不知名的個體店,尤其是服務類消費,這類店鋪常年以收取會員費、充值辦卡為主要業(yè)務。這幾年,不斷有大型超市甚至便利店開始啟用倉儲會員模式。

除了常見的山姆、Costco、麥德龍,盒馬X會員店、家樂福、Fudi、家家悅、華聯綜超、大潤發(fā)、北國超市、人人樂、永輝超市等新老玩家也紛紛加入。盡管會員模式時常引發(fā)吐槽,但不可否認,這種模式的確存在一定的回血能力。

以山姆跟Costco為例,早在2021年,山姆在中國的付費會員數已超過400萬,以普通會員260元/年的會費計算,單會員費一項收入,山姆一年的入賬就超10億元人民幣。Costco也不例外,截至2021年,Costco全球共有1.1億會員,其中金卡會員為5020萬,付費會員為6170萬。

線下實體消費被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但對于困在原地停滯不前的店家而言,會員模式真的能扭轉它們的現狀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會員零售的本質并不在消費者身上,而在于商家。

以超市為例,傳統(tǒng)商超力求品類全面,供應鏈穩(wěn)定,但會員模式下的超市不僅要做到這些,還要精準把控會員數據背后所反映的消費市場動向,更新迭代商品,了解會員需求基礎,繼而對品質嚴格把控,深度整合供應鏈資源。

要做到這些,對于一家成熟的綜合性大型商超尚且有不小的難度,何況那些個體性質的商戶。而即便它們處處周到,消費者愿不愿意長期買單,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為什么消費者對“辦卡”不感冒了?

“次拋”式消費熱情在滋生。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文|道總有理

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發(fā)布的《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辦卡。無論是超市、健身房,還是視頻網站、各類app,隨著會員熱情的消退,消費市場的窘迫也原形畢露。

從山姆退卡、健身房關門潮,到即使買得起奢侈品,也堅決不肯為視頻會員多花一分錢……正在成為當下消費者的消費觀。

在某種角度來看,消費者對會員消費的態(tài)度間接暗示了整個市場環(huán)境的興衰。

這兩年,頻繁有連鎖商超虧損嚴重、供貨乏力,擅自限制或修改已發(fā)放預付卡的使用范圍,尤其“關停”類糾紛導致消費者受損較大,稍不留神就會變成商家提桶跑路后的“大怨種”,因此,消費者不得不開始遠離會員制度。

當然,除了這一層原因,漸漸趨近理智的消費理念與捂緊的錢包也是關鍵??傊?,消費者不愿再多花一分錢,哪怕是沖著打折優(yōu)惠。

低欲望消費的序幕,正在緩緩拉開。

誰在抹殺會員的“優(yōu)越感”?

縱觀消費市場中會員制度從萌發(fā)到成熟的全過程,這種消費模式代表著多種含義,如一定的折扣,專享的待遇服務,以及消費者自我心態(tài)的優(yōu)越感。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內某些大型百貨商店就開始推出會員購物,也為后來愈演愈烈的會員消費設下伏筆。

到九十年代,國內的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會員消費屢見不鮮,1996年,麥德龍進入中國,與山姆等大型會員倉儲超市更是給不少企業(yè)提供了新的市場思路。曾經,會員制度大肆席卷國內各行各業(yè),一時間,成為商家營銷一塊“磚”。

根據資料記載,1999年,北京金象大藥房向大批量購藥群體推出了會員制藥店,每次購藥可享受10%優(yōu)惠,還可免費享受105名京城坐堂專家的長期跟蹤醫(yī)療服務,隨后許多藥店爭相模仿。

更有意思的是,會員消費一度吸引了房地產的關注,1998年,萬科成立了消費者俱樂部“萬客會”,把會員分為四個等級,還辦了內刊《萬客會》。彼時,會員之于消費者,更多時候是一種消費情感趨同與身份歸屬。

可后來到底是誰抹殺了曾經這種優(yōu)越感?

事實上,會員制度所帶來的消費情感被強勢破壞與后來層出不窮的線上付費,隨處可見的“尊貴”頭銜不無關系。2005年,亞馬遜開始探索電商會員,陸陸續(xù)續(xù)推出了Prime會員、電子書、流媒體、無限云存儲……也一舉開啟瘋狂的互聯網會員時代。

國內以淘寶、京東為首的電商平臺,騰訊視頻、優(yōu)酷、愛奇藝、芒果TV、B站等視頻網站……也開始走收費會員模式。截至去年,亞馬遜全球Prime會員數量突破2億,京東PLUS會員數突破3000萬,88VIP會員數達2500萬。

漸漸的,消費者無論在哪片市場都逃不掉被會員圍追堵截的命運。只不過,會員遍地讓消費者失去新鮮感的同時,這種模式也不慎跑偏,花式開會員的付費手段一點點考驗與消磨著消費者的耐心。

以備受詬病的視頻網站為例,據不完全統(tǒng)計,當前國內5個主流長視頻平臺共有11種會員類別,此外還有垂直領域的細分會員類別。這還遠遠不夠,此前三大平臺上調會員價格,優(yōu)酷與愛奇藝修改會員服務,無形之中,讓會員制度在消費市場中的價值大打折扣。

至于線下,會員所帶來的消費地位,附加的消費價值都彌補不了商家突如其來的跑路傷害。尤其是這兩年,數據顯示,去年一年里,注銷了310萬個體戶,其中,以會員制度為主要商業(yè)模式的美容院、健身房占大頭。

究竟是誰在消解會員背后的價值體系,在這個問題上,恐怕商家要背一口沉重的“鍋”。

“次拋”式消費熱情在滋生

從去年年底,消費市場的復蘇口號就越喊越洪亮,餐飲、零售、旅游以及一系列體驗性服務也成為消費復蘇浪潮下,最先井噴的幾汪泉眼。尤其是餐飲與旅游,2022年年底,南方的幾座城市被旅游大軍持續(xù)包圍。

年后,淄博燒烤在社交平臺一炮而紅,通往淄博的高鐵上擠滿了前去嘗鮮的旅客。不止淄博,各大旅游景點迎來送往,當代大學生“特種兵”式連軸轉的旅游日常很快在網絡上被人爭相效仿,看起來,一切好像真的在變好。

但細究下來,這一場場消費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旅游市場短時間內自然看不出多少端倪,但線下實體店卻很明顯,一個最直接的現象就是會員消費在逐漸冷卻,特別是健身房、美容院這類體驗性服務消費,據悉,年后各種機構都推出了短期體驗課,課程數量一般在5節(jié)以內,而單價比正式課程高20%至50%不等。

但即便是單價高,長期會員也不在消費者的考慮范圍之內。例如一家健身機構的數據顯示,,購買超過20節(jié)課的學員占比不到10%。近日,GymSquare發(fā)布的《2022中國健身行業(yè)報告》顯示,“單次付費”以36%的占比躍居健身行業(yè)第二大付費形式,僅次于一年以上的長期付費模式。

這屆消費者的理智性空前高漲。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22年中國千禧青年消費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持有理性消費觀念的青年高達72.5%。那又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群原本理智消費的的年輕人湊了次“新鮮”的熱鬧?

首先,消費市場總體在悄然復蘇,這一點誰都無法否認。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在這之中,商家、平臺、甚至當地消費政策都要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

以淄博為例,淄博燒烤爆火之后,當地文旅局的反應速度與表現再次在社交網絡中拉了一波好感。而其他地區(qū),開春以來,北京、成都、大連……各地都在發(fā)放消費券,這種方式能夠肉眼可見地拉動消費。

據悉,湖北消費券搶券當日,美團平臺最高每分鐘有數百萬人在線搶券,光一家衛(wèi)浴的門店使用消費券的人群就大概增加了30%。過去三年,商家為了調動消費者的熱情煞費苦心,美團數據顯示,參與消費券活動的商戶日均交易額比活動前一周平均提升55%,多地中小商戶日均交易額平均增幅超過100%。

消費者或許不愿意多花一分錢,但他們一定很樂意為自己省錢。

實體零售需要會員“止痛”?

2023年,以線下消費為主的實體零售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春節(jié)以后,各大商圈的客流量迎來久違的增長,中國百貨商業(yè)協會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jié)百貨商圈銷售和客流普遍比2022年春節(jié)有明顯增長,大型商圈尤其明顯,因其聚客能力更強,增幅平均在10%以上。

但另一個凄慘的現象是,經歷這三年漫長的苦熬,不少布局線下的品牌早已奄奄一息,虧損的虧損,關停的關停。據壹覽商業(yè)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實體零售多個業(yè)態(tài)中有將近7000家實體店宣布關閉,其中不乏大潤發(fā)、沃爾瑪、海底撈、安踏、美寶蓮等知名品牌旗下門店。

所有關閉的門店,從業(yè)態(tài)來看,商超1138家、百貨35家、餐飲287家、美妝個護757家、服飾4723家、影院29家等等。就連名噪一時的新消費品牌也在所難免,以茶顏悅色為例,去年,這家頂流奶茶品牌在長沙關閉了七八十家門店。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fā)布的2020年行業(yè)基本情況及連鎖百強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連鎖百強銷售規(guī)模為2.4萬億元,同比下降了7.2%,其中52家百強企業(yè)銷售同比下降,降幅達15.4%,這是自1997年有統(tǒng)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線下實體零售該如何在短時間內回血重生?

會員制度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幾乎每座城市里都散落著不知名的個體店,尤其是服務類消費,這類店鋪常年以收取會員費、充值辦卡為主要業(yè)務。這幾年,不斷有大型超市甚至便利店開始啟用倉儲會員模式。

除了常見的山姆、Costco、麥德龍,盒馬X會員店、家樂福、Fudi、家家悅、華聯綜超、大潤發(fā)、北國超市、人人樂、永輝超市等新老玩家也紛紛加入。盡管會員模式時常引發(fā)吐槽,但不可否認,這種模式的確存在一定的回血能力。

以山姆跟Costco為例,早在2021年,山姆在中國的付費會員數已超過400萬,以普通會員260元/年的會費計算,單會員費一項收入,山姆一年的入賬就超10億元人民幣。Costco也不例外,截至2021年,Costco全球共有1.1億會員,其中金卡會員為5020萬,付費會員為6170萬。

線下實體消費被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但對于困在原地停滯不前的店家而言,會員模式真的能扭轉它們的現狀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會員零售的本質并不在消費者身上,而在于商家。

以超市為例,傳統(tǒng)商超力求品類全面,供應鏈穩(wěn)定,但會員模式下的超市不僅要做到這些,還要精準把控會員數據背后所反映的消費市場動向,更新迭代商品,了解會員需求基礎,繼而對品質嚴格把控,深度整合供應鏈資源。

要做到這些,對于一家成熟的綜合性大型商超尚且有不小的難度,何況那些個體性質的商戶。而即便它們處處周到,消費者愿不愿意長期買單,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