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高端酸奶的濾鏡碎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高端酸奶的濾鏡碎了

酸奶刺客,撐不下去了。

圖片來源:pexels-Lisa Fotios

文 | 斑馬消費 陳碧婷

“雪糕刺客”銷聲匿跡之后,“酸奶刺客”恐怕也撐不下去了。

國慶節(jié)前夕,有關#酸奶刺客賣不動了#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無數消費者吐槽被酸奶的高價“背刺”,還要被品質“背刺”。

如今接連面臨著銷量下滑、打折促銷、品牌翻車,曾作為消費升級代表產品之一的高端酸奶,濾鏡還是碎了。

高端酸奶為何能夠賣出高價?當紅利期過去,品牌還能怎么留住消費者?

憑什么貴

2015年以前,國內大多乳企巨頭受限于冷鏈運輸等供應鏈體系的不完善,對低溫酸奶的重視度并不高。

哈根達斯母公司法國優(yōu)諾集團,反其道而行之,推出135毫升定價8元的高端酸奶,號稱100%生牛乳,很快就在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市場引發(fā)消費熱潮。

在前些年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各路玩家開始紛紛切入酸奶賽道。數據顯示,2015年前后我國酸奶企業(yè)注冊量從472家激增至1282家,前段時間深陷消毒水風波的簡愛等網紅品牌也誕生于這個時期。

在乳制品行業(yè)分析師看來,酸奶變得越來越貴,是國內酸奶高端化的具體表現。

酸奶的價格,能從幾元錢一路上漲到十幾元甚至幾十元,各品牌對高端酸奶的營銷策略“居功至偉”。

最常打的是健康牌,零糖零脂零添加、富含活性乳酸菌、有助于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種種特性完美契合當代人對健康的追求。

配料表也越來越難看懂,維生素只是入門,花青素、煙酸、白蕓豆提取物等,讓人眼花繚亂。

為樹立起高端定位,品牌重金邀請知名明星代言,各大直播間和社交平臺瘋狂種草來搶占消費者心智。與此同時,較少打折促銷,維持價格底線。

增強社交屬性,是高端酸奶屢試不爽的策略。以“酸奶界的愛馬仕”Blueglass為例,高顏值+滿杯料,引來無數年輕人為之折腰。

光環(huán)褪去

隨著理性消費的回歸,去年以來,低溫酸奶市場下降的趨勢,到現在仍未得到改觀。

據馬上贏數據,今年一季度線下酸奶品類整體銷售額再次下滑11.46%,銷售量則同比下滑12.69%。

在整體市場背景之下,品質配不上高價,甚至被疑為智商稅,消費者逐漸遠離高端酸奶。

購買高端酸奶的消費群體,多是為健康買單,可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嗎?

以高端酸奶經常宣稱的百億活性益生菌為例,人體中的細菌數量數不勝數,百億益生菌能夠帶來的改變非常細微。很多高端酸奶喜歡突出保加利亞乳桿菌等發(fā)酵菌種,如今,這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至于蛋白質含量,很多普通酸奶可能還高于所謂的“高端酸奶”。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高價購買的高端酸奶,還多次因食安問題翻車。

2022年4月,卡士推出的“餐后一小時”酸奶被上海市監(jiān)局抽檢發(fā)現酵母超標60倍;今年8月簡愛酸奶深陷消毒水風波。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卡士和簡愛酸奶的投訴量已達數百條,大多集中在產品變質、有異物、食用后嘔吐等問題。

以上只是預包裝酸奶的“坑”,事實上,最近兩年異軍突起的現制酸奶品牌,日子同樣不好過。

茉酸奶從今年初到6月已經閉店142家,超過過去4年的閉店之和;Blueglass被消費者吐槽只剩下顏值還有一戰(zhàn)之力;K22的草莓酸奶被質疑拿草莓干代替……

回歸產品

據中國產業(yè)研究報告數據,目前我國人均酸奶消費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僅為日本的1/6,還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對于高端品牌們而言,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想在賽道繼續(xù)掘金,得先活下去。過去,始終堅持價格底線的高端品牌們,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打折促銷成為常態(tài)。

在各大線下商超等渠道,卡士“餐后一小時”(250g)從此前的10元每瓶已經下滑到現在10元兩瓶、簡愛(135g)從6元每杯下滑到不足5元、君樂寶簡醇(150g)只要6元就能買到、蒙牛冠益乳更是推出了“買2贈1”活動,每瓶100g售價6.6元。

不僅是價格,高端酸奶品牌回歸產品本身,才是決勝未來的關鍵。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酸奶品牌已經在調整自身定位,更加注重性價比,同時還要從功能屬性出發(fā),持續(xù)加強產品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

這一點或許可以參考此前的日本酸奶市場。日本乳企在進行本土化改造過程中,將酸奶產品和紅薯、板栗、抹茶等食材結合,創(chuàng)下不俗銷量;同時還對品類進一步細分開發(fā)出了防痛風酸奶、控三高酸奶和植物基酸奶等產品,解決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

國內乳企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些許動作,針對很多消費者喜歡酸奶配堅果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堅果酸奶、攪拌酸奶等新品。來自江蘇的“新小莓”,三年時間內銷售額就從0.3億元增長到了2.6億元。除此之外,還包括為運動人士推出的高蛋白酸奶,老年人所需的增強免疫力酸奶等。

當產品回歸本質,而不單單是講故事,品牌、企業(yè)和行業(yè),才有生命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高端酸奶的濾鏡碎了

酸奶刺客,撐不下去了。

圖片來源:pexels-Lisa Fotios

文 | 斑馬消費 陳碧婷

“雪糕刺客”銷聲匿跡之后,“酸奶刺客”恐怕也撐不下去了。

國慶節(jié)前夕,有關#酸奶刺客賣不動了#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無數消費者吐槽被酸奶的高價“背刺”,還要被品質“背刺”。

如今接連面臨著銷量下滑、打折促銷、品牌翻車,曾作為消費升級代表產品之一的高端酸奶,濾鏡還是碎了。

高端酸奶為何能夠賣出高價?當紅利期過去,品牌還能怎么留住消費者?

憑什么貴

2015年以前,國內大多乳企巨頭受限于冷鏈運輸等供應鏈體系的不完善,對低溫酸奶的重視度并不高。

哈根達斯母公司法國優(yōu)諾集團,反其道而行之,推出135毫升定價8元的高端酸奶,號稱100%生牛乳,很快就在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市場引發(fā)消費熱潮。

在前些年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各路玩家開始紛紛切入酸奶賽道。數據顯示,2015年前后我國酸奶企業(yè)注冊量從472家激增至1282家,前段時間深陷消毒水風波的簡愛等網紅品牌也誕生于這個時期。

在乳制品行業(yè)分析師看來,酸奶變得越來越貴,是國內酸奶高端化的具體表現。

酸奶的價格,能從幾元錢一路上漲到十幾元甚至幾十元,各品牌對高端酸奶的營銷策略“居功至偉”。

最常打的是健康牌,零糖零脂零添加、富含活性乳酸菌、有助于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種種特性完美契合當代人對健康的追求。

配料表也越來越難看懂,維生素只是入門,花青素、煙酸、白蕓豆提取物等,讓人眼花繚亂。

為樹立起高端定位,品牌重金邀請知名明星代言,各大直播間和社交平臺瘋狂種草來搶占消費者心智。與此同時,較少打折促銷,維持價格底線。

增強社交屬性,是高端酸奶屢試不爽的策略。以“酸奶界的愛馬仕”Blueglass為例,高顏值+滿杯料,引來無數年輕人為之折腰。

光環(huán)褪去

隨著理性消費的回歸,去年以來,低溫酸奶市場下降的趨勢,到現在仍未得到改觀。

據馬上贏數據,今年一季度線下酸奶品類整體銷售額再次下滑11.46%,銷售量則同比下滑12.69%。

在整體市場背景之下,品質配不上高價,甚至被疑為智商稅,消費者逐漸遠離高端酸奶。

購買高端酸奶的消費群體,多是為健康買單,可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嗎?

以高端酸奶經常宣稱的百億活性益生菌為例,人體中的細菌數量數不勝數,百億益生菌能夠帶來的改變非常細微。很多高端酸奶喜歡突出保加利亞乳桿菌等發(fā)酵菌種,如今,這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至于蛋白質含量,很多普通酸奶可能還高于所謂的“高端酸奶”。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高價購買的高端酸奶,還多次因食安問題翻車。

2022年4月,卡士推出的“餐后一小時”酸奶被上海市監(jiān)局抽檢發(fā)現酵母超標60倍;今年8月簡愛酸奶深陷消毒水風波。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卡士和簡愛酸奶的投訴量已達數百條,大多集中在產品變質、有異物、食用后嘔吐等問題。

以上只是預包裝酸奶的“坑”,事實上,最近兩年異軍突起的現制酸奶品牌,日子同樣不好過。

茉酸奶從今年初到6月已經閉店142家,超過過去4年的閉店之和;Blueglass被消費者吐槽只剩下顏值還有一戰(zhàn)之力;K22的草莓酸奶被質疑拿草莓干代替……

回歸產品

據中國產業(yè)研究報告數據,目前我國人均酸奶消費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僅為日本的1/6,還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對于高端品牌們而言,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想在賽道繼續(xù)掘金,得先活下去。過去,始終堅持價格底線的高端品牌們,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打折促銷成為常態(tài)。

在各大線下商超等渠道,卡士“餐后一小時”(250g)從此前的10元每瓶已經下滑到現在10元兩瓶、簡愛(135g)從6元每杯下滑到不足5元、君樂寶簡醇(150g)只要6元就能買到、蒙牛冠益乳更是推出了“買2贈1”活動,每瓶100g售價6.6元。

不僅是價格,高端酸奶品牌回歸產品本身,才是決勝未來的關鍵。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酸奶品牌已經在調整自身定位,更加注重性價比,同時還要從功能屬性出發(fā),持續(xù)加強產品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

這一點或許可以參考此前的日本酸奶市場。日本乳企在進行本土化改造過程中,將酸奶產品和紅薯、板栗、抹茶等食材結合,創(chuàng)下不俗銷量;同時還對品類進一步細分開發(fā)出了防痛風酸奶、控三高酸奶和植物基酸奶等產品,解決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

國內乳企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些許動作,針對很多消費者喜歡酸奶配堅果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堅果酸奶、攪拌酸奶等新品。來自江蘇的“新小莓”,三年時間內銷售額就從0.3億元增長到了2.6億元。除此之外,還包括為運動人士推出的高蛋白酸奶,老年人所需的增強免疫力酸奶等。

當產品回歸本質,而不單單是講故事,品牌、企業(yè)和行業(yè),才有生命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