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云服務,智能手機市場內卷新方向?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云服務,智能手機市場內卷新方向?

售后服務,開“卷”!

文|雷科技

在今年,智能手機的「卷」,已經跳脫于硬件,進階到售后及周邊服務。

近期,三星手機面向全球推出「臨時云備份」服務,據官方描述,這項服務只在用戶需要維修手機或更換新機時啟用,空間不限量,最長可保留30天。

實際上,三星并不是第一個提供類似服務的手機廠商,這項服務的推動,也意味著手機廠商開始更加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包括換機時轉移/備份資料的體驗。從單純的硬件堆砌,到關注用戶在購買新機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手機廠商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刺激消費者換新。

不過,「臨時云備份」,真能讓用戶們嘗到品牌服務的甜頭嗎?

三星臨時云備份,不限量、不要錢

說起云備份,大多數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尤其是iPhone用戶。

蘋果的硬盤空間價格堪比「黃金」早就不是什么唬人的秘密了,128GB版本的iPhone 15 Pro售價7999元,而256GB版本則定價8999元,也就是說1000元在蘋果這兒只能買到128GB。1000元,已經可以買到Android陣營里的入門款機型,甚至還有90Hz高刷新率。

存儲空間過于昂貴,那么iCloud總能曲線救國吧?很抱歉,雖說每月6元就能買到50GB的云空間,但這容量連備份照片都不夠。貼心的蘋果還為用戶準備了200GB、2TB、6TB和12TB的套餐,定價分別為21/68/198/398元。

這價格,似乎也很難讓普通用戶接受。

三星直接整了個不限量、完全免費的云服務,只可惜并不是永久的。三星在最新的OneUI 6.0上推出了「臨時云備份」服務,用戶只需要在手機上登錄三星賬號,選擇這項服務并上傳資料即可??側萘靠臻g不受限制,但單個文件大小不可超過100GB,并且資料會從上傳完成開始計算時間,時限30日。

這項服務完全基于無線網絡,并不需要使用PC或其他硬件輔助,相當方便。

雖說三星推出這項服務的目的是幫助用戶更好地完成維修、換機等操作,畢竟S23 Ultra最大存儲空間給到了1TB的方案,不限制云服務的容量也非常合理。當然了,三星似乎沒有明確表示這個服務的使用次數,那么用戶是否可以通過每30天備份一次的方式「薅羊毛」呢?

不管怎么說,在手機存儲空間越來越豪橫的時代里,不少用戶都不再有節(jié)制地存儲文件、資料,當遇到手機要維修或者換新時就會十分麻煩,畢竟對很多用戶來說,臨時購買一個新的硬盤也是額外的花銷,要是廠商主動贈送一個云服務,那好感度還是能暴漲不少。

云備份,廠商的下一座城池?

2012年,小米宣布在MIUI上搭載小米云服務,提供數據同步、備份、查找設備等一系列功能。

在往后幾年時間里,手機是否擁有「云服務」,成為消費者們選購新機的標準之一。

目前來說,「云服務」已經成為各品牌必備的配套服務,盡管絕大多數都需要用戶額外支付一筆錢,但至少也完善了用戶的使用體驗??烧f到「臨時云服務」,就沒有太多廠商在跟進了。

iCloud作為當前最完善的云服務之一,在「臨時云備份」方面做的還是比較好的。當用戶在購買新手機后,蘋果會自動為iCloud空間不足的用戶啟用臨時備份功能,沒有容量大小限制,最長保留時間為21天。

當然,考慮到蘋果售后幾乎任何大大小小的問題都需要寄回原廠檢測,那么iCloud的最長保留時間還是能再次調整的,只不過這個選項需要聯(lián)系Apple支持才能獲得,操作難度大了一些。在恢復資料備份后,iCloud依然會保留7天時間,以便用戶選擇再次恢復備份。

同樣提供「臨時云備份」的還有華為,只不過華為的出發(fā)點并非維修/換機所用,而是提升流暢度。今年8月,華為宣布推出「云翻新」服務,首批機型為華為P40系列和Mate30系列,這些機型的用戶可以使用這個功能,使手機更加流暢。

「云翻新」,簡單來說就是讓用戶將本地資料上傳至云端,再通過恢復出廠設置的方式,清理多余的系統(tǒng)緩存。由于「臨時云備份」能夠保留所有資料,因此即便是恢復設備后,也能完整地將資料從云端下載下來。不過,華為「云翻新」只支持最長保留3天時間。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臨時云備份」如此方便省事,還能拓展不同的用途,為何還沒有在智能手機市場被「卷」起來呢?

答案很簡單:利益。

以iCloud為例,根據蘋果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使用該服務的用戶已達1.25億。假設以最低價格6元人民幣每月為標準,那么蘋果每月就能在iCloud服務上賺取6.25億人民幣。對于任何品牌來說,這都不是一筆小錢。

但蘋果選擇提供「臨時云備份」,主要也是想要借此建立起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iCloud備份/恢復僅支持iPhone與iPhone之間實現,無形中將用戶綁定在自己的生態(tài)中。

話又說回來,現在Android陣營中,大存儲空間的機型已經不在少數,而前段時間由于內存顆粒降價等因素導致的硬盤大減價,讓不少消費者都以低價買到了超大的存儲空間,「云備份」,真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超大存儲空間,“殺”死云服務?

對于不少用戶來說,云備份最重要的意義還是減輕本地存儲空間的壓力,但現如今智能手機的存儲容量越來越大,還有云備份的必要嗎?

在iPhone上,用戶可以選擇「優(yōu)化iPhone存儲空間」,就是將完整體積的照片放在云端,本地只保留優(yōu)化版本,最多可以節(jié)省近80%的照片占用。盡管這個功能看上去很美好,但實際上,iPhone在網絡環(huán)境不佳的情況下,照片讀取的速度明顯減慢,效率也被拖慢。

不過,當前云服務更大的意義在于同步,也就是同一賬號下多設備之間資料的流轉,在大多數品牌都努力構建智能生態(tài)的情況下,云服務還是很有存在必要的。

但「臨時云備份」的意義就沒有想象中大了。譬如華為、蘋果、小米等主流廠商,均支持通過無線/有線兩種方式「換機」,其中iPhone 15 Pro這類采用了USB 3.2 Gen2的數據接口的機型,傳輸速度可達10Gbps,相當迅速。而華為也在大力發(fā)展星閃技術,同樣可達10Gbps傳輸速度。

這樣看來,「臨時云備份」最常見的用途還是維修,當手機需要進行返廠檢測時,利用品牌提供的免費空間進行備份,完成維修后也不擔心資料丟失。當然,「云服務」還需要考慮很多現實情況,例如網絡環(huán)境,在網速不佳時,用戶想要利用云進行完整備份,也是相當折磨人的。

的確,「臨時云備份」從體驗完整度來看是有些雞肋,但這也能看到廠商們是有在思考用戶的使用需求的。足以見得,完善用戶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體驗是智能手機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寫在最后

智能手機市場發(fā)展至今,已經不能只在硬件上「拼刺刀」,服務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在今年,「夸張」的售后/周邊服務隨處可見,譬如說,OPPO在新款機型A2 Pro上提出了四年電池包換計劃,還有魅族20系列機型享受「終身質保」等,至少在選購新機時,用戶再也不必擔心售后服務欠佳的問題。

而三星推出「臨時云備份」服務,也是圍繞著售后和換機兩個消費者會在意的部分進行,解決部分用戶因嫌導資料太麻煩而不愿更換新款機型的困擾。本質上,廠商是希望以更完善的服務刺激消費者換新機,從而提升銷量。但假如受益的是消費者本身,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云服務,智能手機市場內卷新方向?

售后服務,開“卷”!

文|雷科技

在今年,智能手機的「卷」,已經跳脫于硬件,進階到售后及周邊服務。

近期,三星手機面向全球推出「臨時云備份」服務,據官方描述,這項服務只在用戶需要維修手機或更換新機時啟用,空間不限量,最長可保留30天。

實際上,三星并不是第一個提供類似服務的手機廠商,這項服務的推動,也意味著手機廠商開始更加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包括換機時轉移/備份資料的體驗。從單純的硬件堆砌,到關注用戶在購買新機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手機廠商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刺激消費者換新。

不過,「臨時云備份」,真能讓用戶們嘗到品牌服務的甜頭嗎?

三星臨時云備份,不限量、不要錢

說起云備份,大多數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尤其是iPhone用戶。

蘋果的硬盤空間價格堪比「黃金」早就不是什么唬人的秘密了,128GB版本的iPhone 15 Pro售價7999元,而256GB版本則定價8999元,也就是說1000元在蘋果這兒只能買到128GB。1000元,已經可以買到Android陣營里的入門款機型,甚至還有90Hz高刷新率。

存儲空間過于昂貴,那么iCloud總能曲線救國吧?很抱歉,雖說每月6元就能買到50GB的云空間,但這容量連備份照片都不夠。貼心的蘋果還為用戶準備了200GB、2TB、6TB和12TB的套餐,定價分別為21/68/198/398元。

這價格,似乎也很難讓普通用戶接受。

三星直接整了個不限量、完全免費的云服務,只可惜并不是永久的。三星在最新的OneUI 6.0上推出了「臨時云備份」服務,用戶只需要在手機上登錄三星賬號,選擇這項服務并上傳資料即可。總容量空間不受限制,但單個文件大小不可超過100GB,并且資料會從上傳完成開始計算時間,時限30日。

這項服務完全基于無線網絡,并不需要使用PC或其他硬件輔助,相當方便。

雖說三星推出這項服務的目的是幫助用戶更好地完成維修、換機等操作,畢竟S23 Ultra最大存儲空間給到了1TB的方案,不限制云服務的容量也非常合理。當然了,三星似乎沒有明確表示這個服務的使用次數,那么用戶是否可以通過每30天備份一次的方式「薅羊毛」呢?

不管怎么說,在手機存儲空間越來越豪橫的時代里,不少用戶都不再有節(jié)制地存儲文件、資料,當遇到手機要維修或者換新時就會十分麻煩,畢竟對很多用戶來說,臨時購買一個新的硬盤也是額外的花銷,要是廠商主動贈送一個云服務,那好感度還是能暴漲不少。

云備份,廠商的下一座城池?

2012年,小米宣布在MIUI上搭載小米云服務,提供數據同步、備份、查找設備等一系列功能。

在往后幾年時間里,手機是否擁有「云服務」,成為消費者們選購新機的標準之一。

目前來說,「云服務」已經成為各品牌必備的配套服務,盡管絕大多數都需要用戶額外支付一筆錢,但至少也完善了用戶的使用體驗??烧f到「臨時云服務」,就沒有太多廠商在跟進了。

iCloud作為當前最完善的云服務之一,在「臨時云備份」方面做的還是比較好的。當用戶在購買新手機后,蘋果會自動為iCloud空間不足的用戶啟用臨時備份功能,沒有容量大小限制,最長保留時間為21天。

當然,考慮到蘋果售后幾乎任何大大小小的問題都需要寄回原廠檢測,那么iCloud的最長保留時間還是能再次調整的,只不過這個選項需要聯(lián)系Apple支持才能獲得,操作難度大了一些。在恢復資料備份后,iCloud依然會保留7天時間,以便用戶選擇再次恢復備份。

同樣提供「臨時云備份」的還有華為,只不過華為的出發(fā)點并非維修/換機所用,而是提升流暢度。今年8月,華為宣布推出「云翻新」服務,首批機型為華為P40系列和Mate30系列,這些機型的用戶可以使用這個功能,使手機更加流暢。

「云翻新」,簡單來說就是讓用戶將本地資料上傳至云端,再通過恢復出廠設置的方式,清理多余的系統(tǒng)緩存。由于「臨時云備份」能夠保留所有資料,因此即便是恢復設備后,也能完整地將資料從云端下載下來。不過,華為「云翻新」只支持最長保留3天時間。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臨時云備份」如此方便省事,還能拓展不同的用途,為何還沒有在智能手機市場被「卷」起來呢?

答案很簡單:利益。

以iCloud為例,根據蘋果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使用該服務的用戶已達1.25億。假設以最低價格6元人民幣每月為標準,那么蘋果每月就能在iCloud服務上賺取6.25億人民幣。對于任何品牌來說,這都不是一筆小錢。

但蘋果選擇提供「臨時云備份」,主要也是想要借此建立起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iCloud備份/恢復僅支持iPhone與iPhone之間實現,無形中將用戶綁定在自己的生態(tài)中。

話又說回來,現在Android陣營中,大存儲空間的機型已經不在少數,而前段時間由于內存顆粒降價等因素導致的硬盤大減價,讓不少消費者都以低價買到了超大的存儲空間,「云備份」,真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超大存儲空間,“殺”死云服務?

對于不少用戶來說,云備份最重要的意義還是減輕本地存儲空間的壓力,但現如今智能手機的存儲容量越來越大,還有云備份的必要嗎?

在iPhone上,用戶可以選擇「優(yōu)化iPhone存儲空間」,就是將完整體積的照片放在云端,本地只保留優(yōu)化版本,最多可以節(jié)省近80%的照片占用。盡管這個功能看上去很美好,但實際上,iPhone在網絡環(huán)境不佳的情況下,照片讀取的速度明顯減慢,效率也被拖慢。

不過,當前云服務更大的意義在于同步,也就是同一賬號下多設備之間資料的流轉,在大多數品牌都努力構建智能生態(tài)的情況下,云服務還是很有存在必要的。

但「臨時云備份」的意義就沒有想象中大了。譬如華為、蘋果、小米等主流廠商,均支持通過無線/有線兩種方式「換機」,其中iPhone 15 Pro這類采用了USB 3.2 Gen2的數據接口的機型,傳輸速度可達10Gbps,相當迅速。而華為也在大力發(fā)展星閃技術,同樣可達10Gbps傳輸速度。

這樣看來,「臨時云備份」最常見的用途還是維修,當手機需要進行返廠檢測時,利用品牌提供的免費空間進行備份,完成維修后也不擔心資料丟失。當然,「云服務」還需要考慮很多現實情況,例如網絡環(huán)境,在網速不佳時,用戶想要利用云進行完整備份,也是相當折磨人的。

的確,「臨時云備份」從體驗完整度來看是有些雞肋,但這也能看到廠商們是有在思考用戶的使用需求的。足以見得,完善用戶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體驗是智能手機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寫在最后

智能手機市場發(fā)展至今,已經不能只在硬件上「拼刺刀」,服務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在今年,「夸張」的售后/周邊服務隨處可見,譬如說,OPPO在新款機型A2 Pro上提出了四年電池包換計劃,還有魅族20系列機型享受「終身質保」等,至少在選購新機時,用戶再也不必擔心售后服務欠佳的問題。

而三星推出「臨時云備份」服務,也是圍繞著售后和換機兩個消費者會在意的部分進行,解決部分用戶因嫌導資料太麻煩而不愿更換新款機型的困擾。本質上,廠商是希望以更完善的服務刺激消費者換新機,從而提升銷量。但假如受益的是消費者本身,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