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全網打卡的“工地盒飯”,正在悄悄變味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全網打卡的“工地盒飯”,正在悄悄變味

快餐屆的“老前輩”,憑什么火遍全網?

文|快刀財經 朱末

互聯(lián)網上一直有個傳說:“中國最便宜又好吃的盒飯,不在酒店餐館,而在工地食堂?!?/p>

此言不虛。在短視頻平臺上,許多美食博主用鏡頭記錄下了街邊的流動盒飯,各式現(xiàn)炒熱菜一字排開,大塊大塊的溜肉段、黃燜雞、毛血旺、炸魚塊、涼拌菜等應有盡有,濃油赤醬,香味撲鼻,直叫人垂涎欲滴,物美價廉不說,竟然還貼心地送甜品、遞飲料。

不僅屏幕前的網友看了極度眼饞,就連明星都為之瘋狂打Call。此前,張大大就發(fā)布了打卡東北盒飯vlog,15塊錢40道菜隨便吃,直看得人眼花繚亂,用張大大的話說:“不管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吃飽它不是關鍵,能吃好了那才是牛氣?!?/p>

無獨有偶,就在近日,一則#大學生組團到工地吃盒飯#的新聞登上熱搜。這事發(fā)生在四川宜賓,當地一高校學生組團來到附近工地,擠在臨時支起的帳篷下埋頭苦吃,盒飯13元一位,有近20種菜可以隨便吃,當學校食堂阿姨們還在“抖三抖”持續(xù)帕金森發(fā)作,工地食堂早已實現(xiàn)了盒飯自由。

正是這條觸達干飯人的視頻,把“工地盒飯”送上了美食街鄙視鏈的頂端。受到關注本是好事,然而,隨著工地盒飯的不斷走紅,事態(tài)漸漸開始變味。

無數達人、學生、媒體蜂擁而至,這里面真心想吃飯的人并不多,更多是為了跟風。當工地盒飯成為大眾打卡項目后,很多中午下了工地的農民工,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買不上飯。

最無語的是,有些網紅為了博眼球,開始做起“盒飯生意”,用更低的定價來拍視頻編段子,嚴重破壞了盒飯市場原有的生態(tài)秩序。

原本平易近人、用料良心的“盒飯”,在流量和獵奇的裹挾下,不可避免地變得面目全非。

01 快餐屆的“老前輩”,憑什么火遍全網?

柴米油鹽,一日三餐見生活;煎炒烹炸,酸甜苦辣個中味。

街頭巷尾,白色的泡沫盒子裝上一盒飯、一盒菜,再從層層疊疊的一次性筷子里抽出一支,找個角落坐下呼嚕?!帮L卷殘云”,便是一代國人對于一頓飽飯的最初理解。

按理來說,盒飯這個聽起來儼然是快被淘汰的名詞,在外賣、自嗨鍋的沖擊下理應隱退江湖,順理成章地淡出人們的視線,卻在短視頻平臺上意外活了過來,抖落出一片只屬于此間天地的市儈畫卷來。

事實上,在“工地盒飯”走紅之前,最先出圈的是“東北盒飯”。嚴格說起來,東北盒飯淵源已久,醞釀自90年代末的“下崗潮”,原本供職于單位食堂的師傅們,紛紛出來做起了盒飯生意,一直演變進化至今?,F(xiàn)在的哈爾濱還有盒飯一條街,一到飯口,整條街停滿了出租車,食客往來不絕,好不熱鬧。

東北菜的生猛,在盒飯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沒有精致的濾鏡,數十個不銹鋼盆整齊排開,鍋包肉、地三鮮、豬肉燉粉條、尖椒干豆腐,葷素不限量……配上香甜的、無限供應的白米飯,這頓有滋有味的東北自助盒飯,只要十來塊就能管飽。

并且,東北人很實在,說大就是大。“大醬菜”、“大拉皮”、“大雞腿”整的明明白白,那是奔著“不會不夠吃,只會吃不完”來的,絕不會摳摳搜搜,而是一勺一勺把飯盒堆得冒尖。

要問飯菜好不好吃?看看飯盒上深深淺淺的筷子印兒就知道了,為了“扒拉”干凈飯盒里的飯菜,食客們常用筷子撓得咔哧咔哧響。

所以,在各路短視頻中,一個個滿面紅光的姑娘小伙兒,捧著一盒盒滿滿當當的飯菜,吃出了食欲的噴涌,吃出了狼吞虎咽的雄壯。惹得評論區(qū)里的網友們想要當場穿越,體驗一把這碳水與脂肪的世紀大碰撞。

“東北盒飯”風靡開來后,網友們發(fā)現(xiàn),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城鎮(zhèn),甚至是一二線城市不起眼的城中村里,都不乏低價快餐的身影。只要10 塊錢、15錢,所有菜隨便打,不僅選擇豐富,用料扎實,還充滿“鍋氣”。

趕上來叫賣的攤販多,為了成功拿下客源,還送水送飲料。雖然多是紙盒包裝的臨期批發(fā)軟飲,但便宜不占白不占,換作便利店,起碼還得賣個兩塊五。

在盒飯面前,什么望京新媒體人最愛的輕食貝果、西二旗大廠食堂的至尊麻辣燙,一時間都黯然失色,索然無味。更不要說保質期半年以上,全是科技與狠活的料理包外賣,根本不是同個級別的較量。

可以說,作為新晉“美食之光”,工地盒飯就像一個平行宇宙,便宜大碗、現(xiàn)做現(xiàn)賣、經濟實惠是它最大的“殺手锏”,看起來不可能同時滿足的“既要、還要、又要”,工地盒飯卻能全部達標,而且每天吃啥像開盲盒一樣,充滿驚喜。

如何能叫人不深陷其中,欲罷不能。

02 便宜量大還管飽,盒飯生意“賺錢”嗎?

當然,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人質疑:賣這樣貨真價實的“盒飯”,到底賺不賺錢?

理論上,很賺。有個創(chuàng)業(yè)網站曾做過計算,一份10塊錢左右的快餐,每天只要能賣出去150~200盒,純利潤就能達到大幾百甚至上千,只要堅持干,月入過萬是完全有可能的。

賣工地盒飯的博主“@丹丹呀”,曾公開自己10元一份的盒飯能賺多少錢。以當天的菜為例:鴨腿+芹菜豆干+黑木耳炒土豆辣椒。

鴨腿2.3元一個,買了60個花了138元,一系列用到的蔬菜花了70元,米飯饅頭雞蛋湯等大概60元,算上一次性筷子包裝,煤氣等差不多40元,花費共計308元。

10元一份,米飯饅頭不限量,當天賣了60份,收入600元,去除成本,日收入292元。乍看很有搞頭,但這里面并不包括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刨去這些,盈利會縮水不少。

更何況,這些視頻博主還有另外的收入來源,那就是靠視頻廣告帶貨賺錢。另一名盒飯博主“@麗莎”,就在評論區(qū)回復過網友關于虧本的問題,流量帶來的收入才是大頭。

想象很美好,現(xiàn)實很殘酷。盒飯的售賣形式一般分為兩種,要么固定攤位,要么流動盒飯,固定攤位盒飯的價格通常在10到13塊,以“自助形式”為主。

流動盒飯通常沿街叫賣,更接近于“套餐”,比如有的飯盒里是回鍋肉配地三鮮,有的飯盒里是紅燒肉配尖椒豆腐,任顧客挑選,價格能夠探到10塊錢以下。

盒飯攤主們會在隧道的公路邊、城市的天橋下、建設工地的寬敞處,或者別的任何看起來可能的地方,開始售賣他們的食物,看起來就和所有食堂無異。

想要做好盒飯生意,往往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趕在工人飯點出攤是必須條件,在工人面前混臉熟也需要深諳人情世故,愛吃大蔥的隨手來把蔥,愛吃饅頭的就捎帶送榨菜,盒飯的菜品搭配也要格外講究,尤其是葷菜不弄糊弄。

最重要的是,無論成本如何上漲,工地上擺攤的售價不能高。這是全國工友與小商小販共同達成的默契,是不隨通脹上漲,不隨城市變遷的不成文商法。

但物價年年上漲,想要維持銷量保證利潤,只有千方百計降成本。有攤主將原本3毛/個的塑料打包盒,換成9分錢/個的泡沫盒;還有攤主每天和妻子去市場打聽行情,比較菜價,寧愿花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去屠宰場附近找批發(fā)商拿肉,只因那邊的肉價比市場上便宜。

所以,想憑借盒飯生意走上人生巔峰,是件概率極小的事情。有不少人試圖轉行入局,打起出攤賣盒飯的算盤,多半一出手就折了腰,然后出現(xiàn)在各大失敗帖的現(xiàn)場。

失敗者各有各的“不幸”

有掌勺的大哥,拖著裝了一保溫箱的飯菜,冒著大雨去工地售賣,到了地方才得知,今天工地停工,一大半人不在;也有做飯的大姐,到了12點還沒賣出去的飯,就基本永遠都賣不出去了。

真實的盒飯江湖,遠不是成本與毛利的加減法,也有一套“叢林法則”。

03 “全民打卡”熱背后,農民工吃不上飯了

當盒飯通過互聯(lián)網的加持,漸漸被吹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盡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它依舊平凡粗糲、不足為奇。慕名打卡的網友越來越多,媒體的“聚光燈”也隨之而來。

當盒飯成為“稀有單品”后,各路探店博主、網紅、學生、附近居民聞風而動,社交媒體上隨即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工地餐攻略”,原本供餐的攤位,成了新的打卡地,等到真正想吃飯的工人,饑腸轆轆地趕到熟悉的老地方時,發(fā)現(xiàn)竟然買不到飯了。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這頓飯對于工人們來說有多重要?!笆巢伙?,力不足”,他們大多是賣力氣掙錢,工作強度大,消耗又快,扎實的碳水油脂,是支撐他們完成重體力勞動的必需品。

當而關于盒飯的話題發(fā)酵開來后,吐槽聲也漸漸多了起來。許多工地食堂都是露天的,工人們拿了飯就走,或是在道邊隨便一坐,稍微有“服務精神”的,會提供幾個小板凳和小餐桌。

有些則直接就地取材,把沒人要的破爛沙發(fā)拉過來當座椅,將廢棄的共享單車當成臨時的飯桌,就餐環(huán)境的簡陋,掩蓋了“性價比”的優(yōu)勢。

有媒體質疑衛(wèi)生安全問題,依據是這些流動攤位并沒有營業(yè)執(zhí)照和衛(wèi)生許可證。在特寫鏡頭下,攤主手中拿著的盒飯,是先在餐盒上套上保鮮袋,再往保鮮袋上盛放食物,并不符合“常識”。

緊接著,又有專家跳出來指出,說“盒飯”太不健康,重油重鹽,長期食用血脂血壓都給拉高了,跑廁所的次數也增多了。

但是,“何不食肉糜”,并不是所有人的三餐,都能像美食vlog里所呈現(xiàn)的那樣均衡和精致。海平面下吃著十元工地盒飯的老百姓,才是中國真正的底色,賣盒飯和買盒飯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多數。

何況,盒飯的存在本就是為了解決特定群體的餐飲問題,具有一定的狹義。來來往往為其買單的主力,是附近施工的工人、保潔、外賣員或過路的卡車司機,有時還包括收入不高但經濟壓力不小的上班族。

對于他們來說,會不會膩、健不健康并沒有那么重要,一頓能吃得滿足、吃得實惠的工地餐,帶來的溫暖是真實的。填飽的不僅是空空的肚子,還有對抗生活的力量,以及一個暫時可以放松片刻的空間,這就是硬道理。

生活從來不易,“盒飯打卡”也不是什么現(xiàn)代行為藝術,別讓本分良心的盒飯,最后落得被捧殺的結局。

參考資料:

1.X博士《10塊錢的工地餐,喂飽了多少人?》

2.廚房人類《物美價廉還量大?工地盒飯刷新了我的認知》

3.Vista看天下《10塊錢30個菜的“工地盒飯”,全網年輕人饞哭了》

4.極物《正在消失的中國盒飯》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全網打卡的“工地盒飯”,正在悄悄變味

快餐屆的“老前輩”,憑什么火遍全網?

文|快刀財經 朱末

互聯(lián)網上一直有個傳說:“中國最便宜又好吃的盒飯,不在酒店餐館,而在工地食堂?!?/p>

此言不虛。在短視頻平臺上,許多美食博主用鏡頭記錄下了街邊的流動盒飯,各式現(xiàn)炒熱菜一字排開,大塊大塊的溜肉段、黃燜雞、毛血旺、炸魚塊、涼拌菜等應有盡有,濃油赤醬,香味撲鼻,直叫人垂涎欲滴,物美價廉不說,竟然還貼心地送甜品、遞飲料。

不僅屏幕前的網友看了極度眼饞,就連明星都為之瘋狂打Call。此前,張大大就發(fā)布了打卡東北盒飯vlog,15塊錢40道菜隨便吃,直看得人眼花繚亂,用張大大的話說:“不管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吃飽它不是關鍵,能吃好了那才是牛氣?!?/p>

無獨有偶,就在近日,一則#大學生組團到工地吃盒飯#的新聞登上熱搜。這事發(fā)生在四川宜賓,當地一高校學生組團來到附近工地,擠在臨時支起的帳篷下埋頭苦吃,盒飯13元一位,有近20種菜可以隨便吃,當學校食堂阿姨們還在“抖三抖”持續(xù)帕金森發(fā)作,工地食堂早已實現(xiàn)了盒飯自由。

正是這條觸達干飯人的視頻,把“工地盒飯”送上了美食街鄙視鏈的頂端。受到關注本是好事,然而,隨著工地盒飯的不斷走紅,事態(tài)漸漸開始變味。

無數達人、學生、媒體蜂擁而至,這里面真心想吃飯的人并不多,更多是為了跟風。當工地盒飯成為大眾打卡項目后,很多中午下了工地的農民工,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買不上飯。

最無語的是,有些網紅為了博眼球,開始做起“盒飯生意”,用更低的定價來拍視頻編段子,嚴重破壞了盒飯市場原有的生態(tài)秩序。

原本平易近人、用料良心的“盒飯”,在流量和獵奇的裹挾下,不可避免地變得面目全非。

01 快餐屆的“老前輩”,憑什么火遍全網?

柴米油鹽,一日三餐見生活;煎炒烹炸,酸甜苦辣個中味。

街頭巷尾,白色的泡沫盒子裝上一盒飯、一盒菜,再從層層疊疊的一次性筷子里抽出一支,找個角落坐下呼嚕?!帮L卷殘云”,便是一代國人對于一頓飽飯的最初理解。

按理來說,盒飯這個聽起來儼然是快被淘汰的名詞,在外賣、自嗨鍋的沖擊下理應隱退江湖,順理成章地淡出人們的視線,卻在短視頻平臺上意外活了過來,抖落出一片只屬于此間天地的市儈畫卷來。

事實上,在“工地盒飯”走紅之前,最先出圈的是“東北盒飯”。嚴格說起來,東北盒飯淵源已久,醞釀自90年代末的“下崗潮”,原本供職于單位食堂的師傅們,紛紛出來做起了盒飯生意,一直演變進化至今。現(xiàn)在的哈爾濱還有盒飯一條街,一到飯口,整條街停滿了出租車,食客往來不絕,好不熱鬧。

東北菜的生猛,在盒飯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沒有精致的濾鏡,數十個不銹鋼盆整齊排開,鍋包肉、地三鮮、豬肉燉粉條、尖椒干豆腐,葷素不限量……配上香甜的、無限供應的白米飯,這頓有滋有味的東北自助盒飯,只要十來塊就能管飽。

并且,東北人很實在,說大就是大。“大醬菜”、“大拉皮”、“大雞腿”整的明明白白,那是奔著“不會不夠吃,只會吃不完”來的,絕不會摳摳搜搜,而是一勺一勺把飯盒堆得冒尖。

要問飯菜好不好吃?看看飯盒上深深淺淺的筷子印兒就知道了,為了“扒拉”干凈飯盒里的飯菜,食客們常用筷子撓得咔哧咔哧響。

所以,在各路短視頻中,一個個滿面紅光的姑娘小伙兒,捧著一盒盒滿滿當當的飯菜,吃出了食欲的噴涌,吃出了狼吞虎咽的雄壯。惹得評論區(qū)里的網友們想要當場穿越,體驗一把這碳水與脂肪的世紀大碰撞。

“東北盒飯”風靡開來后,網友們發(fā)現(xiàn),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城鎮(zhèn),甚至是一二線城市不起眼的城中村里,都不乏低價快餐的身影。只要10 塊錢、15錢,所有菜隨便打,不僅選擇豐富,用料扎實,還充滿“鍋氣”。

趕上來叫賣的攤販多,為了成功拿下客源,還送水送飲料。雖然多是紙盒包裝的臨期批發(fā)軟飲,但便宜不占白不占,換作便利店,起碼還得賣個兩塊五。

在盒飯面前,什么望京新媒體人最愛的輕食貝果、西二旗大廠食堂的至尊麻辣燙,一時間都黯然失色,索然無味。更不要說保質期半年以上,全是科技與狠活的料理包外賣,根本不是同個級別的較量。

可以說,作為新晉“美食之光”,工地盒飯就像一個平行宇宙,便宜大碗、現(xiàn)做現(xiàn)賣、經濟實惠是它最大的“殺手锏”,看起來不可能同時滿足的“既要、還要、又要”,工地盒飯卻能全部達標,而且每天吃啥像開盲盒一樣,充滿驚喜。

如何能叫人不深陷其中,欲罷不能。

02 便宜量大還管飽,盒飯生意“賺錢”嗎?

當然,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人質疑:賣這樣貨真價實的“盒飯”,到底賺不賺錢?

理論上,很賺。有個創(chuàng)業(yè)網站曾做過計算,一份10塊錢左右的快餐,每天只要能賣出去150~200盒,純利潤就能達到大幾百甚至上千,只要堅持干,月入過萬是完全有可能的。

賣工地盒飯的博主“@丹丹呀”,曾公開自己10元一份的盒飯能賺多少錢。以當天的菜為例:鴨腿+芹菜豆干+黑木耳炒土豆辣椒。

鴨腿2.3元一個,買了60個花了138元,一系列用到的蔬菜花了70元,米飯饅頭雞蛋湯等大概60元,算上一次性筷子包裝,煤氣等差不多40元,花費共計308元。

10元一份,米飯饅頭不限量,當天賣了60份,收入600元,去除成本,日收入292元。乍看很有搞頭,但這里面并不包括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刨去這些,盈利會縮水不少。

更何況,這些視頻博主還有另外的收入來源,那就是靠視頻廣告帶貨賺錢。另一名盒飯博主“@麗莎”,就在評論區(qū)回復過網友關于虧本的問題,流量帶來的收入才是大頭。

想象很美好,現(xiàn)實很殘酷。盒飯的售賣形式一般分為兩種,要么固定攤位,要么流動盒飯,固定攤位盒飯的價格通常在10到13塊,以“自助形式”為主。

流動盒飯通常沿街叫賣,更接近于“套餐”,比如有的飯盒里是回鍋肉配地三鮮,有的飯盒里是紅燒肉配尖椒豆腐,任顧客挑選,價格能夠探到10塊錢以下。

盒飯攤主們會在隧道的公路邊、城市的天橋下、建設工地的寬敞處,或者別的任何看起來可能的地方,開始售賣他們的食物,看起來就和所有食堂無異。

想要做好盒飯生意,往往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趕在工人飯點出攤是必須條件,在工人面前混臉熟也需要深諳人情世故,愛吃大蔥的隨手來把蔥,愛吃饅頭的就捎帶送榨菜,盒飯的菜品搭配也要格外講究,尤其是葷菜不弄糊弄。

最重要的是,無論成本如何上漲,工地上擺攤的售價不能高。這是全國工友與小商小販共同達成的默契,是不隨通脹上漲,不隨城市變遷的不成文商法。

但物價年年上漲,想要維持銷量保證利潤,只有千方百計降成本。有攤主將原本3毛/個的塑料打包盒,換成9分錢/個的泡沫盒;還有攤主每天和妻子去市場打聽行情,比較菜價,寧愿花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去屠宰場附近找批發(fā)商拿肉,只因那邊的肉價比市場上便宜。

所以,想憑借盒飯生意走上人生巔峰,是件概率極小的事情。有不少人試圖轉行入局,打起出攤賣盒飯的算盤,多半一出手就折了腰,然后出現(xiàn)在各大失敗帖的現(xiàn)場。

失敗者各有各的“不幸”

有掌勺的大哥,拖著裝了一保溫箱的飯菜,冒著大雨去工地售賣,到了地方才得知,今天工地停工,一大半人不在;也有做飯的大姐,到了12點還沒賣出去的飯,就基本永遠都賣不出去了。

真實的盒飯江湖,遠不是成本與毛利的加減法,也有一套“叢林法則”。

03 “全民打卡”熱背后,農民工吃不上飯了

當盒飯通過互聯(lián)網的加持,漸漸被吹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盡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它依舊平凡粗糲、不足為奇。慕名打卡的網友越來越多,媒體的“聚光燈”也隨之而來。

當盒飯成為“稀有單品”后,各路探店博主、網紅、學生、附近居民聞風而動,社交媒體上隨即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工地餐攻略”,原本供餐的攤位,成了新的打卡地,等到真正想吃飯的工人,饑腸轆轆地趕到熟悉的老地方時,發(fā)現(xiàn)竟然買不到飯了。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這頓飯對于工人們來說有多重要?!笆巢伙?,力不足”,他們大多是賣力氣掙錢,工作強度大,消耗又快,扎實的碳水油脂,是支撐他們完成重體力勞動的必需品。

當而關于盒飯的話題發(fā)酵開來后,吐槽聲也漸漸多了起來。許多工地食堂都是露天的,工人們拿了飯就走,或是在道邊隨便一坐,稍微有“服務精神”的,會提供幾個小板凳和小餐桌。

有些則直接就地取材,把沒人要的破爛沙發(fā)拉過來當座椅,將廢棄的共享單車當成臨時的飯桌,就餐環(huán)境的簡陋,掩蓋了“性價比”的優(yōu)勢。

有媒體質疑衛(wèi)生安全問題,依據是這些流動攤位并沒有營業(yè)執(zhí)照和衛(wèi)生許可證。在特寫鏡頭下,攤主手中拿著的盒飯,是先在餐盒上套上保鮮袋,再往保鮮袋上盛放食物,并不符合“常識”。

緊接著,又有專家跳出來指出,說“盒飯”太不健康,重油重鹽,長期食用血脂血壓都給拉高了,跑廁所的次數也增多了。

但是,“何不食肉糜”,并不是所有人的三餐,都能像美食vlog里所呈現(xiàn)的那樣均衡和精致。海平面下吃著十元工地盒飯的老百姓,才是中國真正的底色,賣盒飯和買盒飯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多數。

何況,盒飯的存在本就是為了解決特定群體的餐飲問題,具有一定的狹義。來來往往為其買單的主力,是附近施工的工人、保潔、外賣員或過路的卡車司機,有時還包括收入不高但經濟壓力不小的上班族。

對于他們來說,會不會膩、健不健康并沒有那么重要,一頓能吃得滿足、吃得實惠的工地餐,帶來的溫暖是真實的。填飽的不僅是空空的肚子,還有對抗生活的力量,以及一個暫時可以放松片刻的空間,這就是硬道理。

生活從來不易,“盒飯打卡”也不是什么現(xiàn)代行為藝術,別讓本分良心的盒飯,最后落得被捧殺的結局。

參考資料:

1.X博士《10塊錢的工地餐,喂飽了多少人?》

2.廚房人類《物美價廉還量大?工地盒飯刷新了我的認知》

3.Vista看天下《10塊錢30個菜的“工地盒飯”,全網年輕人饞哭了》

4.極物《正在消失的中國盒飯》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