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美圖五倍股啟示錄:如何逃脫工具宿命?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美圖五倍股啟示錄:如何逃脫工具宿命?

美圖找到自己的方法論。

界面新聞| 匡達

文 | 表外表里 周霄 譚鳩云

編輯 | 付曉玲 曹賓玲 王熙媛

美圖正在縮回自己的“殼里”。

過去,其不斷在移動風口上漂移,手機、社區(qū)、電商都經歷了一遭,而吳欣鴻升任董事長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宣告美圖不會再折騰了:“以前我們不甘心于做工具類應用,但現在我們沒有太多的野心,也不想太擴展自己的邊界?!?/p>

經營策略也隨之轉向,以前是流量思維,all in內容擴充;現在,忙著在產品上“補作業(yè)”,醉心于收費墻的搭建。

且核心業(yè)務的投入,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邊界之內,掘地三尺”,朝著生產力場景,從拍照P圖軟件,向打工人的幫手進化。

但回歸主業(yè),并沒有幫美圖摘掉被質疑的帽子。畢竟用戶用完就走、變現難以展開的陰影下,工具型應用往往難以擺脫爛生意的宿命,日漸沒落的迅雷、獵豹、暴風影音都是生動演繹。

這樣的行業(yè)底色里,玩“回到起點”,看起來多少透著點魯莽。但深度復盤了相關案例后,我們發(fā)現或許不能一棒子打死,原因有以下三點:

·若精準定位剛需用戶,持續(xù)打造硬核產品,或可擺脫“用完即走”;

·若實現流量到產品思維轉變,或可支撐付費模式正向循環(huán);

·若能乘上風口,或能催化業(yè)績增長、改變資本市場看法。

而從市場層面看,最近一季財報,美圖也眉清目秀起來了——MAU實現正增長,會員數量大漲44%,付費滲透率提升至2.9%,拉動整體收入增長30%。

也就是說,專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后,美圖似乎重回了青春期,看起來更穩(wěn)了。

一、如何擺脫“用完即走”的宿命?

吳欣鴻對做好產品一直有很深的執(zhí)念。

其掌舵后,美圖一反常年不上新(10年推出4款產品)的調性,僅2022年3月、2023年6月就推出了13款影像產品(包括部分應用的升級迭代)。

其中不少產品,已經嶄露頭角。比如,據披露,截至今年6月,Wink月活用戶數已突破1000萬。

但對于美圖釋放的“回歸”信號,市場依然不太感冒:“美圖從曾經的社區(qū)和內容屬性重新回到了工具屬性,但工具屬性的用戶價值很難提升?!?/p>

這并非市場太苛刻,而是工具型產品撲街的教訓,實在太多了。

2010年的3Q大戰(zhàn),原本一直占據輿論高點、掌握主動權的360,在騰訊祭出“二選一”后,立馬偃旗息鼓、結束了戰(zhàn)斗。

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彼時二者的重合用戶近60%,“二選一”意味著不少人會卸載360,最高將造成近億個用戶的流失。

而之所以不具一爭之力,在于相比社交,安全軟件在用戶眼里只是“用完即走”的工具。

更進一步,大家安裝工具是為了特定功能:如殺毒、高速下載,并非娛樂。由此工具型應用在使用時長上,往往乏善可陳。

可沒有用戶持續(xù)的日常使用,就沒有承載廣告的基礎。據披露,當時360在安全市場的占有率高達80-90%,但商業(yè)變現能力并不強。

此外,一旦工具應用有了匯聚流量的能力,聞腥而來的巨頭,為了擴充流量入口,往往會展開免費大戰(zhàn),付費習慣培養(yǎng)路徑通常會被破壞。

變現“無門”,再加上軟硬件的發(fā)展完善,一些功能本身也很容易被淘汰——如視頻解碼、高速下載等已只是80后的回憶。

因此,在資本市場眼中,工具類應用被視為“不是一門好生意”,美圖自然也不能幸免。

但其實,這個賽道并非無解??梢钥吹?,Adobe、office等不僅長盛不衰,還賺錢賺到手軟。

而支撐起這樣的表現,一方面,在于產品規(guī)模傲視群雄——office不斷擴充產品線;Adobe更是不斷收購,甚至為此專門成立了風險投資基金。

另一方面,產品上新往往錨定某細分用戶群體,直擊痛點需求。

以Adobe為例,2018年推出的Adobe Premiere Pro,加入虛擬現實功能,主要面向視頻編輯專業(yè)人群。在當年的圣丹斯電影節(jié)上,超過一半的電影是用此編輯的。

手繪神器Procreate也是類似。其Valkyrie 繪圖引擎的交互邏輯,無限貼近于蘋果原生方案,讓iPad用戶的學習成本大大降低,一舉成為2021年中國iPad繪圖應用程序銷冠。

簡而言之,通過不斷擴充產品彈藥庫,滿足用戶細致的需求,Adobe們掌控了保持吸引力,撬動付費的密碼。

回到國內來說,工具型應用要突破,也需要借鑒類似路線。

而就圖像行業(yè)看,大家對產品矩陣打造熱情高漲。如萬興科技已擴展至涵蓋視頻創(chuàng)意、繪圖創(chuàng)意、文檔創(chuàng)意、實用工具四大產品線;美圖則更為強勢,上文說過,其最近一年出新頻率史無前例的激進,并且跳出舒適圈,將觸手伸向視頻剪輯、設計創(chuàng)意等領域。

同時,在精準用戶群體定位上,國內側重布局企業(yè)級客戶。藍色光標曾提到,將加碼企業(yè)客戶需求和目標的滿足;吳欣鴻也提到:“美圖正在從生活場景向生產力場景(工作場景)延伸和拓展,服務更多客群?!?/p>

之所以這樣在于,信創(chuàng)政策下,圖像行業(yè)國產替代風口大開。相關統(tǒng)計顯示,2025年中國影像數字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60億元,其中企業(yè)級應用處于高速增長的探索期。

此契機下,美圖今年6月發(fā)布的7款產品,基本都定位生產力場景。

以DreamAvatar數字人為例,其對標海報拍攝、電商直播、視頻拍攝等場景,可打造AI模特、AI主播,生成口播視頻等,甚至可以將AI演員應用到影視特效制作中,縮短制作周期。

同時,美圖2022年報提到:面向生產力場景的美圖設計室,其ARPU比面向C端娛樂場景的產品,高出60-70%。

如此一來,以往“用完即走”的用戶經篩選變成了剛需用戶,平臺就此有建立付費墻的地基。

可以看到,美圖旗下生活場景APP,收費服務越來越多。比如,拉完高顱頂顯得很奇怪,想要增加發(fā)量,變得自然一些,就需要充鉆。

生產力場景也一樣,以美圖設計室為例,越來越多設計模板被納入付費墻內,而過去半年其有效會員數突破幾十萬,付費滲透率超過4%。

總的來看,工具型平臺的“宿命”并非絕對,持續(xù)打造硬核產品,滿足“剛需”用戶的細致需求,一定程度提供了擺脫桎梏的方法論,而美圖正走在這條路上。

不過,入門一般會相對容易,想要做成特定領域的常青樹,卻是一場硬仗。

二、流量打法轉產品思維,嚼著玻璃凝視深淵

“回歸初心”后,美圖竭力淡化社區(qū)屬性。

可以看到,管理層在對外口徑上,持續(xù)社區(qū)“祛魅”——從“不惜犧牲利潤,all in美和社交”,到坦言“社區(qū)跟工具是割裂的,和平臺的用戶心智相違背?!?/p>

同時,業(yè)務線也“激進”回縮。

如2022年年報提到:加之戰(zhàn)略上更傾向于VIP訂閱業(yè)務,我們預計廣告業(yè)務,日后不會大幅增長。

這背后反映的,是其從流量到產品思維的轉變。

以網文行業(yè)為例,免費平臺和付費平臺的“每萬字有效劇情量”是不同的,前者靠廣告賺錢,拖延劇情才能吊住用戶胃口,為廣告投放創(chuàng)造空間;而后者的讀者為內容買單,好看、耐看才是硬道理。

美圖也是類似的邏輯。以往社交定位,錨定的是廣告變現,需要拉動用戶時長??梢钥吹?,美圖為此費盡心思擴充內容、精進算法。

但正如吳欣鴻所說:“用戶來美圖秀秀,是為了修圖、修視頻,你給他那些內容,他不會去消費的”,美圖廣告收入的高增速僅維持了3個季度就出現了乏力跡象,且內容分成成本/廣告收入也明顯進入不經濟狀態(tài)。

也就是說,工具型產品走流量路線,如果沒有足夠的基因,注定坎坷。相比之下,精雕細琢產品或更適合美圖體質。

以Adobe為參考對象,產品思維下,可以吸引更多用戶訂閱,進而支撐研發(fā)投入,由此形成輪動。

Procreate也是如此,其幾乎每次更新,都會將業(yè)內標準進一步拔高,同時拉動付費業(yè)務更上一層。比如,今年3月iPad版本增加懸停Apple Pencil和畫筆效果后,次月會員數量大幅增長。

目前而言,美圖正在努力“補作業(yè)”。不久前吳欣鴻在影像節(jié)上表示:“團隊現在沒日沒夜研究AI技術和測試,甚至很多合作未能及時響應?!?/p>

不過,從流量思維到產品思維的突然大轉彎,稍有不慎,也很容易“水土不服”。

比如,墨跡天氣的產品總監(jiān)那任欣就曾提到過,平臺To C轉To B時,團隊適應方面屢屢出問題。

具體來說,面向C端的工作模式,有迭代的過程——訪談、調查用戶需求,上線灰度測試,再根據使用反饋,調整正式版本,而To B上來就需要提供完善的產品,沒有試錯一說。

這要求團隊必須摒棄一些“隨性”。如技術同事和銷售商量,App更新今天做不完,明天上線也可以,但對企業(yè)客戶則承諾了今天上線,必須按時完工。

“開始時,團隊不是很適應?!蹦侨涡佬稳?,起初就是“強壓”:激勵措施、反復宣講、強制要求,才將團隊工作帶上“正軌”。

相比之下,影像領域產品落地,涉及的交叉業(yè)務更多。以AI演員生成功能為例,因為和影視特效相關,算法工程師們不僅要摸透大模型,還要熟悉電影拍攝和后期。

如此一來,既考驗研發(fā)團隊的技術能力,也對不同部門之間的協(xié)作、溝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美圖目前正在摸索中,一方面,其產品負責人表示:“產品經理又回到互聯(lián)網早期的狀態(tài),需要重新理解行業(yè)需求、用戶需求,并對場景進行深挖?!?/p>

另一方面,試圖調動全體員工的技術認知——不光是技術大牛,甚至希望行政、財務都是懂AI的人才。

而不止組織思維需要重新調整,研發(fā)投入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可以看到,Adobe市場份額超過半壁江山的背后,是年年爬高的研發(fā)投入下,對每一輪技術進化趨勢的緊跟:

·2001-2011年的數字化辦公趨勢下,其PDF率先上線編輯和簽名功能,一度引領行業(yè)標準。

·協(xié)同辦公潮流下,前后發(fā)布Adobe XD和Adobe Document Cloud等產品,先發(fā)布局。

顯然,美圖也是類似的打法。如下圖,其研發(fā)投入持續(xù)保持領先,且吳欣鴻還在訪談中稱:“未來美圖將持續(xù)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探索,結合用戶需求持續(xù)研發(fā)?!?/p>

當然,雖然決心很足,但產出兌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值得注意的是,AI浪潮下,技術難度還在進一步激增。

比如,吳欣鴻就曾坦言:“會有人才儲備焦慮,已經在接觸一些對AI有很大興趣、做出成績的大牛?!?/p>

這意味著,美圖未來想要追逐高增長,需要更犀利的進攻。

三、逃離“冷板凳”靠風口,出頭比拼真功夫

“決絕”轉身后,美圖的業(yè)績兌現不可謂不足。

如上文所述,2021H2開始其MAU增速拐頭向上,付費率持續(xù)提升;同時,會員+SaaS收入成為業(yè)績增長的拉動引擎。

可資本市場的關注點,卻是別處:“就想賺快錢,浮虧3億、股價腰斬,簡直咎由自取?!?/p>

市場聲討美圖炒幣的音量,蓋過了一切,企業(yè)的形象“down”到了谷底,用吳欣鴻的話說,“資本市場已經不相信美圖了?!?/p>

然而僅五個月時間,資本的態(tài)度就180度大轉變。

多家機構爭前恐后調整倉位,給出“買入”評級,美圖股價從2022年10月至今,最高漲幅超過4.3倍。

但其實不止美圖,同期相關影像設計行業(yè)標的,都是起飛之勢。而支持這一奇景的,是ChatGPT引發(fā)的AIGC熱潮。

說白了,資本市場不見兔子不撒鷹——在業(yè)務轉舵過程中砸再多錢,如果沒有合適的催化劑,通常只能坐“冷板凳”。

而不僅是股價,甚至業(yè)績本身也需要風口的助攻。墨跡天氣To B轉型時,就得益于此。

2016年年中,餓了么、美團開始在“準時”業(yè)務上內卷,為規(guī)避極端天氣可能造成的巨額賠付,急需專業(yè)的氣象服務商。墨跡天氣由此搭上了餓了么,開啟轉型之路。

目前,圖像行業(yè)也來到了這樣的時刻。特別是GPT4的發(fā)布,不僅意味著圖片質量、生成效率提升,更關鍵的是,圖片或許可以像文字、代碼一樣,成為人機交互的基本單位。

這帶來了需求的激增。今年上半年,“AI+圖像”類應用下載量占整體AI應用比達到31%;相關谷歌搜索指數,更是持續(xù)高漲。

除了C端,生產力場景如游戲原畫與UI設計、NFT IP開發(fā)等行業(yè),也大量引入AI進行前期繪制。

而就供給端的情況看,這波浪潮里率先出頭的卻并非“老炮”,而是新勢力們。

比如,生成《太空歌劇院》繪畫作品出圈的Midjourney,上線不到一年,已有超1450萬注冊用戶,收入達2.5億美元。國內的妙鴨相機也是推出僅兩個月,用戶規(guī)模就達到數百萬。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在于,新舊勢力間的技術差距,因為大模型的開源,一定程度被逐漸熨平;另一方面,結合AI后,圖像工具的體驗大大提升,用戶逐漸跳出舊工具的使用慣性,積極擁抱最好用、最新穎的產品。

而如此局面,讓老炮們倍感威脅,紛紛擺出沖鋒的姿勢。

Adobe今年以來多次強調,要全力備戰(zhàn)AI。吳欣鴻更是直言:“在視覺領域,美圖也是在重新開發(fā)產品,用AI重新做一遍,把很多核心功能都給AI化?!?/p>

在具體打法上,美圖們似乎更傾向于“釜底抽薪”——從自研大模型開始做起,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將核心技術和研發(fā)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今年3月ChatGPT火出圈后,Adobe迅速上線了AI圖像生成工具Firefly,并迅速整合到了全家桶中。

就美圖來說,6月推出了國內首個“懂美學的”自研AI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其不僅能從繪畫、設計、影視等場景反推技術演化,且在亞洲人像攝影、國風國潮等生成方向上更具優(yōu)勢。

而視覺公司之所以集體押注自研,一方面在于,底層技術的自研下,落地應用可以反哺模型訓練,推進技術和產品之間的正向輪動。

可以看到,全球范圍內的自研AI大模型的玩家如Meta、百度,都會迅速匹配上線架構層、中間層、應用層等全棧產品,來實現端到端優(yōu)化。

美圖也是如此,MiracleVision自研大模型之上,同步推出了AI開放平臺等中間層應用,搭建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并配合美圖設計室2.0等應用層產品和功能,形成視覺AI產品全家桶的雛形。

其中,中間層的AI視覺創(chuàng)作工具WHEE上線以來,AI效果生成數已超過200萬,設計師生態(tài)初見成效。

另一方面,在自研大模型驅動下,產品落地會有更高的靈活性,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正如吳欣鴻在采訪中提到的:“其他公司已經做好的大模型,只能做同質化的產品,且或多或少存在質量、匹配度、數據安全等問題?!?/p>

此外,據最新消息(8月31日),國內首批8家大模型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被準許面向公眾開放,標志著國內大模型行業(yè)正式進入產品化落地階段。

政策層面的支持,對擁有自研AI大模型的企業(yè)來說,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上述競爭優(yōu)勢能進一步得到強化。

可以看到,消息發(fā)布后,AI概念股集體走高,截至9月4日商湯股價上漲7.7%,美圖14.1%。

換言之,這一輪技術變革,送來了業(yè)績和資本市場態(tài)度雙雙催化加速的機遇,但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穩(wěn)穩(wěn)拿住船票。

小結

工具型產品真的難以擺脫宿命嗎?一切應用的終點,都逃不過廣告和帶貨嗎?參照過去經驗,線性外推的話,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然而“錨定用戶細致需求,擴充產品彈藥庫”的方法論,打破了工具型應用“螺獅殼里做道場”的困局,撬動了付費訂閱的想象空間;AIGC風口吹來,美圖在投資人眼里,也再次誘人起來。

雖然,經營思維轉變的過程,不亞于“嚼著玻璃凝視深淵”,而通往AI新時代的大船,也擠滿了競爭者,但美圖“邊界之內,掘地三尺”的決心,顯然也不是說說而已。

數據支持 | 洞見數據研究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美圖

4.5k
  • 美圖奇想大模型單次生成視頻時長提升至1分鐘
  • 美圖公司:上半年經調整后歸母凈利潤約2.73億元,同比增80.3%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美圖五倍股啟示錄:如何逃脫工具宿命?

美圖找到自己的方法論。

界面新聞| 匡達

文 | 表外表里 周霄 譚鳩云

編輯 | 付曉玲 曹賓玲 王熙媛

美圖正在縮回自己的“殼里”。

過去,其不斷在移動風口上漂移,手機、社區(qū)、電商都經歷了一遭,而吳欣鴻升任董事長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宣告美圖不會再折騰了:“以前我們不甘心于做工具類應用,但現在我們沒有太多的野心,也不想太擴展自己的邊界。”

經營策略也隨之轉向,以前是流量思維,all in內容擴充;現在,忙著在產品上“補作業(yè)”,醉心于收費墻的搭建。

且核心業(yè)務的投入,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邊界之內,掘地三尺”,朝著生產力場景,從拍照P圖軟件,向打工人的幫手進化。

但回歸主業(yè),并沒有幫美圖摘掉被質疑的帽子。畢竟用戶用完就走、變現難以展開的陰影下,工具型應用往往難以擺脫爛生意的宿命,日漸沒落的迅雷、獵豹、暴風影音都是生動演繹。

這樣的行業(yè)底色里,玩“回到起點”,看起來多少透著點魯莽。但深度復盤了相關案例后,我們發(fā)現或許不能一棒子打死,原因有以下三點:

·若精準定位剛需用戶,持續(xù)打造硬核產品,或可擺脫“用完即走”;

·若實現流量到產品思維轉變,或可支撐付費模式正向循環(huán);

·若能乘上風口,或能催化業(yè)績增長、改變資本市場看法。

而從市場層面看,最近一季財報,美圖也眉清目秀起來了——MAU實現正增長,會員數量大漲44%,付費滲透率提升至2.9%,拉動整體收入增長30%。

也就是說,專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后,美圖似乎重回了青春期,看起來更穩(wěn)了。

一、如何擺脫“用完即走”的宿命?

吳欣鴻對做好產品一直有很深的執(zhí)念。

其掌舵后,美圖一反常年不上新(10年推出4款產品)的調性,僅2022年3月、2023年6月就推出了13款影像產品(包括部分應用的升級迭代)。

其中不少產品,已經嶄露頭角。比如,據披露,截至今年6月,Wink月活用戶數已突破1000萬。

但對于美圖釋放的“回歸”信號,市場依然不太感冒:“美圖從曾經的社區(qū)和內容屬性重新回到了工具屬性,但工具屬性的用戶價值很難提升?!?/p>

這并非市場太苛刻,而是工具型產品撲街的教訓,實在太多了。

2010年的3Q大戰(zhàn),原本一直占據輿論高點、掌握主動權的360,在騰訊祭出“二選一”后,立馬偃旗息鼓、結束了戰(zhàn)斗。

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彼時二者的重合用戶近60%,“二選一”意味著不少人會卸載360,最高將造成近億個用戶的流失。

而之所以不具一爭之力,在于相比社交,安全軟件在用戶眼里只是“用完即走”的工具。

更進一步,大家安裝工具是為了特定功能:如殺毒、高速下載,并非娛樂。由此工具型應用在使用時長上,往往乏善可陳。

可沒有用戶持續(xù)的日常使用,就沒有承載廣告的基礎。據披露,當時360在安全市場的占有率高達80-90%,但商業(yè)變現能力并不強。

此外,一旦工具應用有了匯聚流量的能力,聞腥而來的巨頭,為了擴充流量入口,往往會展開免費大戰(zhàn),付費習慣培養(yǎng)路徑通常會被破壞。

變現“無門”,再加上軟硬件的發(fā)展完善,一些功能本身也很容易被淘汰——如視頻解碼、高速下載等已只是80后的回憶。

因此,在資本市場眼中,工具類應用被視為“不是一門好生意”,美圖自然也不能幸免。

但其實,這個賽道并非無解。可以看到,Adobe、office等不僅長盛不衰,還賺錢賺到手軟。

而支撐起這樣的表現,一方面,在于產品規(guī)模傲視群雄——office不斷擴充產品線;Adobe更是不斷收購,甚至為此專門成立了風險投資基金。

另一方面,產品上新往往錨定某細分用戶群體,直擊痛點需求。

以Adobe為例,2018年推出的Adobe Premiere Pro,加入虛擬現實功能,主要面向視頻編輯專業(yè)人群。在當年的圣丹斯電影節(jié)上,超過一半的電影是用此編輯的。

手繪神器Procreate也是類似。其Valkyrie 繪圖引擎的交互邏輯,無限貼近于蘋果原生方案,讓iPad用戶的學習成本大大降低,一舉成為2021年中國iPad繪圖應用程序銷冠。

簡而言之,通過不斷擴充產品彈藥庫,滿足用戶細致的需求,Adobe們掌控了保持吸引力,撬動付費的密碼。

回到國內來說,工具型應用要突破,也需要借鑒類似路線。

而就圖像行業(yè)看,大家對產品矩陣打造熱情高漲。如萬興科技已擴展至涵蓋視頻創(chuàng)意、繪圖創(chuàng)意、文檔創(chuàng)意、實用工具四大產品線;美圖則更為強勢,上文說過,其最近一年出新頻率史無前例的激進,并且跳出舒適圈,將觸手伸向視頻剪輯、設計創(chuàng)意等領域。

同時,在精準用戶群體定位上,國內側重布局企業(yè)級客戶。藍色光標曾提到,將加碼企業(yè)客戶需求和目標的滿足;吳欣鴻也提到:“美圖正在從生活場景向生產力場景(工作場景)延伸和拓展,服務更多客群?!?/p>

之所以這樣在于,信創(chuàng)政策下,圖像行業(yè)國產替代風口大開。相關統(tǒng)計顯示,2025年中國影像數字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60億元,其中企業(yè)級應用處于高速增長的探索期。

此契機下,美圖今年6月發(fā)布的7款產品,基本都定位生產力場景。

以DreamAvatar數字人為例,其對標海報拍攝、電商直播、視頻拍攝等場景,可打造AI模特、AI主播,生成口播視頻等,甚至可以將AI演員應用到影視特效制作中,縮短制作周期。

同時,美圖2022年報提到:面向生產力場景的美圖設計室,其ARPU比面向C端娛樂場景的產品,高出60-70%。

如此一來,以往“用完即走”的用戶經篩選變成了剛需用戶,平臺就此有建立付費墻的地基。

可以看到,美圖旗下生活場景APP,收費服務越來越多。比如,拉完高顱頂顯得很奇怪,想要增加發(fā)量,變得自然一些,就需要充鉆。

生產力場景也一樣,以美圖設計室為例,越來越多設計模板被納入付費墻內,而過去半年其有效會員數突破幾十萬,付費滲透率超過4%。

總的來看,工具型平臺的“宿命”并非絕對,持續(xù)打造硬核產品,滿足“剛需”用戶的細致需求,一定程度提供了擺脫桎梏的方法論,而美圖正走在這條路上。

不過,入門一般會相對容易,想要做成特定領域的常青樹,卻是一場硬仗。

二、流量打法轉產品思維,嚼著玻璃凝視深淵

“回歸初心”后,美圖竭力淡化社區(qū)屬性。

可以看到,管理層在對外口徑上,持續(xù)社區(qū)“祛魅”——從“不惜犧牲利潤,all in美和社交”,到坦言“社區(qū)跟工具是割裂的,和平臺的用戶心智相違背?!?/p>

同時,業(yè)務線也“激進”回縮。

如2022年年報提到:加之戰(zhàn)略上更傾向于VIP訂閱業(yè)務,我們預計廣告業(yè)務,日后不會大幅增長。

這背后反映的,是其從流量到產品思維的轉變。

以網文行業(yè)為例,免費平臺和付費平臺的“每萬字有效劇情量”是不同的,前者靠廣告賺錢,拖延劇情才能吊住用戶胃口,為廣告投放創(chuàng)造空間;而后者的讀者為內容買單,好看、耐看才是硬道理。

美圖也是類似的邏輯。以往社交定位,錨定的是廣告變現,需要拉動用戶時長??梢钥吹?,美圖為此費盡心思擴充內容、精進算法。

但正如吳欣鴻所說:“用戶來美圖秀秀,是為了修圖、修視頻,你給他那些內容,他不會去消費的”,美圖廣告收入的高增速僅維持了3個季度就出現了乏力跡象,且內容分成成本/廣告收入也明顯進入不經濟狀態(tài)。

也就是說,工具型產品走流量路線,如果沒有足夠的基因,注定坎坷。相比之下,精雕細琢產品或更適合美圖體質。

以Adobe為參考對象,產品思維下,可以吸引更多用戶訂閱,進而支撐研發(fā)投入,由此形成輪動。

Procreate也是如此,其幾乎每次更新,都會將業(yè)內標準進一步拔高,同時拉動付費業(yè)務更上一層。比如,今年3月iPad版本增加懸停Apple Pencil和畫筆效果后,次月會員數量大幅增長。

目前而言,美圖正在努力“補作業(yè)”。不久前吳欣鴻在影像節(jié)上表示:“團隊現在沒日沒夜研究AI技術和測試,甚至很多合作未能及時響應?!?/p>

不過,從流量思維到產品思維的突然大轉彎,稍有不慎,也很容易“水土不服”。

比如,墨跡天氣的產品總監(jiān)那任欣就曾提到過,平臺To C轉To B時,團隊適應方面屢屢出問題。

具體來說,面向C端的工作模式,有迭代的過程——訪談、調查用戶需求,上線灰度測試,再根據使用反饋,調整正式版本,而To B上來就需要提供完善的產品,沒有試錯一說。

這要求團隊必須摒棄一些“隨性”。如技術同事和銷售商量,App更新今天做不完,明天上線也可以,但對企業(yè)客戶則承諾了今天上線,必須按時完工。

“開始時,團隊不是很適應?!蹦侨涡佬稳?,起初就是“強壓”:激勵措施、反復宣講、強制要求,才將團隊工作帶上“正軌”。

相比之下,影像領域產品落地,涉及的交叉業(yè)務更多。以AI演員生成功能為例,因為和影視特效相關,算法工程師們不僅要摸透大模型,還要熟悉電影拍攝和后期。

如此一來,既考驗研發(fā)團隊的技術能力,也對不同部門之間的協(xié)作、溝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美圖目前正在摸索中,一方面,其產品負責人表示:“產品經理又回到互聯(lián)網早期的狀態(tài),需要重新理解行業(yè)需求、用戶需求,并對場景進行深挖?!?/p>

另一方面,試圖調動全體員工的技術認知——不光是技術大牛,甚至希望行政、財務都是懂AI的人才。

而不止組織思維需要重新調整,研發(fā)投入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可以看到,Adobe市場份額超過半壁江山的背后,是年年爬高的研發(fā)投入下,對每一輪技術進化趨勢的緊跟:

·2001-2011年的數字化辦公趨勢下,其PDF率先上線編輯和簽名功能,一度引領行業(yè)標準。

·協(xié)同辦公潮流下,前后發(fā)布Adobe XD和Adobe Document Cloud等產品,先發(fā)布局。

顯然,美圖也是類似的打法。如下圖,其研發(fā)投入持續(xù)保持領先,且吳欣鴻還在訪談中稱:“未來美圖將持續(xù)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探索,結合用戶需求持續(xù)研發(fā)?!?/p>

當然,雖然決心很足,但產出兌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值得注意的是,AI浪潮下,技術難度還在進一步激增。

比如,吳欣鴻就曾坦言:“會有人才儲備焦慮,已經在接觸一些對AI有很大興趣、做出成績的大牛?!?/p>

這意味著,美圖未來想要追逐高增長,需要更犀利的進攻。

三、逃離“冷板凳”靠風口,出頭比拼真功夫

“決絕”轉身后,美圖的業(yè)績兌現不可謂不足。

如上文所述,2021H2開始其MAU增速拐頭向上,付費率持續(xù)提升;同時,會員+SaaS收入成為業(yè)績增長的拉動引擎。

可資本市場的關注點,卻是別處:“就想賺快錢,浮虧3億、股價腰斬,簡直咎由自取?!?/p>

市場聲討美圖炒幣的音量,蓋過了一切,企業(yè)的形象“down”到了谷底,用吳欣鴻的話說,“資本市場已經不相信美圖了?!?/p>

然而僅五個月時間,資本的態(tài)度就180度大轉變。

多家機構爭前恐后調整倉位,給出“買入”評級,美圖股價從2022年10月至今,最高漲幅超過4.3倍。

但其實不止美圖,同期相關影像設計行業(yè)標的,都是起飛之勢。而支持這一奇景的,是ChatGPT引發(fā)的AIGC熱潮。

說白了,資本市場不見兔子不撒鷹——在業(yè)務轉舵過程中砸再多錢,如果沒有合適的催化劑,通常只能坐“冷板凳”。

而不僅是股價,甚至業(yè)績本身也需要風口的助攻。墨跡天氣To B轉型時,就得益于此。

2016年年中,餓了么、美團開始在“準時”業(yè)務上內卷,為規(guī)避極端天氣可能造成的巨額賠付,急需專業(yè)的氣象服務商。墨跡天氣由此搭上了餓了么,開啟轉型之路。

目前,圖像行業(yè)也來到了這樣的時刻。特別是GPT4的發(fā)布,不僅意味著圖片質量、生成效率提升,更關鍵的是,圖片或許可以像文字、代碼一樣,成為人機交互的基本單位。

這帶來了需求的激增。今年上半年,“AI+圖像”類應用下載量占整體AI應用比達到31%;相關谷歌搜索指數,更是持續(xù)高漲。

除了C端,生產力場景如游戲原畫與UI設計、NFT IP開發(fā)等行業(yè),也大量引入AI進行前期繪制。

而就供給端的情況看,這波浪潮里率先出頭的卻并非“老炮”,而是新勢力們。

比如,生成《太空歌劇院》繪畫作品出圈的Midjourney,上線不到一年,已有超1450萬注冊用戶,收入達2.5億美元。國內的妙鴨相機也是推出僅兩個月,用戶規(guī)模就達到數百萬。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在于,新舊勢力間的技術差距,因為大模型的開源,一定程度被逐漸熨平;另一方面,結合AI后,圖像工具的體驗大大提升,用戶逐漸跳出舊工具的使用慣性,積極擁抱最好用、最新穎的產品。

而如此局面,讓老炮們倍感威脅,紛紛擺出沖鋒的姿勢。

Adobe今年以來多次強調,要全力備戰(zhàn)AI。吳欣鴻更是直言:“在視覺領域,美圖也是在重新開發(fā)產品,用AI重新做一遍,把很多核心功能都給AI化?!?/p>

在具體打法上,美圖們似乎更傾向于“釜底抽薪”——從自研大模型開始做起,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將核心技術和研發(fā)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今年3月ChatGPT火出圈后,Adobe迅速上線了AI圖像生成工具Firefly,并迅速整合到了全家桶中。

就美圖來說,6月推出了國內首個“懂美學的”自研AI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其不僅能從繪畫、設計、影視等場景反推技術演化,且在亞洲人像攝影、國風國潮等生成方向上更具優(yōu)勢。

而視覺公司之所以集體押注自研,一方面在于,底層技術的自研下,落地應用可以反哺模型訓練,推進技術和產品之間的正向輪動。

可以看到,全球范圍內的自研AI大模型的玩家如Meta、百度,都會迅速匹配上線架構層、中間層、應用層等全棧產品,來實現端到端優(yōu)化。

美圖也是如此,MiracleVision自研大模型之上,同步推出了AI開放平臺等中間層應用,搭建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并配合美圖設計室2.0等應用層產品和功能,形成視覺AI產品全家桶的雛形。

其中,中間層的AI視覺創(chuàng)作工具WHEE上線以來,AI效果生成數已超過200萬,設計師生態(tài)初見成效。

另一方面,在自研大模型驅動下,產品落地會有更高的靈活性,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正如吳欣鴻在采訪中提到的:“其他公司已經做好的大模型,只能做同質化的產品,且或多或少存在質量、匹配度、數據安全等問題?!?/p>

此外,據最新消息(8月31日),國內首批8家大模型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被準許面向公眾開放,標志著國內大模型行業(yè)正式進入產品化落地階段。

政策層面的支持,對擁有自研AI大模型的企業(yè)來說,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上述競爭優(yōu)勢能進一步得到強化。

可以看到,消息發(fā)布后,AI概念股集體走高,截至9月4日商湯股價上漲7.7%,美圖14.1%。

換言之,這一輪技術變革,送來了業(yè)績和資本市場態(tài)度雙雙催化加速的機遇,但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穩(wěn)穩(wěn)拿住船票。

小結

工具型產品真的難以擺脫宿命嗎?一切應用的終點,都逃不過廣告和帶貨嗎?參照過去經驗,線性外推的話,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然而“錨定用戶細致需求,擴充產品彈藥庫”的方法論,打破了工具型應用“螺獅殼里做道場”的困局,撬動了付費訂閱的想象空間;AIGC風口吹來,美圖在投資人眼里,也再次誘人起來。

雖然,經營思維轉變的過程,不亞于“嚼著玻璃凝視深淵”,而通往AI新時代的大船,也擠滿了競爭者,但美圖“邊界之內,掘地三尺”的決心,顯然也不是說說而已。

數據支持 | 洞見數據研究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