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比起行業(yè)殺手羅永浩來說,其實前國民老公王思聰的殺傷力更強。
比羅永浩布局規(guī)格高、布局范圍廣,但王思聰此前每一輪風口進擊,都鎩羽而歸。
盡管他摻合的行業(yè)蒸蒸日上,但王思聰卻把一個個公司給折騰黃了。
在消停了小半年后,王思聰又出手了。
沉浸式真人游戲賽道又添實力“玩家”,有媒體從企查查APP獲悉,王思聰已經入局城市潮玩。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umeplay關聯(lián)公司上海麥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fā)生工商變更,新增王思聰全資控股公司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為股東,同時公司注冊資本由1000萬元人民幣增加至1111.11萬元人民幣,增幅11.11%。
umeplay是個啥公司?
企查查信息顯示,umeplay是一家沉浸式真人互動游戲劇制作商,公司成立于2017年,法定代表人為馮遠,經營范圍包含:數字文化創(chuàng)意內容應用服務;旅游開發(fā)項目策劃咨詢;文藝創(chuàng)作;動漫游戲開發(fā)等。
如何理解沉浸式真人互動游戲???
穿好服裝,拿起道具,進入特定的場合完成任務,迎面走來形形色色的NPC(非玩家角色,指游戲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縱的游戲角色)……
當然,絢爛的特效,你別指望,一切都靠口述和腦補。
至于感覺嘛,20多年前的初代網民和網游玩家應該還記得MUD(泥巴),就是那種感覺。
事實上,這就是劇本殺和密室游戲的一種結合模式,并不新鮮,一般來說大家更喜歡叫它沉浸式劇本殺。
而在春節(jié)期間,這種模式還被大規(guī)模詬病了一次,不是體驗,而是因為荷包。
據央視報道,作為國內劇本殺門店數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劇本殺行業(yè)在今年春節(jié)期間生意火爆,有些門店甚至一桌難求。
值得一提的是,那種占地面積大、布景精致的沉浸式劇本殺更是喜提熱搜,以沉浸式劇本殺客單價達500元的話題而成功出圈。
500元一局,不便宜,真好玩嗎?
對此,《時代周報》徐美娟、《中國經營報》李玉洋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王思聰往往都是風口的催化劑,但總是成不了最后的王者榮耀,沉浸式劇本殺這塊,他或許將重蹈覆轍。
王思聰的投資邏輯并不難理解。
選擇已經有一定規(guī)模的風口跟風,并試圖用升維模式來快速崛起,一直是王思聰的投資邏輯。
此前在直播領域進擊游戲直播,在電競領域探索電競館等,均是如此。
邏輯正確,但此前的戰(zhàn)績卻慘淡。
此次重新歸來,被一些人看作是王思聰重構其泛娛樂版圖的一個起手式。
但這種考量并不可靠,投資泛娛樂,與其說是王思聰的眼光精準,不如說是他個人的興趣和視野限制。
王思聰從興趣而投資的邏輯,使得他的投資領域大體圍繞在以Z世代為目標受眾的泛娛樂新消費賽道上,談不上重建版圖,只是又一次探路而已。
這一波投資,有成功的機會,但孵化時間較長,且更高的沉浸式劇本殺或許不僅僅是戲劇融入,而會走入VR技術的范疇,因此前景依然不明朗。
當然,除了有錢外,王思聰這一次還有另一個東風:萬達電影也在做沉浸式劇本殺。
萬達電影做沉浸式劇本殺有地利優(yōu)勢和IP優(yōu)勢,關鍵是如何讓IP以劇本殺形式落地在萬達電影的實體場景中,而UMEPLAY的業(yè)務范圍,正好是這樣一個結合點,應當不是一個巧合。
不得不說,沉浸式娛樂體驗確實正在成為Z世代的一種社交驅動,這也是其之所以成為風口的原因。
Z世代人群在社交上需要有更多的形式,作為網生一代反而更渴望線下實景交流,而諸如酒吧、酒館、咖啡館或棋牌室、健身房之類的中青年社交場景并非其當下的渴求。
因此全新的泛娛樂社交方式,特別是各種迭代的桌游,就成為了Z世代所熱衷的社交場景。
事實上,沉浸式是劇本殺的升維形態(tài),此前已經有過類似的嘗試。
如用民宿的方式幾日夜的演繹一個劇本殺的情結(服道化也要同步達成,民宿即劇本殺的案發(fā)現(xiàn)場)。
也有VR劇本殺來用黑科技的方式達成服道化和場景的擬真,達成沉浸。
換言之,沉浸式的達成,至少要服道化(成本)和演職人員(成本)配合,缺一不可,此外技術加持會更有沖擊力。
因此劇本殺正在隨著熱度和一些互聯(lián)網大廠的入局,用資本和技術的優(yōu)勢逐步淘汰桌游模式,提高體驗感順便提高劇本殺的進去門檻。
反而,王思聰的財力,可能也就是催化一番,卻未必能撐到收割季,畢竟大廠的技術優(yōu)勢,連萬達也沒辦法提供給王思聰。
而從宏觀上來說,這個風口現(xiàn)在也有一個缺口,需要彌補,即:
其作為Z世代的一種新娛樂方式,確實可以是一個風口,但看如何跳出劇本殺自身受限于劇本不足和過度依靠主持經驗的瓶頸,形成模式的規(guī)模化快速復制。
至于價格問題,500元一局,看似昂貴,卻未必觸及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
沉浸式劇本殺接近一個小型情景互動劇,其人工成本較之桌面劇本殺只要一個主持言語引導要更高。
此外要達成更深的沉浸效果,必要的服道化也將成為一種支出,因此單價看似較高,卻未嘗不是一種孵化市場的折后價。
這些對于劇本殺運營者來說,既是成本也是風險。
畢竟是新的形態(tài),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未知,但要達成沉浸式所預先支出的成本已知(服道化要先期購置和配備、演職人員也要培訓上崗)。
何況,這樣的價位,如果消費者無力承受,本身就意味著商業(yè)模式的失敗。
此外,一局的參與者不少,分攤下來也就不多了。
只不過,這種價格,依然有個前提,即演職人員的水準要在線,才有真正入戲的體驗感,否則用戶分分鐘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