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消費級AR眼鏡普及,只缺蘋果“臨門一腳”?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消費級AR眼鏡普及,只缺蘋果“臨門一腳”?

即便蘋果推出了AR頭顯,也不一定能重復AirPods、Apple Watch那樣的成功。

文|科技說說

“AR對人們的生活具有深遠的影響,將來沒有AR簡直沒法生活。”日前,蘋果公司CEO庫克在接受采訪時再次提及AR技術。

他舉了個例子,“在購買家具之前,利用手機和攝像頭將虛擬家具擺放在家中,就可以看到擺放的樣子?!?/p>

實際上,庫克這些年一直對AR技術十分看好,他認為AR不但能加強與人之間的聯系,而且還能擁有比VR更大的應用潛力。如今iPhone和iPad都可以使用相應的AR功能,業(yè)內也多次傳聞蘋果AR/VR頭顯2023年將落地。

蘋果一向是科技消費領域的風向標,這無疑也引起了業(yè)界對于AR/VR產業(yè)的關注,同時作為“元宇宙”技術的前端入口,AR/VR產業(yè)鏈正在活躍起來。

資本布局,巨頭搶灘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電腦、手機的出現推動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將人們與數字信息的交互局限于二維屏幕。下一代計算平臺的使命是推動移動互聯網到空間互聯網的升維,讓數字化信息和現實世界深度融合,回歸人類世界原生的三維空間體驗,而這個方向將是AR眼鏡。

AR,即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是指透過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精算并加上圖像分析技術,讓屏幕上的虛擬世界能夠與現實世界場景進行結合與交互的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將虛擬場景或內容投射到現實世界中,以此增強體驗。比如谷歌開發(fā)的《精靈寶可夢Go》游戲,可以讓精靈寶呈現在你的桌面,甚至與之互動。

此外,作為人們體驗“元宇宙”的重要手段,將虛擬與現實結合的AR增強現實技術正逐漸受到科技公司的重視。風口之下,AR增強現實設備成為時下備受科技巨頭和資本熱捧的領域。

據《中國電子報》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1-6月,中國VR/AR/XR以及元宇宙的相關投融資事件超過30起,已披露的單筆最大融資金額為7億元。

而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蘋果首款AR頭戴設備將于2023年推向市場;谷歌于5月在2022年開發(fā)者大會上預告了一款新的AR眼鏡,可以實時顯示對話的譯文;國際科技巨頭Meta公司也正爭分奪秒地欲在2024年發(fā)布其第一款AR眼鏡;其他領域如Bosch、Bose、愛普生這樣的知名廠商也在逐步迭代自己的智能眼鏡。

C端消費市場悄然打開

自2021年開始,針對消費級市場的AR眼鏡開始活躍。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21年全球AR眼鏡出貨量為57萬臺,因形態(tài)和價格尚未達到消費級的水平,主要應用于B端場景。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2020年AR眼鏡81%的出貨量來自于B端。

不過,今年以來,多家企業(yè)推出的AR眼鏡價格降至3000元以內,在攪動市場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廣泛的關注。根據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到2027 年,全球專用AR頭顯設備市場出貨量有望達到6000萬部。

有報道顯示,推動消費級AR市場的是新來者Nreal,其在價格和功能上都找到了最佳平衡點。截至2021年,Nreal在消費級AR終端出貨量份額達到75%,到2022年上半年,其市場份額更是上升到了81%。而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一市場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將AR硬件的價格降低到了2000元水平。

同時,與以往印象中的AR眼鏡要戴寬頭顯、綁在頭上的認知不同的是,Nreal AR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墨鏡,只是邊框和鏡腿略寬、略厚,重量也僅為79g。

通過線纜、或者適配器連接上手機、平板或者電腦,用戶可以在眼前投射出等效130英寸的“浮屏”上觀看電影,寫文檔、瀏覽網頁等操作。

總的來說,雖然目前AR眼鏡還是一個娛樂和非必要消費導向的產品,但當功能已經開始豐富完整、且在佩戴更舒適的時候,一些用戶就會開始考慮將這類產品作為某些顯示設備的替代品了。

AR仍需黎明前的等待

B端廠商向C端做嘗試,對產業(yè)是一個積極信號,不過,也不能解讀為消費端開始暴走。

目前,我們看到AR眼鏡向C端發(fā)展的一大趨勢是做細分市場,從部分場景的通用功能切入,在功能上做減法,比如Nreal、MadGaze等。

總結目前這些產品的定位,大致可分為三個方向:一是主打觀影、娛樂,想要作為手機延展的優(yōu)秀顯示器;二是主打信息提示,作為輔助工具,提供導航、翻譯、提詞器等功能;三是選擇特定的場景與消費者人群,比如房地產銷售場景,屬于從B端向C端衍生出來的需求。

從思路上看,這些方向似乎都可行,但從目前的產品銷量來看,作為消費級產品還不夠成功。因此,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沒有剛性的使用需求場景,是AR走不到C端最大的桎梏。

目前,AR行業(yè)面臨的死循環(huán)是:軟件公司不愿意為只有幾萬臺出貨量的產品開發(fā)APP,沒有APP,自然也沒有用戶。當硬件出貨量長久沒有起色,成本居高不下,用戶更不會買單。

現在做AR業(yè)務的大廠中,谷歌專注于B端,而微軟想做的是虛擬辦公,最后與Windows系統(tǒng)聯動。如今最接近C端的產品,可能只有蘋果AR設備了。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AR這些年一直不溫不火,大家都處于技術調研和觀望狀態(tài),各大廠商目前也在評估不同的技術方案。如果蘋果能夠推出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估計會快速引爆市場。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蘋果推出了AR頭顯,也不一定能重復AirPods、Apple Watch那樣的成功。而根據此前業(yè)內人士的透露,蘋果AR頭顯第一年的出貨量定在150萬部。最終能不能改變市場方向,還得看硬件是否門檻足夠低、體驗足夠流暢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蘋果

6.4k
  • 美股大漲納指重回2萬點,蘋果股價連續(xù)3日創(chuàng)新高,納指100ETF(159660)漲超2%漲幅連續(xù)高居同類第一!
  • 消息稱蘋果無邊框iPhone或推遲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消費級AR眼鏡普及,只缺蘋果“臨門一腳”?

即便蘋果推出了AR頭顯,也不一定能重復AirPods、Apple Watch那樣的成功。

文|科技說說

“AR對人們的生活具有深遠的影響,將來沒有AR簡直沒法生活?!比涨?,蘋果公司CEO庫克在接受采訪時再次提及AR技術。

他舉了個例子,“在購買家具之前,利用手機和攝像頭將虛擬家具擺放在家中,就可以看到擺放的樣子。”

實際上,庫克這些年一直對AR技術十分看好,他認為AR不但能加強與人之間的聯系,而且還能擁有比VR更大的應用潛力。如今iPhone和iPad都可以使用相應的AR功能,業(yè)內也多次傳聞蘋果AR/VR頭顯2023年將落地。

蘋果一向是科技消費領域的風向標,這無疑也引起了業(yè)界對于AR/VR產業(yè)的關注,同時作為“元宇宙”技術的前端入口,AR/VR產業(yè)鏈正在活躍起來。

資本布局,巨頭搶灘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電腦、手機的出現推動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將人們與數字信息的交互局限于二維屏幕。下一代計算平臺的使命是推動移動互聯網到空間互聯網的升維,讓數字化信息和現實世界深度融合,回歸人類世界原生的三維空間體驗,而這個方向將是AR眼鏡。

AR,即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是指透過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精算并加上圖像分析技術,讓屏幕上的虛擬世界能夠與現實世界場景進行結合與交互的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將虛擬場景或內容投射到現實世界中,以此增強體驗。比如谷歌開發(fā)的《精靈寶可夢Go》游戲,可以讓精靈寶呈現在你的桌面,甚至與之互動。

此外,作為人們體驗“元宇宙”的重要手段,將虛擬與現實結合的AR增強現實技術正逐漸受到科技公司的重視。風口之下,AR增強現實設備成為時下備受科技巨頭和資本熱捧的領域。

據《中國電子報》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1-6月,中國VR/AR/XR以及元宇宙的相關投融資事件超過30起,已披露的單筆最大融資金額為7億元。

而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蘋果首款AR頭戴設備將于2023年推向市場;谷歌于5月在2022年開發(fā)者大會上預告了一款新的AR眼鏡,可以實時顯示對話的譯文;國際科技巨頭Meta公司也正爭分奪秒地欲在2024年發(fā)布其第一款AR眼鏡;其他領域如Bosch、Bose、愛普生這樣的知名廠商也在逐步迭代自己的智能眼鏡。

C端消費市場悄然打開

自2021年開始,針對消費級市場的AR眼鏡開始活躍。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21年全球AR眼鏡出貨量為57萬臺,因形態(tài)和價格尚未達到消費級的水平,主要應用于B端場景。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2020年AR眼鏡81%的出貨量來自于B端。

不過,今年以來,多家企業(yè)推出的AR眼鏡價格降至3000元以內,在攪動市場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廣泛的關注。根據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到2027 年,全球專用AR頭顯設備市場出貨量有望達到6000萬部。

有報道顯示,推動消費級AR市場的是新來者Nreal,其在價格和功能上都找到了最佳平衡點。截至2021年,Nreal在消費級AR終端出貨量份額達到75%,到2022年上半年,其市場份額更是上升到了81%。而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一市場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將AR硬件的價格降低到了2000元水平。

同時,與以往印象中的AR眼鏡要戴寬頭顯、綁在頭上的認知不同的是,Nreal AR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墨鏡,只是邊框和鏡腿略寬、略厚,重量也僅為79g。

通過線纜、或者適配器連接上手機、平板或者電腦,用戶可以在眼前投射出等效130英寸的“浮屏”上觀看電影,寫文檔、瀏覽網頁等操作。

總的來說,雖然目前AR眼鏡還是一個娛樂和非必要消費導向的產品,但當功能已經開始豐富完整、且在佩戴更舒適的時候,一些用戶就會開始考慮將這類產品作為某些顯示設備的替代品了。

AR仍需黎明前的等待

B端廠商向C端做嘗試,對產業(yè)是一個積極信號,不過,也不能解讀為消費端開始暴走。

目前,我們看到AR眼鏡向C端發(fā)展的一大趨勢是做細分市場,從部分場景的通用功能切入,在功能上做減法,比如Nreal、MadGaze等。

總結目前這些產品的定位,大致可分為三個方向:一是主打觀影、娛樂,想要作為手機延展的優(yōu)秀顯示器;二是主打信息提示,作為輔助工具,提供導航、翻譯、提詞器等功能;三是選擇特定的場景與消費者人群,比如房地產銷售場景,屬于從B端向C端衍生出來的需求。

從思路上看,這些方向似乎都可行,但從目前的產品銷量來看,作為消費級產品還不夠成功。因此,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沒有剛性的使用需求場景,是AR走不到C端最大的桎梏。

目前,AR行業(yè)面臨的死循環(huán)是:軟件公司不愿意為只有幾萬臺出貨量的產品開發(fā)APP,沒有APP,自然也沒有用戶。當硬件出貨量長久沒有起色,成本居高不下,用戶更不會買單。

現在做AR業(yè)務的大廠中,谷歌專注于B端,而微軟想做的是虛擬辦公,最后與Windows系統(tǒng)聯動。如今最接近C端的產品,可能只有蘋果AR設備了。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AR這些年一直不溫不火,大家都處于技術調研和觀望狀態(tài),各大廠商目前也在評估不同的技術方案。如果蘋果能夠推出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估計會快速引爆市場。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蘋果推出了AR頭顯,也不一定能重復AirPods、Apple Watch那樣的成功。而根據此前業(yè)內人士的透露,蘋果AR頭顯第一年的出貨量定在150萬部。最終能不能改變市場方向,還得看硬件是否門檻足夠低、體驗足夠流暢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