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今年是兔年,兔子在十二生肖中屬于相當(dāng)現(xiàn)實的動物,沒有騰云駕霧龍吟虎嘯的本事,但十二生肖本身難道不是一種想象的習(xí)俗嗎,否則怎么解釋兔排在龍與虎當(dāng)中,又領(lǐng)先于大動物馬或者羊?
學(xué)者張新穎在討論博爾赫斯《想象的動物》這部書時說,想象的動物之所以誕生,是因為人們需要這樣的想象,宇宙的構(gòu)成也是人的想象需要,但更多的想象需要安排在世俗平常的人間。這么想來,我們可能就很可以理解兔子的地位了。
文中介紹的博爾赫斯的《想象的動物》在今年也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jìn)(譯名為《想象動物志》)。
《想象的動物》(節(jié)選)
張新穎 著
李陀說,現(xiàn)在一聽誰又談博爾赫斯,就煩。
李陀這幾年重新反思從八十年代逐步確立起來的“純文學(xué)”的觀念,而博爾赫斯呢,從八十年代到今天,一直不斷地被一批又一批作家當(dāng)作“純文學(xué)”的典范。即便是零零星星地聽,李陀大概也聽人談了將近二十年吧。
我現(xiàn)在也不大喜歡別人和我討論博爾赫斯。原因和李陀不大一樣。我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迷戀,過度迷戀之后會產(chǎn)生過度的疲倦和麻木;聽人談,大多也聽不出什么有趣的意思來。有意思的倒是,我認(rèn)識一個人,他看到年輕作家的作品,只要是他不喜歡的,不論這個作家和那個作家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他一概說,不過是學(xué)了點博爾赫斯的皮毛嘛。至于他本人是否學(xué)了點皮毛,我就不大清楚了,只知道博爾赫斯這四個字在他嘴里顛來倒去地說,奇怪的是從來沒有一次把這四個字的順序說對過。
八十年代中后期讀大學(xué)那會兒,一天晚上偶然在學(xué)校東部的小閱覽室讀到博爾赫斯的一個短篇,產(chǎn)生奇妙難言的感覺,從此迷上這個阿根廷作家。讀能夠找到的作品,這還不算什么,還密切注意有可能看到的有關(guān)他的文字,哪怕只是片言只語。舉個例子,我查到博爾赫斯的作品譯成中文竟然早在五十年代,中國香港地區(qū)的《文藝新潮》第八期(一九五七年一月出版)發(fā)表了思果翻譯的《劍痕》;再譬如,錢鍾書先生的《七綴集》,這本書我倍感親切,一個原因就是其中兩次提到博爾赫斯,一次是在《林紓的翻譯》正文里,一次是在《中國詩與中國畫》的注釋里。八十年代的中國先鋒小說家們,還以為他們是最早讀博爾赫斯的中國人呢。我那時候也不知道天高地厚,覺得《七綴集》兩次提及,其中的一次在事實上不夠準(zhǔn)確,就特意在一篇小文章里糾正。一九九〇年我參加一個國際比較文學(xué)會議(后來我就知道了,所謂“國際”學(xué)術(shù)會議,就是只要有幾個老外參加,就是了),分組會上宣讀論文,關(guān)于中國先鋒小說家接受博爾赫斯啟悟的探討。我是第一次干這種事,緊張得要命,眼睛不看人只看稿子,念完了才敢松口氣。這口氣一松就徹底松了,我很后悔剛剛的認(rèn)真和緊張,因為沒必要,這個組的人大多根本就不知道我說的那幾個先鋒小說家是什么人,也不知道博爾赫斯是怎么回事。
那時候從卡片箱里查到復(fù)旦圖書館有一本博爾赫斯的《想象的動物》,中國臺灣地區(qū)的譯本,幾次動了借的念頭,但直到畢業(yè)也沒借。為什么呢?臺灣版的書,借起來麻煩;即使閱覽室的管理員幫你找出來了,你也只能待在那里看。對我來說,要在閱覽室里面讀完一本書幾乎是不可能的。我有個壞毛病,每次到閱覽室,總是在一排排書架前翻翻這本,看看那本,結(jié)果就是,幾個小時過去,差不多什么都看了,跟什么都沒看也差不多。知道有這么一本《想象的動物》而沒有讀,就成了一件心事。這當(dāng)然是一件很小的心事,裝在心里卻也有十多年了。
沒想到今年在韓國碰到了這本書,幫我打發(fā)了一些無聊的時光。我在徐貞姬教授的研究室里發(fā)現(xiàn)了這本小書。徐貞姬教授年輕時在輔仁讀碩士、在臺大讀博士,她書架上有很多臺灣版的書,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博爾赫斯在前言里說:“有一種書是既消遣又廣聞,本書所集,旨在給予讀者這樣的樂趣與益處,也希望讀者在友人的書架上搜奇拾異之余,能滿足諸君偏深知識參考之愿望?!蔽覜]有“偏深知識參考之愿望”,但對于他那種多“從中世紀(jì)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以及西班牙文原文”征引資料作為編撰根據(jù)的方法,卻是不能不嘆服。
這本書一九五七年印行于墨西哥,書名為《想象動物手冊》(Manual de zoología fantástica),一九六七年第二版改為《想象的動物》(The Book of Imaginary Beings),增補(bǔ)了一些內(nèi)容,印行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為英文本。中國臺灣地區(qū)的譯本是志文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的,譯者楊耐冬,依據(jù)的是一九七四年的英文本,內(nèi)容有一百一十七條。
翻開這本書,就好像是進(jìn)入了一個神話動物園,你看到的是稀奇古怪的動物,獅身人面的斯芬克斯、半獅半鷹的希洛多塔斯、半人半馬的辛托、一百個頭的怪物、散發(fā)著芬芳?xì)馕兜谋?、歌聲有著致命迷惑力的海妖塞壬、住在鏡子里的魚、住在火里并且以火為食的蠑螈、能發(fā)出人的叫聲并且使聽到的人發(fā)狂的曼陀羅花,甚至于,形而上的動物。按照博爾赫斯的說法,神話動物園的動物比真實動物園的動物要多得多,因為這些動物,其中多為妖怪,是真實動物的各部分肢體的任意組合,而這種排列組合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不僅是過去的人這樣想象動物,現(xiàn)在的人也這樣想象。前幾天一個朋友轉(zhuǎn)發(fā)給我一些圖片,名字叫“如果它們相愛”,就是假設(shè)一種動物和另一種動物交配繁殖,生出來的就是些你從沒見過的怪東西——現(xiàn)在輕易就可以用電腦合成出怪物的形象。
柏拉圖認(rèn)定造物主所造的世界是球行的,而且是活著的生命體;他還由此狂想動物世界有許多球體動物。尼羅河口的一位神父告訴信徒,球體的生命可以復(fù)活,并且能夠滾著進(jìn)入天堂?!拔乃噺?fù)興時期,《伐尼尼》書中所記,天堂是個動物;新柏拉圖主義者費西諾說,地球有毛發(fā)、牙齒和骨骼;布朗諾能感受到行星是些平和安靜的大動物,有熱血,有正常的習(xí)慣,并且有理性。十七世紀(jì)初期,德國天文學(xué)家基普勒與英國神秘主義者羅伯特·佛拉德爭吵著說,是他們中哪個先產(chǎn)生了那個觀念——認(rèn)為地球是個活妖怪,地球‘像鯨魚那樣噴著氣,睡了又醒,醒了又睡,有退潮,又有海流’?;绽兆巫窝芯?,認(rèn)為這個怪物有骸體,有飲食習(xí)慣,有顏色,有記憶,且有想象能力和有形的才干。”
而在另外的想象里,上帝創(chuàng)造了地球,地球卻沒有根基,因此就在地球下面造了一位天使;這位天使沒有立腳的地方,就在天使腳下造了紅寶石巖;紅寶石巖沒有托盤,就在底下造了一只公牛,這只公牛有四千只眼、四千只耳朵、四千個鼻孔、四千張嘴、四千條舌頭和四千只腳。可是,這只公牛還是沒有落腳的地方,因此在公牛的底下造了一條名叫巴哈馬特的魚,在魚的底下放置了水,在水的底下是一片黑暗。在黑暗面前,人們就一無所知了。
這使我想起好幾年以前我看到的一部建筑學(xué)的博士論文,這部論文的作者設(shè)想未來的人類建筑,都是建在一只牛角之上。他的全部論述從這個出發(fā)點展開。論文的首頁是詩;翻過來是構(gòu)想示意圖,在這個示意圖中,這只牛和牛角占了突出的位置;接下去是正文。后來一直想知道這部論文是否通過了答辯,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但都無從打聽了。
不過絕大部分想象的動物與宇宙結(jié)構(gòu)這樣巨大的思考沒有多大關(guān)系。所以產(chǎn)生想象的動物,是因為人需要這樣的想象;宇宙的基本構(gòu)成也是人的一種想象需要,但更多的想象需要安排在世俗平常的人間。
本來有的動物具有人一樣的說話天賦,可是很久以前,一位南非叢林人霍其岡,非常憎恨會說話的動物,有一天,他偷走了它們說話的天賦后就不見了。從此,動物就不再能夠說話。
上面提到會發(fā)出人的叫聲的曼陀羅花,這是一種植物性動物,或者說,是動植物的整合體。這樣的整合體非常少見,在韃靼地區(qū)有一種植物羊,叫巴洛米茲,頗使人驚奇不解。另外見諸文字的還有某人的某個夢,他夢見有這么一棵樹,吞食它枝上的鳥巢,當(dāng)春天來臨時,樹上長出的不是樹葉,而是羽毛。
在我所讀過的書中,印象甚深的動物,一想就會想到路易思·卡洛爾在《阿麗斯漫游奇境記》里寫的英國柴郡的貓。我很高興看到博爾赫斯也專門談到這種笑面貓,卡洛爾給這種貓一種才能,慢慢隱藏起面孔,卻剩下了笑容。請看趙元任先生的譯筆,一九二二年商務(wù)印書館的版本:
這一回它就慢慢地不見,從尾巴尖起,一點一點地沒有,一直到頭上的笑臉最后沒有。那個笑臉留了好一會兒才沒有。
阿麗斯想道:“這個!有貓不笑,我到是??催^的,可是有了笑沒有貓,這到是我生平從來沒看見過的奇怪東西!”
還有一種絕命貓,據(jù)說它們先是互相憤怒格斗,而后互相噬咬、吞食,直到最后兩敗俱亡、只剩下兩條尾巴為止。
博爾赫斯不能直接閱讀東方語文,但他還是參考轉(zhuǎn)引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他談到中國的狐貍、龍、鳳凰、獨角獸等。中國的獨角獸是麒麟,他從瑪戈里斯的《中國文學(xué)類纂》(一九四八年版)里轉(zhuǎn)引了韓愈的《獲麟解》: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于詩,書于春秋,雜出于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文摘部分選自張新穎《不任性的靈魂》,較原文有刪節(jié),經(jīng)出版社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