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為何女性總為自己的癡迷自責,無法像男人那樣盡興玩耍?| 一周新書推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為何女性總為自己的癡迷自責,無法像男人那樣盡興玩耍?| 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陳沖、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韓國女性、女性倫理、媽媽與追星、法國大革命、托芙·揚松、蝗蟲博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貓魚》

陳沖 著
上海三聯書店·理想國 2024-6

在上海話里,“貓魚”指的是在菜市場出售的一種本該漏網的小魚,用以喂貓,滬語發(fā)音“毛魚”。隨著貓糧的出現,貓魚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消失了。但是陳沖還記得它,對她來說,貓魚是生命里轉瞬即逝的靈感、人的本性里被遺忘或隱藏的真相,也是日常生活體驗的每一個奇跡。

《貓魚》是電影人陳沖的自傳性散文作品,她在書中寫著祖輩與母親的故事、住在上海平江路老房子的歲月、獨自踏上異國留學之旅,以及拍攝《小花》《末代皇帝》《意》《太陽照常升起》等作品的臺前幕后,既是回憶錄,也是知識人的心靈史和當代女性的成長之書。這部作品獲得了《收獲》文學榜長篇非虛構獎,評語稱,這本書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文學意義上獨特又深沉的陳沖,她以克制內斂的筆法向家族歷史征進,踏進如煙的往事卻不沉溺其中,呈現出一種沉郁悲憫的氣質。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加]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賴小嬋 張劍鋒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4-7

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隨筆集《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出版于2021年,收錄了阿特伍德近二十年來的五十多篇作品。作為西方文壇最活躍、最關心公共話題的作家之一,阿特伍德在書中提出一連串疑問,這些問題涉獵廣泛,且對當下十分重要,從科技、債務、特朗普當選、氣候危機、環(huán)保主義、觀鳥熱潮等無所不包,無怪乎本書的英文原名為“Burning Questions”。

通過這些提問,讀者也得以了解阿特伍德風趣幽默的一面——男人為什么不把脫掉的襪子從地板上撿起來?因為男人是只注意移動的動物,而女性可以像采蘑菇那樣看到襪子;觀鳥愛好者會把自己比喻成哪種鳥?阿特伍德的選擇是奧丁的烏鴉。除了對熱點公共事件的評論,阿特伍德也用相當的篇幅回顧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涯,包括《使女的故事》《證言》等暢銷作品的創(chuàng)作談,以及對艾麗絲·門羅等名家的評論。

《她是幸存者》

[美]格蕾絲·趙 著 陳磊 譯
九州出版社·后浪文學 2024-6

從1945年到20世紀90年代末,曾有大約一百萬為美國軍隊提供性服務的韓國女性,還有嫁給美國男人并移居美國的十萬韓國女性,她們被稱為“洋公主”。本書作者、韓裔美國社會學者格蕾絲·趙的母親就是這樣的一位“洋公主”。1994年,年輕的格蕾絲知曉了這個家庭秘密,并自此開始了一項計劃,試圖了解并還原母親的生命經歷?!端切掖嬲摺芬粫闶歉窭俳z進行“自我民族志”后寫下的家族歷史,既記錄了種族主義造成的心理傷害,也探索了食物如何成為母女之間的救贖力量。

作為一名小鎮(zhèn)亞裔移民二代,格蕾絲兒時遭受霸凌歧視,后來求學布朗、哈佛大學并成為了一名社會學者。事實上,她的成長與求學之路都是為了回應母親以及這些韓國女性的命運。她先后成為女性主義思想家貝爾·胡克斯、帕特里夏·克拉夫的學生,完成了博士論文,論文也為本書奠定了基礎。本書入選2021年《時代》、NPR年度最佳圖書書單,并獲得2022年亞太裔美國人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評委會認為,本書展示了回憶錄這種體裁的創(chuàng)新潛能,也重新想象了學術在真實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你,我們》

 [法] 露西·伊利格瑞 著 米蘭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6

露西·伊利格瑞是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家,與茱莉亞·克里斯蒂娃、埃萊娜·西蘇并稱為女性主義研究的“三駕馬車”,她的性別差異倫理思想已經成為女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者女人的窺鏡》《非一之性》等著作均已引入國內?!段?,你,我們》是伊利格瑞的代表作之一,收錄了作者在80年代末的演講文章、采訪及短文,著重討論女性主體有別于男性主體的可能性。

在伊利格瑞看來,當女性要求“平等”,其實是把真正的目的表錯了意——女性究竟與誰相比而平等?與男人相比?以工資相比?可是為什么不與自己相比呢?哲學和精神分析的雙重訓練,使伊利格瑞在反思女性解放時有了不同于追求性別平等的維度。她認為,這些斗爭不僅僅應該以主張的方式進行,也不僅要實現法律意義上的社會正義,而是必須讓女性獲得另一種身份,保證性差異,并發(fā)展一種對兩性均施以尊重的“性文化”。

《我要快樂!當媽媽們開始追星》

[澳] 塔比瑟·卡萬 著 左藍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野spring 2024-6

簡單來說,這本書講述了一位母親的追星歷程,她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后突然迷上了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但是本書又遠不止如此。借由自己的追星故事,澳大利亞作家塔比瑟·卡萬用幽默戲謔的口吻,探討了女性如何奪回追星、讀同人小說/言情小說、喜愛流行文化的權利。

在書中,卡萬提出了諸多深具當下性的議題:為何女性會在當上母親后陷入對名人的迷戀?為何女性總為自己的癡迷自責,無法像男人那樣盡興玩耍?她驚訝地發(fā)現,成為母親如同第二次青春期,而這是因為,女性會在這個更看重理性思考的社會系統(tǒng)中貶低自己熱愛的事物,男性則可以把熱愛變成終生的事業(yè)。由此,卡萬并提出了一種與男性不同的獨特倫理觀,鼓勵女性重拾歡樂。正如《自由蘭斯星報》評價的那樣:“僅僅用有趣來形容這本書是對作者的一種傷害,她試圖探究的,其實是女性在社會中的位置與自身成長之間的沖突?!?/p>

《公民們:法國大革命編年史》

[英]西蒙·沙瑪 著 俞敏 祖國霞 譯
商務印書館 2024-6

通常的觀點認為,法國大革命的成就是推翻法國壓迫性的舊政權,創(chuàng)建了一個全新的啟蒙時代。然而英國歷史學家西蒙·沙瑪在這本充滿挑戰(zhàn)性的編年史中提出,在革命前夕,舊制度遠非奄奄一息,而是充滿了活力和能量。沙瑪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和重構,本書由此成為法國大革命史學中修正派觀點的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新文化史的典范。

在書中,沙瑪指出,彼時的法國貴族并非停滯不前,而是十分樂于接受新鮮思想和新投資,貴族中的企業(yè)與資產階級企業(yè)一樣充滿活力。冶金、礦山、造船或街道照明等領域最偉大的現代化發(fā)明者都是貴族出身,大革命也并沒有產生“公民的愛國文化”,在此之前這種文化就已經存在了。他認為,革命暴力的起因更多的是對現代化的敵意,而不是加速現代化的意愿?!稌r代》雜志如此評價道:“沙瑪是一位講故事的大師。他精彩的敘述使我們相信,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許多東西都是錯誤的?!?/p>

《創(chuàng)作與愛:托芙·揚松傳》

[芬蘭] 圖拉·卡爾亞萊寧 著 崔可 譯
中信·無界 2024-4

托芙·揚松是著名的姆明之母,但是她的人生不僅關乎姆明,她還是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以及一名芬蘭詩人、油畫家、連環(huán)畫家。當被問到她的作品是為誰而寫時,托芙·揚松回答說,自己不僅僅為了兒童而畫,她的作品吸引的其實是那些不合群、處于邊緣位置的人,而她自己也決定成為一個與社會脫節(jié)、不關心政治,只知道畫檸檬、保持著怪異愛好的個人主義者。

這本傳記記錄的就是托芙·揚松自由而豐富的一生,由芬蘭藝術史學家和非虛構作家圖拉·卡爾亞萊寧寫就。書中交織著大量照片與插圖,讓讀者得以在一頁頁作品中看到托芙持續(xù)一生的驚人成長——她如何創(chuàng)作出姆明,以及她與同性戀人薇薇卡之間的愛戀,事實上,正是薇薇卡給了托芙成為藝術家的勇氣。在書中,讀者還能讀到許多關于姆明的趣味知識,看到這個童話形象與現實的諸多關聯,比如它如何受到二戰(zhàn)、薇薇卡和托芙本人家庭的影響。

《戰(zhàn)斗吧,蝗蟲博士!》

 [日] 前野·烏魯德·浩太郎 著 曹逸冰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明室Lucida 2024-6

本書是昆蟲學家、神戶大學自然科學研究博士前野·烏魯德·浩太郎的作品,以自嘲、戲謔的口吻記錄下了他的非洲追夢歷險,出版后便成為了日本的暢銷書。作者為了實現成為昆蟲學家的夢想,遠離日本的家鄉(xiāng)秋田,前往非洲撒哈拉沙漠研究蝗蟲,不料現實與預想卻完全不同——環(huán)境惡劣,語言不通,經費也即將見底,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荒唐搞笑的事件,令人想起那本同樣以幽默的筆觸記錄田野經歷的《天真的人類學家》。

《戰(zhàn)斗吧,蝗蟲博士!》也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昆蟲科普書。市面上有很多昆蟲科普書,但是關于蝗蟲的并不多見。本書作者在一線調查了沙漠蝗蟲的生物學奧秘和防治技術,為讀者提供了全面的科普知識,并配以100多幅彩色或黑色照片,呈現出那個在烈日和沙漠之下,到處是蝎子、刺猬和駱駝的奇妙世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為何女性總為自己的癡迷自責,無法像男人那樣盡興玩耍?| 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陳沖、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韓國女性、女性倫理、媽媽與追星、法國大革命、托芙·揚松、蝗蟲博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貓魚》

陳沖 著
上海三聯書店·理想國 2024-6

在上海話里,“貓魚”指的是在菜市場出售的一種本該漏網的小魚,用以喂貓,滬語發(fā)音“毛魚”。隨著貓糧的出現,貓魚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消失了。但是陳沖還記得它,對她來說,貓魚是生命里轉瞬即逝的靈感、人的本性里被遺忘或隱藏的真相,也是日常生活體驗的每一個奇跡。

《貓魚》是電影人陳沖的自傳性散文作品,她在書中寫著祖輩與母親的故事、住在上海平江路老房子的歲月、獨自踏上異國留學之旅,以及拍攝《小花》《末代皇帝》《意》《太陽照常升起》等作品的臺前幕后,既是回憶錄,也是知識人的心靈史和當代女性的成長之書。這部作品獲得了《收獲》文學榜長篇非虛構獎,評語稱,這本書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文學意義上獨特又深沉的陳沖,她以克制內斂的筆法向家族歷史征進,踏進如煙的往事卻不沉溺其中,呈現出一種沉郁悲憫的氣質。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加]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賴小嬋 張劍鋒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4-7

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隨筆集《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出版于2021年,收錄了阿特伍德近二十年來的五十多篇作品。作為西方文壇最活躍、最關心公共話題的作家之一,阿特伍德在書中提出一連串疑問,這些問題涉獵廣泛,且對當下十分重要,從科技、債務、特朗普當選、氣候危機、環(huán)保主義、觀鳥熱潮等無所不包,無怪乎本書的英文原名為“Burning Questions”。

通過這些提問,讀者也得以了解阿特伍德風趣幽默的一面——男人為什么不把脫掉的襪子從地板上撿起來?因為男人是只注意移動的動物,而女性可以像采蘑菇那樣看到襪子;觀鳥愛好者會把自己比喻成哪種鳥?阿特伍德的選擇是奧丁的烏鴉。除了對熱點公共事件的評論,阿特伍德也用相當的篇幅回顧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涯,包括《使女的故事》《證言》等暢銷作品的創(chuàng)作談,以及對艾麗絲·門羅等名家的評論。

《她是幸存者》

[美]格蕾絲·趙 著 陳磊 譯
九州出版社·后浪文學 2024-6

從1945年到20世紀90年代末,曾有大約一百萬為美國軍隊提供性服務的韓國女性,還有嫁給美國男人并移居美國的十萬韓國女性,她們被稱為“洋公主”。本書作者、韓裔美國社會學者格蕾絲·趙的母親就是這樣的一位“洋公主”。1994年,年輕的格蕾絲知曉了這個家庭秘密,并自此開始了一項計劃,試圖了解并還原母親的生命經歷?!端切掖嬲摺芬粫闶歉窭俳z進行“自我民族志”后寫下的家族歷史,既記錄了種族主義造成的心理傷害,也探索了食物如何成為母女之間的救贖力量。

作為一名小鎮(zhèn)亞裔移民二代,格蕾絲兒時遭受霸凌歧視,后來求學布朗、哈佛大學并成為了一名社會學者。事實上,她的成長與求學之路都是為了回應母親以及這些韓國女性的命運。她先后成為女性主義思想家貝爾·胡克斯、帕特里夏·克拉夫的學生,完成了博士論文,論文也為本書奠定了基礎。本書入選2021年《時代》、NPR年度最佳圖書書單,并獲得2022年亞太裔美國人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評委會認為,本書展示了回憶錄這種體裁的創(chuàng)新潛能,也重新想象了學術在真實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你,我們》

 [法] 露西·伊利格瑞 著 米蘭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6

露西·伊利格瑞是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家,與茱莉亞·克里斯蒂娃、埃萊娜·西蘇并稱為女性主義研究的“三駕馬車”,她的性別差異倫理思想已經成為女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者女人的窺鏡》《非一之性》等著作均已引入國內。《我,你,我們》是伊利格瑞的代表作之一,收錄了作者在80年代末的演講文章、采訪及短文,著重討論女性主體有別于男性主體的可能性。

在伊利格瑞看來,當女性要求“平等”,其實是把真正的目的表錯了意——女性究竟與誰相比而平等?與男人相比?以工資相比?可是為什么不與自己相比呢?哲學和精神分析的雙重訓練,使伊利格瑞在反思女性解放時有了不同于追求性別平等的維度。她認為,這些斗爭不僅僅應該以主張的方式進行,也不僅要實現法律意義上的社會正義,而是必須讓女性獲得另一種身份,保證性差異,并發(fā)展一種對兩性均施以尊重的“性文化”。

《我要快樂!當媽媽們開始追星》

[澳] 塔比瑟·卡萬 著 左藍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野spring 2024-6

簡單來說,這本書講述了一位母親的追星歷程,她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后突然迷上了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但是本書又遠不止如此。借由自己的追星故事,澳大利亞作家塔比瑟·卡萬用幽默戲謔的口吻,探討了女性如何奪回追星、讀同人小說/言情小說、喜愛流行文化的權利。

在書中,卡萬提出了諸多深具當下性的議題:為何女性會在當上母親后陷入對名人的迷戀?為何女性總為自己的癡迷自責,無法像男人那樣盡興玩耍?她驚訝地發(fā)現,成為母親如同第二次青春期,而這是因為,女性會在這個更看重理性思考的社會系統(tǒng)中貶低自己熱愛的事物,男性則可以把熱愛變成終生的事業(yè)。由此,卡萬并提出了一種與男性不同的獨特倫理觀,鼓勵女性重拾歡樂。正如《自由蘭斯星報》評價的那樣:“僅僅用有趣來形容這本書是對作者的一種傷害,她試圖探究的,其實是女性在社會中的位置與自身成長之間的沖突?!?/p>

《公民們:法國大革命編年史》

[英]西蒙·沙瑪 著 俞敏 祖國霞 譯
商務印書館 2024-6

通常的觀點認為,法國大革命的成就是推翻法國壓迫性的舊政權,創(chuàng)建了一個全新的啟蒙時代。然而英國歷史學家西蒙·沙瑪在這本充滿挑戰(zhàn)性的編年史中提出,在革命前夕,舊制度遠非奄奄一息,而是充滿了活力和能量。沙瑪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和重構,本書由此成為法國大革命史學中修正派觀點的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新文化史的典范。

在書中,沙瑪指出,彼時的法國貴族并非停滯不前,而是十分樂于接受新鮮思想和新投資,貴族中的企業(yè)與資產階級企業(yè)一樣充滿活力。冶金、礦山、造船或街道照明等領域最偉大的現代化發(fā)明者都是貴族出身,大革命也并沒有產生“公民的愛國文化”,在此之前這種文化就已經存在了。他認為,革命暴力的起因更多的是對現代化的敵意,而不是加速現代化的意愿?!稌r代》雜志如此評價道:“沙瑪是一位講故事的大師。他精彩的敘述使我們相信,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許多東西都是錯誤的。”

《創(chuàng)作與愛:托芙·揚松傳》

[芬蘭] 圖拉·卡爾亞萊寧 著 崔可 譯
中信·無界 2024-4

托芙·揚松是著名的姆明之母,但是她的人生不僅關乎姆明,她還是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以及一名芬蘭詩人、油畫家、連環(huán)畫家。當被問到她的作品是為誰而寫時,托芙·揚松回答說,自己不僅僅為了兒童而畫,她的作品吸引的其實是那些不合群、處于邊緣位置的人,而她自己也決定成為一個與社會脫節(jié)、不關心政治,只知道畫檸檬、保持著怪異愛好的個人主義者。

這本傳記記錄的就是托芙·揚松自由而豐富的一生,由芬蘭藝術史學家和非虛構作家圖拉·卡爾亞萊寧寫就。書中交織著大量照片與插圖,讓讀者得以在一頁頁作品中看到托芙持續(xù)一生的驚人成長——她如何創(chuàng)作出姆明,以及她與同性戀人薇薇卡之間的愛戀,事實上,正是薇薇卡給了托芙成為藝術家的勇氣。在書中,讀者還能讀到許多關于姆明的趣味知識,看到這個童話形象與現實的諸多關聯,比如它如何受到二戰(zhàn)、薇薇卡和托芙本人家庭的影響。

《戰(zhàn)斗吧,蝗蟲博士!》

 [日] 前野·烏魯德·浩太郎 著 曹逸冰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明室Lucida 2024-6

本書是昆蟲學家、神戶大學自然科學研究博士前野·烏魯德·浩太郎的作品,以自嘲、戲謔的口吻記錄下了他的非洲追夢歷險,出版后便成為了日本的暢銷書。作者為了實現成為昆蟲學家的夢想,遠離日本的家鄉(xiāng)秋田,前往非洲撒哈拉沙漠研究蝗蟲,不料現實與預想卻完全不同——環(huán)境惡劣,語言不通,經費也即將見底,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荒唐搞笑的事件,令人想起那本同樣以幽默的筆觸記錄田野經歷的《天真的人類學家》。

《戰(zhàn)斗吧,蝗蟲博士!》也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昆蟲科普書。市面上有很多昆蟲科普書,但是關于蝗蟲的并不多見。本書作者在一線調查了沙漠蝗蟲的生物學奧秘和防治技術,為讀者提供了全面的科普知識,并配以100多幅彩色或黑色照片,呈現出那個在烈日和沙漠之下,到處是蝎子、刺猬和駱駝的奇妙世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