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債券通投資需求上漲,香港金管局再推新規(guī)擴容交易渠道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債券通投資需求上漲,香港金管局再推新規(guī)擴容交易渠道

“小步慢走”的過程。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1 月 13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與中國人民銀行聯(lián)合宣布了六項旨在優(yōu)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重要措施,涵蓋推出 1000 億元人民幣貿(mào)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優(yōu)化擴容債券通安排以及推動兩地支付系統(tǒng)互聯(lián)等關鍵領域。

這些政策的核心要點可歸納為三個主要方面:增強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推動內地債券市場開放以及便利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跨境支付。

在這六項措施中,有三項與債券通緊密相關。其中,債券通 “南向通” 將在三個方面進行擴容優(yōu)化。首先,基礎設施聯(lián)網(wǎng)下的結算時間將得到延長;其次,支持基礎設施開展人民幣、港幣、美元、歐元等多幣種債券結算;最后,合資格境內投資者范圍也將擴大。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自 1 月 14 日起,結算時間將從下午 3 點 30 分延長至 4 點 30 分,這一調整使得內地投資者能夠購入美元和歐元等外幣債券。此外,可參與的金融機構范圍也擴大至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類機構,不過合資格機構將在審批后予以公布。

這一系列舉措旨在提升結算效率,拓寬投資渠道。此前,內地投資者僅能購入人民幣和港元債券,且機構投資者僅限于銀行。

而在債券通 “北向通” 方面,近期將啟動債券通項下離岸債券回購業(yè)務,并支持 “北向通” 債券作為香港金融市場合格擔保品。從 2 月 10 日起,參與 “北向通” 的國際投資者將能夠利用其在岸債券作為抵押品,在香港進行離岸人民幣回購業(yè)務。

回購交易在國際市場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流動性管理工具,常與債券買賣、衍生品交易等組合操作。此次新政相當于為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非現(xiàn)金抵押品的選擇,有助于盤活境外投資者的在岸債券持倉。

據(jù)悉,離岸回購安排的參與機構為所有已入市的債券通(北向通)投資者,包括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tǒng)(CMU)成員和透過香港托管行 CMU 成員開立債券通子賬戶的離岸投資者。合資格債券則為參與機構在債券通(北向通)下持有的債券,且不限券種。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jīng)濟學家夏樂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北向通” 的這兩項措施性質相近,均允許在離岸市場使用在岸債券開展相關業(yè)務,“這進一步打通了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不僅將提升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流動性,還增加了投資者通過北向通購買在岸債券的吸引力,因為投資者不僅能夠獲得日常的資本回報,還可將債券作為抵押品或擔保品,債券的使用場景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過去,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下的合資格抵押品主要包括外匯基金票據(jù)及債券、香港特區(qū)政府債券、離岸發(fā)行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2024 年 1 月,央行和香港金管局推出 “三聯(lián)通、三便利” 六項政策舉措,將抵押品范圍拓展至在岸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首次在離岸市場確認了境內債券的擔保品功能。

“三聯(lián)通、三便利” 措施還涉及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開展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yè)務,參與機構也由主權類機構拓展至各類商業(yè)機構。從某種程度上說,此次出臺的新政是一年前措施的具體化和延伸。

逐步放開債券通投資門檻,也是考慮到跨境投資需求的不斷上漲。債券通于 2017 年開通 “北向通”,并于 2021 年啟動 “南向通”。2024 年前三季度,債券通 “北向通” 日均交易量約為 439 億元人民幣,較推出時增長逾 28 倍,占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超過一半的成交額。

據(jù)民生銀行金融市場研究中心統(tǒng)計,截至 2023 年末,共有 1124 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覆蓋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僅通過債券通 “北向通” 模式進入內地市場的境外機構就高達 882 家,占比高達 78.47%。

香港和內地還通過快速支付系統(tǒng)的互聯(lián)來滿足跨境支付需求。內地的網(wǎng)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tǒng)(IBPS)與香港的轉數(shù)快(FPS)計劃將推出全天候(24x7)服務,屆時兩地居民只需輸入收款方的手機號碼或賬戶號碼,即可進行即時小額跨境匯款。部分服務預計最快在今年年中推出。

然而,夏樂認為,這是一個 “小步慢走” 的過程,整體來看開放債券市場的步伐仍較為謹慎。受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目前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傾向于控制流動性?!皡R率壓力較大時,如果離岸市場流動性過于充裕,會增加賣空人民幣的可能性。所以即便債券通有新的舉措推出,央行也會在調控離岸市場流動性方面取得平衡?!?/p>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債券通投資需求上漲,香港金管局再推新規(guī)擴容交易渠道

“小步慢走”的過程。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1 月 13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與中國人民銀行聯(lián)合宣布了六項旨在優(yōu)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重要措施,涵蓋推出 1000 億元人民幣貿(mào)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優(yōu)化擴容債券通安排以及推動兩地支付系統(tǒng)互聯(lián)等關鍵領域。

這些政策的核心要點可歸納為三個主要方面:增強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推動內地債券市場開放以及便利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跨境支付。

在這六項措施中,有三項與債券通緊密相關。其中,債券通 “南向通” 將在三個方面進行擴容優(yōu)化。首先,基礎設施聯(lián)網(wǎng)下的結算時間將得到延長;其次,支持基礎設施開展人民幣、港幣、美元、歐元等多幣種債券結算;最后,合資格境內投資者范圍也將擴大。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自 1 月 14 日起,結算時間將從下午 3 點 30 分延長至 4 點 30 分,這一調整使得內地投資者能夠購入美元和歐元等外幣債券。此外,可參與的金融機構范圍也擴大至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類機構,不過合資格機構將在審批后予以公布。

這一系列舉措旨在提升結算效率,拓寬投資渠道。此前,內地投資者僅能購入人民幣和港元債券,且機構投資者僅限于銀行。

而在債券通 “北向通” 方面,近期將啟動債券通項下離岸債券回購業(yè)務,并支持 “北向通” 債券作為香港金融市場合格擔保品。從 2 月 10 日起,參與 “北向通” 的國際投資者將能夠利用其在岸債券作為抵押品,在香港進行離岸人民幣回購業(yè)務。

回購交易在國際市場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流動性管理工具,常與債券買賣、衍生品交易等組合操作。此次新政相當于為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非現(xiàn)金抵押品的選擇,有助于盤活境外投資者的在岸債券持倉。

據(jù)悉,離岸回購安排的參與機構為所有已入市的債券通(北向通)投資者,包括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tǒng)(CMU)成員和透過香港托管行 CMU 成員開立債券通子賬戶的離岸投資者。合資格債券則為參與機構在債券通(北向通)下持有的債券,且不限券種。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jīng)濟學家夏樂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北向通” 的這兩項措施性質相近,均允許在離岸市場使用在岸債券開展相關業(yè)務,“這進一步打通了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不僅將提升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流動性,還增加了投資者通過北向通購買在岸債券的吸引力,因為投資者不僅能夠獲得日常的資本回報,還可將債券作為抵押品或擔保品,債券的使用場景得到了極大的拓展?!?/p>

過去,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下的合資格抵押品主要包括外匯基金票據(jù)及債券、香港特區(qū)政府債券、離岸發(fā)行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2024 年 1 月,央行和香港金管局推出 “三聯(lián)通、三便利” 六項政策舉措,將抵押品范圍拓展至在岸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首次在離岸市場確認了境內債券的擔保品功能。

“三聯(lián)通、三便利” 措施還涉及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開展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yè)務,參與機構也由主權類機構拓展至各類商業(yè)機構。從某種程度上說,此次出臺的新政是一年前措施的具體化和延伸。

逐步放開債券通投資門檻,也是考慮到跨境投資需求的不斷上漲。債券通于 2017 年開通 “北向通”,并于 2021 年啟動 “南向通”。2024 年前三季度,債券通 “北向通” 日均交易量約為 439 億元人民幣,較推出時增長逾 28 倍,占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超過一半的成交額。

據(jù)民生銀行金融市場研究中心統(tǒng)計,截至 2023 年末,共有 1124 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覆蓋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僅通過債券通 “北向通” 模式進入內地市場的境外機構就高達 882 家,占比高達 78.47%。

香港和內地還通過快速支付系統(tǒng)的互聯(lián)來滿足跨境支付需求。內地的網(wǎng)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tǒng)(IBPS)與香港的轉數(shù)快(FPS)計劃將推出全天候(24x7)服務,屆時兩地居民只需輸入收款方的手機號碼或賬戶號碼,即可進行即時小額跨境匯款。部分服務預計最快在今年年中推出。

然而,夏樂認為,這是一個 “小步慢走” 的過程,整體來看開放債券市場的步伐仍較為謹慎。受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目前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傾向于控制流動性?!皡R率壓力較大時,如果離岸市場流動性過于充裕,會增加賣空人民幣的可能性。所以即便債券通有新的舉措推出,央行也會在調控離岸市場流動性方面取得平衡?!?/p>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