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人物社 李清揚
編輯|易方興
運營|虎鯨
有人說,麻辣燙如人生,有的人愛吃辣的,有的人偏愛骨湯,搭配上不同的品種組合,像極了不同的人生。但在這個時代,麻辣燙價格上漲,化身為“麻辣燙刺客”,最后,自己選的菜,就算再貴也只能含著淚吃完。
就在剛過不久的元旦假期里,網紅城市長沙,也因為麻辣燙火了一把??缒暌?,一位女生在長沙地攤點了一份麻辣燙,被老板收了106元,引起熱議。作為地道實惠的國民小吃,麻辣燙與106元的價格擺在一起,多少讓人覺得有些割裂。不止地攤,在許多麻辣燙連鎖店里,“點幾根青菜、幾根面條、幾個丸子就吃出四五十元”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麻辣燙為什么越來越貴?曾經的實惠小吃,為何變成了比正餐價格還貴的食物?在高昂的價格背后,有成本的上漲,有商業(yè)模式的更迭,也有資本的加持。似乎,那個一口平價麻辣燙能帶來的暖人心胃的時代,也已經一去不返。
遭遇刺客
最近,被優(yōu)化之后,孫衫彩重新開始找工作。這天中午,她剛結束一場面試,急需一頓性價比高、食材健康的午飯暖暖胃。
如同在大城市漂泊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孫衫彩下廚很少,一日三餐都吃外賣。最近,她家樓下開了一家張亮麻辣燙,她很懷念,作為東北人,初中她是學校附近張亮麻辣燙的???,一頓12元就能吃飽。為了省下配送費,她決心下樓堂食。
她并沒有敞開選,畢竟還沒找到工作。挑了半天,最后選了兩根蟹柳、幾片土豆片、三塊豆腐、兩節(jié)海帶絲、一片腐竹、一根小香腸、一夾子面條。
店員稱重一看——40元。
“店員說完價格我的臉就綠了。”她想說“不要了”,但店員手腳很快,話還沒說出來,餐盤已經被遞進后廚。
到了打包環(huán)節(jié),孫衫彩發(fā)現(xiàn),鍋底小料還要另外收費,“鍋底小料3元,包裝費2元”。這一頓飯,吃得她肉疼。
談到張亮麻辣燙,那自然也繞不開楊國福。如今,在社交平臺上,吐槽張亮和楊國福麻辣燙價格貴的帖子有很多。而在楊國福吃一頓花了61元的事情,哪怕已經過去大半年了,張克依然記憶猶深。
那天,他選的菜以蔬菜為主,比如茼蒿、菠菜、西藍花,還有少量的牛肉和幾個肉丸,加一個粉絲團。服務員一結賬,61元。他愣在原地,不敢置信地問:“你這61?”
“是啊,就是61?!狈諉T回答。張克連問三遍,服務員無動于衷。
麻辣燙化身為價格刺客,在如今這個時代頗為普遍,人們對價格的感知也變得更加敏銳。
不光是以張亮和楊國福為代表的東北麻辣燙,就算在另一個麻辣燙派系的故鄉(xiāng)川渝,曹晏也遇到了麻辣燙刺客。
她在距離重慶高鐵僅需1小時的地級市工作,三個月前的周末,表哥和嫂子驅車來看她,他們去了一家干拌麻辣燙店。與東北人愛吃可以喝湯的麻辣燙比起來,川渝人偏愛麻辣口味的干拌麻辣燙,菜品根據素葷分別裝在不同顏色的盤子里。
一行三人主要挑了些小盤的菜式,葷素結合,葷菜如牛肉、鵪鶉蛋、毛肚,素菜如筍、海帶、土豆片、白菜等等。結賬的時候曹晏也傻眼了,“3個人加起來150元,相當于一個人吃了50元”。
曹宴點的人均50元的川渝麻辣燙。圖 / 受訪者提供
像這樣,人們常為麻辣燙的價格感到錯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麻辣燙無論是在宣傳上,還是在人們普遍的認知中,走的都是性價比路線,但吃到最后并不便宜,所以在心理上難以接受。
老街秤盤麻辣燙也是一個典型例子。2023年6月,《新京報》曾根據窄門餐眼的數據,對全國麻辣燙連鎖門店的數量和價格進行總結。梳理發(fā)現(xiàn),在張亮、楊國福等為代表性的麻辣燙連鎖品牌里,老街稱盤麻辣燙價格最貴,人均價格超過40元。
2024年1月3日,我和朋友兩人來到了位于北京東環(huán)廣場的老街秤盤麻辣燙店,一進門,招牌上就用一行大字寫著:“一杯奶茶錢,肚兒脹憨圓?!?/p>
老街秤盤的選品方式也為分盤,品類分為白盤(4.8元)、黃盤(9.8元)、紅盤(13.8元),均為50g。紅盤為葷菜,白盤與黃盤為素菜。挑選品種時,為了吃便宜點,我們只選了一份紅盤,其他都是白盤和黃盤,但最后,仍然花了101.2元。關鍵是,吃完辣覺得口渴,還在店里買了兩瓶礦泉水,又花了4元。
最后算下來,每個人吃了約53元。這個價格已經明顯超過了宣傳里所寫的“一杯奶茶錢”。
我當時點的分量。圖 / 每日人物攝
麻辣燙貴在哪里?
如今,最流行的“按斤稱重”的定價方式,為楊國福麻辣燙首創(chuàng)。楊國福在2022年IPO招股書上披露,當發(fā)展出數千家連鎖店后,公司意識到即便將傳統(tǒng)麻辣燙一碗從3元漲到8元,仍然不會有太大的盈利,稱必須將選擇權交到消費者手中,讓消費者自己決定吃多少,花多少錢。
由消費者自己夾菜的稱重方式由此出現(xiàn)。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麻辣燙隱藏的坑,很多人對重量并沒有概念。由于定價模糊,選了也不好意思退,所以看似把選擇權交到了消費者手中,最后“一稱就是天價”。有人吐槽:“明明可以去搶錢,卻還送你一碗麻辣燙?!?/p>
孫衫彩也是如此,她非常小心,每次點麻辣燙時,會在心里換算價格,但由于挑選菜品時拿著碗,“真的對一斤到底多重沒概念,因為盆太沉了”。
為了避開坑,有人總結出麻辣燙可點可不點攻略:“豆制品不要選泡在水里的腐竹和豆腐,要選干腐竹和豆泡;蔬菜不要選泡在水里的木耳海帶藕片,選擇放在上層的菠菜油麥菜生菜空心菜,更輕,而且更新鮮;主食不選濕的粉和面,選干的粉絲,既不壓秤,性價比還高?!?/p>
更有夸張的,“帶上紙巾,把碗里的水抹干,夾菜時狠狠抖一抖把水分抖掉。”
另一方面,由于加盟店的運營方式,不同店鋪之間存在稱重定價不一樣的現(xiàn)象。
點到40元的麻辣燙之后,孫衫彩打電話給客服,得知店鋪是自主定價的,“可能都在一個區(qū),東邊的老板就可以訂28.8一斤,西邊的老板就可以要30一斤,包括小料鍋底收費也是店鋪自己說了算?!?/p>
與此同時,很多麻辣燙賽道的創(chuàng)業(yè)者,也試圖改變麻辣燙的定位。
比如,自誕生之初,老街稱盤就定位為高端麻辣燙。其創(chuàng)始人劉榮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老街稱盤的定位不是“快餐”,而是“正餐”。它的許多食材均來自于火鍋和串串,因此食材定價比其他骨湯麻辣燙品類更高,動輒會出現(xiàn)五六十元的人均消費單。
北京王府井商圈老街秤盤店。圖 / 每日人物攝
走向高端化,是麻辣燙越來越貴的原因之一。麻辣燙最初誕生在四川岷江開在河邊的小攤販手中,作為賣給纖夫的食物,便宜實惠,食用方便。后來,黑龍江人楊國福創(chuàng)立了楊國福麻辣燙,開創(chuàng)了麻辣燙連鎖店加盟的形式,麻辣燙成為開在街邊的店鋪。再到現(xiàn)在,麻辣燙走進各大高端商場。以北京為例,老街稱盤麻辣燙大多開在商業(yè)中心的B1層,吸引年輕消費者。
2021年,張亮麻辣燙在哈爾濱打造了室內面積超過1500㎡超大型旗艦店,足有三層,以玻璃外墻裝飾,裝潢華麗,被稱為“全宇宙最大的張亮麻辣燙”,自選食材除卻種類豐富的蔬菜,還有包括波士頓龍蝦、阿根廷紅蝦、鮑魚、螃蟹等麻辣燙品類里極其少見的海鮮。
不難發(fā)現(xiàn),裝修風格也成為麻辣燙品牌內卷和提升品牌價格表現(xiàn)的一環(huán)。比如天津人許雅君創(chuàng)立的許小樹麻辣燙,將麻辣燙打造為文藝咖啡廳,也大多都開在寫字樓和購物中心,主打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
資本翻滾
麻辣燙的不斷刺客化,還有一個重要的推手——資本。
這是一條門檻低、易起步、認可度還高的賽道。據餐里眼綜合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麻辣燙規(guī)模已從人民幣968億元增長至超過1200億元,連鎖率更是達20%,2022年全國麻辣燙市場規(guī)模約為1300億元。
烈火烹油之時,來自資本的熱錢不斷涌入。比如,2017年,為公司的戰(zhàn)略調整吸引資金,福客麻辣燙的創(chuàng)始人郭亮接觸了百富控股CEO王小龍,他是麻辣燙行業(yè)里最早接觸投資的品牌之一。
麻辣燙連鎖品牌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做到上市。2022年,在楊國福遞交IPO準備上市之時,辣盤盤麻辣燙也完成了與司晨創(chuàng)投千萬級別的A輪融資簽約。到了2023年年初,以澆頭麻辣燙為賣點的虎拌,也獲得了國宏元宇時代資本百萬級的天使輪投資。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激進的擴張戰(zhàn)略是配套的。去年9月,楊國福就在二十周年慶典上宣布,“要把楊國福的市場份額占比由4.6%提升到15%以上,在2024年完成開店萬家的目標。”
紅餐大數據也顯示,2021年全國麻辣燙市場的餐廳連鎖化率約為23%,高于同年中國餐飲市場約15%的餐廳連鎖化率。
與此同時,自建倉儲,自營食材也成為麻辣燙加盟生意的“副業(yè)”增長點。比如,老街秤盤也在河北廊坊建設了一家前置倉庫,負責配送北京地區(qū)所有店鋪的肉類,加盟店除新鮮蔬菜類的所有食材都要在自營的供應鏈購買。
以牛肉為例,老街秤盤的工作人員表示,“加盟商在總部這邊進貨的牛肉大概是31元一斤,一斤500g,可以放五份,按照賣12元算,收入為60元,成本在31元,毛利是翻倍的。”
另一方面,加盟費也是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想成為一名老街稱盤的加盟商,前期需要準備的資金包括加盟費、房租費、人工費和食材設備采購費,合計啟動資金約為20萬元,“回本時間在半年左右波動,長則6-10個月,短則4-6個月?!?/p>
加盟的費用都不低,但高利潤依然吸引許多人入局創(chuàng)業(yè)。1月5日,當我撥通老街秤盤的加盟電話,推廣人員告訴我,加盟的初審時間已經排到了六天之后,也就是11號的當天,我才能飛去成都面談。而上個月的20號左右,剛有一位北京加盟商通過面審,獲得了加盟資格。
“人生就是麻辣燙”
不過,在這個麻辣燙連鎖化,并且越來越貴的年代,一些個體麻辣燙店似乎快干不下去了。
今年23歲的湖南女孩小卓,畢業(yè)找工作無果,萌生了開麻辣燙店的念頭。在長沙念大學的幾年,她沒吃過堪稱家鄉(xiāng)口味的麻辣燙,懷著“讓更多人知道益陽味道”的念頭,她回到家鄉(xiāng)學習手藝,盤下一間店鋪。
她走的是平價路線。用如今麻辣燙的物價來看,她的定價便宜到“離譜”:魔芋、土豆、蘿卜、素雞腸,5毛;海帶結、麻花、豬肺、油豆腐、油條、豆皮,1塊;香菇、魚丸、牛肉丸、熱狗、火腿、蝦丸,2元;雞爪、鴨血,油豆腐包肉,才3元。
據她觀察,學生來店里10元能吃飽,成年女性15元,男性點得滿當一點,20到30元都有。然而,由于租住的位置不是主城區(qū),加上客單價不高,食材、水電加房租帶來的成本在每日400元左右,而營業(yè)額在600-700元徘徊,統(tǒng)共算下來,她和男友將收入平分,每人每月工資在兩三千,“還不如找個班上”。
但這又是個高強度的行業(yè)。一個月只休一天,每天進行著相同的工作——買菜、洗菜、串簽、等客人來。每天深夜1點之后,她才能關門休息。這兩年,長沙開出了十幾家麻辣燙競爭對手,分簽算,白簽1元,藍簽2元,紅簽3元,黑簽4元,“稍微點得多一點,人均四五十”。
似乎,只有價格貴才能活下來。我問小卓有沒有考慮過漲價?她堅定地否認了,說:“可能因為我還年輕吧?!?/p>
就像麻辣燙店主小卓一樣,她不漲價的選擇是少數,也是因為,對許多人來說,平價的麻辣燙,不光是一頓填飽肚子的美食,也是回憶,更是鄉(xiāng)愁。
對許多東北人來說尤其如此。周粥記得,小時候最早吃麻辣燙是小學,那時候都是路邊攤,一只鋁盒,套上一個塑料袋,食材用竹簽串著,一串5毛,她和媽媽一起吃,兩個人10元能就吃飽。那時候沒什么肉,“最多就是丸子和蟹棒”。
那時候湯底還是辣口的,大約是四川傳過來的,周粥每回必點銀耳和粉絲,“這兩個煮開之后,里面的麻椒和花椒會混到一起去,很好吃。”
初中以后,主打骨湯湯底的連鎖店式麻辣燙出現(xiàn)了。周粥就讀的高中邊上就有一家楊國福和張亮,每天中午都有很多學生光臨。一次運動會過后,因消耗大特別餓,她一次性點了24元的麻辣燙,大大超過同齡男生的份量,“那時候女生吃12、13就能吃飽,我點了翻倍的差不多都吃完了?!?/p>
從此之后一個關于她的名號在班里流傳開了:吃麻辣燙能吃24元。到了現(xiàn)在,這個價格再吃麻辣燙,甚至已經吃不飽了。
還有一些人,干脆選擇自制麻辣燙。
畢業(yè)之后,羅鏡來到上海,家附近有一家很好吃的自營麻辣燙,高湯里有點辣味,很符合她的胃口,她經常光顧。但在房租高昂的上海,她開始嘗試自制麻辣燙。
她算了一筆賬:一包麻辣燙料包,5元;一次性買回來的蔬菜25元,能分兩頓吃,“自己在家做一頓只需十多元”。如果想再吃得精致一些,還能再買兩根筒子骨,一起燉,而這在外面是肯定吃不到的。更不用說,外面的肥牛5片就要15元,但在家里,買一盒肥牛才二三十元,有幾十片。
自從開發(fā)了自制麻辣燙技能后,每周她都會做兩三次,之前一度因為在外面吃頓麻辣燙都覺得貴而心疼,而現(xiàn)在,幸福感終于又回來了。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