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餐飲行業(yè),正在迎來“大洗牌”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餐飲行業(yè),正在迎來“大洗牌”

降本增收,是唯一答案。

文 | 紅餐網(wǎng) 蔣毅

編輯 | 洪君

文章很長,主要觀點如下:

各行各業(yè)都處在焦慮和迷茫中,如果按照焦慮指數(shù)和困難程度排名,餐飲業(yè)根本排不上號。

目前很多行業(yè)現(xiàn)象都是假象,很多焦慮都是餐飲老板自己嚇自己?,F(xiàn)實中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追根溯源都是認知問題。

開餐廳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要隨便什么人在其他行業(yè)混不下去,就想著開一家餐廳。艱難,才是做餐飲的常態(tài)。

各行各業(yè)都必然進入微利時代,要從思想根子上剔除暴利思維,別想著開個小店就能“暴富”。

曾經通行全行業(yè)的餐飲投資邏輯,將徹底推倒重來。餐廳暴利的機會沒有了,必須重構成本結構。

“降本增收”是破局的唯一答案。很多企業(yè)“降本增收”沒效果,是用錯了方式方法,一直在錯誤的事情上努力。

開一家餐廳,賺多少錢才符合常理?

首先,向餐飲經營者們拋出一個問題:你每年想從自家餐廳賺多少錢?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層:第一是首年想賺多少錢?第二是以后每年想賺多少錢?

任何有效的溝通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大家必須對溝通的內容達成認知共識,而本篇文章我們要達成的第一個認知共識,就是實體門店一年到底應該賺多少錢。如果沒有就此達成共識,很可能會陷入雞同鴨講的溝通困境。

看到這里的讀者朋友,尤其是正在開店的餐飲朋友們,不妨先停下來,花上幾十秒想一下。

事實上,實體門店能賺多少錢,有一個客觀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這個依據(jù)就是“投資回報率”,它由兩個指標構成,分別是投資總額和年利潤總額。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只討論門店規(guī)模在60~120個平方的本地生活小店,不討論動輒投資幾百上千萬的中餐酒樓和高端餐飲。

首先來看年利潤總額,正常情況下,很多人會直接給出一個利潤總額數(shù)據(jù),比如20萬、50萬或80萬。常規(guī)情況下,一般有四個利潤區(qū)間:第一個區(qū)間是15萬以內,第二個區(qū)間是15~30萬,第三個區(qū)間是30~50萬,第四個區(qū)間是50萬以上。

圖片來源:紅餐網(wǎng)制圖

先看第一區(qū)間:如果餐廳一年的凈利潤在15萬以內,就屬于低價值區(qū)間,除非被蒙在鼓里,否則幾乎沒人會選擇開這樣的餐廳。餐飲是個勤行,每天需要付出的時間可能遠超12小時,如果從早忙到晚,從年頭忙到年尾,只能賺這點錢,不僅無法吸引人來開店,可能還會嚇退很多人。

不過,現(xiàn)實存在兩個例外情況:其一是很多人壓根對賺錢多少沒概念,錯以為可以賺很多,盲目入局;其二是有些餐廳以前確實賺得比較多,但隨著生意下滑,利潤從原本的幾十萬滑落到15萬以內,這樣的餐廳可能會選擇繼續(xù)堅守,不輕易放棄。

再看第二區(qū)間,餐廳一年純利在15~30萬之間,被認為是最合理的利潤區(qū)間,已經超過普通工薪族年末凈收入的3~5倍,足夠讓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安心專注于這件事,且全力以赴地付出時間和精力。第三區(qū)間是30~50萬,屬于高回報區(qū)間,可以讓幾乎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都動心。

第四區(qū)間是50萬以上,表面看來,這是每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都向往和追求的利潤目標,但實際上,它是超高風險區(qū),現(xiàn)實中能做到的比例很小。即便是能做到,也大概率不可持續(xù),過一段時間就會掉落下來,甚至快速下滑,很多曾經輝煌一時的餐廳短時間內虧損閉店,就是典型。

當然,僅僅從年利潤總額來談投資回報率會有失偏頗,需要加上第二個指標,也就是投資總額,兩者結合會使原本單一數(shù)據(jù)指標下的情況發(fā)生改變,比如:如果只需要投資10萬,一年能賺15萬,那就不是低價值項目,而是高價值項目了;同理,如果投資300萬,一年哪怕能賺80萬,也是低價值項目。

所以,真正判斷一個餐廳到底應該賺多少錢,不應該是拍腦袋決定的個人欲望,而應該是基于投資總額和年利潤總額得出的投資回報率,它可以作為所有回答這個問題的判斷標準,如果你認同這個共識,那就進入第二個認知共識的探討:

什么水平的投資回報率是合理的?

現(xiàn)實中,很多人不用“投資回報率”這個詞,而是用“幾個月回本”來作為判斷標準,這是投資回報率的另外一個說法,也就是“投資回報周期”。說到這個問題,創(chuàng)業(yè)者又會條件反射地說“越快越好”,問題在于,快不是一個標準,有些人的快是指2~3個月內,有的人則是指6~8個月,還有些人只要能在18個月內回本就行。

現(xiàn)實中,不管是創(chuàng)業(yè)者自己,還是那些做加盟連鎖的品牌,幾乎沒有人敢觸碰“24個月”這個敏感數(shù)字,因為如果一個品牌旗下的門店要24個月甚至以上才能收回投資成本,那幾乎沒有創(chuàng)業(yè)者會愿意跟他們合作,除非是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品類絕對龍頭。

很多品牌對外宣傳投資回報周期為6~8個月,現(xiàn)實中這也是非常困難的指標,部分門店或許可以做到,但對大型連鎖而言,要把平均投資回報周期做到6~8個月,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投資回報周期在18~24個月呢?在2012年以前的餐飲行業(yè),這是正常水平,有些兩年以上收回投資成本的,都算是好餐廳。

遺憾的是,經過十年的爆發(fā)式增長,餐飲行業(yè)現(xiàn)在的倒閉率和淘汰率太高,中國餐廳的平均生命周期只剩下508天,這還是2020年以前的數(shù)據(jù),現(xiàn)在這個數(shù)字很可能已經跌到500天以內!這意味著,絕大多數(shù)餐廳,都活不過18個月。所以,18~24個月收回投資成本,投資風險太大,中間的變數(shù)太多。

通過排除法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餐廳最合理的投資回報周期是12個月。

現(xiàn)實中,確實有經營者能把自家餐廳的投資回收周期壓縮到10個月以內,甚至壓縮到6個月以內,這樣的情況屬于特殊個例,要么是老板能力很強,要么是選對了地址,要么是處于某個階段紅利的爆發(fā)期,比如2013~2015年的微博紅利,2018~2020的點評紅利,2019~2022年的抖音紅利。

再來看投資回報率,對包括餐飲在內的所有本地生活類的企業(yè)而言,100%的投資回報率數(shù)據(jù)是通用的指標。這也是我對“餐廳到底要賺多少錢才符合常理”這個問題的回答。

看到這里,請大家暫停一下,捫心自問,你是否認同這個合理性:你是否接受開家餐廳,只要能做到12個月收回投資成本,以后每年的投資回報率能做到100%就滿足?

如果無法達成這個認知共識,不管你是覺得該比例不合理,還是壓根不相信有合理的參照指標,那可以到此為止,點關閉按鈕退出閱讀,不用看后面的內容了,反之,如果我們達成認知共識,那么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部分的內容。

很多焦慮,都是餐飲老板自己嚇自己

當下,不獨餐飲身陷囹圄,各行各業(yè)都處于焦慮和迷茫中,如果按照焦慮指數(shù)和困難程度排名,對不起,餐飲從業(yè)者根本排不上號。

商業(yè)地產行業(yè),建筑建材行業(yè)、裝修裝飾行業(yè)、醫(yī)療設備行業(yè)、美容美發(fā)行業(yè)、教育培訓行業(yè)、軟件開發(fā)行業(yè)、品牌設計行業(yè)……這些行業(yè)隨便拎一個出來,苦水可能都比餐飲老板多。

前面開篇我就說了,目前很多行業(yè)現(xiàn)象都是假象,很多焦慮都是餐飲老板自己嚇自己?,F(xiàn)實中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追根溯源都是認知問題。

歸納起來主要是六個認知錯誤。

第一錯:對餐飲生意的認知匱乏

開餐廳,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它橫跨三大產業(yè),同時又擁有三種生意形態(tài),要想開好餐廳,需要非常全面的綜合能力。但現(xiàn)在,全社會居然都認為開餐廳十分簡單,以至于其他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在考慮轉型干點什么的時候,幾乎都優(yōu)先考慮開個餐廳。

開餐廳,首先它是個消費類生意,賣的根本不是菜品,而是消費這頓飯所帶來的消費體驗,也就是說,賣的不是菜品的功能價值,而是情緒價值。關于這方面的詳細內容,歡迎大家去搜索紅餐網(wǎng)2023年底的年度文章(延伸閱讀:萬字解讀!2024年,餐飲人怎么才能賺到錢),這里就不贅述了,只是希望大家明白:

開餐廳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要隨便什么人在其他行業(yè)混不下去,就想著要開家餐廳!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餐廳的理由可能千奇百怪,功能價值和情緒價值左右了他們的選擇,但對于所有餐飲老板來說,左右他們選擇的,不是功能價值和情緒價值,而是第三個價值——投資價值,結合最近很火的《真需求》這本書里的觀點,也可以理解為資產價值。

投資價值是餐飲創(chuàng)業(yè)的共同點。

為何很多人選擇開餐廳?因為他們覺得可以賺錢,甚至可以借開餐廳致富!但遺憾的是,最大的錯誤也恰好在這里:餐廳是個很好的“投資產品”,但餐飲老板卻并不是好的“投資經理”,甚至絕大多數(shù)餐飲人,都對金融投資一竅不通。這就引申出下一個問題。

第二錯:對金融投資的認知匱乏

在回答“開個小店想賺多少錢”這個問題時,答案是越多越好的那類人,我發(fā)現(xiàn)他們幾乎有個共性,那就是當我說,如果一個店一年能賺回本金就很厲害,也就是投資回報率為100%時,很多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

“這么少呀!”

當然,也不只是餐飲老板如此,我還調研過美容店的老板,理發(fā)店的老板,水果店的老板,幾乎都是這樣的反應!這讓我一度覺得很不可思議:他們全都想靠開個小店暴富嗎?

金融投資是一件很專業(yè)的事情,但具體到餐飲的投資,我們沒必要弄得太復雜,可以化繁為簡,死盯三個關鍵數(shù)據(jù)指標:一是投資回報率,二是資金周轉率,三是本金風險性。

首先看資金周轉率,單就這個指標而言,餐飲行業(yè)就非常好,因為餐廳的資金是以天為單位在周轉,每天都有現(xiàn)金進賬,從理論角度,一筆錢可以在一年內周轉365次。現(xiàn)實中,有兩個問題:其一是無法所有投入都以天為單位周轉,只能部分資金實現(xiàn);其二是需要匹配相應的數(shù)字化工具和投資工具。

再看本金風險性,幾乎所有本地生活類的實體行業(yè)都一樣,本金的風險性可控,因為構成非常簡單,任何一個實體店的主要投入就三個部分:房租投入、裝修設備投入和備用金投入。因為資金的高周轉特點,餐廳的備用金可以降到很低,有些餐廳的備用金僅夠首批物資的采購,所以最大的本金風險在裝修和設備投入上,整體風險可控。

最后,也就是投資回報率,這是實體門店投資最關鍵的數(shù)據(jù),前面第一個部分,我們說到,實體門店能做到100%的投資回報率就很不錯了,但遺憾的是,經過十多年爆發(fā)式增長后,整個餐飲行業(yè)都十分浮躁,在投資回報率方面存在兩個嚴重的認知錯誤:

第一、是對投資回報率完全沒概念。經營者沒任何金融學基礎,開餐廳只想賺錢,到底要賺多少以及怎么才能賺到錢,全靠想當然,給不出任何讓店賺錢的方法,問他們?yōu)槭裁撮_店,反正就是一點:其他行業(yè)不好做,覺得餐飲簡單,看到有朋友在餐飲賺錢,所以就來開店了。

第二、被高投資回報率洗腦了。有這么一類人,他們聽到或者看到很多通過開餐廳暴富的故事,想當然地認為餐飲的投資回報率就應該這么高。一些網(wǎng)紅店和專注于加盟勢能的品牌,也給不少外行帶來了餐飲高投資回報率的假象。基于這個認知錯誤,很多人覺得餐廳必須開業(yè)就要爆紅,衍生出各類騷操作!

餐飲行業(yè)是需要養(yǎng)客的,少則半年,多則一年,6~12個月的養(yǎng)客期,是標配!必須要這么久的時間,才能慢慢沉淀愿意反復消費的回頭客。除了景區(qū)、機場、高鐵站等封閉場所,沒有任何餐廳能只靠單次消費長期存活的,幾乎所有社會化餐飲,要長期可持續(xù)盈利,都必須依靠回頭客。

哪怕開業(yè)就爆紅,能有多少回頭客?各種低價活動,能帶來回頭客嗎?通過招商加盟賺錢,能解決回頭客問題嗎?全都不能,唯一能獲得回頭客的方法,就是扎扎實實的練基本功,用時間來沉淀。

如果餐廳能做到100%的投資回報率,相當于實現(xiàn)了養(yǎng)客期就收回投資成本,這已經是非常優(yōu)秀的經營成績了,千萬不要被各類假象迷惑了。

很多人天天叫囂說“餐飲太難了”“活不下去了”,詳細了解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還是盈利的,且很豐厚,每個月純利就十多萬,為什么要叫苦呢?原來,以前是每個月賺二十多萬,現(xiàn)在利潤降低到十多萬,所以覺得“活不下去”了。

這些人嘴里的艱難,其實并非基于合理性的真相,而是基于不合理的假象!開餐廳,憑什么一定要開業(yè)就爆紅?憑什么一年內就必須收回投資成本?就算第一年收回投資成本了,憑什么以后每年都還保持100%的回報率?憑什么利潤下滑一半就覺得活不下去了?

這一切都來自于對投資的認知匱乏,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做生意都擁有高投資回報率,但事實上,年化100%的投資回報這種好事已經很少很少了,這已經是專屬于本地生活類企業(yè)所特有的一些機會,因為涉及到線下面對面的交付,必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否則不可能擁有如此高的投資回報率。

如果不考慮時間和精力投入,僅從資金占用角度考慮投資回報率,高利貸的上限才年化24%的投資回報率,現(xiàn)在各種網(wǎng)貸滿天飛,所有網(wǎng)貸公司冒很大的本金損失風險,追求的投資回報上限也就24%而已,大家知道銀行的投資回報率嗎?年化5%就已經很知足了!

所以,很多餐飲老板嘴里所謂的艱難,其實并非全是虧損,只是比以前賺得少了,或是沒有達到他們的投資回報預期!非??尚Φ氖牵芏嗳藢ν顿Y回報率的預期是不合理的,投資二三十萬,就想每個月賺五六萬,一旦生意下滑到每個月賺一兩萬這個本來正常且合理的區(qū)間,老板們就覺得“不正常”了,“活不下去”了。

所有這些錯誤的根源,就是一線門店老板,對投資回報率缺乏常識,把不切實際的高投資回報當成目標緣木求魚,現(xiàn)實中,確實有可以拿到高投資回報率的餐廳存在,但不可能普遍性存在,因為中間存在很多變量,其中最大的變量,是老板的個人能力,這就引申出第三個問題。

第三錯:對能力結構的認知匱乏

我自己開了十六年餐飲,寫了600多萬字的餐飲創(chuàng)業(yè)日志,講了8年的餐飲小老板課程,干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勸別人不要開餐廳。只有我們這些長期深耕一線的人才明白,要做好餐飲,所需要的能力結構太復雜了。

餐飲作為橫跨三大產業(yè)的超級行業(yè),最少需要以下這些能力:產品研發(fā)能力、營銷宣傳能力、運營管理能力、人事組織能力、教育培訓能力、投資管理能力、基礎財務能力、基礎法務能力、基礎品牌能力,請問,其中哪一個是你可以輕松搞定的?

你說我自己不需要具備這些能力,沒問題,那你需要去找到有這些能力的人,就算找到這些人了,你是邀請他們來跟你一起開店?還是花錢購買他們的專業(yè)能力?如果是前者,你贏得他們信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果是后者,你具備什么級別的資金實力和判斷能力?

單拿營銷舉例:現(xiàn)在是個老板都想打造個人IP,拍短視頻容易,一個手機就可以搞定;但要有流量,要想真正有影響力,達到引流獲客的目的,有那么容易嗎?難比登天!絕大多數(shù)老板所謂的個人IP就是自嗨,總共就那么點播放量,還幾乎都是給員工指派任務完成的。

如果花錢請人解決流量問題,面對多如牛毛的所謂流量公司和營銷公司,你怎么選擇?如何判斷投產比?如何確保自己不是在被別人割韭菜?如何做投入的合理規(guī)劃?

這還只是營銷這一個方面而已,餐飲創(chuàng)業(yè)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覺得艱難那就對了,艱難才是做餐飲的常態(tài),一進來就順順利利賺大錢的案例確實有,但那屬于例外,既不正常也不合理。

最后,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心態(tài)很正常,能力也匹配,也認知到餐飲的實際情況,但現(xiàn)在還是遇到了階段性困難,怎么做都覺得不對勁,那是為什么呢?這就引申出第四個問題。

第四錯:對宏觀局勢的認知匱乏

今年以來,不管是面對面交流,還是微信的私信留言,大家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目前這樣的艱難什么時候結束?如何看待接下來3~5年的市場行情?每次我的回答都差不多:這是經濟的周期性問題,屬于時代性的轉折點。

宏觀局勢分析不是本文的重點,這里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九月份發(fā)布在紅餐網(wǎng)的專題文章 ,它從六個方面解析了餐飲行業(yè)的問題,前三個方面都屬于宏觀層。

我想借此表明的是,各行各業(yè)都必然進入微利時代,要從思想根子上剔除暴利思想,不僅不要奢望各種暴利的機會,更要以此作為防范踩坑的標尺:

凡是有人來拉你投資,吹噓或者許諾有超高投資回報機會的,最好都一概拒絕,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大概率只是陷阱而已,這是很簡單粗暴的判斷方法,如果要更精細化一點,就涉及到下一個問題。

第五錯:對方向選擇的認知匱乏

今年三月開始,我和美業(yè)的“頭道湯”產生合作,花了很多時間去美業(yè)實體門店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餐飲和美業(yè)這兩個行業(yè)互相羨慕,且都想進入對方的領域。

我們要清晰地看到,不管是餐飲行業(yè)還是美業(yè),都有好的品牌,而界定好的標準,就是持續(xù)盈利能力!在餐飲行業(yè),海底撈、南城香、老鄉(xiāng)雞、鄉(xiāng)村基、華萊士這些品牌,十多年如一日保持正常盈利;美業(yè)也一樣,也有很多品牌保持盈利。

這就到了考驗創(chuàng)業(yè)者選擇能力的時候,跨界屬于方向性選擇,一定要慎重。大家不要盲目做跨界選擇,盡管很多行業(yè)有共通性,但跨界帶來的高風險,是一直存在的!

千萬不要覺得餐飲不好做了,就輕易跨界去做其他投資,我有一個方向性選擇的判斷標準送給大家:凡是曾經積累的能力不能遷移,或者以前的能力必須丟棄的跨界,都要盡量避免。

比如,以前的職業(yè)是教師,現(xiàn)在出來開餐廳;以前是公務員,現(xiàn)在出來開餐廳;以前擅長的是銷售工作,現(xiàn)在要跨界做服務類工作,這些都屬于硬跨界,風險極大,要盡量避免,不然就可能遭遇比當下更糟糕的結果。

第六錯:對結果預判的認知匱乏

餐飲人目前所呈現(xiàn)出的集體焦慮,究其根本,就是大家對接下來的結果失去了預判能力,或者預感到結果可能不好,但又無能為力,只能帶著某種期待硬扛。怎么應對這種情況?

同樣拿我自己為例,在兩年前社會剛恢復正常時,我就預感到餐飲接下來可能會很艱難,給自己提前做了結果推演:

要么繼續(xù)待在一線開單店,讓豪蝦傳一直盈利下去,大不了一年就只賺5~6個月的錢,其他時間放假休息,目前我們就是這么干的,但我個人覺得做這個選擇的價值不大。

圖片來源:紅餐網(wǎng)攝

要么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品牌去做連鎖,我深度評估過這個方向,但最終選擇了放棄,原因在于我對結果的預判是很糟糕的。我見證了中國餐飲品牌在前十年的爆發(fā)式增長,同時也看到了這些品牌高增長背后所隱藏的嚴重問題,所以曾經反復問自己,我下場能解決這些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放棄。

既不做單店,又不能做連鎖,那怎么辦呢?我又不想離開餐飲行業(yè),于是就重新開始研究餐飲的全產業(yè)鏈,重新解構餐飲行業(yè)的構成要素,將餐飲拆分到最小單位,基于自己最擅長的單店模型,從中去找最匹配的結合點,最后選擇并鎖定了現(xiàn)在的“模塊化速裝”方向。

這是兩年前我對自己的選擇做的結果預判,現(xiàn)在呢?我們所獲得的結果遠遠超出預期,甚至還跨出餐飲,獲得了更大的市場機會和更多的成長空間。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在面對選擇時,也一定要去對選擇結果做預判,這個預判肯定很難,也不一定準,但沒關系,這些都是正常情況,問題的根本不在于結果是否一定好,而是當下必須要去提前想,且找到其中的破局點,不然將一直陷入困頓和迷茫的狀態(tài)而走不出來。

很多朋友可能說,這不是廢話嗎?大家不是不想,而是成天都在想,只是難于找不到破局點,那么接下來就進入本文的第三部分內容,討論如何破局。

降本增收,是唯一答案

對于絕大多數(shù)普通餐飲老板來說,破局的辦法只有“降本增收”。

我要提醒各位朋友的是,“降本增收”是唯一的解題答案。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做了降本增收,但效果很糟糕,便開始懷疑這四個字的有效性,其實問題出在方式方法上。

面對周期性困難,企業(yè)不改變就會死,因此想通過降本增效的方式穿越周期,“活下去”就是一個很清晰的任務,相當于確定了目標,如何實現(xiàn)?

正確的做法是將這個任務做拆分,分成“事務”和“業(yè)務”兩個部分,先確?!笆虑橐伞?;當事務沒問題后,再把事務業(yè)務化,根據(jù)完成事務的程度,來找到“對的人”,進行業(yè)務合作,最終去達成共同的“任務”。

所以,“降本增收”要真正起作用,得有兩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事成”和“人對”,很多企業(yè)的降本增收之所以沒用,是因為他們一直在錯誤的事情上努力,結果自然一敗涂地。

比如流量餐飲容易短命這件事,問題的根源在于,流量餐廳追求的是到店量,而不是復購率。如果流量餐廳遭遇生意下滑,想持續(xù)盈利,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不缺流量的階段,就開始想辦法提升復購率,依靠復購率保持盈利才是“事成”,依靠流量炒作盈利,只是臨時性手段。

但現(xiàn)實中并非如此,大多數(shù)流量餐飲的做法,要么是加大營銷力度,投入更多的財力和人力去做廣告、投流量;要么認為以前的人不行,重新找更厲害的流量高手和團隊,讓外來和尚解決流量問題。

可能做好嗎?當然不可能!企業(yè)看起來非常努力,但問題在于,靠流量持續(xù)盈利這件“事”,根本不成立,你就算找來全中國最厲害的流量專家,也解決不了餐廳無法持續(xù)盈利的問題。很多看起來很努力的老板,不過是表演藝術家,在表演如何浪費錢和浪費人去做一件根本不成立的事情。

回到主題,餐飲行業(yè)如何通過“降本增收”來穿越周期?接下來,我們就從“事務層”“業(yè)務層”和“任務層”三個角度來做拆解,圍繞“投資回報率”這個關鍵指標找解決方案,希望大家能有所啟發(fā),找到適合自家企業(yè)的破局點。

第一、事務層

所謂事務,就是我們要圍繞“年投資回報率為100%”來梳理所有相關的事情,也因為這個原因,那些年投資回報率超過100%的餐廳老板,后面的內容可以不用看了,對你價值有限。

先給大家看一張圖,我們假定一個小餐廳,投資總額是30萬,年利潤目標也是30萬,畫了下面這張結構圖,接下來我們圍繞結構圖的數(shù)據(jù)做一一拆解。

(1)增收

2024年,餐飲行業(yè)最大的問題是收入整體下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餐飲門店收入同比平均下降了30%,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數(shù)據(jù),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收入降低30%,意味著餐廳純利會直接腰斬,甚至直接歸零,這也是今年餐廳的倒閉數(shù)量可能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原因。

不想閉店的老板,如何自救?優(yōu)先考慮的肯定是“增收”。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增收很難。

首先,通過提價來增收這條路,不僅中小餐廳行不通,連頭部商家都不可能走通,大家還記得2020年初嗎?國內的餐飲龍頭為了應對當時的階段性困難,選擇了集體漲價,結果僅僅不到一個月,就被消費者的謾罵聲淹沒,最后被迫降價到以前的正常水平。

有這個前車之鑒,今年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幾個大品牌在漲價,哪怕是漲價,也是隱藏性漲價,比如降低菜品分量,但這種漲價,有非常大的潛在風險,會嚴重影響復購率,很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餐飲老板要非常慎重!

既然提價增收這條路不通,那么增加客流量這條路呢?這是幾乎所有不想放棄的餐飲老板都在探索的一條路:有加大投入做廣告的;有增加菜品搶客源的;有超級低價做活動的;有通過儲值鎖復購頻次的;有到街上打卡送飲料的;有搞異業(yè)聯(lián)盟互推客源的;還有出來打造老板個人IP的……

但遺憾的是,從結果來看,效果并不好!很多品牌把能做的動作都做遍了,客流量還是無法阻擋地下滑,即便偶爾獲得流量,也只是短暫好一段時間后又繼續(xù)下滑!

(2)降本

既然“增收”的兩條路都不通,就只能想辦法“降本”,如何降?以前,降本相對簡單,比如解聘兩個員工,一個月就多出一萬的利潤了,但現(xiàn)在,單一的動作可能無法有效解決降本的問題,需要做組合動作!

餐廳的經營成本,主要是由六個方面構成,其中最核心的是食材成本、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和雜項成本,降本需要綜合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連招才有可能起作用。

首先,降租金成本。

如果能讓房東降低租金,那肯定是最好的,但大家不要對此抱有太大期望,僅部分商鋪的房東愿意降價,能遇到這樣的優(yōu)質房東,就當遇到貴人,大概率是遇不到的,那怎么降低房租呢?

餐飲鋪面的租金,算的不是一個月,而是24小時乘以30天!作為餐飲老板,你真的利用好自家鋪面了嗎?現(xiàn)實中,很多餐廳雖然給了24小時的房租,但空間的有效利用時間,僅為3~4個小時!比如快餐,實際經營時間,就中午一個半小時和晚上兩個小時,其他時間幾乎都處于閑置狀態(tài)。

2018年,我在豪蝦傳之外啟動了一個純外賣品牌,名叫豪記鹵煮,經過一年的磨合,到2019年4月份,在龍蝦高峰期來臨前,我們一個月內開了30多家豪記鹵煮的外賣店,大家可能好奇怎么開出來的?我們當年就用了“借店合作”的方法!

圖片來源:紅餐網(wǎng)攝

龍蝦外賣主要是做下午五點以后的生意,而面館和快餐主要是做早餐和午餐的生意,于是我們去找那些沒有上外賣平臺的早餐店和快餐店,最好是上門頭的鋪面,我們借用它的雙證,增加一個副門頭,幾天時間店就開出來了,不到一個月就開出30多家外賣店。

這些老板為什么愿意跟我們合作呢?因為我們會根據(jù)鋪面大小和位置,每月給予他們3000~5000元不等的費用,有些早餐店本來租金就便宜,我們給的費用幾乎超過鋪面房租的60%,對于這些老板來說,就相當于降低了房租成本。

不僅是外賣,線下也一樣,成都很多擁有口岸優(yōu)勢的鋪面,完全可以把晚上的時間段,承包給做宵夜飲食的創(chuàng)業(yè)者,借此分攤一部分房租。成都九眼橋有家串串店,就把晚上十點后的外擺區(qū)域,承包給主廚去賣蹄花湯,主廚只需要承擔8000元房租,就擁有了一個固定的宵夜攤點,兩全其美!

其次,降產品成本。

餐飲老板在降低產品成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遺憾的是,很多都是在“自殘”。

比如前面所說的,暗地里降低單份菜品的食材分量,或者是從采購源頭降低食材和調料的品質,這些動作表面看起來效果很好,但卻有嚴重的信譽風險。偷工減料、偷梁換柱地降低菜品成本的方法,建議大家都別去做!這么做最大的風險在于,最后你可能會連那些愿意高頻復購的老顧客都一并失去,既失財又失人。

真正從產品上降低成本,應該是想辦法降低后廚的浪費和損耗?,F(xiàn)實中,很多老板在做糊涂生意,他們壓根不懂后廚管理,不知道后廚的損耗數(shù)據(jù),只有到月底算賬發(fā)現(xiàn)實際毛利與理論毛利對不上時,才會問廚房怎么回事,然后大概率又被糊弄過去。

正常情況下,餐飲后廚的損耗在5%~6%,一些菜品豐富的品類,平均損耗會達到8%。那些由剛入行的小白管理的餐廳,損耗有可能飆升到10%以上!

餐廳要降低菜品成本,我建議狠抓后廚的損耗率,如果能憑空節(jié)約出5個點,一個月也會多出不少錢,如果你的營業(yè)額為20萬,節(jié)約5%就相當于增加了10000元利潤。

再次,降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的降本方法是“兩降一增”,第一降是降低單位用工成本,也就是降低員工工資,目前來看,這條路好像不通,因為餐飲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平均收入水平不僅沒有降低,還在不停增加。

第二降是降低用工數(shù)量,這是目前幾乎全行業(yè)都在采用的方法,原本十個人的餐廳,現(xiàn)在變成了七八個人;原本富裕配置人員的餐廳,現(xiàn)在將人工降低到保持餐廳正常運轉的最低人數(shù)。這也意味著,對于很多餐廳來說,員工數(shù)量已經沒有下降的空間了。

所謂的“一增”,就是增加員工的工作能力,或者增加工作邊界。所謂的工作能力,是指原本因為管理問題,員工只能發(fā)揮60%的能力,現(xiàn)在讓他們發(fā)揮出90%的能力,把基礎工作做得更好;所謂工作邊界是指考慮通崗,尤其是快餐店,盡量做到通崗。

當然,前面九眼橋那個例子,也算是增加員工工作能力和邊界的例子,店家給主廚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增加收入的機會,主廚不僅為店里承擔了8000元的租金,還主動降低了10000元的工資。同時,這個主廚通過宵夜攤點,一個月可以多出3萬元利潤,兩項抵減,每個月還比上班多拿12000元,兩全其美。

在降低人工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優(yōu)先辭退那些高薪員工,表面看起來這是節(jié)約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實際上這是對餐廳傷害最大的方法。在任何團隊里,高薪意味著相對的高能力,低薪意味著低能力,如果一味留下低能力者,辭退高能力者,結果只會加速餐廳的衰敗和死亡。

最后,降雜項成本。

雜項成本,在餐飲的運營總成本里,占據(jù)了10%左右,降本主要涉及到水電氣等能耗的合理利用與節(jié)約,以及設備設施的使用與維護。

我見過最厲害的雜項控制,是將餐廳所有的水電氣都做到了精準控制,下班就自動斷水斷電斷氣。此空調溫度的控制,甚至連前后門空氣流通的設計,都考慮了能耗問題,但這屬于比較專業(yè)的領域,小餐廳建議放棄,大品牌可以找專業(yè)團隊量身定制能耗節(jié)約方案,這方面如果做得好,可以有效降低3%-5%的成本。

關于降本,大概就包含上面四個方面,可能很多餐飲老板已經做了,但該面對的問題還是一個都沒少!怎么辦呢?于是,我們看到很多老板開始橫向做選擇:既然現(xiàn)有的門店已經這樣了,努力也沒辦法,那就開辟新的戰(zhàn)場,啟動新的項目。

這是2024年,全國餐飲連鎖企業(yè)最熱衷干的事情。2024年下半年,市面上幾乎絕大多數(shù)新創(chuàng)的品牌,背后都有老牌連鎖的身影,他們在原來的品牌和門店舉步維艱且努力無效后,開始謀求新的品類機會或者新的品牌機會。

遺憾的是,這條路照樣是錯的!因為根本性的問題不在換個賽道,而在于單店模型上:你做了十多年的品牌都無法確保盈利,憑什么認為創(chuàng)一個新品牌就能盈利?你現(xiàn)成的餐廳無法實現(xiàn)降本增收,開個新餐廳就能避開這個問題嗎?很明顯,邏輯完全不通!

(3)重構成本結構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只拆解了圖標里面的右半部分,也就是利潤部分,要提升利潤,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F(xiàn)在餐飲老板之所以如此難受,也是因為隨著收入持續(xù)下滑,利潤下滑得厲害。

現(xiàn)在主要有三類老板在叫苦:一類是曾經享受暴利,現(xiàn)在降到合理利潤了,開始叫苦;一類是曾經是合理利潤,現(xiàn)在降到微利了,成天叫苦;最后一類是原本就是微利,現(xiàn)在是直接虧損,他們的苦,才是真的苦!

大家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也就是餐飲行業(yè)可能真的進入微利時代了,接下來怎么辦?

事實上,這才是餐飲行業(yè)面臨的最大危機!曾經通行全行業(yè)的餐飲投資邏輯,可能將徹底推倒重來:餐廳暴利的機會沒有了,進入微利時代如果還想保持100%的投資回報率,就必須重構投資成本結構。如果不能實現(xiàn)成本結構的重構,那么接下來餐飲的倒閉潮將更加恐怖,行業(yè)釋放出來的失業(yè)人口也將劇增。

如何重構成本結構,讓投資回報率回到正常水平呢?如果一個餐廳,從年利潤50萬降低到年利潤只有30萬,如何將原來的投資成本,也從50萬降低到30萬呢?

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餐飲就具備繼續(xù)發(fā)展的空間和機會,反之,如果無法解決,餐飲將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部分餐飲人,已經在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壓縮裝修投入,最近這一兩年,餐飲行業(yè)流行“不裝修”,爛紙破木頭的張貼就開張營業(yè),這算是其中一個措施。

分享一下我預測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一些情況,回到前面的圖,我們一一對應來看:開店的總投資里面,房租是一個固定成本,這個在前期的投入屬于必選項,除非能像華萊士一樣,將房東變成股東,否則沒有降低的可能性。

轉讓費現(xiàn)在已經很少了,除非那個鋪面確實很好,那些到這個階段還敢收且還能收到轉讓費的鋪面,多少也算是價值鋪面,一定具備自然客流量,經營的風險性反而可能更小。

裝修費和設備費是投資新店的最大投入,也是餐廳經營不善閉店時最大的損失所在。所以這個方面必須要有成熟的解決方案,我認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就是洗碗機當年推向市場時所采用的租賃模式。

接下來一定會有裝修公司為餐飲行業(yè)提供經營空間的租賃業(yè)務,也一定回有設備公司為餐飲行業(yè)提供設備設施的租賃業(yè)務。原本開一家總投資50萬的餐廳,其中裝修和設備設施耗費30萬,如果有人能提供這兩個板塊的租賃業(yè)務,餐飲老板的總投資就能降到20萬以內。

原本總投資50萬,一年能賺50萬,年投資回報率是100%,很合理;現(xiàn)在還是要投資50萬,但一年只能賺30萬,年投資回報率只有60%,就變得不合理;接下來如果有人把裝修裝飾和設備設施的30萬出了,老板總投資20萬,但一年能賺30萬,年投資回報率變成了150%,回歸合理,且還能刺激多開店的欲望。

上述內容,是基于投資回報率的各種降本增收的“事務”,各位讀者朋友一定要去深度思考,這些事務在你這里是否成立,或者你是否具備解決這些事務的能力,如果你覺得不成立,或者雖然覺得成立,但不具備解決他們的能力,那我的建議是盡快止損,早點離開餐飲這個火坑,因為接下來行業(yè)會更艱難。

反之,如果你覺得這些事務成立,且也想去解決它,那我的建議就是將這些事務業(yè)務化,不要全都自己下場親自干,而是分析自身能力結構,只抓關鍵事務,剩下的事務,全都以業(yè)務的方式外包給能把他們干好的人。

第二、業(yè)務層

所謂的業(yè)務,就是在事務成立的情況下,將事務“業(yè)務化”,去找到最能把事情做好的人。事務的完成程度,是判斷人是否對頭的最重要指標,也可以說是唯一有價值的指標。

拿當年的洗碗機舉例,它剛出來時價格太高,餐飲老板雖然想用,但不愿意一次性花幾萬來購買,于是洗碗機公司順勢推出租賃業(yè)務,讓餐飲老板以月付的方式承擔租金,瞬間打開市場,各方受益。

接下來,大量的炒菜機器人甚至連最普通的冰箱冰柜,都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出現(xiàn)在餐廳的后廚,本質上就是把以前的一次性固定資產投入變成業(yè)務關系,放棄所有權,只采購使用權。

對于餐飲老板來說,這也是更合理的方式。事實上,不只是洗碗機,也不只是炒菜機器人,餐廳里只要具備價值的事務,都可以業(yè)務化,通過業(yè)務外包的方式來解決,裝修可以,營銷也可以,甚至連人員都可以。

現(xiàn)在很流行的靈活用工,就是專門解決人員“事務”而衍生出來的新業(yè)務,如果沒有靈活用工的平臺和公司,外賣小哥、滴滴司機這些人都將是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的員工,會成為企業(yè)的重大成本結構里的一環(huán),但因為靈活用工模式,這些人全都變成了巨頭們的業(yè)務合作方。

也是基于這個原因,我認為餐飲行業(yè)的頭部連鎖企業(yè),接下來一定會全面接入量子管理,或者更通俗點,是會全面借鑒海爾的“人單合一”,這是時代周期轉變時的必選項,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總結起來,業(yè)務層問題的本質,是解決“人對”的問題,而人是否對,不是看性格好壞,不是看履歷優(yōu)劣,更不是看關系親疏,而應該只看這個人對餐廳必須“事務”的完成程度!放大到多個人,就是團隊價值,看一個團隊完成某種事務的程度,就可以精準判斷出這個團隊的成色,是真金還是水貨一目了然。

第三、任務層

詳細介紹了事務層和業(yè)務層以后,再來看任務層就變得很簡單了。事務層解決的是“事成”,業(yè)務層解決的是“人對”,有這兩個為前提,任務層解決的就是“高效”,即高效地實現(xiàn)經營目標。

不管餐廳是想實現(xiàn)活下去這個最小目標,還是想實現(xiàn)年投資回報率100%這個合理目標,還是想實現(xiàn)其他更大的盈利目標,都需要解決事成,人對和高效這三個問題,而且他們之間有密切的先后關系:事情不成立,人不可能對;人不對,過程就不可能高效,結果也就無法達成!

綜上所述,全文到這里就差不多要結束了,回顧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們始終圍繞“投資回報率”做拆分,讓大家明白“年投資回報率100%”是合理的目標,而不是底線,大家不要不知足。如何做到呢?圍繞事成,人對和高效,一步一步地實現(xiàn)。

不管你是覺得投資回報率100%這個事情不成立,還是你覺得找不到可以完成這件事的人,還是無法高效地將事和人組合在一起,我的建議是選擇放棄餐飲,去找更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需要明確的是:不管跨界到任何行業(yè),只要是本地生活類的行業(yè),可能都要按今天這篇文章的方式重來一遍。如果這是必然要面臨的情況,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餐飲行業(yè),正在迎來“大洗牌”

降本增收,是唯一答案。

文 | 紅餐網(wǎng) 蔣毅

編輯 | 洪君

文章很長,主要觀點如下:

各行各業(yè)都處在焦慮和迷茫中,如果按照焦慮指數(shù)和困難程度排名,餐飲業(yè)根本排不上號。

目前很多行業(yè)現(xiàn)象都是假象,很多焦慮都是餐飲老板自己嚇自己。現(xiàn)實中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追根溯源都是認知問題。

開餐廳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要隨便什么人在其他行業(yè)混不下去,就想著開一家餐廳。艱難,才是做餐飲的常態(tài)。

各行各業(yè)都必然進入微利時代,要從思想根子上剔除暴利思維,別想著開個小店就能“暴富”。

曾經通行全行業(yè)的餐飲投資邏輯,將徹底推倒重來。餐廳暴利的機會沒有了,必須重構成本結構。

“降本增收”是破局的唯一答案。很多企業(yè)“降本增收”沒效果,是用錯了方式方法,一直在錯誤的事情上努力。

開一家餐廳,賺多少錢才符合常理?

首先,向餐飲經營者們拋出一個問題:你每年想從自家餐廳賺多少錢?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層:第一是首年想賺多少錢?第二是以后每年想賺多少錢?

任何有效的溝通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大家必須對溝通的內容達成認知共識,而本篇文章我們要達成的第一個認知共識,就是實體門店一年到底應該賺多少錢。如果沒有就此達成共識,很可能會陷入雞同鴨講的溝通困境。

看到這里的讀者朋友,尤其是正在開店的餐飲朋友們,不妨先停下來,花上幾十秒想一下。

事實上,實體門店能賺多少錢,有一個客觀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這個依據(jù)就是“投資回報率”,它由兩個指標構成,分別是投資總額和年利潤總額。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只討論門店規(guī)模在60~120個平方的本地生活小店,不討論動輒投資幾百上千萬的中餐酒樓和高端餐飲。

首先來看年利潤總額,正常情況下,很多人會直接給出一個利潤總額數(shù)據(jù),比如20萬、50萬或80萬。常規(guī)情況下,一般有四個利潤區(qū)間:第一個區(qū)間是15萬以內,第二個區(qū)間是15~30萬,第三個區(qū)間是30~50萬,第四個區(qū)間是50萬以上。

圖片來源:紅餐網(wǎng)制圖

先看第一區(qū)間:如果餐廳一年的凈利潤在15萬以內,就屬于低價值區(qū)間,除非被蒙在鼓里,否則幾乎沒人會選擇開這樣的餐廳。餐飲是個勤行,每天需要付出的時間可能遠超12小時,如果從早忙到晚,從年頭忙到年尾,只能賺這點錢,不僅無法吸引人來開店,可能還會嚇退很多人。

不過,現(xiàn)實存在兩個例外情況:其一是很多人壓根對賺錢多少沒概念,錯以為可以賺很多,盲目入局;其二是有些餐廳以前確實賺得比較多,但隨著生意下滑,利潤從原本的幾十萬滑落到15萬以內,這樣的餐廳可能會選擇繼續(xù)堅守,不輕易放棄。

再看第二區(qū)間,餐廳一年純利在15~30萬之間,被認為是最合理的利潤區(qū)間,已經超過普通工薪族年末凈收入的3~5倍,足夠讓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安心專注于這件事,且全力以赴地付出時間和精力。第三區(qū)間是30~50萬,屬于高回報區(qū)間,可以讓幾乎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都動心。

第四區(qū)間是50萬以上,表面看來,這是每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都向往和追求的利潤目標,但實際上,它是超高風險區(qū),現(xiàn)實中能做到的比例很小。即便是能做到,也大概率不可持續(xù),過一段時間就會掉落下來,甚至快速下滑,很多曾經輝煌一時的餐廳短時間內虧損閉店,就是典型。

當然,僅僅從年利潤總額來談投資回報率會有失偏頗,需要加上第二個指標,也就是投資總額,兩者結合會使原本單一數(shù)據(jù)指標下的情況發(fā)生改變,比如:如果只需要投資10萬,一年能賺15萬,那就不是低價值項目,而是高價值項目了;同理,如果投資300萬,一年哪怕能賺80萬,也是低價值項目。

所以,真正判斷一個餐廳到底應該賺多少錢,不應該是拍腦袋決定的個人欲望,而應該是基于投資總額和年利潤總額得出的投資回報率,它可以作為所有回答這個問題的判斷標準,如果你認同這個共識,那就進入第二個認知共識的探討:

什么水平的投資回報率是合理的?

現(xiàn)實中,很多人不用“投資回報率”這個詞,而是用“幾個月回本”來作為判斷標準,這是投資回報率的另外一個說法,也就是“投資回報周期”。說到這個問題,創(chuàng)業(yè)者又會條件反射地說“越快越好”,問題在于,快不是一個標準,有些人的快是指2~3個月內,有的人則是指6~8個月,還有些人只要能在18個月內回本就行。

現(xiàn)實中,不管是創(chuàng)業(yè)者自己,還是那些做加盟連鎖的品牌,幾乎沒有人敢觸碰“24個月”這個敏感數(shù)字,因為如果一個品牌旗下的門店要24個月甚至以上才能收回投資成本,那幾乎沒有創(chuàng)業(yè)者會愿意跟他們合作,除非是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品類絕對龍頭。

很多品牌對外宣傳投資回報周期為6~8個月,現(xiàn)實中這也是非常困難的指標,部分門店或許可以做到,但對大型連鎖而言,要把平均投資回報周期做到6~8個月,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投資回報周期在18~24個月呢?在2012年以前的餐飲行業(yè),這是正常水平,有些兩年以上收回投資成本的,都算是好餐廳。

遺憾的是,經過十年的爆發(fā)式增長,餐飲行業(yè)現(xiàn)在的倒閉率和淘汰率太高,中國餐廳的平均生命周期只剩下508天,這還是2020年以前的數(shù)據(jù),現(xiàn)在這個數(shù)字很可能已經跌到500天以內!這意味著,絕大多數(shù)餐廳,都活不過18個月。所以,18~24個月收回投資成本,投資風險太大,中間的變數(shù)太多。

通過排除法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餐廳最合理的投資回報周期是12個月。

現(xiàn)實中,確實有經營者能把自家餐廳的投資回收周期壓縮到10個月以內,甚至壓縮到6個月以內,這樣的情況屬于特殊個例,要么是老板能力很強,要么是選對了地址,要么是處于某個階段紅利的爆發(fā)期,比如2013~2015年的微博紅利,2018~2020的點評紅利,2019~2022年的抖音紅利。

再來看投資回報率,對包括餐飲在內的所有本地生活類的企業(yè)而言,100%的投資回報率數(shù)據(jù)是通用的指標。這也是我對“餐廳到底要賺多少錢才符合常理”這個問題的回答。

看到這里,請大家暫停一下,捫心自問,你是否認同這個合理性:你是否接受開家餐廳,只要能做到12個月收回投資成本,以后每年的投資回報率能做到100%就滿足?

如果無法達成這個認知共識,不管你是覺得該比例不合理,還是壓根不相信有合理的參照指標,那可以到此為止,點關閉按鈕退出閱讀,不用看后面的內容了,反之,如果我們達成認知共識,那么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部分的內容。

很多焦慮,都是餐飲老板自己嚇自己

當下,不獨餐飲身陷囹圄,各行各業(yè)都處于焦慮和迷茫中,如果按照焦慮指數(shù)和困難程度排名,對不起,餐飲從業(yè)者根本排不上號。

商業(yè)地產行業(yè),建筑建材行業(yè)、裝修裝飾行業(yè)、醫(yī)療設備行業(yè)、美容美發(fā)行業(yè)、教育培訓行業(yè)、軟件開發(fā)行業(yè)、品牌設計行業(yè)……這些行業(yè)隨便拎一個出來,苦水可能都比餐飲老板多。

前面開篇我就說了,目前很多行業(yè)現(xiàn)象都是假象,很多焦慮都是餐飲老板自己嚇自己?,F(xiàn)實中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追根溯源都是認知問題。

歸納起來主要是六個認知錯誤。

第一錯:對餐飲生意的認知匱乏

開餐廳,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它橫跨三大產業(yè),同時又擁有三種生意形態(tài),要想開好餐廳,需要非常全面的綜合能力。但現(xiàn)在,全社會居然都認為開餐廳十分簡單,以至于其他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在考慮轉型干點什么的時候,幾乎都優(yōu)先考慮開個餐廳。

開餐廳,首先它是個消費類生意,賣的根本不是菜品,而是消費這頓飯所帶來的消費體驗,也就是說,賣的不是菜品的功能價值,而是情緒價值。關于這方面的詳細內容,歡迎大家去搜索紅餐網(wǎng)2023年底的年度文章(延伸閱讀:萬字解讀!2024年,餐飲人怎么才能賺到錢),這里就不贅述了,只是希望大家明白:

開餐廳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要隨便什么人在其他行業(yè)混不下去,就想著要開家餐廳!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餐廳的理由可能千奇百怪,功能價值和情緒價值左右了他們的選擇,但對于所有餐飲老板來說,左右他們選擇的,不是功能價值和情緒價值,而是第三個價值——投資價值,結合最近很火的《真需求》這本書里的觀點,也可以理解為資產價值。

投資價值是餐飲創(chuàng)業(yè)的共同點。

為何很多人選擇開餐廳?因為他們覺得可以賺錢,甚至可以借開餐廳致富!但遺憾的是,最大的錯誤也恰好在這里:餐廳是個很好的“投資產品”,但餐飲老板卻并不是好的“投資經理”,甚至絕大多數(shù)餐飲人,都對金融投資一竅不通。這就引申出下一個問題。

第二錯:對金融投資的認知匱乏

在回答“開個小店想賺多少錢”這個問題時,答案是越多越好的那類人,我發(fā)現(xiàn)他們幾乎有個共性,那就是當我說,如果一個店一年能賺回本金就很厲害,也就是投資回報率為100%時,很多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

“這么少呀!”

當然,也不只是餐飲老板如此,我還調研過美容店的老板,理發(fā)店的老板,水果店的老板,幾乎都是這樣的反應!這讓我一度覺得很不可思議:他們全都想靠開個小店暴富嗎?

金融投資是一件很專業(yè)的事情,但具體到餐飲的投資,我們沒必要弄得太復雜,可以化繁為簡,死盯三個關鍵數(shù)據(jù)指標:一是投資回報率,二是資金周轉率,三是本金風險性。

首先看資金周轉率,單就這個指標而言,餐飲行業(yè)就非常好,因為餐廳的資金是以天為單位在周轉,每天都有現(xiàn)金進賬,從理論角度,一筆錢可以在一年內周轉365次?,F(xiàn)實中,有兩個問題:其一是無法所有投入都以天為單位周轉,只能部分資金實現(xiàn);其二是需要匹配相應的數(shù)字化工具和投資工具。

再看本金風險性,幾乎所有本地生活類的實體行業(yè)都一樣,本金的風險性可控,因為構成非常簡單,任何一個實體店的主要投入就三個部分:房租投入、裝修設備投入和備用金投入。因為資金的高周轉特點,餐廳的備用金可以降到很低,有些餐廳的備用金僅夠首批物資的采購,所以最大的本金風險在裝修和設備投入上,整體風險可控。

最后,也就是投資回報率,這是實體門店投資最關鍵的數(shù)據(jù),前面第一個部分,我們說到,實體門店能做到100%的投資回報率就很不錯了,但遺憾的是,經過十多年爆發(fā)式增長后,整個餐飲行業(yè)都十分浮躁,在投資回報率方面存在兩個嚴重的認知錯誤:

第一、是對投資回報率完全沒概念。經營者沒任何金融學基礎,開餐廳只想賺錢,到底要賺多少以及怎么才能賺到錢,全靠想當然,給不出任何讓店賺錢的方法,問他們?yōu)槭裁撮_店,反正就是一點:其他行業(yè)不好做,覺得餐飲簡單,看到有朋友在餐飲賺錢,所以就來開店了。

第二、被高投資回報率洗腦了。有這么一類人,他們聽到或者看到很多通過開餐廳暴富的故事,想當然地認為餐飲的投資回報率就應該這么高。一些網(wǎng)紅店和專注于加盟勢能的品牌,也給不少外行帶來了餐飲高投資回報率的假象?;谶@個認知錯誤,很多人覺得餐廳必須開業(yè)就要爆紅,衍生出各類騷操作!

餐飲行業(yè)是需要養(yǎng)客的,少則半年,多則一年,6~12個月的養(yǎng)客期,是標配!必須要這么久的時間,才能慢慢沉淀愿意反復消費的回頭客。除了景區(qū)、機場、高鐵站等封閉場所,沒有任何餐廳能只靠單次消費長期存活的,幾乎所有社會化餐飲,要長期可持續(xù)盈利,都必須依靠回頭客。

哪怕開業(yè)就爆紅,能有多少回頭客?各種低價活動,能帶來回頭客嗎?通過招商加盟賺錢,能解決回頭客問題嗎?全都不能,唯一能獲得回頭客的方法,就是扎扎實實的練基本功,用時間來沉淀。

如果餐廳能做到100%的投資回報率,相當于實現(xiàn)了養(yǎng)客期就收回投資成本,這已經是非常優(yōu)秀的經營成績了,千萬不要被各類假象迷惑了。

很多人天天叫囂說“餐飲太難了”“活不下去了”,詳細了解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還是盈利的,且很豐厚,每個月純利就十多萬,為什么要叫苦呢?原來,以前是每個月賺二十多萬,現(xiàn)在利潤降低到十多萬,所以覺得“活不下去”了。

這些人嘴里的艱難,其實并非基于合理性的真相,而是基于不合理的假象!開餐廳,憑什么一定要開業(yè)就爆紅?憑什么一年內就必須收回投資成本?就算第一年收回投資成本了,憑什么以后每年都還保持100%的回報率?憑什么利潤下滑一半就覺得活不下去了?

這一切都來自于對投資的認知匱乏,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做生意都擁有高投資回報率,但事實上,年化100%的投資回報這種好事已經很少很少了,這已經是專屬于本地生活類企業(yè)所特有的一些機會,因為涉及到線下面對面的交付,必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否則不可能擁有如此高的投資回報率。

如果不考慮時間和精力投入,僅從資金占用角度考慮投資回報率,高利貸的上限才年化24%的投資回報率,現(xiàn)在各種網(wǎng)貸滿天飛,所有網(wǎng)貸公司冒很大的本金損失風險,追求的投資回報上限也就24%而已,大家知道銀行的投資回報率嗎?年化5%就已經很知足了!

所以,很多餐飲老板嘴里所謂的艱難,其實并非全是虧損,只是比以前賺得少了,或是沒有達到他們的投資回報預期!非??尚Φ氖?,很多人對投資回報率的預期是不合理的,投資二三十萬,就想每個月賺五六萬,一旦生意下滑到每個月賺一兩萬這個本來正常且合理的區(qū)間,老板們就覺得“不正?!绷?,“活不下去”了。

所有這些錯誤的根源,就是一線門店老板,對投資回報率缺乏常識,把不切實際的高投資回報當成目標緣木求魚,現(xiàn)實中,確實有可以拿到高投資回報率的餐廳存在,但不可能普遍性存在,因為中間存在很多變量,其中最大的變量,是老板的個人能力,這就引申出第三個問題。

第三錯:對能力結構的認知匱乏

我自己開了十六年餐飲,寫了600多萬字的餐飲創(chuàng)業(yè)日志,講了8年的餐飲小老板課程,干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勸別人不要開餐廳。只有我們這些長期深耕一線的人才明白,要做好餐飲,所需要的能力結構太復雜了。

餐飲作為橫跨三大產業(yè)的超級行業(yè),最少需要以下這些能力:產品研發(fā)能力、營銷宣傳能力、運營管理能力、人事組織能力、教育培訓能力、投資管理能力、基礎財務能力、基礎法務能力、基礎品牌能力,請問,其中哪一個是你可以輕松搞定的?

你說我自己不需要具備這些能力,沒問題,那你需要去找到有這些能力的人,就算找到這些人了,你是邀請他們來跟你一起開店?還是花錢購買他們的專業(yè)能力?如果是前者,你贏得他們信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果是后者,你具備什么級別的資金實力和判斷能力?

單拿營銷舉例:現(xiàn)在是個老板都想打造個人IP,拍短視頻容易,一個手機就可以搞定;但要有流量,要想真正有影響力,達到引流獲客的目的,有那么容易嗎?難比登天!絕大多數(shù)老板所謂的個人IP就是自嗨,總共就那么點播放量,還幾乎都是給員工指派任務完成的。

如果花錢請人解決流量問題,面對多如牛毛的所謂流量公司和營銷公司,你怎么選擇?如何判斷投產比?如何確保自己不是在被別人割韭菜?如何做投入的合理規(guī)劃?

這還只是營銷這一個方面而已,餐飲創(chuàng)業(yè)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覺得艱難那就對了,艱難才是做餐飲的常態(tài),一進來就順順利利賺大錢的案例確實有,但那屬于例外,既不正常也不合理。

最后,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心態(tài)很正常,能力也匹配,也認知到餐飲的實際情況,但現(xiàn)在還是遇到了階段性困難,怎么做都覺得不對勁,那是為什么呢?這就引申出第四個問題。

第四錯:對宏觀局勢的認知匱乏

今年以來,不管是面對面交流,還是微信的私信留言,大家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目前這樣的艱難什么時候結束?如何看待接下來3~5年的市場行情?每次我的回答都差不多:這是經濟的周期性問題,屬于時代性的轉折點。

宏觀局勢分析不是本文的重點,這里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九月份發(fā)布在紅餐網(wǎng)的專題文章 ,它從六個方面解析了餐飲行業(yè)的問題,前三個方面都屬于宏觀層。

我想借此表明的是,各行各業(yè)都必然進入微利時代,要從思想根子上剔除暴利思想,不僅不要奢望各種暴利的機會,更要以此作為防范踩坑的標尺:

凡是有人來拉你投資,吹噓或者許諾有超高投資回報機會的,最好都一概拒絕,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大概率只是陷阱而已,這是很簡單粗暴的判斷方法,如果要更精細化一點,就涉及到下一個問題。

第五錯:對方向選擇的認知匱乏

今年三月開始,我和美業(yè)的“頭道湯”產生合作,花了很多時間去美業(yè)實體門店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餐飲和美業(yè)這兩個行業(yè)互相羨慕,且都想進入對方的領域。

我們要清晰地看到,不管是餐飲行業(yè)還是美業(yè),都有好的品牌,而界定好的標準,就是持續(xù)盈利能力!在餐飲行業(yè),海底撈、南城香、老鄉(xiāng)雞、鄉(xiāng)村基、華萊士這些品牌,十多年如一日保持正常盈利;美業(yè)也一樣,也有很多品牌保持盈利。

這就到了考驗創(chuàng)業(yè)者選擇能力的時候,跨界屬于方向性選擇,一定要慎重。大家不要盲目做跨界選擇,盡管很多行業(yè)有共通性,但跨界帶來的高風險,是一直存在的!

千萬不要覺得餐飲不好做了,就輕易跨界去做其他投資,我有一個方向性選擇的判斷標準送給大家:凡是曾經積累的能力不能遷移,或者以前的能力必須丟棄的跨界,都要盡量避免。

比如,以前的職業(yè)是教師,現(xiàn)在出來開餐廳;以前是公務員,現(xiàn)在出來開餐廳;以前擅長的是銷售工作,現(xiàn)在要跨界做服務類工作,這些都屬于硬跨界,風險極大,要盡量避免,不然就可能遭遇比當下更糟糕的結果。

第六錯:對結果預判的認知匱乏

餐飲人目前所呈現(xiàn)出的集體焦慮,究其根本,就是大家對接下來的結果失去了預判能力,或者預感到結果可能不好,但又無能為力,只能帶著某種期待硬扛。怎么應對這種情況?

同樣拿我自己為例,在兩年前社會剛恢復正常時,我就預感到餐飲接下來可能會很艱難,給自己提前做了結果推演:

要么繼續(xù)待在一線開單店,讓豪蝦傳一直盈利下去,大不了一年就只賺5~6個月的錢,其他時間放假休息,目前我們就是這么干的,但我個人覺得做這個選擇的價值不大。

圖片來源:紅餐網(wǎng)攝

要么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品牌去做連鎖,我深度評估過這個方向,但最終選擇了放棄,原因在于我對結果的預判是很糟糕的。我見證了中國餐飲品牌在前十年的爆發(fā)式增長,同時也看到了這些品牌高增長背后所隱藏的嚴重問題,所以曾經反復問自己,我下場能解決這些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放棄。

既不做單店,又不能做連鎖,那怎么辦呢?我又不想離開餐飲行業(yè),于是就重新開始研究餐飲的全產業(yè)鏈,重新解構餐飲行業(yè)的構成要素,將餐飲拆分到最小單位,基于自己最擅長的單店模型,從中去找最匹配的結合點,最后選擇并鎖定了現(xiàn)在的“模塊化速裝”方向。

這是兩年前我對自己的選擇做的結果預判,現(xiàn)在呢?我們所獲得的結果遠遠超出預期,甚至還跨出餐飲,獲得了更大的市場機會和更多的成長空間。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在面對選擇時,也一定要去對選擇結果做預判,這個預判肯定很難,也不一定準,但沒關系,這些都是正常情況,問題的根本不在于結果是否一定好,而是當下必須要去提前想,且找到其中的破局點,不然將一直陷入困頓和迷茫的狀態(tài)而走不出來。

很多朋友可能說,這不是廢話嗎?大家不是不想,而是成天都在想,只是難于找不到破局點,那么接下來就進入本文的第三部分內容,討論如何破局。

降本增收,是唯一答案

對于絕大多數(shù)普通餐飲老板來說,破局的辦法只有“降本增收”。

我要提醒各位朋友的是,“降本增收”是唯一的解題答案。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做了降本增收,但效果很糟糕,便開始懷疑這四個字的有效性,其實問題出在方式方法上。

面對周期性困難,企業(yè)不改變就會死,因此想通過降本增效的方式穿越周期,“活下去”就是一個很清晰的任務,相當于確定了目標,如何實現(xiàn)?

正確的做法是將這個任務做拆分,分成“事務”和“業(yè)務”兩個部分,先確?!笆虑橐伞保划斒聞諞]問題后,再把事務業(yè)務化,根據(jù)完成事務的程度,來找到“對的人”,進行業(yè)務合作,最終去達成共同的“任務”。

所以,“降本增收”要真正起作用,得有兩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事成”和“人對”,很多企業(yè)的降本增收之所以沒用,是因為他們一直在錯誤的事情上努力,結果自然一敗涂地。

比如流量餐飲容易短命這件事,問題的根源在于,流量餐廳追求的是到店量,而不是復購率。如果流量餐廳遭遇生意下滑,想持續(xù)盈利,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不缺流量的階段,就開始想辦法提升復購率,依靠復購率保持盈利才是“事成”,依靠流量炒作盈利,只是臨時性手段。

但現(xiàn)實中并非如此,大多數(shù)流量餐飲的做法,要么是加大營銷力度,投入更多的財力和人力去做廣告、投流量;要么認為以前的人不行,重新找更厲害的流量高手和團隊,讓外來和尚解決流量問題。

可能做好嗎?當然不可能!企業(yè)看起來非常努力,但問題在于,靠流量持續(xù)盈利這件“事”,根本不成立,你就算找來全中國最厲害的流量專家,也解決不了餐廳無法持續(xù)盈利的問題。很多看起來很努力的老板,不過是表演藝術家,在表演如何浪費錢和浪費人去做一件根本不成立的事情。

回到主題,餐飲行業(yè)如何通過“降本增收”來穿越周期?接下來,我們就從“事務層”“業(yè)務層”和“任務層”三個角度來做拆解,圍繞“投資回報率”這個關鍵指標找解決方案,希望大家能有所啟發(fā),找到適合自家企業(yè)的破局點。

第一、事務層

所謂事務,就是我們要圍繞“年投資回報率為100%”來梳理所有相關的事情,也因為這個原因,那些年投資回報率超過100%的餐廳老板,后面的內容可以不用看了,對你價值有限。

先給大家看一張圖,我們假定一個小餐廳,投資總額是30萬,年利潤目標也是30萬,畫了下面這張結構圖,接下來我們圍繞結構圖的數(shù)據(jù)做一一拆解。

(1)增收

2024年,餐飲行業(yè)最大的問題是收入整體下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餐飲門店收入同比平均下降了30%,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數(shù)據(jù),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收入降低30%,意味著餐廳純利會直接腰斬,甚至直接歸零,這也是今年餐廳的倒閉數(shù)量可能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原因。

不想閉店的老板,如何自救?優(yōu)先考慮的肯定是“增收”。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增收很難。

首先,通過提價來增收這條路,不僅中小餐廳行不通,連頭部商家都不可能走通,大家還記得2020年初嗎?國內的餐飲龍頭為了應對當時的階段性困難,選擇了集體漲價,結果僅僅不到一個月,就被消費者的謾罵聲淹沒,最后被迫降價到以前的正常水平。

有這個前車之鑒,今年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幾個大品牌在漲價,哪怕是漲價,也是隱藏性漲價,比如降低菜品分量,但這種漲價,有非常大的潛在風險,會嚴重影響復購率,很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餐飲老板要非常慎重!

既然提價增收這條路不通,那么增加客流量這條路呢?這是幾乎所有不想放棄的餐飲老板都在探索的一條路:有加大投入做廣告的;有增加菜品搶客源的;有超級低價做活動的;有通過儲值鎖復購頻次的;有到街上打卡送飲料的;有搞異業(yè)聯(lián)盟互推客源的;還有出來打造老板個人IP的……

但遺憾的是,從結果來看,效果并不好!很多品牌把能做的動作都做遍了,客流量還是無法阻擋地下滑,即便偶爾獲得流量,也只是短暫好一段時間后又繼續(xù)下滑!

(2)降本

既然“增收”的兩條路都不通,就只能想辦法“降本”,如何降?以前,降本相對簡單,比如解聘兩個員工,一個月就多出一萬的利潤了,但現(xiàn)在,單一的動作可能無法有效解決降本的問題,需要做組合動作!

餐廳的經營成本,主要是由六個方面構成,其中最核心的是食材成本、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和雜項成本,降本需要綜合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連招才有可能起作用。

首先,降租金成本。

如果能讓房東降低租金,那肯定是最好的,但大家不要對此抱有太大期望,僅部分商鋪的房東愿意降價,能遇到這樣的優(yōu)質房東,就當遇到貴人,大概率是遇不到的,那怎么降低房租呢?

餐飲鋪面的租金,算的不是一個月,而是24小時乘以30天!作為餐飲老板,你真的利用好自家鋪面了嗎?現(xiàn)實中,很多餐廳雖然給了24小時的房租,但空間的有效利用時間,僅為3~4個小時!比如快餐,實際經營時間,就中午一個半小時和晚上兩個小時,其他時間幾乎都處于閑置狀態(tài)。

2018年,我在豪蝦傳之外啟動了一個純外賣品牌,名叫豪記鹵煮,經過一年的磨合,到2019年4月份,在龍蝦高峰期來臨前,我們一個月內開了30多家豪記鹵煮的外賣店,大家可能好奇怎么開出來的?我們當年就用了“借店合作”的方法!

圖片來源:紅餐網(wǎng)攝

龍蝦外賣主要是做下午五點以后的生意,而面館和快餐主要是做早餐和午餐的生意,于是我們去找那些沒有上外賣平臺的早餐店和快餐店,最好是上門頭的鋪面,我們借用它的雙證,增加一個副門頭,幾天時間店就開出來了,不到一個月就開出30多家外賣店。

這些老板為什么愿意跟我們合作呢?因為我們會根據(jù)鋪面大小和位置,每月給予他們3000~5000元不等的費用,有些早餐店本來租金就便宜,我們給的費用幾乎超過鋪面房租的60%,對于這些老板來說,就相當于降低了房租成本。

不僅是外賣,線下也一樣,成都很多擁有口岸優(yōu)勢的鋪面,完全可以把晚上的時間段,承包給做宵夜飲食的創(chuàng)業(yè)者,借此分攤一部分房租。成都九眼橋有家串串店,就把晚上十點后的外擺區(qū)域,承包給主廚去賣蹄花湯,主廚只需要承擔8000元房租,就擁有了一個固定的宵夜攤點,兩全其美!

其次,降產品成本。

餐飲老板在降低產品成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遺憾的是,很多都是在“自殘”。

比如前面所說的,暗地里降低單份菜品的食材分量,或者是從采購源頭降低食材和調料的品質,這些動作表面看起來效果很好,但卻有嚴重的信譽風險。偷工減料、偷梁換柱地降低菜品成本的方法,建議大家都別去做!這么做最大的風險在于,最后你可能會連那些愿意高頻復購的老顧客都一并失去,既失財又失人。

真正從產品上降低成本,應該是想辦法降低后廚的浪費和損耗?,F(xiàn)實中,很多老板在做糊涂生意,他們壓根不懂后廚管理,不知道后廚的損耗數(shù)據(jù),只有到月底算賬發(fā)現(xiàn)實際毛利與理論毛利對不上時,才會問廚房怎么回事,然后大概率又被糊弄過去。

正常情況下,餐飲后廚的損耗在5%~6%,一些菜品豐富的品類,平均損耗會達到8%。那些由剛入行的小白管理的餐廳,損耗有可能飆升到10%以上!

餐廳要降低菜品成本,我建議狠抓后廚的損耗率,如果能憑空節(jié)約出5個點,一個月也會多出不少錢,如果你的營業(yè)額為20萬,節(jié)約5%就相當于增加了10000元利潤。

再次,降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的降本方法是“兩降一增”,第一降是降低單位用工成本,也就是降低員工工資,目前來看,這條路好像不通,因為餐飲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平均收入水平不僅沒有降低,還在不停增加。

第二降是降低用工數(shù)量,這是目前幾乎全行業(yè)都在采用的方法,原本十個人的餐廳,現(xiàn)在變成了七八個人;原本富裕配置人員的餐廳,現(xiàn)在將人工降低到保持餐廳正常運轉的最低人數(shù)。這也意味著,對于很多餐廳來說,員工數(shù)量已經沒有下降的空間了。

所謂的“一增”,就是增加員工的工作能力,或者增加工作邊界。所謂的工作能力,是指原本因為管理問題,員工只能發(fā)揮60%的能力,現(xiàn)在讓他們發(fā)揮出90%的能力,把基礎工作做得更好;所謂工作邊界是指考慮通崗,尤其是快餐店,盡量做到通崗。

當然,前面九眼橋那個例子,也算是增加員工工作能力和邊界的例子,店家給主廚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增加收入的機會,主廚不僅為店里承擔了8000元的租金,還主動降低了10000元的工資。同時,這個主廚通過宵夜攤點,一個月可以多出3萬元利潤,兩項抵減,每個月還比上班多拿12000元,兩全其美。

在降低人工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優(yōu)先辭退那些高薪員工,表面看起來這是節(jié)約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實際上這是對餐廳傷害最大的方法。在任何團隊里,高薪意味著相對的高能力,低薪意味著低能力,如果一味留下低能力者,辭退高能力者,結果只會加速餐廳的衰敗和死亡。

最后,降雜項成本。

雜項成本,在餐飲的運營總成本里,占據(jù)了10%左右,降本主要涉及到水電氣等能耗的合理利用與節(jié)約,以及設備設施的使用與維護。

我見過最厲害的雜項控制,是將餐廳所有的水電氣都做到了精準控制,下班就自動斷水斷電斷氣。此空調溫度的控制,甚至連前后門空氣流通的設計,都考慮了能耗問題,但這屬于比較專業(yè)的領域,小餐廳建議放棄,大品牌可以找專業(yè)團隊量身定制能耗節(jié)約方案,這方面如果做得好,可以有效降低3%-5%的成本。

關于降本,大概就包含上面四個方面,可能很多餐飲老板已經做了,但該面對的問題還是一個都沒少!怎么辦呢?于是,我們看到很多老板開始橫向做選擇:既然現(xiàn)有的門店已經這樣了,努力也沒辦法,那就開辟新的戰(zhàn)場,啟動新的項目。

這是2024年,全國餐飲連鎖企業(yè)最熱衷干的事情。2024年下半年,市面上幾乎絕大多數(shù)新創(chuàng)的品牌,背后都有老牌連鎖的身影,他們在原來的品牌和門店舉步維艱且努力無效后,開始謀求新的品類機會或者新的品牌機會。

遺憾的是,這條路照樣是錯的!因為根本性的問題不在換個賽道,而在于單店模型上:你做了十多年的品牌都無法確保盈利,憑什么認為創(chuàng)一個新品牌就能盈利?你現(xiàn)成的餐廳無法實現(xiàn)降本增收,開個新餐廳就能避開這個問題嗎?很明顯,邏輯完全不通!

(3)重構成本結構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只拆解了圖標里面的右半部分,也就是利潤部分,要提升利潤,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現(xiàn)在餐飲老板之所以如此難受,也是因為隨著收入持續(xù)下滑,利潤下滑得厲害。

現(xiàn)在主要有三類老板在叫苦:一類是曾經享受暴利,現(xiàn)在降到合理利潤了,開始叫苦;一類是曾經是合理利潤,現(xiàn)在降到微利了,成天叫苦;最后一類是原本就是微利,現(xiàn)在是直接虧損,他們的苦,才是真的苦!

大家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也就是餐飲行業(yè)可能真的進入微利時代了,接下來怎么辦?

事實上,這才是餐飲行業(yè)面臨的最大危機!曾經通行全行業(yè)的餐飲投資邏輯,可能將徹底推倒重來:餐廳暴利的機會沒有了,進入微利時代如果還想保持100%的投資回報率,就必須重構投資成本結構。如果不能實現(xiàn)成本結構的重構,那么接下來餐飲的倒閉潮將更加恐怖,行業(yè)釋放出來的失業(yè)人口也將劇增。

如何重構成本結構,讓投資回報率回到正常水平呢?如果一個餐廳,從年利潤50萬降低到年利潤只有30萬,如何將原來的投資成本,也從50萬降低到30萬呢?

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餐飲就具備繼續(xù)發(fā)展的空間和機會,反之,如果無法解決,餐飲將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部分餐飲人,已經在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壓縮裝修投入,最近這一兩年,餐飲行業(yè)流行“不裝修”,爛紙破木頭的張貼就開張營業(yè),這算是其中一個措施。

分享一下我預測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一些情況,回到前面的圖,我們一一對應來看:開店的總投資里面,房租是一個固定成本,這個在前期的投入屬于必選項,除非能像華萊士一樣,將房東變成股東,否則沒有降低的可能性。

轉讓費現(xiàn)在已經很少了,除非那個鋪面確實很好,那些到這個階段還敢收且還能收到轉讓費的鋪面,多少也算是價值鋪面,一定具備自然客流量,經營的風險性反而可能更小。

裝修費和設備費是投資新店的最大投入,也是餐廳經營不善閉店時最大的損失所在。所以這個方面必須要有成熟的解決方案,我認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就是洗碗機當年推向市場時所采用的租賃模式。

接下來一定會有裝修公司為餐飲行業(yè)提供經營空間的租賃業(yè)務,也一定回有設備公司為餐飲行業(yè)提供設備設施的租賃業(yè)務。原本開一家總投資50萬的餐廳,其中裝修和設備設施耗費30萬,如果有人能提供這兩個板塊的租賃業(yè)務,餐飲老板的總投資就能降到20萬以內。

原本總投資50萬,一年能賺50萬,年投資回報率是100%,很合理;現(xiàn)在還是要投資50萬,但一年只能賺30萬,年投資回報率只有60%,就變得不合理;接下來如果有人把裝修裝飾和設備設施的30萬出了,老板總投資20萬,但一年能賺30萬,年投資回報率變成了150%,回歸合理,且還能刺激多開店的欲望。

上述內容,是基于投資回報率的各種降本增收的“事務”,各位讀者朋友一定要去深度思考,這些事務在你這里是否成立,或者你是否具備解決這些事務的能力,如果你覺得不成立,或者雖然覺得成立,但不具備解決他們的能力,那我的建議是盡快止損,早點離開餐飲這個火坑,因為接下來行業(yè)會更艱難。

反之,如果你覺得這些事務成立,且也想去解決它,那我的建議就是將這些事務業(yè)務化,不要全都自己下場親自干,而是分析自身能力結構,只抓關鍵事務,剩下的事務,全都以業(yè)務的方式外包給能把他們干好的人。

第二、業(yè)務層

所謂的業(yè)務,就是在事務成立的情況下,將事務“業(yè)務化”,去找到最能把事情做好的人。事務的完成程度,是判斷人是否對頭的最重要指標,也可以說是唯一有價值的指標。

拿當年的洗碗機舉例,它剛出來時價格太高,餐飲老板雖然想用,但不愿意一次性花幾萬來購買,于是洗碗機公司順勢推出租賃業(yè)務,讓餐飲老板以月付的方式承擔租金,瞬間打開市場,各方受益。

接下來,大量的炒菜機器人甚至連最普通的冰箱冰柜,都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出現(xiàn)在餐廳的后廚,本質上就是把以前的一次性固定資產投入變成業(yè)務關系,放棄所有權,只采購使用權。

對于餐飲老板來說,這也是更合理的方式。事實上,不只是洗碗機,也不只是炒菜機器人,餐廳里只要具備價值的事務,都可以業(yè)務化,通過業(yè)務外包的方式來解決,裝修可以,營銷也可以,甚至連人員都可以。

現(xiàn)在很流行的靈活用工,就是專門解決人員“事務”而衍生出來的新業(yè)務,如果沒有靈活用工的平臺和公司,外賣小哥、滴滴司機這些人都將是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的員工,會成為企業(yè)的重大成本結構里的一環(huán),但因為靈活用工模式,這些人全都變成了巨頭們的業(yè)務合作方。

也是基于這個原因,我認為餐飲行業(yè)的頭部連鎖企業(yè),接下來一定會全面接入量子管理,或者更通俗點,是會全面借鑒海爾的“人單合一”,這是時代周期轉變時的必選項,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總結起來,業(yè)務層問題的本質,是解決“人對”的問題,而人是否對,不是看性格好壞,不是看履歷優(yōu)劣,更不是看關系親疏,而應該只看這個人對餐廳必須“事務”的完成程度!放大到多個人,就是團隊價值,看一個團隊完成某種事務的程度,就可以精準判斷出這個團隊的成色,是真金還是水貨一目了然。

第三、任務層

詳細介紹了事務層和業(yè)務層以后,再來看任務層就變得很簡單了。事務層解決的是“事成”,業(yè)務層解決的是“人對”,有這兩個為前提,任務層解決的就是“高效”,即高效地實現(xiàn)經營目標。

不管餐廳是想實現(xiàn)活下去這個最小目標,還是想實現(xiàn)年投資回報率100%這個合理目標,還是想實現(xiàn)其他更大的盈利目標,都需要解決事成,人對和高效這三個問題,而且他們之間有密切的先后關系:事情不成立,人不可能對;人不對,過程就不可能高效,結果也就無法達成!

綜上所述,全文到這里就差不多要結束了,回顧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們始終圍繞“投資回報率”做拆分,讓大家明白“年投資回報率100%”是合理的目標,而不是底線,大家不要不知足。如何做到呢?圍繞事成,人對和高效,一步一步地實現(xiàn)。

不管你是覺得投資回報率100%這個事情不成立,還是你覺得找不到可以完成這件事的人,還是無法高效地將事和人組合在一起,我的建議是選擇放棄餐飲,去找更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需要明確的是:不管跨界到任何行業(yè),只要是本地生活類的行業(yè),可能都要按今天這篇文章的方式重來一遍。如果這是必然要面臨的情況,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