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熵 櫻木
編輯 | 龍葵
“兄弟,你這個背心一穿,小紅書就不給你流量了,我以前也穿得很隨意,就為了做小紅書,必須得穿的lifestyle。”在小紅書有90萬粉絲的頭部博主赤焰,在一次對話中,開玩笑地說道。
在電商平臺運營策略、流量邏輯高度趨同的2024年,如果市面上還有一個逆行者,那一定是小紅書。
獨特的平臺基因、去中心化的流量邏輯,都讓這里成了廝殺激烈的平臺中,最為另類的存在。在創(chuàng)作者眼中,小紅書和視頻號一樣,成了互聯網中最后的流量洼地。但另一方面,難以捉摸的“審美”考量,也讓他們對在這里的商業(yè)化前景充滿著不確定性。
11月中旬,小紅書發(fā)布“1年1度購物狂歡”收官戰(zhàn)報,三個關鍵指標似乎宣告著一場“大捷”——單場破百萬店播直播間數量同比增長850%,千萬級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40%,單場成交破千萬買手數量同比增長360%。
夸張數據的增長,似乎是一顆定心丸,讓所有圍觀者看到了其商業(yè)化的潛質,但不得不說的是,這樣數據也許帶著一層隱形濾鏡。
從時間維度上看,2023年上半年,小紅書確立了以買手電商為核心的模式,9月關停了直營電商,這樣算來,今年的雙十一對比來看,是公司第一次完整的雙十一,作為一個月活已經達到3億的平臺來說,初期數據的爆發(fā),并不能證明什么,回顧小紅書的歷史,這樣短期的數據爆發(fā),在公司漫長的商業(yè)化嘗試中也會偶有出現。
這一點也在估值上有所體現,在2021年公司估值曾達到200億美元,但隨后一路走低一度跌至140億附近,隨著電商回暖到今年才勉強回到了170億。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于小紅書的估值,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區(qū)間,難以大幅度突破。
從實際反饋來看,小紅書電商的問題,卻是一張明牌,作為內容社區(qū)電商,平臺調性與商業(yè)化的平衡,始終困擾著小紅書。
無論是對低價、白牌設置的高門檻,還是對除女性之外,多樣人群的艱難擴容,小紅書走的都頗為掙扎。
它像是風格化很強的類型電影,但又渴望著全年齡階層的票房。面對著抖快淘等平臺的“標準答案”,小紅書一方面抗拒,一方面似乎又在妥協(xié)。
從當下的競爭格局來看,這樣的糾結已經即將達到臨界點,無論淘寶、京東、拼多多,還是抖音、快手、視頻號,在策略逐漸明朗之后,對于小紅書的競爭,將重新開始。無論是字節(jié)在海外再造的“小紅書”,還是網易的全新嘗試,歸納來看,都指向競爭烈度的加劇。
第一個雙十一,小紅書交出不錯的數據,但后續(xù)是否會繼續(xù)高速,似乎仍需跨越多個難關。
貨盤與流量割裂,策略搖擺
如果說2023年的小紅書直播帶貨屬于董潔、章小蕙,那么2024年則屬于李誕。只要李誕開播,幾乎都能登上小紅書買手榜的第一名,且榜單指數遠超第二名”。一位長期蹲守李誕直播間的粉絲說道。
憑借著優(yōu)秀的情感、職場內容輸出,李誕快速地在小紅書拿到了流量,其帶貨產品也紛紛爆紅,一度讓外界猜測李誕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董宇輝。
但是走內容為主,帶貨為輔的李誕,很快遭遇到了爭議與分歧。消費者在初期的獵奇嘗試之后逐漸發(fā)現,李誕帶貨的產品,單從品類來看,并沒有太過突出的特色。以爆款牛脆脆為例,抖音、淘寶等多個博主聲稱,“產品抄襲,但樂見其成,畢竟李誕把價格打了上去”。
隨后,在小紅書抨擊該款產品的聲音逐漸增加,在相關的筆記中,可以看出多個李誕帶貨的產品,都出現了口碑上的問題?!盎ň?、番茄、牛脆脆、蝦干我都買了一遍,一個都不愛,我已經不期待了。”某位李誕粉絲曾直言道。
隨后,百草味等頭部零食品牌紛紛切入該品類,讓產品的主要銷量似乎又回流到了主要電商平臺之中。
圖/小紅書李誕賬號主頁截圖
李誕直播間的問題,泛化來看,可以映射出小紅書電商的糾結。在小紅書,內容+社交的消費場域,很容易制造消費話題,之前的露營、飛盤、citywalk等都印證了平臺這方面屬性,但這種屬性,直接平移到電商側,則會造成某種程度的產品模糊感。內容價值與社交屬性以及產品價值,孰輕孰重,回答起來似乎是一道難題。
無論是李誕的情緒價值,還是董潔的審美,更多的并非聚焦在產品之中。但電商從本質來看,還是一項精確的生意。貨盤與流量割裂,會直接導致產品很難有強背書。人們很容易在李誕直播間下單,但嘗試過后,也很容易放棄購買,畢竟內容價值、社交屬性依然也可以讓流量有存在的合理性。
從商家一側來看,這樣的模糊感也非常讓人非??鄲馈!拔覀冏鲞^很多調研,盡管抖音的ROI不高,很多品牌方仍然依賴抖音,因為其ROI清晰可見。但對于小紅書來說,不夠嚴謹、不夠數據驅動,就很難讓商家通過運營能力來提升效率?!彪娚藤Y深從業(yè)者張明說道。
同時,這樣的模糊感,還體現在小紅書流量對不同商家的傾斜之上。“去年 7 月份還開了一場買手大會,讓所有人來當買手,今年 6 月份又開了一場大會叫做買手 MCN。也就說白了,第一場會是告訴大家來當買手,第二場會是告訴大家買手太多了,我管不過來了,來幫我管買手?!蹦澄恍〖t書頭部IP說到。
圖/小紅書截圖
但隨著大量買手的涌入,小紅書模糊的流量哲學,再次顯現,今年10月開始,有媒體報道,小紅書開始大量推流低價商品,“比如15.8元就能拿下10張補水面膜,6色眼影盤只需6.8元,60克的精華面霜售價9.9元等產品之前都很難在小紅書刷到?!?/p>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在戶外運動的一些細分品類里,2023年百元以下的低客單商家不被鼓勵開店,今年卻開始歡迎單價80元以下的商品上架。
搖擺、模糊似乎成了小紅書電商的關鍵詞,而這一切的不確定性,組合成了小紅書電商的整體氣質,在這種氣質之下,顯然很難用效率來衡量這家公司。這種氣質的基礎,在小紅書看來是對人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但對于小紅書而言,當下人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用戶量,似乎也正在遭遇阻力。
月活停滯,增長陷入僵局
從數字上來看,小紅書已經過了用戶規(guī)模增長最快的區(qū)間。
從2022年,小紅書月活突破2.6億,隨后2023年,小紅書突破3億月活,到今年增長明顯放緩,仍舊維系在3億附近。
之所以放緩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跟平臺的人群畫像相關性極強,根據數據顯示,女性用戶依舊是平臺的主力,占比高達70%。
在流量分配上,小紅書依然有著明顯的偏向性。美妝和時尚兩個垂類依舊是頭部,占比分別約為18%、17%,出行(包括本地生活和旅行)占比約為 15%,美食和知識則波動在10%-12%之間。
從歷史來看,小紅書的社區(qū)擴張,是沿著其核心用戶群體感興趣的方向進行的。但隨著商業(yè)化的不斷深入,從競爭格局來看,擴展用戶人群依然是小紅書必須面對的問題,用投資人黃海的話來說,就是“即使它已經吸引了中國最有消費力和品位的女性用戶,擁有超過一億的日活用戶,但與抖音和微信相比,仍有明顯差距。因此,它需要引入其他用戶群體,不能僅僅服務核心用戶?!?/p>
而這些需要擴容的群體,黃海的總結指向了男性群體、中老年群體,以及低價白牌用戶群體。
今年雙十一,吳建豪、劉維等明星在小紅書開啟首播,似乎預示著,小紅書在向此方向轉型的確認。
其實回顧歷史,小紅書在吸引男性用戶身上,從來不乏決心,2021年初,小紅書推出“男性內容激勵計劃”,豪擲20億流量鼓勵數碼、潮流、運動等男性內容作者入場。半年時間,小紅書上的運動健身、科技數碼、體育賽事內容分別同比增長了3倍、5倍和11.4倍。
這也直接擴充了小紅書的用戶量,2020年6月,小紅書月活用戶剛剛破億,到2021年11月就已翻倍到2億。這個過程中,男性用戶的占比從不足10%飛升至30%左右。
但生態(tài)的變化,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用戶本身。典型的案例是,2023年夏天,互聯網上興起這樣一個話題:為什么小紅書的“寶寶輔食”標簽里全是大胸美女?
問題的答案簡單又離奇。一部分女性用戶認為,只要加上“寶寶輔食”的標簽,就能減少被推送給男性用戶的概率,從而避免被凝視,起沖突。避男tag成了小范圍文化現象,甚至有大學生以此為研究方向撰寫論文。
另一位資深互聯網運營者的總結,則更加直白“小紅書更適合“精致的豬豬男孩”們,直男加入小紅書,如果不能認可社區(qū)價值觀,就是一種折磨。”
當然這種生態(tài)的變化,也有小紅書自身的原因,在早年小紅書吸引用戶時,在虎撲、貼吧等男性用戶更多的社區(qū)投放廣告。但令當時女性用戶氣憤的是,小紅書投放的廣告,具有強烈地物化女性的色彩。小紅書在虎撲投放的廣告標語為“超多美女盡在小紅書,免費看,不花一分錢”,在貼吧的投放內容則顯示“性感美女車模、氣質美女,等你來看”。
商業(yè)利益與平臺氣質的矛盾,似乎對于小紅書來說永遠是一道難題,如何更進一步擴容,無疑值得思考。
由于長期是女性用戶占主體,所以小紅書的女性用戶普遍有著強烈的“原住民”意識,這種平臺氣質,逐漸演變到今天,成了其他用戶對于平臺內容理解的門檻。這是區(qū)別于抖快的獨特氣質,但從另一方面,卻也意味著某種程度的篩選。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未成年、中老年群體之中。
小紅書從第一印象理解,很難成為所謂“全民型”平臺,而在外部更大的競爭,正在等待著小紅書。
大廠圍剿,種草社區(qū)戰(zhàn)火升級
對于大廠而言,似乎對于小紅書始終念念不忘。這也意味著,無論是電商的方向還是用戶增長的糾結,小紅書似乎都需要加速。
據報道顯示,目前市場上有近20款產品/功能盯上了小紅書,其中不乏BAT級的大廠,上線時間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18年。例如說,字節(jié)跳動,其在2018年推出了“新草”,這是一款圖文分享類產品,簡介寫得 十分明確—— “年輕人都愛逛的種草社區(qū)”,對標意味不言自明。
這些大廠可分為兩類,一類出自電商行業(yè),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都有參與,阿里巴巴的熱情最高,先后參與了四次,拼多多的熱情稍差一些,一共參與了三次。另一類大廠出自社交行業(yè),參與者有騰訊旗下的微信和摯文集團的陌陌,其中關注度較高的是微信。2023年3月,微信上線圖片消息功能,該功能一度被業(yè)界稱為“小綠書”。
而進入今年,這樣的趨勢似乎仍然沒有停止的趨勢,11月,網易上線了一款名為“網易小蜜蜂”的獨立App,定位為年輕人分享和交流生活日常的內容社區(qū),直接對標小紅書,而加入了學歷認證這一明顯的標識,似乎在模仿當年人人網的玩法,從校園的方式切入。
而字節(jié)開發(fā)的有“海外版小紅書”之稱的lemon8,在今年一度沖刺到美國App Store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但與之前不同的是,AI技術的普及,也許正在成為類小紅書APP全新的增長利器。根據字節(jié)內部人士表態(tài),張一鳴很早就意識到了AI在內容分發(fā)上的巨大潛力,不過他可能沒有意識到AI在內容生產上的潛力更大,大到可能顛覆其基于內容分發(fā)技術構建的產品形態(tài)和競爭優(yōu)勢。曾有報道表示,目前,業(yè)內已有不少創(chuàng)業(yè)項目都在基于生成式AI構建新一代內容社區(qū),其中包括可能取代小紅書的文字、圖文社區(qū)。
而另一方面,如果將這樣的產品定位在C端,全新的增長敘事,也會重新沖擊到老的平臺,根據報道顯示,面向C端用戶的AI應用上,字節(jié)燒起錢來更是毫不手軟,花錢投流買量成為它實現產品冷啟動最直接快速的方式。據廣告情報分析平臺AppGrowing統(tǒng)計,豆包智能助手4月、5月的投放金額接近1800萬元,等到6月上旬,投放金額飆升至1.24億 元。
而面對這樣的競爭,小紅書該如何應對,似乎已經到了必須抉擇的時刻。
誠然,小紅書在當下,有其難以取代的獨特性,尤其是在社區(qū)內容生態(tài)上,對手可模仿復制的空間,相當有限,但商業(yè)化與用戶增長的困境,無疑卻給了對手更多的時間。
不模仿頭部,讓小紅書開啟了屬于自己的路,而這條路是否能夠走通,從當下來看,似乎還有諸多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