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編輯|林斐 挨踢妹
裁員潮正在美國科技行業(yè)掀起,被“掃地出門”的不僅有員工,還有那些曾經輝煌過的“明星產品”。
亞馬遜公司是近期宣布大幅裁員的科技巨頭之一,據說裁員規(guī)模超萬人,負責Echo智能音箱和語音助理Alexa的設備部門團隊是此次裁員重點。
Echo堪稱是全球范圍內智能音箱的開山鼻祖,2014年時就推出了第一代產品,2017年時,Echo智能音箱出貨量達2200萬臺,市場份額達到驚人的63%??梢哉f,當時亞馬遜Echo是全球智能音箱行業(yè)不折不扣的霸主、王者。
正是在亞馬遜Echo的刺激帶動下,國內眾多互聯網企業(yè)也紛紛跑步入局,阿里、百度、小米、華為、京東、喜馬拉雅等均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2018年和2019年,國內智能音箱行業(yè)進入了跨越式發(fā)展階段,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同比狂增823%,達到1625萬臺,2019年的增幅達到126.6%,銷量達到3628萬臺。
不過隨著疫情的到來,智能音箱行業(yè)高速增長的步伐戛然而止。按照市場機構在2019年時做出的預測,2020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會達到4820萬臺,同比增長31%。但實際情況是,2020年全年智能音箱銷量同比增長僅為2.4%。
2022年,寒冬已至,不僅亞馬遜Echo可能要被“掃地出門”,在中國國內,智能音箱銷量出現“斷崖式下降”已成定局。市場調研機構洛圖科技發(fā)布的報告顯示,至今年第三季度,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已經連續(xù)三個季度出現20%以上的大幅度下滑。洛圖科技預測,2022年全年,國內智能音箱銷量將同比下降26%。
疫情讓國內智能音箱行業(yè)加速下墜,但不能將全部“罪責”都按在疫情的頭上。摸一摸家中的智能音箱,看看灰塵有多厚,可見智能音箱如今在用戶心中的失寵程度。
長期以來,智能音箱的發(fā)展瓶頸來自行業(yè)內部,品牌活性低、產品創(chuàng)新不足,產品體驗差等問題未出現明顯改善,越來越多的用戶感覺這是“低價玩具”,并非自己所期待的數字生活“好幫手”。
智能音箱出現之初,語音交互與控制的功能曾驚艷一時,令用戶好奇心大動。而在廠商們的宣傳中,智能音箱會成為智能家居生活的交互入口,不用動手,動動口就可以控制和操作家中的智能聯網設備,從而打造令人期待的智慧生活。
但是,大家對智能音箱成為交互入口、控制中心的美好期待并沒有實現。
首先,智能音箱并不是十分可靠、值得托付的對象,它經常犯錯,甚至是在“重大場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就是某明星企業(yè)大佬在發(fā)布會現場演示自家的智能音箱,不料智能音箱要么胡亂回答、要么沉默不語,大佬的臉上寫滿了尷尬。而在日常生活中,智能音箱同樣頻繁出錯。在播放音樂和講故事場景下,智能音箱出錯無傷大雅,如果真讓智能音箱控制了家中智能設備,一旦出錯,那麻煩就大了。
而且,智能音箱要成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面臨的對手著實不少,比如電視、中控屏幕等。電視大屏還可以顯示家中智能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智能音箱在競爭中并不占優(yōu)勢。而且,相比語音或者手勢動作控制,現在主動感知或者無感的控制方式更受青睞,比如在家中安裝設置相應的傳感器,同時通過AI、大數據技術,可以主動識別用戶狀態(tài)、預測出用戶的需求,并主動提供開關燈、家電控制等服務。在“無感交互”逐漸流行的情勢下,智能音箱成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就成了“偽需求”。
另外,國內智能音箱行業(yè)一直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也不利于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在前些年智能音箱行業(yè)火熱之時,百度、阿里、小米等頭部企業(yè)為了搶占市場大打價格戰(zhàn),一些智能音箱售價低至數十元。不少中小規(guī)模企業(yè)的生存空間因此被嚴重擠壓,紛紛離場。同時,在用戶的心中,為智能音箱深深打上了低價的標簽。
為了拯救智能音箱,大廠們做了諸多嘗試,比如改變智能音箱的最初形態(tài),搭載屏幕以及攝像頭,基于此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內容和服務功能。目前,智能音箱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8英寸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一些音箱的屏幕甚至超過了10英寸。
但整體來看,這些年智能音箱在技術上沒有取得較大突破,而且產品同質化嚴重,在年輕用戶群體中的新鮮度越來越低。加之疫情的影響,智能音箱的非剛需消費意愿不可避免會降低,所以智能音箱“失寵”并不奇怪。即使國內大廠步亞馬遜后塵而拋棄智能音箱,也不足為奇。
排版/ 季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