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縣城市場,"接盤"中產消費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縣城市場,"接盤"中產消費

縣城消費追逐中產,一線中產擁抱縣城。

文 | 鳳凰WEEKLY 王動

編輯 | 閆如意

每一個假期回家的北漂,都要經歷一次消費觀的重塑。

前段時間,同事小K回了一趟老家。

出發(fā)前,他買了一堆山姆零食,計劃對縣城消費展開一次“降維打擊”。沒想到,卻被縣城消費精準反擊了。

雖然最近的山姆會員店距離這座縣城都有160公里,但這個在一線城市因為高昂的會員費被詬病的倉儲超市,卻深入縣城的每一個角落。

每一個親友的手機里都有不止一個山姆代購群;停車場的抬桿上,打著“免費代購,當天送達”的廣告。

公司的招待零食,如果不是山姆的點心,那未免會讓人懷疑實力和用心程度。在老家待了不過5天,小K發(fā)現:在縣城,人們正在復制一線中產生活。雖然一線城市的關鍵詞是“消費降級”。但在縣城,升級還遠未完成。

縣城什么都知道

小K的老家是一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的中部縣城。

在這里,市民們消費的核心區(qū),是萬達廣場。

陪爸媽逛了一趟“縣城CBD”,小K發(fā)現,這里看起來和一線城市的商場并沒有什么分別:

一樓的麥當勞、漢堡王排排坐,二樓的霸王茶姬、星巴克門對門,三樓的海底撈永遠在叫號。

這些一線城市熟稔的品牌進入縣城后入鄉(xiāng)隨俗,消費體驗也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嫁接。

縣城唯一的一家星巴克里,沒有人拿著MacBook 辦公,但是總有年輕的男男女女在約會。

因為咖啡館在縣城承擔了一項重要功能:相親。

對于父母輩來說,30元一杯的咖啡有些不可理喻,但是對年輕男女來說,在咖啡館相親,總比帶著煙酒糖茶去對方家客廳里,要舒服得多。

星巴克在一線城市無處安放的“第三空間”,在縣城有了另一種含義。

和開店關店如潮來潮去的北京商場相比,“縣城CBD”更加長情。自從前幾年第一家海底撈開到這里,就一直占據著本地必吃榜的第一名。

雖然客單價比縣城火鍋店貴上不少,但當人們想要好好“搓一頓”,只有海底撈能夠提供無平替的情緒價值。

流行,總是比人們想象的更快觸達縣城。

小K的弟弟在海底撈做店員,他說去年科目三最火的時候,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店里點播。由于點名的顧客實在太多,原本負責抻面的店員中,只好劃撥出來一些專職跳舞。

于是在人聲鼎沸的大堂里,有人過生日,有人拍 vlog,有人抻面,有人跳舞,場面好似諸神之戰(zhàn)。把擴張的觸角伸到縣城的連鎖品牌,不止海底撈一家。

和星巴克一樣,許多曾經是中產象征的品牌正在逐漸祛魅。

在縣城的商業(yè)街走一圈,大城市商場的體驗也能復制個七七八八。

不過一旦離開“CBD”,消費馬上呈現出另一種面貌,熟悉的縣城感撲面而來。

經常被視為肯德基和麥當勞平替的漢堡品牌“塔斯汀”,去年才剛剛開到北京。很多人把這看成消費降級的一種趨勢。

在老家,小K也意外邂逅了一家“塔斯汀”——不過等到他定睛一看,才發(fā)現招牌上寫的是“塔斯?!?。

在縣城,平替亦有平替。被年輕人說“配享太廟”的蜜雪冰城,在縣城里有無數排列組合的變種:蜜×冰城、蜜雪××……在縣城,蜜雪冰城與它的模仿者可能只隔了一條街,漢堡王的隔壁,或許就開著一家樂堡士,并沒有什么違和感。

任何你所熟知的品牌,都可能在這里孕育出本地版本。

但這并不能被簡單概括為“平替”。

甚至某種程度上,這里的價格高得令連優(yōu)衣庫都要蹲打折的小K咋舌。

西北小城的李周,在回鄉(xiāng)時發(fā)現本地年輕女孩都在逛一家名為 Koradior 的女裝店,這個名字看起來很難評,但價簽上的數字,又讓李周不得不對其肅然起敬。

價格貴的像洗錢的哥弟,是縣城體制內中年女性最愛的“縣城高定”;以熊為馬,Teenie Weenie搖身一變,成了年輕女孩的縣城版拉夫·勞倫;縣城也有自己的 Costco——趙一鳴和好想來們開遍了大街小巷。

縣城,比北京更中產

對中產品牌的追捧,與其說是一種消費習慣,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雖然山姆沒有入駐,但山姆的零食已經成為這座縣城的硬通貨。

活躍在代購群的縣城親戚,對山姆的新品如數家珍。

中產真正的區(qū)隔不在于地域,而在于消費能力。

跟小K和他在北京的朋友們相比,縣城中產,反而更接近山姆在美國服務的那種“中產階級”。

小K意外地在抖音上刷到了一個失聯許久的中學同學。

這名同學當年一畢業(yè),就回了老家做生意。前兩年掙了一些“小錢”,于是便在原來老家的宅基地上,自建了一座別墅,雙車庫、全套智能家居。

記錄裝修全過程的抖音號,也因此吸了一萬多粉絲。縣城有錢人最大的難題,是有錢沒地方花。

在旺盛甚至過剩的消費能力面前,代購們充當了中產生活批發(fā)商的角色。戴森的吸塵器和吹風機或許不會出現在縣城的商場里,但這些中產標配,早已進入了縣城家庭的日常。

商品不僅僅是商品本身,它們承載的是一整套與之相關的價值觀、審美標準和消費理念。

這些理念,隨著商品的流通,悄然改變了縣城居民的生活方式。

一個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是,大街小巷上,端著咖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9塊9培育出來的咖啡市場,讓“精品”咖啡落地也更容易了一些——最困難的消費者教育環(huán)節(jié),已經被瑞幸們完成了大半。

大多數顧客已經能夠分辨美式、拿鐵和澳白,也理解好的豆子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如果一家咖啡館裝修不錯,能夠讓人舒服地聊聊天,大家也能接受它比瑞幸要貴上一些——前提是不要貴得太多。

精品咖啡的重要伴生物精釀酒館,在縣城也已經不是新鮮事物。

早C晚A、日咖夜酒,在縣城同樣可以實現。在這里,密室逃脫、弓箭館之類的娛樂場所一個不缺,隨意在大眾點評上點開一家劇本殺店,68塊錢就能拼一場,體驗后的評論有兩千多條。顯然,小K的縣城同學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比他更多。比起大城市的打工人,過著“二手中產”生活的縣城,有時候反而更像真正的中產。

“消費平權”時代縣城與北上廣握手

最初我們討論一線品牌批量入駐縣城時,認為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殖民”。

可實際上,縣城正在“反向殖民”,成為一線中產的精神飛地。

文俊的老家是一座距離北京只有一個小時高鐵車程的縣城,前幾年修的仿古商業(yè)街,是縣城人最愛的逛街勝地。

和遍布全國各地的古城一樣,轟炸大魷魚和老酸奶、章魚小丸子都沒有缺席,蜜雪冰城和正新雞排占據了商業(yè)街最顯眼的門面。

號稱按照歷史記載復原重建的仿古城區(qū)規(guī)模不小,但它不過是另一座建筑的陪襯——始建于北宋的古塔,是這座縣城最有名的古建。

這些年,發(fā)展文旅成了不少地方政府格外重視的工作。

文旅的發(fā)展不僅吸引了外地游客,也重新定義了縣城人的休閑方式。以前不起眼的市博物館,也修建了氣派的新館。

雖然在策展水平上和一流場館還有差距,但是館舍的氣派已經絲毫不輸,遠遠望去,儼然一副縣城地標的樣子。

博物館門口的電喇叭用方言播報:上午的門票已經全部預約滿了,請參觀的游客預約其他時間。

文俊在博物館門口打開小紅書,刷新后赫然彈出:××古城你不可錯過的十二個打卡機位。

不遠處,穿著馬面裙的年輕女孩正在排隊拍照。

古城的停車場上,北京、天津的車牌占了一小半,一家本地特色“牛肉罩餅”店里人聲鼎沸,大多數都是普通話和外地口音。

好幾家旅游平臺發(fā)布的報告都說,今年的旅游新熱點,是縣域旅游。

文俊沒想到,這股反向旅游的風,竟然也能刮到自己的老家。

縣城文旅,正在反向吸引一線城市的年輕人。

過去的這個假期,文俊被老家縣城旁的“河北霍格沃茨”再次刷屏;閆如意在家鄉(xiāng)新晉網紅景點看了場日出,堵在路上的時候看到了滬、皖開頭的多地車牌;在小紅書上,到縣城學騎馬、學網球,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經濟適用型中產方案。

縣城消費追逐中產,一線中產擁抱縣城。

一線城市里,代表精致生活的米其林們紛紛關店敗退,shake shack這樣的網紅店也在退去光環(huán)。

商場里最火的是費大廚這樣能把人均控制在兩位數的店鋪,從火鍋到漢堡,9.9已經成為餐飲內卷的基準線,4塊錢的檸檬水“配享太廟”。

塔斯汀開進北京,星巴克走進縣城。消費平權的時代,大家最終在中間地帶握手。

至于說到復制和模仿。在這個景觀社會里,我們誰不是在過著一種二手生活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縣城市場,"接盤"中產消費

縣城消費追逐中產,一線中產擁抱縣城。

文 | 鳳凰WEEKLY 王動

編輯 | 閆如意

每一個假期回家的北漂,都要經歷一次消費觀的重塑。

前段時間,同事小K回了一趟老家。

出發(fā)前,他買了一堆山姆零食,計劃對縣城消費展開一次“降維打擊”。沒想到,卻被縣城消費精準反擊了。

雖然最近的山姆會員店距離這座縣城都有160公里,但這個在一線城市因為高昂的會員費被詬病的倉儲超市,卻深入縣城的每一個角落。

每一個親友的手機里都有不止一個山姆代購群;停車場的抬桿上,打著“免費代購,當天送達”的廣告。

公司的招待零食,如果不是山姆的點心,那未免會讓人懷疑實力和用心程度。在老家待了不過5天,小K發(fā)現:在縣城,人們正在復制一線中產生活。雖然一線城市的關鍵詞是“消費降級”。但在縣城,升級還遠未完成。

縣城什么都知道

小K的老家是一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的中部縣城。

在這里,市民們消費的核心區(qū),是萬達廣場。

陪爸媽逛了一趟“縣城CBD”,小K發(fā)現,這里看起來和一線城市的商場并沒有什么分別:

一樓的麥當勞、漢堡王排排坐,二樓的霸王茶姬、星巴克門對門,三樓的海底撈永遠在叫號。

這些一線城市熟稔的品牌進入縣城后入鄉(xiāng)隨俗,消費體驗也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嫁接。

縣城唯一的一家星巴克里,沒有人拿著MacBook 辦公,但是總有年輕的男男女女在約會。

因為咖啡館在縣城承擔了一項重要功能:相親。

對于父母輩來說,30元一杯的咖啡有些不可理喻,但是對年輕男女來說,在咖啡館相親,總比帶著煙酒糖茶去對方家客廳里,要舒服得多。

星巴克在一線城市無處安放的“第三空間”,在縣城有了另一種含義。

和開店關店如潮來潮去的北京商場相比,“縣城CBD”更加長情。自從前幾年第一家海底撈開到這里,就一直占據著本地必吃榜的第一名。

雖然客單價比縣城火鍋店貴上不少,但當人們想要好好“搓一頓”,只有海底撈能夠提供無平替的情緒價值。

流行,總是比人們想象的更快觸達縣城。

小K的弟弟在海底撈做店員,他說去年科目三最火的時候,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店里點播。由于點名的顧客實在太多,原本負責抻面的店員中,只好劃撥出來一些專職跳舞。

于是在人聲鼎沸的大堂里,有人過生日,有人拍 vlog,有人抻面,有人跳舞,場面好似諸神之戰(zhàn)。把擴張的觸角伸到縣城的連鎖品牌,不止海底撈一家。

和星巴克一樣,許多曾經是中產象征的品牌正在逐漸祛魅。

在縣城的商業(yè)街走一圈,大城市商場的體驗也能復制個七七八八。

不過一旦離開“CBD”,消費馬上呈現出另一種面貌,熟悉的縣城感撲面而來。

經常被視為肯德基和麥當勞平替的漢堡品牌“塔斯汀”,去年才剛剛開到北京。很多人把這看成消費降級的一種趨勢。

在老家,小K也意外邂逅了一家“塔斯汀”——不過等到他定睛一看,才發(fā)現招牌上寫的是“塔斯福”。

在縣城,平替亦有平替。被年輕人說“配享太廟”的蜜雪冰城,在縣城里有無數排列組合的變種:蜜×冰城、蜜雪××……在縣城,蜜雪冰城與它的模仿者可能只隔了一條街,漢堡王的隔壁,或許就開著一家樂堡士,并沒有什么違和感。

任何你所熟知的品牌,都可能在這里孕育出本地版本。

但這并不能被簡單概括為“平替”。

甚至某種程度上,這里的價格高得令連優(yōu)衣庫都要蹲打折的小K咋舌。

西北小城的李周,在回鄉(xiāng)時發(fā)現本地年輕女孩都在逛一家名為 Koradior 的女裝店,這個名字看起來很難評,但價簽上的數字,又讓李周不得不對其肅然起敬。

價格貴的像洗錢的哥弟,是縣城體制內中年女性最愛的“縣城高定”;以熊為馬,Teenie Weenie搖身一變,成了年輕女孩的縣城版拉夫·勞倫;縣城也有自己的 Costco——趙一鳴和好想來們開遍了大街小巷。

縣城,比北京更中產

對中產品牌的追捧,與其說是一種消費習慣,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雖然山姆沒有入駐,但山姆的零食已經成為這座縣城的硬通貨。

活躍在代購群的縣城親戚,對山姆的新品如數家珍。

中產真正的區(qū)隔不在于地域,而在于消費能力。

跟小K和他在北京的朋友們相比,縣城中產,反而更接近山姆在美國服務的那種“中產階級”。

小K意外地在抖音上刷到了一個失聯許久的中學同學。

這名同學當年一畢業(yè),就回了老家做生意。前兩年掙了一些“小錢”,于是便在原來老家的宅基地上,自建了一座別墅,雙車庫、全套智能家居。

記錄裝修全過程的抖音號,也因此吸了一萬多粉絲??h城有錢人最大的難題,是有錢沒地方花。

在旺盛甚至過剩的消費能力面前,代購們充當了中產生活批發(fā)商的角色。戴森的吸塵器和吹風機或許不會出現在縣城的商場里,但這些中產標配,早已進入了縣城家庭的日常。

商品不僅僅是商品本身,它們承載的是一整套與之相關的價值觀、審美標準和消費理念。

這些理念,隨著商品的流通,悄然改變了縣城居民的生活方式。

一個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是,大街小巷上,端著咖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9塊9培育出來的咖啡市場,讓“精品”咖啡落地也更容易了一些——最困難的消費者教育環(huán)節(jié),已經被瑞幸們完成了大半。

大多數顧客已經能夠分辨美式、拿鐵和澳白,也理解好的豆子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如果一家咖啡館裝修不錯,能夠讓人舒服地聊聊天,大家也能接受它比瑞幸要貴上一些——前提是不要貴得太多。

精品咖啡的重要伴生物精釀酒館,在縣城也已經不是新鮮事物。

早C晚A、日咖夜酒,在縣城同樣可以實現。在這里,密室逃脫、弓箭館之類的娛樂場所一個不缺,隨意在大眾點評上點開一家劇本殺店,68塊錢就能拼一場,體驗后的評論有兩千多條。顯然,小K的縣城同學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比他更多。比起大城市的打工人,過著“二手中產”生活的縣城,有時候反而更像真正的中產。

“消費平權”時代縣城與北上廣握手

最初我們討論一線品牌批量入駐縣城時,認為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殖民”。

可實際上,縣城正在“反向殖民”,成為一線中產的精神飛地。

文俊的老家是一座距離北京只有一個小時高鐵車程的縣城,前幾年修的仿古商業(yè)街,是縣城人最愛的逛街勝地。

和遍布全國各地的古城一樣,轟炸大魷魚和老酸奶、章魚小丸子都沒有缺席,蜜雪冰城和正新雞排占據了商業(yè)街最顯眼的門面。

號稱按照歷史記載復原重建的仿古城區(qū)規(guī)模不小,但它不過是另一座建筑的陪襯——始建于北宋的古塔,是這座縣城最有名的古建。

這些年,發(fā)展文旅成了不少地方政府格外重視的工作。

文旅的發(fā)展不僅吸引了外地游客,也重新定義了縣城人的休閑方式。以前不起眼的市博物館,也修建了氣派的新館。

雖然在策展水平上和一流場館還有差距,但是館舍的氣派已經絲毫不輸,遠遠望去,儼然一副縣城地標的樣子。

博物館門口的電喇叭用方言播報:上午的門票已經全部預約滿了,請參觀的游客預約其他時間。

文俊在博物館門口打開小紅書,刷新后赫然彈出:××古城你不可錯過的十二個打卡機位。

不遠處,穿著馬面裙的年輕女孩正在排隊拍照。

古城的停車場上,北京、天津的車牌占了一小半,一家本地特色“牛肉罩餅”店里人聲鼎沸,大多數都是普通話和外地口音。

好幾家旅游平臺發(fā)布的報告都說,今年的旅游新熱點,是縣域旅游。

文俊沒想到,這股反向旅游的風,竟然也能刮到自己的老家。

縣城文旅,正在反向吸引一線城市的年輕人。

過去的這個假期,文俊被老家縣城旁的“河北霍格沃茨”再次刷屏;閆如意在家鄉(xiāng)新晉網紅景點看了場日出,堵在路上的時候看到了滬、皖開頭的多地車牌;在小紅書上,到縣城學騎馬、學網球,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經濟適用型中產方案。

縣城消費追逐中產,一線中產擁抱縣城。

一線城市里,代表精致生活的米其林們紛紛關店敗退,shake shack這樣的網紅店也在退去光環(huán)。

商場里最火的是費大廚這樣能把人均控制在兩位數的店鋪,從火鍋到漢堡,9.9已經成為餐飲內卷的基準線,4塊錢的檸檬水“配享太廟”。

塔斯汀開進北京,星巴克走進縣城。消費平權的時代,大家最終在中間地帶握手。

至于說到復制和模仿。在這個景觀社會里,我們誰不是在過著一種二手生活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