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詩人痖弦因肺部感染辭世,享年92歲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詩人痖弦因肺部感染辭世,享年92歲

“基本上我們創(chuàng)造的那個時代還是值得懷念的,因為那個時代非常尊敬文字。”

圖片來源: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痖弦篇截圖

界面新聞記者 | 姜妍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什么是不朽呢

咳嗽藥刮臉刀賞月房租如此等等

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zhàn)斗下

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

便是太陽

                                   —— 《上?!?痖弦

在詩作《上校》中,詩人痖弦探討了不朽的概念。92歲的他,如今已安然辭世,不知他是否在生命中在創(chuàng)作里,找到了關(guān)于“不朽”的答案。他“安然自如的于溫哥華時間十一號早晨回到神的家中”,其家人通過社交網(wǎng)站公布了這一消息。參與了其《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痖弦》紀錄片制作的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文化,痖弦前陣子遭遇了肺部感染。

痖弦原名王慶鱗,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陽縣東莊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童年的物質(zhì)生活十分匱乏,但在《痖弦回憶錄》一書中,他回憶自己生活在一個韻文、歌謠的世界,而這些韻文、歌謠的傳遞者又都是不識字的人,比如奶奶和外婆就教給了他許多這樣的韻文。歌謠中有農(nóng)村生活的知識,有謎語,有做好人做好事等等內(nèi)涵。后來,痖弦把這些素材運用到了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像《乞丐》里寫的,“依舊是小調(diào)兒那個唱,蓮花兒那個落”。

《痖弦詩集》
痖弦 著
理想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

1949年,17歲的痖弦去到中國臺灣地區(qū),曾長期擔任臺灣地區(qū)《聯(lián)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編,著有《痖弦詩抄》《深淵》《鹽》等詩集。在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繁茂的年代,痖弦的創(chuàng)作力算得上高產(chǎn),幾乎每個月都有新作發(fā)表,最瘋狂的時候曾創(chuàng)下一天寫作六首詩的紀錄。1954年,痖弦與詩人洛夫、張默共同創(chuàng)辦雜志《創(chuàng)世紀》,他將之稱為自己生命中“最崇高的精神殿堂”。

中年后,痖弦的興趣轉(zhuǎn)向了詩論研究和新詩歷史的爬梳整理。后面又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副刊編輯上,他曾說,“我不喜歡別人說編輯是為別人做嫁衣,我認為編輯不是職業(yè)而是事業(yè)?!痹?1歲時,回憶起自己在《聯(lián)合報》副刊擔任編輯的二十年光景,痖弦非常感慨,他說當時二十多人編輯副刊,力求每個字都要準確,如果有作者提及唐詩說了什么,編輯一定要查清楚唐詩上有沒有這樣的話,要看很多書籍挑選出好的作者主動約稿和培養(yǎng),可能有些人培養(yǎng)一多年稿件還不會刊載,但如今這樣的工夫不再有了。“基本上我們創(chuàng)造的那個時代還是值得懷念的,因為那個時代非常尊敬文字。我們那時候通信,把信丟到郵筒里,忽然發(fā)現(xiàn)錯了兩個字,人就會覺得很不安,圍著郵箱走三遍,恨不得用手插到郵筒里去,把信拿出來,把那兩個字改掉,因為覺得很粗糙,很失禮,很不應該,但現(xiàn)在沒有這個了。”痖弦感慨道。

在《痖弦回憶錄》中,他說家鄉(xiāng)對自己一生的影響非常大。他認為自己的文學有兩個源泉:一個是母親,一個就是故鄉(xiāng),而這兩者本身就是混起來的意象?!拔矣X得幸福的人是有充分的對母親的記憶——母親陪著他成長,從童年少年到青年,這是幸福的。有對故鄉(xiāng)美好、完整的回憶,也是非常幸福的。我很慶幸,我保留了對母親、故鄉(xiāng)清晰的記憶,讓我在八十多歲還能一閉眼睛就‘回到’故鄉(xiāng),聽到鳥叫聲,聞到麥田的清香?!?/p>

《痖弦回憶錄》
痖弦 口述 辛上邪 整理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9

參考資料:

《新京報》2013年11月稿件《八旬痖弦獲“中坤詩歌獎”》

《痖弦回憶錄》

未經(jīng)正式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quán)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詩人痖弦因肺部感染辭世,享年92歲

“基本上我們創(chuàng)造的那個時代還是值得懷念的,因為那個時代非常尊敬文字?!?/p>

圖片來源: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痖弦篇截圖

界面新聞記者 | 姜妍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什么是不朽呢

咳嗽藥刮臉刀賞月房租如此等等

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zhàn)斗下

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

便是太陽

                                   —— 《上?!?痖弦

在詩作《上校》中,詩人痖弦探討了不朽的概念。92歲的他,如今已安然辭世,不知他是否在生命中在創(chuàng)作里,找到了關(guān)于“不朽”的答案。他“安然自如的于溫哥華時間十一號早晨回到神的家中”,其家人通過社交網(wǎng)站公布了這一消息。參與了其《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痖弦》紀錄片制作的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文化,痖弦前陣子遭遇了肺部感染。

痖弦原名王慶鱗,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陽縣東莊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童年的物質(zhì)生活十分匱乏,但在《痖弦回憶錄》一書中,他回憶自己生活在一個韻文、歌謠的世界,而這些韻文、歌謠的傳遞者又都是不識字的人,比如奶奶和外婆就教給了他許多這樣的韻文。歌謠中有農(nóng)村生活的知識,有謎語,有做好人做好事等等內(nèi)涵。后來,痖弦把這些素材運用到了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像《乞丐》里寫的,“依舊是小調(diào)兒那個唱,蓮花兒那個落”。

《痖弦詩集》
痖弦 著
理想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

1949年,17歲的痖弦去到中國臺灣地區(qū),曾長期擔任臺灣地區(qū)《聯(lián)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編,著有《痖弦詩抄》《深淵》《鹽》等詩集。在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繁茂的年代,痖弦的創(chuàng)作力算得上高產(chǎn),幾乎每個月都有新作發(fā)表,最瘋狂的時候曾創(chuàng)下一天寫作六首詩的紀錄。1954年,痖弦與詩人洛夫、張默共同創(chuàng)辦雜志《創(chuàng)世紀》,他將之稱為自己生命中“最崇高的精神殿堂”。

中年后,痖弦的興趣轉(zhuǎn)向了詩論研究和新詩歷史的爬梳整理。后面又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副刊編輯上,他曾說,“我不喜歡別人說編輯是為別人做嫁衣,我認為編輯不是職業(yè)而是事業(yè)?!痹?1歲時,回憶起自己在《聯(lián)合報》副刊擔任編輯的二十年光景,痖弦非常感慨,他說當時二十多人編輯副刊,力求每個字都要準確,如果有作者提及唐詩說了什么,編輯一定要查清楚唐詩上有沒有這樣的話,要看很多書籍挑選出好的作者主動約稿和培養(yǎng),可能有些人培養(yǎng)一多年稿件還不會刊載,但如今這樣的工夫不再有了?!盎旧衔覀儎?chuàng)造的那個時代還是值得懷念的,因為那個時代非常尊敬文字。我們那時候通信,把信丟到郵筒里,忽然發(fā)現(xiàn)錯了兩個字,人就會覺得很不安,圍著郵箱走三遍,恨不得用手插到郵筒里去,把信拿出來,把那兩個字改掉,因為覺得很粗糙,很失禮,很不應該,但現(xiàn)在沒有這個了?!别橄腋锌?。

在《痖弦回憶錄》中,他說家鄉(xiāng)對自己一生的影響非常大。他認為自己的文學有兩個源泉:一個是母親,一個就是故鄉(xiāng),而這兩者本身就是混起來的意象?!拔矣X得幸福的人是有充分的對母親的記憶——母親陪著他成長,從童年少年到青年,這是幸福的。有對故鄉(xiāng)美好、完整的回憶,也是非常幸福的。我很慶幸,我保留了對母親、故鄉(xiāng)清晰的記憶,讓我在八十多歲還能一閉眼睛就‘回到’故鄉(xiāng),聽到鳥叫聲,聞到麥田的清香?!?/p>

《痖弦回憶錄》
痖弦 口述 辛上邪 整理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9

參考資料:

《新京報》2013年11月稿件《八旬痖弦獲“中坤詩歌獎”》

《痖弦回憶錄》

未經(jīng)正式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quán)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