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偽央企”非法集資近80億,托管方青島銀行被告14次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偽央企”非法集資近80億,托管方青島銀行被告14次

青島銀行的托管是否合規(guī)?在多大程度上該為投資者的損失負責?

文|獨角金融  丁一

編輯|付影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薄稇?zhàn)國策·楚策》中,大臣江乙用狐假虎威的故事向楚宣王解惑。

現(xiàn)實中,一家假央企利用偽私募基金產品非法集資近80億元,造成1400余名投資者實際損失38.22億元,上演了一出現(xiàn)代版的“狐假虎威”。

不同于寓言故事中老虎沒能識破狐貍的謊言,現(xiàn)實里,眾投資者最終還是認清了這只“假老虎”的真面目,一紙訴狀將其告上了法庭。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針對這起非法集資案公開宣判,被告單位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鐵中基集團”)以集資詐騙罪判處罰金1億元。

圖片來源:上海一中院公眾號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投資者購買產品無法正常退出時,他們將目光曾聚焦在以托管人身份出現(xiàn)在中鐵中基多只私募產品合同中的青島銀行,且青島銀行還以被告的身份出現(xiàn)在相關訴訟案件中。

如今,判決已落地,但投資者疑惑未消:青島銀行的托管是否合規(guī)?在多大程度上該為投資者的損失負責?

“偽央企”的真騙局

這場偽央企面向高凈值人群實施長達5年(2015年11月-2020年6月)的非法集資案是如何發(fā)生的?

11月30日,上海一中法院對該案進行了宣判,并揭開了“偽央企”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鐵中基集團”)與主犯孟晨、岑鵬的作案手段,兩人被判處無期徒刑。

中鐵中基集團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孟晨、岑鵬等人,指使下屬員工偽造財務數(shù)據(jù)、貿易合同等設計私募基金產品,通過上海檀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洲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云集投資有限公司,違反私募基金管理規(guī)定,以投資北京中匯祥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青島京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空殼公司股權為名,先后發(fā)行“上海檀實中鐵穩(wěn)贏一號”“洲實并購基金1號”等39只私募基金產品。這些基金產品對外承諾保本付息,并虛設中鐵中基集團的應收賬款作為擔保欺騙投資者,累計募集資金78.81億余元,造成1452名投資人實際經(jīng)濟損失38.22億元。

圖片來源:上海一中院公眾號

“中鐵中基系”又是如何將自己包裝成“央企”實施真騙局的?首先,涉案主犯選擇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事業(yè)單位作為掛靠方,并以該單位的名義去注冊一家集團公司,在其名下設立投資管理公司,再以投資管理公司名義在香港成立“中字頭”集團公司,最后再回到內地注冊中字頭集團公司,一家“高大上”的偽央企就這樣經(jīng)過層層包裝后誕生了。

企查查信息顯示,中鐵中基集團成立于2015年,穿透多層股權后的實際控制人為農村教育發(fā)展中心,其旗下公司多達上百家。

而“中鐵中基系”雖然有一系列以中鐵中基命名的公司,但這些公司無一家與國企、央企有關。

被投資者追連帶責任,青島銀行涉訴金額超2540萬

青島銀行為何會卷入其中?

2022年3月,有投資者曾向《國際金融報》表示,在自己購買的基金合同原件封面及某張內頁處,基金托管人一欄都寫著青島銀行市南支行,并蓋有青島銀行市南支行的公章。但在中基協(xié)官網(wǎng)上,私募產品的托管人一處卻未填寫銀行名稱,同時在這6只產品之外,青島銀行還作為“基金存放銀行”出現(xiàn)在另外4只“中鐵中基系”私募產品中。

由于購買的私募產品一直未能兌付,投資者便將目光聚焦在青島銀行身上,以期通過對青島銀行的起訴挽回損失。

企查查顯示,2019-2020年間,青島銀行共涉及14起與“中鐵中基系”私募案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交易糾紛及委托理財合同糾紛,且青島銀行均為被告。其中,證券投資基金交易糾紛共11起,委托理財合同糾紛共3起。在目前已公開的9起民事裁定書中,單筆涉案金額最高為1350萬元,此外多數(shù)為100萬元,金額共計2540萬元。

圖片來源:企查查

從具體案情來看,均是因為“中鐵中基系”的私募產品未能按時支付本金和利息,原告認為青島銀行作為基金托管人,未能履行相應的監(jiān)管責任,依法應對被告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

圖源:裁判文書網(wǎng)

但根據(jù)公開的案件判決結果,因為“中鐵中基系”存在向不特定的公眾收取資金且無法返還本金涉嫌經(jīng)濟犯罪,上述案件均沒有被判決,而是移送至公安機關,至今未有定論。

青島銀行托管資質疑云

但面對青島銀行,投資者仍存有疑惑:為何在合同中,青島銀行會出現(xiàn)“托管銀行”和“存放銀行”兩種身份?

對此,青島銀行表示,根據(jù)《私募投資基金監(jiān)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一條,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可在基金合同中約定不進行托管。是否托管由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投資者在基金合同中明確約定,簽訂無托管基金合同,則銀行為“存放行”;簽訂有托管基金合同,則銀行為“托管行”。當事各方的權利義務在《基金合同》中均有詳細約定。

從規(guī)定來看,青島銀行以“托管行”和“存放行”的身份出現(xiàn)在私募基金產品合同中的做法無可指摘。但投資者還有第二重疑惑:“中鐵中基系”私募產品發(fā)行時,根據(jù)中基協(xié)官網(wǎng)公布的基金托管機構,青島銀行并不在公示的列表中。也就是說,彼時的青島銀行,尚未取得托管資格。這種做法是否違規(guī)呢?

對此青島銀行稱,根據(jù)《證券投資基金法》第一、二條規(guī)定,該法適用于證券投資行為,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對象為非上市公司股權,非證券投資行為,故《證券投資基金法》中關于基金托管資質的規(guī)定并不適用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青島銀行保管的基金類型均為私募股權基金,故并不適用托管的有關規(guī)定。

而此前有投資者就上述的托管責任問題向北京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結果同樣表示青島銀行無需擔責。

至于銀行沒有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是否可以托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否違反行政監(jiān)管?上海某律師曾向《國際金融報》表示,目前沒有明文規(guī)定可以追責,是否屬于超越權限開展托管業(yè)務,需要銀行業(yè)行政監(jiān)管部門認定。

直到事發(fā)2年后,2022年7月16日,青島銀行取得了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

近年來,身陷投資糾紛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屢見不鮮。

企查查顯示,青島銀行共涉及司法案件245起,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糾紛92起,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執(zhí)行49起,信用卡糾紛、民事案件執(zhí)行各9起。在這些案件中,青島銀行多是作為原告出現(xiàn)。金額較大的一起案件發(fā)生在今年9月份,青島銀行將擔任其港股IPO的聯(lián)席全球協(xié)調人尚乘環(huán)球訴至法庭,索賠18.22億元。

圖片來源:企查查

面對理財業(yè)務糾紛,青島銀行表示,公司不斷完善內控管理流程,利用技術手段提高風險預警和反欺詐效率,同時不斷加強理財業(yè)務的專業(yè)投研能力,嚴控業(yè)務投資類型、嚴控業(yè)務準入、嚴格風險稽核機制,防范和規(guī)避各類風險。

深挖理財業(yè)務,上半年凈利潤增速超537%

卷入近80億的私募糾紛,青島銀行的理財業(yè)務是否受到波及?

作為青島銀行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2022年上半年產品規(guī)模達1707.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7%;營業(yè)收入3.33億元,同比增長350%;凈利潤2.0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00萬元增幅達537.5%,在20家理財子公司中位居榜首。

對于業(yè)績爆發(fā)的原因,主要在于青銀理財2020年11月開業(yè),時間晚、基數(shù)低,為2021年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也就是說,在“中鐵中基系”案發(fā)時,青銀理財還尚未成立,因此所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貧w到業(yè)務層面,作為“后起之秀”,青銀理財?shù)木C合表現(xiàn)尚佳。

2022年三季度,根據(jù)普益標準·普益寰宇研究院調研,青銀理財在全國113家城商系理財機構中各項能力排名均名列前茅。具體來看,綜合理財能力排名第6,發(fā)行能力排名第7,收益能力排名第9,產品研發(fā)能力排名第7,運營管理能力排名第5。

截至2022年11月3日,在城商行理財公司現(xiàn)金類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榜單中,青銀理財有三只產品上榜前十,“天天開薪(尊享凈值型)”、“天天開薪(凈值型)”、“天天開薪(凈值型B)”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為2.51%、2.42%和2.16%。

此外,青島銀行還大力發(fā)展“藍色金融”新模式,作為國內率先試點銀行,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 聯(lián)合制定了全球首個藍色資產分類標準,并于今年達成在中國的首筆1.5億美元藍色銀團貸款,用于服務海洋友好項目和重要的清潔水資源保護項目。

伴隨“中鐵中基系”的判決落地,作為托管機構,不論何時都應做到勤勉盡責,時刻考慮合規(guī)風險。對投資人負責,亦是對自己負責。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偽央企”非法集資近80億,托管方青島銀行被告14次

青島銀行的托管是否合規(guī)?在多大程度上該為投資者的損失負責?

文|獨角金融  丁一

編輯|付影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薄稇?zhàn)國策·楚策》中,大臣江乙用狐假虎威的故事向楚宣王解惑。

現(xiàn)實中,一家假央企利用偽私募基金產品非法集資近80億元,造成1400余名投資者實際損失38.22億元,上演了一出現(xiàn)代版的“狐假虎威”。

不同于寓言故事中老虎沒能識破狐貍的謊言,現(xiàn)實里,眾投資者最終還是認清了這只“假老虎”的真面目,一紙訴狀將其告上了法庭。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針對這起非法集資案公開宣判,被告單位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鐵中基集團”)以集資詐騙罪判處罰金1億元。

圖片來源:上海一中院公眾號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投資者購買產品無法正常退出時,他們將目光曾聚焦在以托管人身份出現(xiàn)在中鐵中基多只私募產品合同中的青島銀行,且青島銀行還以被告的身份出現(xiàn)在相關訴訟案件中。

如今,判決已落地,但投資者疑惑未消:青島銀行的托管是否合規(guī)?在多大程度上該為投資者的損失負責?

“偽央企”的真騙局

這場偽央企面向高凈值人群實施長達5年(2015年11月-2020年6月)的非法集資案是如何發(fā)生的?

11月30日,上海一中法院對該案進行了宣判,并揭開了“偽央企”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鐵中基集團”)與主犯孟晨、岑鵬的作案手段,兩人被判處無期徒刑。

中鐵中基集團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孟晨、岑鵬等人,指使下屬員工偽造財務數(shù)據(jù)、貿易合同等設計私募基金產品,通過上海檀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洲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云集投資有限公司,違反私募基金管理規(guī)定,以投資北京中匯祥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青島京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空殼公司股權為名,先后發(fā)行“上海檀實中鐵穩(wěn)贏一號”“洲實并購基金1號”等39只私募基金產品。這些基金產品對外承諾保本付息,并虛設中鐵中基集團的應收賬款作為擔保欺騙投資者,累計募集資金78.81億余元,造成1452名投資人實際經(jīng)濟損失38.22億元。

圖片來源:上海一中院公眾號

“中鐵中基系”又是如何將自己包裝成“央企”實施真騙局的?首先,涉案主犯選擇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事業(yè)單位作為掛靠方,并以該單位的名義去注冊一家集團公司,在其名下設立投資管理公司,再以投資管理公司名義在香港成立“中字頭”集團公司,最后再回到內地注冊中字頭集團公司,一家“高大上”的偽央企就這樣經(jīng)過層層包裝后誕生了。

企查查信息顯示,中鐵中基集團成立于2015年,穿透多層股權后的實際控制人為農村教育發(fā)展中心,其旗下公司多達上百家。

而“中鐵中基系”雖然有一系列以中鐵中基命名的公司,但這些公司無一家與國企、央企有關。

被投資者追連帶責任,青島銀行涉訴金額超2540萬

青島銀行為何會卷入其中?

2022年3月,有投資者曾向《國際金融報》表示,在自己購買的基金合同原件封面及某張內頁處,基金托管人一欄都寫著青島銀行市南支行,并蓋有青島銀行市南支行的公章。但在中基協(xié)官網(wǎng)上,私募產品的托管人一處卻未填寫銀行名稱,同時在這6只產品之外,青島銀行還作為“基金存放銀行”出現(xiàn)在另外4只“中鐵中基系”私募產品中。

由于購買的私募產品一直未能兌付,投資者便將目光聚焦在青島銀行身上,以期通過對青島銀行的起訴挽回損失。

企查查顯示,2019-2020年間,青島銀行共涉及14起與“中鐵中基系”私募案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交易糾紛及委托理財合同糾紛,且青島銀行均為被告。其中,證券投資基金交易糾紛共11起,委托理財合同糾紛共3起。在目前已公開的9起民事裁定書中,單筆涉案金額最高為1350萬元,此外多數(shù)為100萬元,金額共計2540萬元。

圖片來源:企查查

從具體案情來看,均是因為“中鐵中基系”的私募產品未能按時支付本金和利息,原告認為青島銀行作為基金托管人,未能履行相應的監(jiān)管責任,依法應對被告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

圖源:裁判文書網(wǎng)

但根據(jù)公開的案件判決結果,因為“中鐵中基系”存在向不特定的公眾收取資金且無法返還本金涉嫌經(jīng)濟犯罪,上述案件均沒有被判決,而是移送至公安機關,至今未有定論。

青島銀行托管資質疑云

但面對青島銀行,投資者仍存有疑惑:為何在合同中,青島銀行會出現(xiàn)“托管銀行”和“存放銀行”兩種身份?

對此,青島銀行表示,根據(jù)《私募投資基金監(jiān)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一條,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可在基金合同中約定不進行托管。是否托管由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投資者在基金合同中明確約定,簽訂無托管基金合同,則銀行為“存放行”;簽訂有托管基金合同,則銀行為“托管行”。當事各方的權利義務在《基金合同》中均有詳細約定。

從規(guī)定來看,青島銀行以“托管行”和“存放行”的身份出現(xiàn)在私募基金產品合同中的做法無可指摘。但投資者還有第二重疑惑:“中鐵中基系”私募產品發(fā)行時,根據(jù)中基協(xié)官網(wǎng)公布的基金托管機構,青島銀行并不在公示的列表中。也就是說,彼時的青島銀行,尚未取得托管資格。這種做法是否違規(guī)呢?

對此青島銀行稱,根據(jù)《證券投資基金法》第一、二條規(guī)定,該法適用于證券投資行為,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對象為非上市公司股權,非證券投資行為,故《證券投資基金法》中關于基金托管資質的規(guī)定并不適用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青島銀行保管的基金類型均為私募股權基金,故并不適用托管的有關規(guī)定。

而此前有投資者就上述的托管責任問題向北京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結果同樣表示青島銀行無需擔責。

至于銀行沒有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是否可以托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否違反行政監(jiān)管?上海某律師曾向《國際金融報》表示,目前沒有明文規(guī)定可以追責,是否屬于超越權限開展托管業(yè)務,需要銀行業(yè)行政監(jiān)管部門認定。

直到事發(fā)2年后,2022年7月16日,青島銀行取得了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

近年來,身陷投資糾紛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屢見不鮮。

企查查顯示,青島銀行共涉及司法案件245起,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糾紛92起,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執(zhí)行49起,信用卡糾紛、民事案件執(zhí)行各9起。在這些案件中,青島銀行多是作為原告出現(xiàn)。金額較大的一起案件發(fā)生在今年9月份,青島銀行將擔任其港股IPO的聯(lián)席全球協(xié)調人尚乘環(huán)球訴至法庭,索賠18.22億元。

圖片來源:企查查

面對理財業(yè)務糾紛,青島銀行表示,公司不斷完善內控管理流程,利用技術手段提高風險預警和反欺詐效率,同時不斷加強理財業(yè)務的專業(yè)投研能力,嚴控業(yè)務投資類型、嚴控業(yè)務準入、嚴格風險稽核機制,防范和規(guī)避各類風險。

深挖理財業(yè)務,上半年凈利潤增速超537%

卷入近80億的私募糾紛,青島銀行的理財業(yè)務是否受到波及?

作為青島銀行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2022年上半年產品規(guī)模達1707.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7%;營業(yè)收入3.33億元,同比增長350%;凈利潤2.0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00萬元增幅達537.5%,在20家理財子公司中位居榜首。

對于業(yè)績爆發(fā)的原因,主要在于青銀理財2020年11月開業(yè),時間晚、基數(shù)低,為2021年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也就是說,在“中鐵中基系”案發(fā)時,青銀理財還尚未成立,因此所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貧w到業(yè)務層面,作為“后起之秀”,青銀理財?shù)木C合表現(xiàn)尚佳。

2022年三季度,根據(jù)普益標準·普益寰宇研究院調研,青銀理財在全國113家城商系理財機構中各項能力排名均名列前茅。具體來看,綜合理財能力排名第6,發(fā)行能力排名第7,收益能力排名第9,產品研發(fā)能力排名第7,運營管理能力排名第5。

截至2022年11月3日,在城商行理財公司現(xiàn)金類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榜單中,青銀理財有三只產品上榜前十,“天天開薪(尊享凈值型)”、“天天開薪(凈值型)”、“天天開薪(凈值型B)”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為2.51%、2.42%和2.16%。

此外,青島銀行還大力發(fā)展“藍色金融”新模式,作為國內率先試點銀行,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 聯(lián)合制定了全球首個藍色資產分類標準,并于今年達成在中國的首筆1.5億美元藍色銀團貸款,用于服務海洋友好項目和重要的清潔水資源保護項目。

伴隨“中鐵中基系”的判決落地,作為托管機構,不論何時都應做到勤勉盡責,時刻考慮合規(guī)風險。對投資人負責,亦是對自己負責。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