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小福
編輯|樸芳
2024年6月27日,市場大盤數字停留在5000萬+。
而在去年的這一天,一部《消失的她》就拿下近2億的日票房,那時候,大盤已經平穩(wěn)坐上2億+區(qū)間。
端午檔全軍覆沒,六月新片不見黑馬,今年暑期檔,至今毫無起色。
暑期檔難預熱
用一句話形容今年暑期檔現在的狀態(tài),就是“大片沒動靜,小片不爭氣”。
作為與春節(jié)檔、國慶檔并列的頭部檔期,每年暑期檔都是頭部項目扎堆聚集的時間段。但現在暑期檔大片仍然未能完全脫離缺位狀態(tài)。
做不完的做不完,重剪的重剪,甚至不少確定要在暑期檔上映的項目仍在蓄力階段——沈騰、馬麗新片《抓娃娃》今日改名回歸,《異人之下》《逆行人生》兩部頭部項目定檔卻遲遲不見投入更多宣發(fā)動作,陳思誠導演新片《解密》干脆選擇“隱身”,等待擇日官宣檔期。
能理解在宣發(fā)周期縮短、觀眾觀影決策后置的市場環(huán)境下,過早投入宣發(fā)對影片本身映前熱度增長并無明顯助力。但今年暑期檔很大程度上給行業(yè)人帶來的觀感是“不確定性”,這種情況下,沒有動作便意味著無盡的猜忌。
而與此同時,中小體量電影也沒能承擔起我們的預期。在去年暑期檔成為爆款的幾部影片中,《消失的她》《孤注一擲》都是非典型頭部項目,也正是這樣黑馬項目的沖出,賦予了全行業(yè)信心。
今年暑期檔這種項目至今是缺失的。
自五一檔結束以來,市場便重新回到平淡之中。暑期檔絕佳預熱時機六月被荒廢,硬要說起來,最近為數不多激起市場漣漪的只有上周上映的《云邊有個小賣部》。
作為一部商業(yè)片,《云邊有個小賣部》利用親情、友情、愛情元素雜燴出一鍋情緒大餐,它俗套卻又精準地打擊著觀眾們,也讓這部影片的預測票房落點一升再升。上映還不到一周,截至目前該片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了2.6億元。
但另一方面,作為張嘉佳時隔8年推出的第二部自編自導項目,《云邊有個小賣部》依舊沒能擺脫《擺渡人》的口碑魔咒,目前豆瓣只有5.4分。
這樣一部體量有限且口碑不佳的項目,市場上限仍然肉眼可見。
這時候我們才意識到,看似能夠被復制的《消失的她》《孤注一擲》,都是難以跨越的市場奇跡。
動畫電影缺失,引進電影填場
而作為暑期檔“特有”重量級選手的動畫電影,由于預定檔期頭號種子《哪吒2》的缺席也大傷元氣,讓檔期內項目有了些群龍無首的味道。
今年暑期檔的動畫電影定檔項目已經超過十部,但其中有市場體量的項目屈指可數。
追光動畫的新作《白蛇:浮生》是目前已定檔項目中市場體量最大的一部。
追光最近幾年影響力持續(xù)提升,去年暑期檔一部《長安三萬里》斬獲超過18億票房。而《白蛇:浮生》作為其最早面世IP最新續(xù)作,基本盤不言而喻。不過相較于遠超預期的《長安三萬里》,《白蛇》系列目前表現最佳的一部《白蛇2:青蛇劫起》票房不過5.8億元,能否繼續(xù)抬高市場空間,在映前階段并不明朗。
其余影片方面,像是專攻低幼觀眾市場的《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6:迷你大冒險》《喜洋洋與灰太狼之守護》都是依靠市場剛需生存的老牌IP。
新IP方面則有貓?zhí)詢杉一ヂ摼W電影公司分別入局的《傘少女》《落凡塵》。其中前者是貓眼此前官宣過的兩部全鏈路孵化動畫項目之一,改編自左小翎和魏瑩創(chuàng)作的古風漫畫作品《傘少女夢談》,后者則是廣美學生2020屆學生畢設短片的同名動畫電影。
二者的共通問題是項目IP嶄新,在口碑釋出之前,能走多遠比較難以預估。
在國產項目已經不足以撐起市場的情況下,一批引進電影作為填檔項目引進、重映。此時,曾經廣為流傳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已經徹底瓦解。
《死侍與金剛狼》作為在國內已經屈指可數的漫威高熱度IP,承擔著為漫威翻盤的重任。為了迎接此次內地上映,漫威方面也誠意十足。先是在一早放出了此次拍攝了官方PG-13版以防刪減導致劇情不連貫的消息,隨后將上海設為全球首映首站,兩位外籍主演均將來華宣傳。
缺口較大的暑期檔動畫電影領域也涌進了不少引進片,像基本盤相對較大的《神偷奶爸4》即便已經錯過了好萊塢在國內的巔峰時期,仍有可觀的IP受眾基礎。
在近兩年表現頗佳的日本動畫電影也將進入暑期檔,將有《藍色禁區(qū):凪》《航海王:強者天下》兩部新片上映。
其中《藍色禁區(qū)》是近年來在日本熱度頗高的運動動漫IP,但在國內影響力稍遜,此次引進的劇場版雖在小范圍內有一定影響力,但難敵《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zhàn)》。而《航海王:強者天下》則是《航海王》劇場版中口碑較高的一作,雖是一部09年的老作品,此次時隔多年首次登上內地銀幕仍然收獲不少觀眾期待。
在新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老片重映也成了暑期檔的解法。本周六即將重映的《白蛇:緣起》有望為《白蛇:浮生》完成預熱。而即將在7月18日重映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更是將與“沈馬”合體新作《抓娃娃》同周對打。
只是遠水不救近火,相較于國產影片,引進片和重映項目終歸只能視作市場的增量。
能夠成為暑期檔轉折點的,只可能是一部國產大片。
全行業(yè)靜待爆款,我們?yōu)槭裁慈绱诵枰笃?/h4>
越是在糟糕的市場環(huán)境下,領路人的作用就愈發(fā)顯著。
20年暑期檔,停擺數月的電影市場因《八佰》而重新回溫,22年暑期檔,又是一部《獨行月球》將影市拉出冰窟。在項目數量緊缺的片荒年,市場難以為繼,唯有大體量項目能夠擔起支撐市場的重擔。而只有大盤被頭部項目帶熱,更多中小體量影片才能找到活的空間。
今年暑期檔,我們似乎又回到了特殊三年的窘迫之中。市場看似重新回歸正軌,內容供給更加豐富多元,但我們的大片卻又是如此不足。自春節(jié)檔結束以來,再也沒有一部影片能夠達到10億量級。
從業(yè)者并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剛剛結束的上影節(jié)上,由阿里影業(yè)主辦的“華語巨制巡禮”一口氣扔出7部大片。嘴上喊的是追求華語電影高質量發(fā)展,但本質上是集行業(yè)頭部之力集中生產大體量項目,為電影市場盡早一步尋回信心。
而今年暑期檔,我們依舊在等待救市大片的面世。
在如此“至暗時刻”,全行業(yè)都在等待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