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MOO音樂敗局啟示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MOO音樂敗局啟示錄

“寶藏APP陷阱”:生于小眾,死于免費?

文 | 深瞳商業(yè)  納豆 

編輯 | 楚青舟

新年開工伊始,音樂圈的壞消息先一步到來。

據(jù)Tech星球報道,騰訊音樂集團旗下MOO音樂或將面臨下架。

內部人士消息透露,MOO音樂無法支撐客戶端維護,產品策略變化,可能會變成QQ音樂上一個聚焦獨立音樂人的原創(chuàng)欄目,目前包括兩檔定期更新的專欄:“音樂靈感電臺”和“ Her Voice 和女孩聊音樂”。

MOO曾被媒體稱為騰訊版“網(wǎng)易云音樂”,寄予不小期待。這款生于2018年版權大戰(zhàn)期間的音樂軟件,一度被認為是騰訊音樂重新掌握年輕人市場的重要產品,似乎在2023年初悄然隕落。

但其實,MOO音樂的變化早有預兆:iOS版更新停留在11個月前,而安卓版也有5個月沒有動靜——對于日新月異的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來說,這種“長期停滯”,幾乎就是“戰(zhàn)略放棄”的代名詞。

而在深瞳音樂看來,MOO大敗局,對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具有較為普遍性的啟示價值。

從寶藏APP到把人整emo了,MOO音樂陷入了不少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會陷入的一個“誘人陷阱”。

一、年輕的MOO:騰訊音樂的“及時雨”

時間撥回到4年前,18年11月,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MOO音樂橫空出世。

亮黃色的logo、視頻化的視覺呈現(xiàn)、極簡的頁面設計、簡潔的功能操作、專業(yè)性的音樂標簽,一上線就令人眼前一亮。

彼時,騰訊音樂正為上市紐交所做著最后的準備。其麾下有主攻一二線城市人群和粉絲經濟的QQ音樂,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的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及他們的直播產品),在線K歌的全民K歌。

雖然已經覆蓋了大多數(shù)人群的音樂喜好,但唯獨漏了兵家必爭之地的年輕人。而年輕人的心頭好是什么?是火力正猛的抖音、快手和它們帶動的短視頻和社交性。

據(jù)那一年的QuestMobile《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年度大報告》顯示,用戶手機APP的使用習慣明顯從圖文向音頻視頻轉變。

其中,在泛娛樂場景中,短視頻上漲最快達11.4%,移動音樂則下降2.3%。和短視頻搶時間,是泛文娛產品的頭號任務。

(QuestMobile《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年度大報告》)

把音樂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上下滑動的切歌方式,恰如“直球”般應對了短視頻對聽歌人群帶來的沖擊——這也是抖音旗下汽水音樂的產品架構模式——同時,“聽看玩”一體化也符合騰訊音樂全方位泛娛樂的定位。

不過,在很多APP都急切進軍的社交化上,MOO卻表現(xiàn)的十分克制:

編輯打標的音樂標簽,以及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推薦歌單,在盡可能減少對用戶打擾的同時補充了專業(yè)內容,更像是彌補蝦米音樂的空白。

消息人士向深瞳音樂透露,MOO音樂產品及運營團隊中也曾有數(shù)位蝦米背景的相關負責人。

也許是巧合,MOO上線的那段時間,剛好是蝦米音樂十周年。然而,因為版權到期問題蝦米歌單大量變灰,無歌可聽的“蝦米難民”正在尋找新居所。

接地氣,又有格調,MOO出現(xiàn)就像一場及時雨,上線幾日,蘋果商店評價已經達到4.5。

二、高開低走:越破圈越掉粉

如何在保障內容輸出的同時跑通商業(yè)化運營邏輯,一直是內容型產品苦惱的問題。

MOO的優(yōu)勢在于背靠騰訊音樂大樹,版權曲庫可以通用,不必為此背負巨額版權支出。只是,再多的音樂情懷,也必須讓步于商業(yè)化。

MOO選的路是免費策略,即聽歌送VIP。相當于白給的方式,吸引了不少用戶加入,各種“寶藏APP”“小而美APP”的名單里,也多了MOO的身影。

隨著推薦算法的引入、比樂評專業(yè)度更高的“音樂故事”、音樂專欄功能上線,專業(yè)度與驚喜度兼顧的特點,讓MOO在贊譽中一路上揚。

小而美是很多APP進入大眾視野的開端,也是APP成長中急切想丟棄的標簽。B站淡化二次元的烙印,小紅書用分享生活經驗逐漸取代美妝潮流,即刻將消息訂閱大刀闊斧改成同好交流社區(qū),都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

而MOO的破圈之路,卻是它高開低走的轉折點。

2021年5月,MOO在新推出的2.0版本中對APP整體框架進行了大調整,引入動態(tài)功能,加重社交元素,降低專業(yè)門檻,更方便UGC內容輸出;原本左右切換的一級菜單中新增搜索、動態(tài)、個人中心tab,又刪除了為人津津樂道的音樂故事,向更出圈的音樂APP靠攏。

從MOO官方表述來說,新版本更新主要是“以樂會友”“與內容創(chuàng)作者共建立體音樂世界”,而產品依然是“為用戶提供一個純粹、沉浸的音樂空間”。

只是略顯繁雜的社交功能惹惱了喜歡真·純粹單機模式的用戶,在官微評論區(qū)跪求之前簡潔干凈的舊版本。

(MOO 2.0版本)

從應用商店的排名變動也可窺見一斑。

除了上線初期排名有沖上音樂榜前10左右,整體排名一直在音樂榜40-50之間,尤其是2021年2.0版本更新后,更有平緩下滑的趨勢。

 (MOO上線至今在蘋果商店排名情況,來源:七麥數(shù)據(jù))

三、“寶藏APP陷阱”:生于小眾,死于免費?

數(shù)據(jù)下滑到2022年6月,MOO悄無聲息地停了聽歌送VIP活動。

活動終止的突然,甚至連產品內的活動宣發(fā)都沒來得及撤除,在用戶一頭霧水追問兩天之后,官微才發(fā)了一條簡單的道歉微博。倉促停止活動,本就不符合常規(guī),沒想到的是,這之后產品再無更新。

據(jù)消息人士透露,騰訊音樂當初做MOO時確實覺得有發(fā)展機會,但實際做起來發(fā)現(xiàn)體量很小,沒什么起色,也就慢慢不投入了。

MOO的出現(xiàn),或許迎合了當時資本市場正期待著年輕人的音樂新故事,但追著年輕人走的產品有太多,光騰訊音樂旗下就還有酷狗概念版、波點音樂等層出不窮,戰(zhàn)略放棄也屬意料之中。

如果說每個APP都有獨立人格,那么MOO的獨特人格,就在走向大眾化的同時逐漸失去鋒芒。

我將其稱之為“寶藏APP陷阱”:不少寶藏APP都在破圈、商業(yè)化的階段,泯然眾人甚至口碑徹底淪陷,而在這個過程中,曾經的寶藏,反而成為負擔。

1、內容型產品的困境

內容型產品的終極優(yōu)勢往往在于獨特內容,內容一方面來自版權方提供,另一方面則有賴PGC、UGC輸出。

隨著音樂獨家版權時代的結束,內容型產品愈發(fā)需要跑通自給自足的邏輯,才能在一群相似的產品中脫穎而出。

誠如一位用戶在MOO官微下的評論:

“說句實在話,moo音樂的特點就是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東西,簡潔而有質感。我個人覺得moo音樂應該走小眾路線,大多數(shù)用戶已經被qq酷狗網(wǎng)易帶走了,向它們靠近吸不了多少用戶,還不如走不一樣的路線?!?/p>

其實MOO在PGC方面已經盡力,它推出的專欄在業(yè)內有口皆碑。

只是再重度的運營,也比不過UGC內容的輸出密度,而一旦做社區(qū),就無法避免帶來一系列社交功能,很容易讓產品日漸臃腫且相似。

2、警惕“寶藏APP陷阱”

如果說產品改版是MOO隕落的開端,那么贈送VIP活動戛然而止則是壓垮MOO的最后一棵稻草。

MOO一直被年輕人追捧為“寶藏APP”,可能是因為設計調性、專業(yè)內容,但更主要的是來自免費聽歌的誘惑。

在百度搜索MOO音樂,前兩個詞條長期是“MOO音樂VIP是不是每天一直有”“MOO音樂為什么不免費了”。

《會員經濟》一書曾提到:

“免費不是一種商業(yè)模式,只是協(xié)助產生營業(yè)收入和實現(xiàn)獲利的一種營銷策略。免費不是一個孤立的策略,它們是營銷策略,只有與其他重要元素結合在一起,才能發(fā)揮作用?!?/p>

免費是策略,最終輔助于收費的商業(yè)模式。而MOO的問題在于一開始就把產品的核心內容——全部版權開放給了所有人,并在沒有想好商業(yè)模式和用戶毫無預期的情況下緊急收回所有權益,無異于虎口奪食,自然容易引起反感。

當這些資源可以在其他地方免費獲取時,我為什么非要在你這里付費呢?

不滿的用戶用腳投票,在應用商店打差評,互動歌單的參與人數(shù)一下子從數(shù)百人掉到幾十人,微博、小紅書上隨處可見用戶的吐槽,“把我整emo了”。

在評論區(qū)里,不乏有抖音孵化勢頭正猛的汽水音樂等新的“寶藏APP”安利,而它們相同點,都是可以免費聽歌。

結語

“每位音樂家都不是一顆孤獨的星球,他們保持獨立又彼此相連,在他們的探索下,音樂潮流才不斷推陳出新又一脈相承。保持探索,對先鋒與經典抱以同樣的敬意。當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好音樂的時候,我們對生活的想象會更自由?!?/p>

這是MOO上架時最初的介紹文字,仿佛承載著一個文藝青年盛大的音樂夢想。如今4年過去,這場夢在立春之前,匆匆結束。、

多少寶藏APP,沒了影蹤。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騰訊

7.1k
  • 昨日47只港股獲公司回購,騰訊控股回購金額最大
  • 騰訊控股:今日耗資約7.03億港元回購173萬股公司股份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MOO音樂敗局啟示錄

“寶藏APP陷阱”:生于小眾,死于免費?

文 | 深瞳商業(yè)  納豆 

編輯 | 楚青舟

新年開工伊始,音樂圈的壞消息先一步到來。

據(jù)Tech星球報道,騰訊音樂集團旗下MOO音樂或將面臨下架。

內部人士消息透露,MOO音樂無法支撐客戶端維護,產品策略變化,可能會變成QQ音樂上一個聚焦獨立音樂人的原創(chuàng)欄目,目前包括兩檔定期更新的專欄:“音樂靈感電臺”和“ Her Voice 和女孩聊音樂”。

MOO曾被媒體稱為騰訊版“網(wǎng)易云音樂”,寄予不小期待。這款生于2018年版權大戰(zhàn)期間的音樂軟件,一度被認為是騰訊音樂重新掌握年輕人市場的重要產品,似乎在2023年初悄然隕落。

但其實,MOO音樂的變化早有預兆:iOS版更新停留在11個月前,而安卓版也有5個月沒有動靜——對于日新月異的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來說,這種“長期停滯”,幾乎就是“戰(zhàn)略放棄”的代名詞。

而在深瞳音樂看來,MOO大敗局,對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具有較為普遍性的啟示價值。

從寶藏APP到把人整emo了,MOO音樂陷入了不少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會陷入的一個“誘人陷阱”。

一、年輕的MOO:騰訊音樂的“及時雨”

時間撥回到4年前,18年11月,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MOO音樂橫空出世。

亮黃色的logo、視頻化的視覺呈現(xiàn)、極簡的頁面設計、簡潔的功能操作、專業(yè)性的音樂標簽,一上線就令人眼前一亮。

彼時,騰訊音樂正為上市紐交所做著最后的準備。其麾下有主攻一二線城市人群和粉絲經濟的QQ音樂,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的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及他們的直播產品),在線K歌的全民K歌。

雖然已經覆蓋了大多數(shù)人群的音樂喜好,但唯獨漏了兵家必爭之地的年輕人。而年輕人的心頭好是什么?是火力正猛的抖音、快手和它們帶動的短視頻和社交性。

據(jù)那一年的QuestMobile《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年度大報告》顯示,用戶手機APP的使用習慣明顯從圖文向音頻視頻轉變。

其中,在泛娛樂場景中,短視頻上漲最快達11.4%,移動音樂則下降2.3%。和短視頻搶時間,是泛文娛產品的頭號任務。

(QuestMobile《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年度大報告》)

把音樂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上下滑動的切歌方式,恰如“直球”般應對了短視頻對聽歌人群帶來的沖擊——這也是抖音旗下汽水音樂的產品架構模式——同時,“聽看玩”一體化也符合騰訊音樂全方位泛娛樂的定位。

不過,在很多APP都急切進軍的社交化上,MOO卻表現(xiàn)的十分克制:

編輯打標的音樂標簽,以及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推薦歌單,在盡可能減少對用戶打擾的同時補充了專業(yè)內容,更像是彌補蝦米音樂的空白。

消息人士向深瞳音樂透露,MOO音樂產品及運營團隊中也曾有數(shù)位蝦米背景的相關負責人。

也許是巧合,MOO上線的那段時間,剛好是蝦米音樂十周年。然而,因為版權到期問題蝦米歌單大量變灰,無歌可聽的“蝦米難民”正在尋找新居所。

接地氣,又有格調,MOO出現(xiàn)就像一場及時雨,上線幾日,蘋果商店評價已經達到4.5。

二、高開低走:越破圈越掉粉

如何在保障內容輸出的同時跑通商業(yè)化運營邏輯,一直是內容型產品苦惱的問題。

MOO的優(yōu)勢在于背靠騰訊音樂大樹,版權曲庫可以通用,不必為此背負巨額版權支出。只是,再多的音樂情懷,也必須讓步于商業(yè)化。

MOO選的路是免費策略,即聽歌送VIP。相當于白給的方式,吸引了不少用戶加入,各種“寶藏APP”“小而美APP”的名單里,也多了MOO的身影。

隨著推薦算法的引入、比樂評專業(yè)度更高的“音樂故事”、音樂專欄功能上線,專業(yè)度與驚喜度兼顧的特點,讓MOO在贊譽中一路上揚。

小而美是很多APP進入大眾視野的開端,也是APP成長中急切想丟棄的標簽。B站淡化二次元的烙印,小紅書用分享生活經驗逐漸取代美妝潮流,即刻將消息訂閱大刀闊斧改成同好交流社區(qū),都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

而MOO的破圈之路,卻是它高開低走的轉折點。

2021年5月,MOO在新推出的2.0版本中對APP整體框架進行了大調整,引入動態(tài)功能,加重社交元素,降低專業(yè)門檻,更方便UGC內容輸出;原本左右切換的一級菜單中新增搜索、動態(tài)、個人中心tab,又刪除了為人津津樂道的音樂故事,向更出圈的音樂APP靠攏。

從MOO官方表述來說,新版本更新主要是“以樂會友”“與內容創(chuàng)作者共建立體音樂世界”,而產品依然是“為用戶提供一個純粹、沉浸的音樂空間”。

只是略顯繁雜的社交功能惹惱了喜歡真·純粹單機模式的用戶,在官微評論區(qū)跪求之前簡潔干凈的舊版本。

(MOO 2.0版本)

從應用商店的排名變動也可窺見一斑。

除了上線初期排名有沖上音樂榜前10左右,整體排名一直在音樂榜40-50之間,尤其是2021年2.0版本更新后,更有平緩下滑的趨勢。

 (MOO上線至今在蘋果商店排名情況,來源:七麥數(shù)據(jù))

三、“寶藏APP陷阱”:生于小眾,死于免費?

數(shù)據(jù)下滑到2022年6月,MOO悄無聲息地停了聽歌送VIP活動。

活動終止的突然,甚至連產品內的活動宣發(fā)都沒來得及撤除,在用戶一頭霧水追問兩天之后,官微才發(fā)了一條簡單的道歉微博。倉促停止活動,本就不符合常規(guī),沒想到的是,這之后產品再無更新。

據(jù)消息人士透露,騰訊音樂當初做MOO時確實覺得有發(fā)展機會,但實際做起來發(fā)現(xiàn)體量很小,沒什么起色,也就慢慢不投入了。

MOO的出現(xiàn),或許迎合了當時資本市場正期待著年輕人的音樂新故事,但追著年輕人走的產品有太多,光騰訊音樂旗下就還有酷狗概念版、波點音樂等層出不窮,戰(zhàn)略放棄也屬意料之中。

如果說每個APP都有獨立人格,那么MOO的獨特人格,就在走向大眾化的同時逐漸失去鋒芒。

我將其稱之為“寶藏APP陷阱”:不少寶藏APP都在破圈、商業(yè)化的階段,泯然眾人甚至口碑徹底淪陷,而在這個過程中,曾經的寶藏,反而成為負擔。

1、內容型產品的困境

內容型產品的終極優(yōu)勢往往在于獨特內容,內容一方面來自版權方提供,另一方面則有賴PGC、UGC輸出。

隨著音樂獨家版權時代的結束,內容型產品愈發(fā)需要跑通自給自足的邏輯,才能在一群相似的產品中脫穎而出。

誠如一位用戶在MOO官微下的評論:

“說句實在話,moo音樂的特點就是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東西,簡潔而有質感。我個人覺得moo音樂應該走小眾路線,大多數(shù)用戶已經被qq酷狗網(wǎng)易帶走了,向它們靠近吸不了多少用戶,還不如走不一樣的路線?!?/p>

其實MOO在PGC方面已經盡力,它推出的專欄在業(yè)內有口皆碑。

只是再重度的運營,也比不過UGC內容的輸出密度,而一旦做社區(qū),就無法避免帶來一系列社交功能,很容易讓產品日漸臃腫且相似。

2、警惕“寶藏APP陷阱”

如果說產品改版是MOO隕落的開端,那么贈送VIP活動戛然而止則是壓垮MOO的最后一棵稻草。

MOO一直被年輕人追捧為“寶藏APP”,可能是因為設計調性、專業(yè)內容,但更主要的是來自免費聽歌的誘惑。

在百度搜索MOO音樂,前兩個詞條長期是“MOO音樂VIP是不是每天一直有”“MOO音樂為什么不免費了”。

《會員經濟》一書曾提到:

“免費不是一種商業(yè)模式,只是協(xié)助產生營業(yè)收入和實現(xiàn)獲利的一種營銷策略。免費不是一個孤立的策略,它們是營銷策略,只有與其他重要元素結合在一起,才能發(fā)揮作用。”

免費是策略,最終輔助于收費的商業(yè)模式。而MOO的問題在于一開始就把產品的核心內容——全部版權開放給了所有人,并在沒有想好商業(yè)模式和用戶毫無預期的情況下緊急收回所有權益,無異于虎口奪食,自然容易引起反感。

當這些資源可以在其他地方免費獲取時,我為什么非要在你這里付費呢?

不滿的用戶用腳投票,在應用商店打差評,互動歌單的參與人數(shù)一下子從數(shù)百人掉到幾十人,微博、小紅書上隨處可見用戶的吐槽,“把我整emo了”。

在評論區(qū)里,不乏有抖音孵化勢頭正猛的汽水音樂等新的“寶藏APP”安利,而它們相同點,都是可以免費聽歌。

結語

“每位音樂家都不是一顆孤獨的星球,他們保持獨立又彼此相連,在他們的探索下,音樂潮流才不斷推陳出新又一脈相承。保持探索,對先鋒與經典抱以同樣的敬意。當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好音樂的時候,我們對生活的想象會更自由?!?/p>

這是MOO上架時最初的介紹文字,仿佛承載著一個文藝青年盛大的音樂夢想。如今4年過去,這場夢在立春之前,匆匆結束。、

多少寶藏APP,沒了影蹤。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