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她們曾被誤導,認為生育是鋪滿玫瑰的幸福溫床 | 一周新書推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她們曾被誤導,認為生育是鋪滿玫瑰的幸福溫床 | 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葉兆言、冰島小說、初為人母、周濂、價格革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董子琪

編輯 | 林子人

《通往父親之路》

葉兆言 著 
譯林出版社 2022-1

這是作家葉兆言的全新作品,小說分多個聲部講述一個南京知識分子家庭幾十年間的往事。第一個聲部即是外孫張左,張左生下來時母親就被送去農(nóng)村勞改一年,之后父母離婚各自組建家庭,張左由外公外婆養(yǎng)大,小學時憑借真情實感的革命作文引得了大家的注意。后文接著展開對外公外婆以及父親母親的敘說。盡管父母已經(jīng)離異,外公外婆還是對前女婿非??粗?。父親去五七干校期間,外公還與他有長期的通信,信中既討論古文字,例如某個漢字的金文和篆體如何流變,又有提及外孫的親切閑筆,小小年紀打呼嚕倒是地動山摧之勢。在往來通信中,祖輩的人生履歷得以徐徐展現(xiàn),原來學畜牧的外公半途改行學了古文字,此后一直沒有放棄研究,可惜世道漸亂,做了中學校長,后終于得以去中央大學教書。父輩的生涯也幾經(jīng)波折,讀大學時隨學校西遷重慶,留洋歸來后中美關系十分糟糕,終于入職南京博物院,又經(jīng)歷了“洗澡”和改造風波。

如標題所示,通往父親之路,即就是通往前幾代知識分子生涯的旅程。葉兆言說,一直想寫一部以中國幾代知識分子為主角的小說,從章太炎那輩開始說起,但這個野心并未實現(xiàn),只在后來的一系列散文隨筆中,能夠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散文沒有完結(jié)的,他都寫入了此書中。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有畫家趙蘅所作的插畫,傳神地勾勒了小說人物爬中山陵、在屋頂曬霉的場景,最后一張圖是“全家福”。

《魚沒有腳》

[冰島]約恩·卡爾曼·斯凡特松 著 葦歡 譯 
磨鐵·大魚讀品 |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2-1

“踏遍整個冰島,只有這里的居民最接近死亡?!眲P夫拉維克被稱為冰島最黑暗的地方,那里有荒蕪的熔巖、不能捕魚的海以及趕不走的美國軍事基地。作家和出版商阿里因重病的父親回到這里,少不更事的回憶洶涌而來。祖父與祖母是在東峽灣的海面上憑借勇氣和意志活下去的冰島人,那時古老的風尚仍在流行,男人靠出海帶來榮耀和光輝,女人在岸上忍受殘酷的等待。祖輩的愛情,對自然的贊美和生命的光榮深深地吸引著阿里,曾經(jīng)的榮耀為什么變成只剩利潤而非心跳的生命?阿里的心中升起失落與疑問。

本書獲得2015年北歐理事會文學獎、法國美第奇文學獎,提名2017年布克國際文學獎。作者斯凡特松1963年出生于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2005年,他憑《夏光,入晚》獲冰島文學獎,而真正讓他進入國際文壇并立即獲得廣泛聲譽的作品是他的“冰島三部曲”。

《初為人母》

[英]安·奧克利 著 王灜晨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2-1

初為人母,對女性意味著什么?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作為女性和母親意味著什么?生育,不僅是自然事件,更被我們的文化所定義。英國社會學家安·奧克利以一個個追問探討生育議題。在1970年代,她采訪了66位女性,以她們的口述為主,記錄初為人母的真實感受。根據(jù)這些女性的真實故事,奧克利探討了女性懷孕的心路歷程、真實的分娩經(jīng)歷、產(chǎn)后抑郁、養(yǎng)育日常、家庭中的勞動分工、經(jīng)驗教訓等。借用這種方式,安·奧克利將被男權政治與專業(yè)人士所定義的“生育”的闡釋權,交還予女性。

本書討論到人類的懷孕生產(chǎn)經(jīng)歷了醫(yī)療化的進程,而在此過程中, 女人已不再是主角。醫(yī)療化的生產(chǎn)對母親來說,其影響是難以忽視的,因為她們需要將自己的身體交由器械處理(第一臺儀器的名字是威廉而不是瑪麗),并將這個過程的產(chǎn)物交給他人。此外,生育的意義在重視生產(chǎn)的資本主義社會也經(jīng)歷著變革,能夠生育的女性的地位正在改變——母親們需要成為‘職場母親’。因為資本的產(chǎn)出離不開生產(chǎn)力,社會對于女性角色的要求不再只是生育,還要創(chuàng)造財富。作者在前言中寫道,有人或許認為這本書的描述過于暗淡壓抑,沒有真實記錄女性從生育和育兒中獲得的滿足感,但事實上壞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從受訪的女性的發(fā)言看來,她們當時曾被誤導,認為生育是鋪滿玫瑰的幸福溫床,但對即將面臨的狀況有更清晰的認知其實會更好。此前南大社曾推出過奧克利的《看不見的女人 : 家庭事務社會學》。

《現(xiàn)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

周濂 著 
理想國 |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1-12

“是什么使得權力或強力成為道德上對的”,是兩千多年來政治哲學不斷追問的問題。聚焦現(xiàn)代政治的討論域,結(jié)合漢娜·阿倫特、約翰·西蒙斯、哈貝馬斯及羅爾斯的觀點,作者周濂首先從概念分析的角度區(qū)分了正當性與證成性,確立了道德評價國家的兩條進路:正當性是一種“回溯性”的概念,它關注的是權力的來源和譜系,也就是從“發(fā)生的進路”去評價權力;而作為“前瞻性”概念的證成性,關注的是權力的效用和達成的目的,也即從“目的的進路”去評價權力。作者進一步在政治義務與政治責任之間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概念地圖:國家正當性與公民的政治義務具有概念上的關聯(lián)性,而國家證成性則與公民的政治責任相關聯(lián)。周濂表示,概念細分并不是文字游戲,而是有著實質(zhì)性的理論效果,它可以幫助我們澄清由于概念混亂導致的對相關現(xiàn)實的無視和無知。

在如今紛繁的多元主義時代,了解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掌握概念辨析的方法,有利于我們堅定自己的立場,更清醒地直面問題。

《價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美]大衛(wèi)·哈克特·費舍爾 著 X. Li 譯 
一頁folio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12

價格無所不在,它不僅與重大的歷史事件息息相關,也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形影不離,比如攻占巴士底獄的那一天,也是巴黎糧食價格達到周期性高位的一天。本書以價格為棱鏡,透視人類社會的四次價格革命,闡釋歷史巨變的機制和節(jié)奏。四次價格革命浪潮,每一次都始于一個均衡時期,盛世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最后是維多利亞時代。每一場革命的特點都是持續(xù)的通貨膨脹,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日益增加的不穩(wěn)定,最后在這一浪潮的高潮出現(xiàn)一場危機,其特點是人口緊縮、社會和政治動蕩以及經(jīng)濟崩潰。

費舍爾還闡述了這些漫長的經(jīng)濟浪潮如何與社會和政治事件交織在一起,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他認為,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世紀之交以來形成的價格革命的最后階段。這場革命自世紀之交以來就一直在醞釀:不穩(wěn)定的價格暴漲和下跌,近年來美國遭受的預期降低,以及全球其他地區(qū)的饑荒和戰(zhàn)爭,都是典型的價格革命高潮。費舍爾還糾正了主流的貨幣主義模式帶來的認知偏差,這種模式認為,美洲財富是16世紀價格革命的首要原因,他表明,在美洲的白銀和黃金流入歐洲之前,歐洲的價格早已經(jīng)上漲。

大衛(wèi)·哈克特·費舍爾,美國布蘭代斯大學歷史學教授,著有《阿爾比恩的種子》,以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而聞名。 

《棄長安》

張明揚 著 
天地出版社 2021-12

本書是一部講述唐朝安史之亂時期的通俗歷史作品,以安史之亂中多位關鍵歷史人物,即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楊玉環(huán)等人的“棄長安”經(jīng)歷為線索,聚焦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本書注重史實與細節(jié),以安史之亂局中人物群像解釋變亂何以爆發(fā)與盛世何以崩陷。張明揚,是作家與歷史寫作者,著有《此史有關風與月》《天命與劍》《非常之人》《紙上談兵》等歷史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附贈手繪長安城坊圖,讀者可從中一覽盛世長安的輝煌。

《奈良美智:始于空無一物的世界》

[日]奈良美智 著 袁璟 唐詩 譯 
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2022-1

奈良美智,日本著名藝術家,1959年12月生于日本青森縣弘前市,少年時代喜歡搖滾樂、喜歡格斗技以及畫畫,在偶然參加裸體素描課之后,決定要以“畫畫”為生。這本書是奈良美之面向中國讀者的首本書籍,也是自《小星星通信》(日版2004年出版)以來,時隔17年的自傳作品。在書中,奈良美智首次全面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涯,既是對自我的一次回顧與總結(jié),也是面向未來的重新啟程。

他的作品源自內(nèi)心深處“空無一物被白雪覆蓋的世界”:童年記憶、音樂、文學、在德國求學和生活的時光(1988—2000)、對自我的探索、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當代藝術等都是他的靈感來源。本書由自傳《半生》、從七個角度(成長經(jīng)歷、美術、音樂、文學與電影、陶藝、旅行、與他人的聯(lián)系)展開的訪談、近年展覽、攝影作品、年表等內(nèi)容組成,還收錄了奈良美智的童年照片、生活快照、工作室近照,堪稱由奈良美智本人主導的“奈良大全”。

《人類的未來,AI的未來》

[日]山中伸彌 [日]羽生善治 著 丁丁蟲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1-12

這是一部特別的對話集,日本諾貝爾獎生理學·醫(yī)學得主山中伸彌與日本史上最強棋士羽生善治圍繞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人類的生存前景進行“跨界對話”。兩位著名人士所身處的行業(yè),正是人工智能大展身手并初現(xiàn)前景的領域,他們的對談有著扎實的專業(yè)實踐背景,向讀者講述了現(xiàn)在生物醫(yī)學以及將棋界的前沿發(fā)展。他們從山中教授的本行iPS細胞研究聊到象棋領域人類為什么會輸給AI,以及未來人類是否會被AI控制。兩位在某些方面達成一致,即同意AI能譜巴赫的曲,寫不出村上春樹的小說,因為據(jù)他們理解AI可以處理自然語言,但處理方式是數(shù)學式的,這與人類文章的寫作邏輯完全不同。這本書屬于譯文最新推出的系列“譯文視野”,這本之外還有《M系社會》作者大前研一的作品《未來消費新形態(tài)》,剖析低欲望社會、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全新消費者畫像。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她們曾被誤導,認為生育是鋪滿玫瑰的幸福溫床 | 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葉兆言、冰島小說、初為人母、周濂、價格革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董子琪

編輯 | 林子人

《通往父親之路》

葉兆言 著 
譯林出版社 2022-1

這是作家葉兆言的全新作品,小說分多個聲部講述一個南京知識分子家庭幾十年間的往事。第一個聲部即是外孫張左,張左生下來時母親就被送去農(nóng)村勞改一年,之后父母離婚各自組建家庭,張左由外公外婆養(yǎng)大,小學時憑借真情實感的革命作文引得了大家的注意。后文接著展開對外公外婆以及父親母親的敘說。盡管父母已經(jīng)離異,外公外婆還是對前女婿非??粗?。父親去五七干校期間,外公還與他有長期的通信,信中既討論古文字,例如某個漢字的金文和篆體如何流變,又有提及外孫的親切閑筆,小小年紀打呼嚕倒是地動山摧之勢。在往來通信中,祖輩的人生履歷得以徐徐展現(xiàn),原來學畜牧的外公半途改行學了古文字,此后一直沒有放棄研究,可惜世道漸亂,做了中學校長,后終于得以去中央大學教書。父輩的生涯也幾經(jīng)波折,讀大學時隨學校西遷重慶,留洋歸來后中美關系十分糟糕,終于入職南京博物院,又經(jīng)歷了“洗澡”和改造風波。

如標題所示,通往父親之路,即就是通往前幾代知識分子生涯的旅程。葉兆言說,一直想寫一部以中國幾代知識分子為主角的小說,從章太炎那輩開始說起,但這個野心并未實現(xiàn),只在后來的一系列散文隨筆中,能夠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散文沒有完結(jié)的,他都寫入了此書中。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有畫家趙蘅所作的插畫,傳神地勾勒了小說人物爬中山陵、在屋頂曬霉的場景,最后一張圖是“全家?!?。

《魚沒有腳》

[冰島]約恩·卡爾曼·斯凡特松 著 葦歡 譯 
磨鐵·大魚讀品 |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2-1

“踏遍整個冰島,只有這里的居民最接近死亡。”凱夫拉維克被稱為冰島最黑暗的地方,那里有荒蕪的熔巖、不能捕魚的海以及趕不走的美國軍事基地。作家和出版商阿里因重病的父親回到這里,少不更事的回憶洶涌而來。祖父與祖母是在東峽灣的海面上憑借勇氣和意志活下去的冰島人,那時古老的風尚仍在流行,男人靠出海帶來榮耀和光輝,女人在岸上忍受殘酷的等待。祖輩的愛情,對自然的贊美和生命的光榮深深地吸引著阿里,曾經(jīng)的榮耀為什么變成只剩利潤而非心跳的生命?阿里的心中升起失落與疑問。

本書獲得2015年北歐理事會文學獎、法國美第奇文學獎,提名2017年布克國際文學獎。作者斯凡特松1963年出生于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2005年,他憑《夏光,入晚》獲冰島文學獎,而真正讓他進入國際文壇并立即獲得廣泛聲譽的作品是他的“冰島三部曲”。

《初為人母》

[英]安·奧克利 著 王灜晨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2-1

初為人母,對女性意味著什么?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作為女性和母親意味著什么?生育,不僅是自然事件,更被我們的文化所定義。英國社會學家安·奧克利以一個個追問探討生育議題。在1970年代,她采訪了66位女性,以她們的口述為主,記錄初為人母的真實感受。根據(jù)這些女性的真實故事,奧克利探討了女性懷孕的心路歷程、真實的分娩經(jīng)歷、產(chǎn)后抑郁、養(yǎng)育日常、家庭中的勞動分工、經(jīng)驗教訓等。借用這種方式,安·奧克利將被男權政治與專業(yè)人士所定義的“生育”的闡釋權,交還予女性。

本書討論到人類的懷孕生產(chǎn)經(jīng)歷了醫(yī)療化的進程,而在此過程中, 女人已不再是主角。醫(yī)療化的生產(chǎn)對母親來說,其影響是難以忽視的,因為她們需要將自己的身體交由器械處理(第一臺儀器的名字是威廉而不是瑪麗),并將這個過程的產(chǎn)物交給他人。此外,生育的意義在重視生產(chǎn)的資本主義社會也經(jīng)歷著變革,能夠生育的女性的地位正在改變——母親們需要成為‘職場母親’。因為資本的產(chǎn)出離不開生產(chǎn)力,社會對于女性角色的要求不再只是生育,還要創(chuàng)造財富。作者在前言中寫道,有人或許認為這本書的描述過于暗淡壓抑,沒有真實記錄女性從生育和育兒中獲得的滿足感,但事實上壞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從受訪的女性的發(fā)言看來,她們當時曾被誤導,認為生育是鋪滿玫瑰的幸福溫床,但對即將面臨的狀況有更清晰的認知其實會更好。此前南大社曾推出過奧克利的《看不見的女人 : 家庭事務社會學》。

《現(xiàn)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

周濂 著 
理想國 |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1-12

“是什么使得權力或強力成為道德上對的”,是兩千多年來政治哲學不斷追問的問題。聚焦現(xiàn)代政治的討論域,結(jié)合漢娜·阿倫特、約翰·西蒙斯、哈貝馬斯及羅爾斯的觀點,作者周濂首先從概念分析的角度區(qū)分了正當性與證成性,確立了道德評價國家的兩條進路:正當性是一種“回溯性”的概念,它關注的是權力的來源和譜系,也就是從“發(fā)生的進路”去評價權力;而作為“前瞻性”概念的證成性,關注的是權力的效用和達成的目的,也即從“目的的進路”去評價權力。作者進一步在政治義務與政治責任之間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概念地圖:國家正當性與公民的政治義務具有概念上的關聯(lián)性,而國家證成性則與公民的政治責任相關聯(lián)。周濂表示,概念細分并不是文字游戲,而是有著實質(zhì)性的理論效果,它可以幫助我們澄清由于概念混亂導致的對相關現(xiàn)實的無視和無知。

在如今紛繁的多元主義時代,了解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掌握概念辨析的方法,有利于我們堅定自己的立場,更清醒地直面問題。

《價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美]大衛(wèi)·哈克特·費舍爾 著 X. Li 譯 
一頁folio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12

價格無所不在,它不僅與重大的歷史事件息息相關,也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形影不離,比如攻占巴士底獄的那一天,也是巴黎糧食價格達到周期性高位的一天。本書以價格為棱鏡,透視人類社會的四次價格革命,闡釋歷史巨變的機制和節(jié)奏。四次價格革命浪潮,每一次都始于一個均衡時期,盛世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最后是維多利亞時代。每一場革命的特點都是持續(xù)的通貨膨脹,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日益增加的不穩(wěn)定,最后在這一浪潮的高潮出現(xiàn)一場危機,其特點是人口緊縮、社會和政治動蕩以及經(jīng)濟崩潰。

費舍爾還闡述了這些漫長的經(jīng)濟浪潮如何與社會和政治事件交織在一起,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他認為,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世紀之交以來形成的價格革命的最后階段。這場革命自世紀之交以來就一直在醞釀:不穩(wěn)定的價格暴漲和下跌,近年來美國遭受的預期降低,以及全球其他地區(qū)的饑荒和戰(zhàn)爭,都是典型的價格革命高潮。費舍爾還糾正了主流的貨幣主義模式帶來的認知偏差,這種模式認為,美洲財富是16世紀價格革命的首要原因,他表明,在美洲的白銀和黃金流入歐洲之前,歐洲的價格早已經(jīng)上漲。

大衛(wèi)·哈克特·費舍爾,美國布蘭代斯大學歷史學教授,著有《阿爾比恩的種子》,以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而聞名。 

《棄長安》

張明揚 著 
天地出版社 2021-12

本書是一部講述唐朝安史之亂時期的通俗歷史作品,以安史之亂中多位關鍵歷史人物,即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楊玉環(huán)等人的“棄長安”經(jīng)歷為線索,聚焦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本書注重史實與細節(jié),以安史之亂局中人物群像解釋變亂何以爆發(fā)與盛世何以崩陷。張明揚,是作家與歷史寫作者,著有《此史有關風與月》《天命與劍》《非常之人》《紙上談兵》等歷史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附贈手繪長安城坊圖,讀者可從中一覽盛世長安的輝煌。

《奈良美智:始于空無一物的世界》

[日]奈良美智 著 袁璟 唐詩 譯 
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2022-1

奈良美智,日本著名藝術家,1959年12月生于日本青森縣弘前市,少年時代喜歡搖滾樂、喜歡格斗技以及畫畫,在偶然參加裸體素描課之后,決定要以“畫畫”為生。這本書是奈良美之面向中國讀者的首本書籍,也是自《小星星通信》(日版2004年出版)以來,時隔17年的自傳作品。在書中,奈良美智首次全面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涯,既是對自我的一次回顧與總結(jié),也是面向未來的重新啟程。

他的作品源自內(nèi)心深處“空無一物被白雪覆蓋的世界”:童年記憶、音樂、文學、在德國求學和生活的時光(1988—2000)、對自我的探索、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當代藝術等都是他的靈感來源。本書由自傳《半生》、從七個角度(成長經(jīng)歷、美術、音樂、文學與電影、陶藝、旅行、與他人的聯(lián)系)展開的訪談、近年展覽、攝影作品、年表等內(nèi)容組成,還收錄了奈良美智的童年照片、生活快照、工作室近照,堪稱由奈良美智本人主導的“奈良大全”。

《人類的未來,AI的未來》

[日]山中伸彌 [日]羽生善治 著 丁丁蟲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1-12

這是一部特別的對話集,日本諾貝爾獎生理學·醫(yī)學得主山中伸彌與日本史上最強棋士羽生善治圍繞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人類的生存前景進行“跨界對話”。兩位著名人士所身處的行業(yè),正是人工智能大展身手并初現(xiàn)前景的領域,他們的對談有著扎實的專業(yè)實踐背景,向讀者講述了現(xiàn)在生物醫(yī)學以及將棋界的前沿發(fā)展。他們從山中教授的本行iPS細胞研究聊到象棋領域人類為什么會輸給AI,以及未來人類是否會被AI控制。兩位在某些方面達成一致,即同意AI能譜巴赫的曲,寫不出村上春樹的小說,因為據(jù)他們理解AI可以處理自然語言,但處理方式是數(shù)學式的,這與人類文章的寫作邏輯完全不同。這本書屬于譯文最新推出的系列“譯文視野”,這本之外還有《M系社會》作者大前研一的作品《未來消費新形態(tài)》,剖析低欲望社會、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全新消費者畫像。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